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问题、讲述数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追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说”的意识
我们地处西部边远的民族地区,学生多为少数民族,由于受母语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汉语水平低,课堂上羞于发言。而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日常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能力的刻意训练。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只听不说,只做不说”的习惯,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重复、词不达意、条理不清。这样不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不利于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说”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受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长时间集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他们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
1.营造“说”的氛围
首先,结合新课程理念,重新整合教材,精心设计以学生“说”为主的教学过程,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问题,让每人都肯说、敢说、爱说甚至抢着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予以充分肯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在亲切、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时时在教师充满鼓励的目光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和学生家长签订《亲子复述协议》,让每个学生回家后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述给家长,并完成《亲子复述表》,把“说”的氛围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和孩子同时享受到数学语言的乐趣。复述的内容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复述的项目有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寄语。
2.变换“说”的形式,享受“说”的乐趣
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多样化地“说”。可以是集体说、小组说、同桌互说、独自说,也可以在玩中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感受“说”的乐趣,从而培养“说”的能力。
三、规范教师语言,做好“说”的示范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术语,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启发性。
1.科学性和规范性
数学语言表述必须严谨、科学。教师的数学语言,要吐字清晰,措词精当,特别是容易引起模糊和误解的地方更要予以重视。例如,“除以”和“除”不能等同;“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切记不能说成“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数学发言,发现其表述中概念模糊或者错误的地方都要立即纠正。
2.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保证教学内容表述上的严谨性,说话又要富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比和分数的关系”时,表述“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3,可知甲数是乙数的5/3”之后,提问:“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乙数是甲数的3/5”“甲数有5份,乙数有3份”等结论,从而为比和分数两个知识点之间搭建联系纽带,为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提供多种途径。
四、传授方法,指导学生“说”的技巧
1.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
(1)完整。训练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2)准确。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3)有条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
2.加强数学语言“互译功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语言是用来描述数学问题的语言,常见的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形式。数学语言能力是对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进行变换,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勤动口,“练互译”。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课本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对描述数学知识相关文字的感悟能力。读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转换;读情境图时,要求读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答;读算式时,将简单的数学符号语言灵活转换成日常的生活语言,同时将符号语言转换为数学问题;读图形语言时,要求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并能用文字语言正确地叙述出来;读应用题时,要能抽象出隐藏其中的数量关系,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灵活地转换为数学符号语言。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2)勤动笔,练“互译”。养成读书时做批注的良好习惯,同时坚持写数学日记,用数学语言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事。
3.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数学语言训练的侧重点
教学时多让学生实践操作,借助直观图形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经历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述抽象概括的结果;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清晰表述计算的算理;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表述分析、推理的过程,正确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几何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几何形体的特点,形成清晰的空间观念。
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让数学课堂具有浓郁的“数学”氛围。
一、强化“说”的意识
我们地处西部边远的民族地区,学生多为少数民族,由于受母语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汉语水平低,课堂上羞于发言。而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日常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能力的刻意训练。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只听不说,只做不说”的习惯,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重复、词不达意、条理不清。这样不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不利于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说”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受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长时间集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他们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
1.营造“说”的氛围
首先,结合新课程理念,重新整合教材,精心设计以学生“说”为主的教学过程,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问题,让每人都肯说、敢说、爱说甚至抢着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予以充分肯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在亲切、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时时在教师充满鼓励的目光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和学生家长签订《亲子复述协议》,让每个学生回家后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述给家长,并完成《亲子复述表》,把“说”的氛围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和孩子同时享受到数学语言的乐趣。复述的内容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复述的项目有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寄语。
2.变换“说”的形式,享受“说”的乐趣
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多样化地“说”。可以是集体说、小组说、同桌互说、独自说,也可以在玩中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感受“说”的乐趣,从而培养“说”的能力。
三、规范教师语言,做好“说”的示范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术语,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启发性。
1.科学性和规范性
数学语言表述必须严谨、科学。教师的数学语言,要吐字清晰,措词精当,特别是容易引起模糊和误解的地方更要予以重视。例如,“除以”和“除”不能等同;“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切记不能说成“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数学发言,发现其表述中概念模糊或者错误的地方都要立即纠正。
2.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保证教学内容表述上的严谨性,说话又要富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比和分数的关系”时,表述“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3,可知甲数是乙数的5/3”之后,提问:“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乙数是甲数的3/5”“甲数有5份,乙数有3份”等结论,从而为比和分数两个知识点之间搭建联系纽带,为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提供多种途径。
四、传授方法,指导学生“说”的技巧
1.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
(1)完整。训练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2)准确。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3)有条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
2.加强数学语言“互译功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语言是用来描述数学问题的语言,常见的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形式。数学语言能力是对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进行变换,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勤动口,“练互译”。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课本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对描述数学知识相关文字的感悟能力。读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转换;读情境图时,要求读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答;读算式时,将简单的数学符号语言灵活转换成日常的生活语言,同时将符号语言转换为数学问题;读图形语言时,要求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并能用文字语言正确地叙述出来;读应用题时,要能抽象出隐藏其中的数量关系,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灵活地转换为数学符号语言。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2)勤动笔,练“互译”。养成读书时做批注的良好习惯,同时坚持写数学日记,用数学语言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事。
3.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数学语言训练的侧重点
教学时多让学生实践操作,借助直观图形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经历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述抽象概括的结果;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清晰表述计算的算理;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表述分析、推理的过程,正确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几何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几何形体的特点,形成清晰的空间观念。
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让数学课堂具有浓郁的“数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