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己经在抗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化学粘连作用、免疫抑制系统等疾病中广泛使用,药物应用范围被拓展,其非抗感染作用进一步得到验证,为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作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 has been in anti-tumor,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 chemical adhesion effect, immune suppress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disease, such as drug application areas have been expanding, further verified its non anti-infection effect, to better promote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s; Therapeutic effect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具有大环内酯的一类抗生素,多为碱性亲脂性化合物。常用药物有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微生物活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少。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己在抗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化学粘连作用、免疫抑制系统等疾病中广泛使用,药物应用范围被拓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 非抗感染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1998年During等在对30例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克林霉素,结果1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中7例患者的病灶消退率大于75%,而病情缓解持续最长时间达56周。1999年,Yatsunami将小鼠作为活体模型,对克林霉素抑制肿瘤诱发血管生成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病灶供血血管的内皮细胞生长。随着国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抑制细胞黏附、抵抗肿瘤细胞的侵袭作用亦被发现。
1.2循环系统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Hp等微生物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Lip等对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8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p阳性率(85%)相较健康者(36%)明显较高[1]。1996年,Saikku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抗Hp抗体水平、抗人瘢痕性天疱疮抗体(CP)水平变化均会引起冠心病。Gupta等对心肌梗死后幸存者进行研究时发现,每天口服阿奇霉素500mg可有效避免再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由此可见,随着感染对动脉硬化性疾病影响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领域可能得到更为广泛地使用。
1.3化学粘连作用 红霉素作为碱性药物,化学刺激性较强,禁止通过肌肉注射给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红霉素这一特点被临床用来作为硬化剂及粘连剂使用,药物同时具有抗感染特性,用药部位不会出现感染,因此在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引起的难治性乳糜胸、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腱鞘囊肿、坐骨结节囊肿及肝肾、甲状腺等脏器囊肿的治疗中使用广泛[2]。部分学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治疗中采用无水乙醇内镜下药物注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得到有效改善。在对癌症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在95%乙醇内注入红霉素250mg,将5-10ml药物分别注入左右两侧腹腔神经丛,破坏癌痛传导中枢腹腔神经丛,研究发现药物注入后,患者腹膜组织未出现坏死等不良反应,运动、躯体感觉及内脏功能等亦未出现负面影响,睡眠、精神及饮食等均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采用肋间插管对肥大泡患者治疗时,在20ml注射用水内加入红霉素1.0g,混合50%葡萄糖溶液40ml注入胸腔,加手控负压吸引,红霉素进入肺大泡,促进局部渗出,进而对破口进行封闭,促进大泡愈合。
1.4免疫抑制系统 1999年,罗红霉霉素、红霉素在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白介素-8(IL-8)、白介素-1(IL-1)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也有研究发现,克拉霉素及红霉素能够对嗜酸性粒细胞释放IL-8进行抑制,有效阻滞气管内嗜酸性粒细胞凝聚[3]。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开始在哮喘、弥漫性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中广泛使用。而随着他克莫司、雷帕霉素、西罗莫司、杜那霉素、子囊霉素等新一代药物的制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在接触性皮炎、银悄病等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中逐渐推广使用。
2 小结
自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非抗感作用被发现后,其在临床使用明显增加,成功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在更多领域的使用,其非抗感染作用进一步得到验证,为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山丹,朱诗塔,潘浩.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5):312-315.
2.任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00,21(12):5-7.
3.康悦,吴菊芳.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6):474-477.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作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 has been in anti-tumor,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 chemical adhesion effect, immune suppress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disease, such as drug application areas have been expanding, further verified its non anti-infection effect, to better promote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s; Therapeutic effect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具有大环内酯的一类抗生素,多为碱性亲脂性化合物。常用药物有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微生物活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少。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己在抗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化学粘连作用、免疫抑制系统等疾病中广泛使用,药物应用范围被拓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 非抗感染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1998年During等在对30例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克林霉素,结果1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中7例患者的病灶消退率大于75%,而病情缓解持续最长时间达56周。1999年,Yatsunami将小鼠作为活体模型,对克林霉素抑制肿瘤诱发血管生成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病灶供血血管的内皮细胞生长。随着国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抑制细胞黏附、抵抗肿瘤细胞的侵袭作用亦被发现。
1.2循环系统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Hp等微生物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Lip等对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8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p阳性率(85%)相较健康者(36%)明显较高[1]。1996年,Saikku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抗Hp抗体水平、抗人瘢痕性天疱疮抗体(CP)水平变化均会引起冠心病。Gupta等对心肌梗死后幸存者进行研究时发现,每天口服阿奇霉素500mg可有效避免再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由此可见,随着感染对动脉硬化性疾病影响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领域可能得到更为广泛地使用。
1.3化学粘连作用 红霉素作为碱性药物,化学刺激性较强,禁止通过肌肉注射给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红霉素这一特点被临床用来作为硬化剂及粘连剂使用,药物同时具有抗感染特性,用药部位不会出现感染,因此在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引起的难治性乳糜胸、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腱鞘囊肿、坐骨结节囊肿及肝肾、甲状腺等脏器囊肿的治疗中使用广泛[2]。部分学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治疗中采用无水乙醇内镜下药物注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得到有效改善。在对癌症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在95%乙醇内注入红霉素250mg,将5-10ml药物分别注入左右两侧腹腔神经丛,破坏癌痛传导中枢腹腔神经丛,研究发现药物注入后,患者腹膜组织未出现坏死等不良反应,运动、躯体感觉及内脏功能等亦未出现负面影响,睡眠、精神及饮食等均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采用肋间插管对肥大泡患者治疗时,在20ml注射用水内加入红霉素1.0g,混合50%葡萄糖溶液40ml注入胸腔,加手控负压吸引,红霉素进入肺大泡,促进局部渗出,进而对破口进行封闭,促进大泡愈合。
1.4免疫抑制系统 1999年,罗红霉霉素、红霉素在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白介素-8(IL-8)、白介素-1(IL-1)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也有研究发现,克拉霉素及红霉素能够对嗜酸性粒细胞释放IL-8进行抑制,有效阻滞气管内嗜酸性粒细胞凝聚[3]。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开始在哮喘、弥漫性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中广泛使用。而随着他克莫司、雷帕霉素、西罗莫司、杜那霉素、子囊霉素等新一代药物的制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在接触性皮炎、银悄病等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中逐渐推广使用。
2 小结
自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非抗感作用被发现后,其在临床使用明显增加,成功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在更多领域的使用,其非抗感染作用进一步得到验证,为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山丹,朱诗塔,潘浩.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5):312-315.
2.任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00,21(12):5-7.
3.康悦,吴菊芳.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6):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