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83-01
  本文对我院2010~2013年住院的Ⅱ型糖尿病(NIDDM)首发高血压(HP)患者5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24小时的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并探讨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對象
  NIDDM伴首发HP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4岁,平均58.7±8.1岁,糖尿病史2~10年,平均4.7±1.9年。
  1.2 诊断依据
  NIDDM WHO诊断标准。HP按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联合制定的高血压标准。
  1.3 ABPM参数正常参考值参照1995年张维忠等[1]推荐的暂行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7.3/10.6 kPa(130/80 mmHg),白昼均值<18.0/11.3 kPa(135/85 mmHg),夜间均值<16.6/10.0 kPa(125/75 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
  1.4 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美国Accutracker Ⅱ),测压间歇为30分钟,监测结束后用Accutracker Ⅱ数据分析仪提供有效监测次数、监测时间和血压值。统计分析以下动态血压参数指标:(1)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SBP,24hDBP);(2)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SBP,dDBP);(3)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nSBP,nDBP);(4)血压负荷值,即监测过程中SBP>18.6 kPa(140 mmHg)或DBP>12.0 kPa(90 mmHg)的次数百分率;(5)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即(白昼平均血压值-夜间平均血压值)/白昼平均血压值。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分析用直线回归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24hSBP 147.2±8.6 mmHg(1 mmHg=0.133 kPa)(50例均>130 mmHg,占100%),24hDBP 87.7±9.4 mmHg(38例>80 mmHg,占75%),24hSBP及24hDBP均>130/80 mmHg 38例,占75%,24hSBP>130 mmHg而24hDBP<80 mmHg12例,占25%;dSBP 148.8±8.0 mmHg,dDBP 88.1±10.7 mmHg,nSBP 143.4±11.4 mmHg,nDBP 83.3±10.9 mmHg;SBP负荷值(90.5±15.7)%,DBP负荷值(66.5±29.8)%;24小时平均心率73.3±11.7次/分。
  2.2 20例中,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10% 42例,占85%,夜间血压下降率≥10% 8例,占15%。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与NIDDM病程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Y=15.800-1.988X,r=-0.708,P<0.01。结果表明,NIDDM病程与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成负相关。
  3 讨论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易患高血压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2]:(1)遗传影响的共同内在联系(如肥胖、血脂异常);(2)高血糖状态:高血糖不仅促进钠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增高,循环血容量增加,且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细胞外基质过分产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血管收缩性增强并加强糖尿病性血管所特有的动脉粥样硬化;(3)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促进钠的重吸收;(4)交感神经活性增加;(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6)肾脏病变等。以上各因素在糖尿病及高血压发展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24hSBP及24hDBP均>17.3/10.6 kPa(130/80mmHg),提示NIDDM伴HP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受影响。
  通常情况下,ABPM显示血压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这种血压的正常动态波动有赖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夜间血压下降率是反映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指标,正常值≥10%。本组大部分(85%)患者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10%,即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且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呈负相关,即病程越长,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更不明显。糖尿病往往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瞳孔改变、泌汗异常、胃排空延迟、腹泻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可能是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
  已有文献报道,夜间血压水平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比白昼和总体血压水平更为重要,较低的夜间血压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3]。当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消失或异常,即夜间血压增高时,必将造成器官受损,功能障碍,心、脑、肾血管事件发生增多。因此,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预后有关。NIDDM伴HP患者是否以后发生心、脑、肾血管事件增多,尚待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施海明,王瑞冬,等. 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考值协作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5):325.
  [2] 潘长玉. 糖尿病与高血压.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9(4):243.
  [3] 龚兰生,刘力生. 血压昼夜变异节律及临床意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5):32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2-02  1 概述: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生期窒息导致的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以意识障碍、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惊厥、脑水肿、颅内高压为主的神经系统表现,是新生儿死亡及影响神经预后的严重疾病。  1.2 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
期刊
目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中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收集我院住院部确诊并进行治疗干预的冠心病心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足月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
期刊
目的: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4-02  前Sl蛋白(preS1),前s2蛋白和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三者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衣壳蛋白,PreS1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因检测以及病理肝活检等方法,联合动态对比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
期刊
目的:分析初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制定控制抑郁状态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在时间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初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出现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化护
目的:针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并且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进行分类探讨,从而给病人争取更多的抢救机会.方法:通过对某医院的调查显示得知从2014年5月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