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以往仅仅依靠声乐教材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声乐教育方式俨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亟待优化更新。本文阐述了表演艺术与声乐教学的相互关系,并就表演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以飨读者。
关键词:表演艺术;声乐教学;相互关系;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4;G642
一、引言
声乐艺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从广义上来讲,声乐艺术也可被称之为表演艺术的一种,但二者有所不同。表演艺术是一种将动力定型的表演技巧,它是展现舞台表演者行为的一门艺术,表演艺术存在且巧妙地渗透于声乐表演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没有表演艺术支撑的声乐艺术将失去灵魂与生命,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鉴于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发挥表演艺术的作用,以表演艺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表演艺术与声乐教学的相互关系
所谓表演艺术,就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的形体动作、肢体语言、表情来塑造形象、表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种类。通常来说,表演艺术包括戏剧、音乐、舞蹈等各种内容,具有综合性特征。表演艺术与声乐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更倾向于“演”,而后者则更注重“声”,虽然两种艺术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同,但其在艺术教学中却存在相通性,有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密切关系。例如,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开设了表演课程,不断迎合表演艺术的发展潮流,将“演”与“声”,“表演艺术”与“声乐教学”做了恰当的契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专业的幼儿声乐教师。毋庸置疑,幼儿声乐教师面对的是3岁到6岁的孩童,他们活泼好动、知识浅薄,但好奇心重,爱模仿、爱表现,极想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可。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如果能运用趣味生动的表演艺术将抽象、枯燥的声乐课堂具体形象化,做到声乐与演唱、声乐与肢体表演的完美融合,定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受到声乐之美、声乐之情、声乐之趣。从该层面上讲,表演艺术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三、 表演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声乐教学中,高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兴趣低下,课堂参与度不够,枯燥乏味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重复、无新意的声乐训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在声乐教学中渗透表演艺术,为学生创设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的动作表演、情节表演或者富有韵味的舞蹈表演等,定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感官细胞,使其兴致昂扬。在声乐表演中,适当的表演艺术,如舞蹈动作表演等可将学生带入一种新奇、梦幻的绝美声乐艺术境界,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演唱魅力以及舞台魅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魅力,增进师生情感,拉进师生心理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继而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声乐教学活动,改善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声”与“情”
幼儿声乐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会幼儿声乐艺术,更要教会幼儿传情,让声乐为感情表达服务,提高幼儿演唱内涵与意蕴的丰富性,为幼儿日后更复杂的声乐艺术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要渗透表演艺术,让学生更好地处理“声”与“情”的关系,既要唱“声”,又要唱“情”,为日后更好地指导幼儿声乐学习而努力。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声”与“情”的把握不足,他们只练声,不达情,声音死气沉沉,毫无活力,歌唱很难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境界。但如果设置一些趣味肢体表演,调动学生的感官情感,定能达到医以演显声,以声带情的声乐表演境界。
(三)表演对声乐教学具有烘托与促进作用
表演艺术对声乐教学的另一个作用便是烘托、铺垫与促进。表演艺术的渗透,能使声乐教学更具有戏剧性、情节性与情感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审美元素的作用,这些审美元素能对整堂课起到烘托、铺垫作用,为学生声乐学习创设完美的审美情境,促使学生学习心理与声乐审美情感的融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编创一些幼儿歌曲与幼儿舞蹈,让学生试着弹唱这些幼儿歌曲,学会跳幼儿舞蹈,为其创造艺术表演平台。这样不仅能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克服声乐表演中的忘词、节奏不稳、声音发抖等现象,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艺术起到推动作用。
(四)表演艺术推动声乐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要坚持“中西结合”的原则,在声乐教学方面,既要吸收与学习西方声乐教学的先进模式,同时也要结合中国本土声乐艺术不断创新声乐教学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方法。将表演艺术渗透于声乐教学,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突破“三种唱法”的限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表演艺术的相关因素,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出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学习认知的中西结合式的声乐教学模式。融入表演艺术的声乐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基于学生音色以及唱法的不同给予学生不同的表演内容(或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去演唱,在演唱中实现声乐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五)表演艺术可检验学生声乐学习效果
毋庸置疑,声乐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在声乐实践中的表现,声乐的单纯表演需要要有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声乐技能做支撑,将表演艺术融入声乐教学一定程度上能检验学生声乐学习综合效果,考察其声乐综合能力的高低。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声乐理论与技巧一定要通过某种实践平台展示出来,而表演艺术则恰好可为学生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学生声樂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渗透表演艺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明得失,不断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生效率。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表演艺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利于优化教学方法,推动声乐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表演艺术与高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作为声乐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声乐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表演艺术之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将表演艺术的作用践行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勇. 戏剧表演基础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 黄河之声,2014,19:12-13.
[2]危瑛. 论声乐课堂与舞台表演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 大众文艺,2014,24:222-224.
