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求索与创新。而教师只有自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关键词:培养好奇心;更新教学观念;诱发参与;联系生活;合作学习
在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可以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 2=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二、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吃花生必吃带壳的”,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
三、沟通纵横,激发创新
创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去思维。这样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
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例如,在“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按课本顺序而是在介绍年月日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年多少天?学生纷纷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①31*7 30*4 28,31*7 30*4 29;②90 91 92*2,91*2 92*2;③31*12-4-3,30*12 7-1、等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充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有可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创新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用我们创造性的教来唤醒学生創造性的学,用我们创造性思维方法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好奇心;更新教学观念;诱发参与;联系生活;合作学习
在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可以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 2=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二、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吃花生必吃带壳的”,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
三、沟通纵横,激发创新
创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去思维。这样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
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例如,在“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按课本顺序而是在介绍年月日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年多少天?学生纷纷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①31*7 30*4 28,31*7 30*4 29;②90 91 92*2,91*2 92*2;③31*12-4-3,30*12 7-1、等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充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有可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创新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用我们创造性的教来唤醒学生創造性的学,用我们创造性思维方法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