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暴露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铜和铁蓄积的影响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铅暴露不同时间后大鼠脑组织、体液及屏障中铜、铁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期为铅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铅暴露组,每组3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铅暴露组大鼠每天饲以250 mg/L醋酸铅饮用水,对照组大鼠每天饲以普通饮用水,实验周期12周。在染毒后第3、6、9、12周,获取全血、脉络丛、脑脊液、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杏仁核、黑质和小脑。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别检测样品中铅、铜和铁含量。分析不同染毒时间大鼠的不同组织中金属含量,验探讨铅染毒不同时间和样品中铜、铁的关系。

结果

铅暴露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杏仁核、黑质和小脑中铅含量分别是其2.21、2.44、2.95、3.53、4.01、1.85、2.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全血、脑脊液、脉络丛、脑微血管和骨骼中铅含量均增加;大鼠杏仁核、脑脊液中铅含量随染毒时间变化较大,分别为染毒3周的4.01和3.0倍。与对照组比较,铅暴露3、6、9、12周后,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杏仁核、小脑、全血、脑脊液、脉络丛、脑微血管中的铜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脑组织中纹状体中铜含量变化较大;而铅暴露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脑微血管中铜含量为其4.9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暴露不同染毒时间后,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脑脊液、脉络丛、脑微血管中铁含量均呈增加趋势(P< 0.05),且下丘脑中铁含量升高明显;铅染毒不同时点大鼠脑脊液中铁含量增加明显。

结论

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铅暴露可致大鼠不同脑组织、体液及屏障铜和铁含量发生变化,其中,杏仁核、脑脊液、脑微血管中铜、铁含量增加明显,可能与铅暴露致神经损伤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术(AR)与保留肝实质肝切除术(PSH)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9例BCLC 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26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3~84岁。269例患者均行根治
目的总结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9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17~67岁。联合术前CT门静脉造影检查和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测压方法监测FPP。观察指标:(1)术中与术后FPP的比较。
目的探讨腔静脉-心房吻合肝移植(VCAALT)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6年5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8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收治的18例行VCAALT治疗B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年龄范围为29~61岁。18例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根据BCS患者
肝内胆管癌(ICC)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ICC诊断与治疗措施不断进步,但总体疗效不佳。高度异质性及侵袭转移特性是决定ICC预后的主要原因。对ICC侵袭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优化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新一代测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增进了研究者对ICC异质性及侵袭转移特性的理解。研究发现ICC的基因表达异常(基因突变、融合基因形成及基因表达调控通路的异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恶性肿瘤,肝胆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但其根治性手术率低,预后较差。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自身经验,针对精准外科时代HCCa外科治疗决策、治愈性肝胆切除中3D影像评估、手术方式设计和最大化肝实质保留问题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2例;年龄为(53±10)岁,年龄范围为34~70岁。41例BCS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下腔静脉CT造影检查,并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经DS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百草枯(PQ)对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PQ基于DNA甲基化途径调控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永生化的人神经干细胞系(ReNcell CX)为体外模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巢蛋白(Nestin)、β-微管蛋白III(β-tubulin III)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评估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以终浓度0、5、25、50、100 μmol/L PQ作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