[3]刘颖. 舞台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1:71+75.
关键词:表演艺术;声乐教学;相互关系;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4;G642
一、引言
声乐艺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从广义上来讲,声乐艺术也可被称之为表演艺术的一种,但二者有所不同。表演艺术是一种将动力定型的表演技巧,它是展现舞台表演者行为的一门艺术,表演艺术存在且巧妙地渗透于声乐表演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没有表演艺术支撑的声乐艺术将失去灵魂与生命,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鉴于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发挥表演艺术的作用,以表演艺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表演艺术与声乐教学的相互关系
所谓表演艺术,就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的形体动作、肢体语言、表情来塑造形象、表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种类。通常来说,表演艺术包括戏剧、音乐、舞蹈等各种内容,具有综合性特征。表演艺术与声乐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更倾向于“演”,而后者则更注重“声”,虽然两种艺术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同,但其在艺术教学中却存在相通性,有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密切关系。例如,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开设了表演课程,不断迎合表演艺术的发展潮流,将“演”与“声”,“表演艺术”与“声乐教学”做了恰当的契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专业的幼儿声乐教师。毋庸置疑,幼儿声乐教师面对的是3岁到6岁的孩童,他们活泼好动、知识浅薄,但好奇心重,爱模仿、爱表现,极想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可。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如果能运用趣味生动的表演艺术将抽象、枯燥的声乐课堂具体形象化,做到声乐与演唱、声乐与肢体表演的完美融合,定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受到声乐之美、声乐之情、声乐之趣。从该层面上讲,表演艺术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三、 表演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声乐教学中,高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兴趣低下,课堂参与度不够,枯燥乏味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重复、无新意的声乐训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在声乐教学中渗透表演艺术,为学生创设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的动作表演、情节表演或者富有韵味的舞蹈表演等,定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感官细胞,使其兴致昂扬。在声乐表演中,适当的表演艺术,如舞蹈动作表演等可将学生带入一种新奇、梦幻的绝美声乐艺术境界,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演唱魅力以及舞台魅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魅力,增进师生情感,拉进师生心理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继而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声乐教学活动,改善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声”与“情”
幼儿声乐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会幼儿声乐艺术,更要教会幼儿传情,让声乐为感情表达服务,提高幼儿演唱内涵与意蕴的丰富性,为幼儿日后更复杂的声乐艺术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要渗透表演艺术,让学生更好地处理“声”与“情”的关系,既要唱“声”,又要唱“情”,为日后更好地指导幼儿声乐学习而努力。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声”与“情”的把握不足,他们只练声,不达情,声音死气沉沉,毫无活力,歌唱很难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境界。但如果设置一些趣味肢体表演,调动学生的感官情感,定能达到医以演显声,以声带情的声乐表演境界。
(三)表演对声乐教学具有烘托与促进作用
表演艺术对声乐教学的另一个作用便是烘托、铺垫与促进。表演艺术的渗透,能使声乐教学更具有戏剧性、情节性与情感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审美元素的作用,这些审美元素能对整堂课起到烘托、铺垫作用,为学生声乐学习创设完美的审美情境,促使学生学习心理与声乐审美情感的融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编创一些幼儿歌曲与幼儿舞蹈,让学生试着弹唱这些幼儿歌曲,学会跳幼儿舞蹈,为其创造艺术表演平台。这样不仅能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克服声乐表演中的忘词、节奏不稳、声音发抖等现象,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艺术起到推动作用。
(四)表演艺术推动声乐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要坚持“中西结合”的原则,在声乐教学方面,既要吸收与学习西方声乐教学的先进模式,同时也要结合中国本土声乐艺术不断创新声乐教学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方法。将表演艺术渗透于声乐教学,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突破“三种唱法”的限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表演艺术的相关因素,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出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学习认知的中西结合式的声乐教学模式。融入表演艺术的声乐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基于学生音色以及唱法的不同给予学生不同的表演内容(或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去演唱,在演唱中实现声乐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五)表演艺术可检验学生声乐学习效果
毋庸置疑,声乐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在声乐实践中的表现,声乐的单纯表演需要要有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声乐技能做支撑,将表演艺术融入声乐教学一定程度上能检验学生声乐学习综合效果,考察其声乐综合能力的高低。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声乐理论与技巧一定要通过某种实践平台展示出来,而表演艺术则恰好可为学生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学生声樂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渗透表演艺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明得失,不断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生效率。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表演艺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利于优化教学方法,推动声乐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表演艺术与高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作为声乐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声乐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表演艺术之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将表演艺术的作用践行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勇. 戏剧表演基础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 黄河之声,2014,19:12-13.
[2]危瑛. 论声乐课堂与舞台表演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 大众文艺,2014,24:222-224.
[3]刘颖. 舞台表演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