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热点问题,何为教学有效性,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都是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在课堂教学重点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进而让学生从课堂上得到最大的收获。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087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教学不仅暴露出了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而且传统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为此,加快教学的深化改革也是尤为必要的工作,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想要实现有效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理科学习来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对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涉及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学生就会感到头疼,生物作为理科的组成部分,想要使学生真正把握生物知识,强化生物教学有效性是非常关键的。
  一、有关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概述分析
  教学有效性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学交往等几个方面,如果说这是一节高效的生物课堂那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将会做到极致,同时,还需要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在生物教学中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问题性,作为理科科目,生物首先具有理科的强思维特征,为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借助问题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二是探究性,在生物学习中如果单从字面知识角度入手,则可能无法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这也就要求学生在进一步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通过探究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三是实验性,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涉及内容是比较多的,很多的知识结论和原理都是在大量的实验中形成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还离不开实验性这一特点。
  二、高中生物教学仍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效果不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和教师也都在不断落实课程改革,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然而从实际来看,却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也采用了合作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讨论学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发现经常发言总是那几个同学,其他的同学仅是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记下来,长此以往,在小组内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存在分组不合理以及缺乏相应的引导。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中等生以及后进生来说,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如果想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模式中,还需要教师一步步地引导,而并非是直接放任不管。除了这种教学方法之外,在其他新型的教学方法中也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教师还需要加强教学改进。
  2.教学实践性较差
  在生物学习中有些知识如果不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则很难真正理解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这也就会对学生高中生物学习产生较大的阻碍和影响。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实验往往比讲解理论知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大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直接取消了实验课程,直接为学生讲解实验过程,这也就使得学生对一些实验知识和原理只能靠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3.学生缺乏深度学习
  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且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是极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深度学习,对知识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这种问题会更加突出。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生物水平。
  三、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
  情境教学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进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情境,进而使学生逐渐融入教学中。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歌曲情境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首“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在这首歌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的美,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这首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体会这首歌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从这首歌中我们所能了解到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都有哪些?有青草、阳光、白云、大雁。那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有哪些?生态系统包括几个方面等等,通常这首歌曲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出有关生态系统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教学,高中生物知识的跨度和范围是相对较大的,很多知识往往都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進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吸引下进行生物学习。可应用的情境手段和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宜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传统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是只会做题的“机器”,在当前的教育中更加倡导素质教育的发展,这种只会做题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与生活紧紧联系到一起,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葡萄糖发酵成酒精、腐烂的橘子会产生酒味以及酸奶的制成等各个生物问题,将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借助真实的场景探究生物知识的本质。如腐烂的橘子会产生酒味,橘子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当橘子腐烂之后酵母菌更容易滋生繁衍,且无论是有氧环境还是无氧环境都可以生存,而我们所闻到的橘子腐烂产生酒味,其实就是酵母菌的发酵。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在学生眼中,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考试,这也是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无用”的原因,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到一起,并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3.重视知识的实践
  尽管生物是我国高中理科学习的一门必修课,但与其他课相比,生物学科的地位却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中生物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都认为生物是理科中比较偏文科的科目,其实并非如此,生活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也是较强的,很多内容如果单靠死记硬背也是无法深入掌握的。为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注重知识实践,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进而完善自身知识架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中,这节内容看似非常简单,学生只需要将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死记硬背即可,但其实并非如此,在这节知识内容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科观点,为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组织生物实践,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联。通过具体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其然方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所无法讲授的。
  4.组织生物学习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明确设立了“探究”“调查”“制作”等学习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备受关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传统教学如今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严重,为解决教育弊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能力水平。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遗传表征调查,可以从最基本的身体特征进行调查统计,如耳垂、单双眼皮、睫毛、无名指、食指、肤色等最基本表征调查,根据对调查对象的数据研究统计进一步得出哪些属于显性性状,而哪些属于隐形性状,通过具体的调查和分析学生对生物遗传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在生物学习中,组织生物学习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5.注意知识的跨学科联系
  任何學科的学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加强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中,能量在逐渐递减的问题上不仅涉及生物知识,还涉及物理知识,如能量守恒定律和转化律,学生只有同时将物理知识与生物知识结合起来,才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跨学科学习也是如今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过去各学科,甚至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内容和板块都是独立教学的,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将所有的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会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将生物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教学研究中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严峻的高考压力,想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尤为必要的工作,高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做好课堂教学改革,进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生物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温亮.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6):90.
  [2]田文静,龚大洁.例谈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4(16):40-41.
  [3]卢晨欣.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35.
  [4]陈祖明.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之策略[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59.
  [5]李金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5):51-52.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山东 平度 266700)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取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免疫BALB/c小鼠,免疫方式采用0 d、7 d、14 d、28 d。之后取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系,通过快速荧光抑制灶试验检测具有中和活性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系。取阳性杂交瘤细胞系腹腔注射BALB/c小鼠,采集腹水,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亚型鉴别和单克隆
目的建立一种可替代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法)的简易高通量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VNA)检测技术。方法我们构建了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CVS-11包膜蛋白的狂犬病病毒假病毒,建立了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技术(改良RFFIT方法),与标准RFFIT方法结果平行比较,并进一步应用于北京地区宠物犬与饲养人群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改良RFFIT方法与标准RFFIT方法平行检测的46份待检血清与5份阴
目的探讨无迁徙生长碳青霉烯耐药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临床分离的无迁徙奇异变形杆菌,通过半固体培养及鞭毛染色试验观察菌株动力及鞭毛;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之间同源性;利用表型确证试验以及PCR扩增测序明确耐药基因型;运用S1-PFGE联合Southern印迹杂交及质粒电转化试验对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定位,并
目的分析接种1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对儿童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12岁以下的127例水痘病例和254例对照的基本情况、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结果病例组1剂水痘疫苗接种率(83.46%)低于对照组 (9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1剂水痘疫苗接种后保护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根除病原体同时限制自身过度炎症反应,避免周围组织损伤的重要调节功能。这种免疫自限性平衡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ation cell,APC)和T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控制。然而在恶性肿瘤中,该免疫平衡被破坏,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进而致使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甚至转移,或者促进肿瘤细胞耐药性。其中免疫检查点扮演着关键作用。因此靶向这些免疫检查点,阻断肿瘤细
目的构建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Ⅱ型志贺毒素(StxⅡ),以利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感染的临床快速诊断。方法应用业已制备的StxⅡ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筛选、鉴定最佳抗体配对,构建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对16株STEC临床分离株培养上清中StxⅡ进行检测,并对该体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从获得的多株单抗分子中,成功筛选出最佳配对抗体S2D8和S2C6,构建基于S2D8/S2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同时也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得到了普及,学生接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教学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似乎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智慧课堂的构建依旧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为了发挥信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CV的准种构成及病毒进化十分复杂,深入分析HCV准种构成是研究HCV传播机制的重要手段。HCV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是编码E1、E2/NS2的区域,该区域变异率很高,利用先进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来分析HCV HVR准种构成,可深入了解HCV的传染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虽然ITP的病因至今还不明确,但一般认为对血小板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丧失是ITP发病的根本原因。维持免疫耐受的机制主要包括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清除(凋亡)、受体编辑、克隆诱导无能和调节性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等,调控机制一旦失效,将导致自身反应性淋巴的过度活化及增殖,最终
炎症递质在心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预防和逆转炎症反应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IL-1β作为高效致炎细胞因子,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心肌细胞坏死、心室重构并且抑制心肌收缩。现就IL-1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