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研究为切入点,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科学地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征,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特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8-375-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有着特殊的作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国家教改领导小组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格局,并在《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完善课程设置,强化创业实践,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就需要高等农业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变化,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积极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1]。但是,如何科学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笔者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征,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及教学管理提供有益指导。
1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征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学学科以及相关专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农业院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级人才培养、储备和输出的基地,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实践教学又是高等农业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2],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农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课堂理论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进行比较与分析,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实践教学的教学性
教学性是实践教学的根本属性,实践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以实践操作为主,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性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条件、教学考核等环节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
1.2实践教学的专业性
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各个专业特点,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种子的培育、加工、贮藏、检测、营销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要求学生在认识和掌握家畜的遗传、育种、繁殖、营养、管理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量多质好的动物产品。由此可见农科类专业的多样性,其实践教学体系也应体现出鲜明的专业性,从而表现出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行业针对性。
1.3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在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践教学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特别是农学类的本科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4]。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学以致用,强化应用,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思想,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以抓住培养学生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关键。在应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进而提高其实践能力与水平。
1.4实践教学的劳动性
实践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过程。其劳动性就是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所体现一种教学特征,尤其在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诸多环节中更为突出。实践教学的主要职能就是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掌握生产技能,采取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5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实践教学的独特性体现在该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时效性与地域性。如农学类专业研究对象的不同,如大田作物、果蔬、花卉等植物的生长时期不同,动物科学类研究的各种畜禽如奶牛、生猪、蛋鸡、肉鸡、鸭鹅等相应的生长周期也不同,进而就形成了农科类实践教学很强的时效性;同时,开展上述相应实践教学的地理位置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与区域性。这种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就使同一教学内容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
1.6实践教学的广泛性
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除了要有优秀的品质、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不是从书本课堂中直接获取的,而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的。因此,实践教学的广泛性特征体现在实践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的教学过程,它不仅仅是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体能素质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锻炼与培养的过程。
1.7实践教学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由多项教学内容组成,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也称之实践教学系统。系统性就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首先必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其次要注重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转与功能发挥。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农业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前提基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应着重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行业需求的原则高等农业院校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紧紧围绕行业岗位需要的各项技术能力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内容与环节。防止出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造成高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结构性矛盾[5]。
2.2校企结合的原则校企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需,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用人单位会根据自身业务和经营规模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岗位,供大学生进行选择与进行实际锻炼[6]。同时,也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供了实践平台。
2.3系统整体性原则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在某些具体教学环节中实施,而是贯穿于整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用系统性的观点来看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的关系,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互加强。
2.4相对独立的原则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人才培养中心目标,自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实践教学在内容与组织形式上也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如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及组织形式既有内在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在其教学安排、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环节都应差别对待。
2.5突出个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依据各个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差异很大,就同一专业来说,因各个农业院校所处地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服务面向不同,依托行业不同,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也会有各自的特点,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
2.6与时俱进的原则
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先进性,实践教学也要及时跟踪了解与吸收最新的科学成果,使其内容必须作到及时调整,不断更新,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技术先进性与领先性。
2.7反馈评价的原则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农业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科学而准确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也必然成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中必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然后对筛选的诸多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评价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再依据评价结果信息反馈到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中,最终使该实践教学系统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结语
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具有的七大特征是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的全面剖析,有助于深刻掌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同时,根据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该文提出了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七项基本原则,为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建构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教学“七大特征”与“七项基本原则”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具有积极影响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悦,张海清,陈光辉,等.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77-178.
[2] 张赛男,王伟.农业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149-150.
[3] 汤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信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81.
[4] 朱文碧,刘海学,马文芝. 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7):3854-3856.
[5] 房三虎.协同创新视角下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1):73-75.
[6] 孙京新,冯婷,王宝维,等.国内5所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特色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176-178.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特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8-375-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有着特殊的作用。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国家教改领导小组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格局,并在《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完善课程设置,强化创业实践,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就需要高等农业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变化,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积极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1]。但是,如何科学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笔者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征,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及教学管理提供有益指导。
1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征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学学科以及相关专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农业院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级人才培养、储备和输出的基地,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实践教学又是高等农业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2],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农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课堂理论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进行比较与分析,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实践教学的教学性
教学性是实践教学的根本属性,实践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以实践操作为主,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性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条件、教学考核等环节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
1.2实践教学的专业性
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各个专业特点,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种子的培育、加工、贮藏、检测、营销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要求学生在认识和掌握家畜的遗传、育种、繁殖、营养、管理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量多质好的动物产品。由此可见农科类专业的多样性,其实践教学体系也应体现出鲜明的专业性,从而表现出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行业针对性。
1.3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在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践教学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特别是农学类的本科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4]。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学以致用,强化应用,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思想,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以抓住培养学生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关键。在应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进而提高其实践能力与水平。
1.4实践教学的劳动性
实践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过程。其劳动性就是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所体现一种教学特征,尤其在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诸多环节中更为突出。实践教学的主要职能就是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掌握生产技能,采取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5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实践教学的独特性体现在该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时效性与地域性。如农学类专业研究对象的不同,如大田作物、果蔬、花卉等植物的生长时期不同,动物科学类研究的各种畜禽如奶牛、生猪、蛋鸡、肉鸡、鸭鹅等相应的生长周期也不同,进而就形成了农科类实践教学很强的时效性;同时,开展上述相应实践教学的地理位置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与区域性。这种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就使同一教学内容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
1.6实践教学的广泛性
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除了要有优秀的品质、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不是从书本课堂中直接获取的,而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的。因此,实践教学的广泛性特征体现在实践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的教学过程,它不仅仅是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体能素质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锻炼与培养的过程。
1.7实践教学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由多项教学内容组成,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也称之实践教学系统。系统性就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首先必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其次要注重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转与功能发挥。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农业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前提基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应着重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行业需求的原则高等农业院校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紧紧围绕行业岗位需要的各项技术能力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内容与环节。防止出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造成高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结构性矛盾[5]。
2.2校企结合的原则校企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需,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用人单位会根据自身业务和经营规模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岗位,供大学生进行选择与进行实际锻炼[6]。同时,也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供了实践平台。
2.3系统整体性原则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在某些具体教学环节中实施,而是贯穿于整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用系统性的观点来看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的关系,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互加强。
2.4相对独立的原则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人才培养中心目标,自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实践教学在内容与组织形式上也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如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及组织形式既有内在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在其教学安排、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环节都应差别对待。
2.5突出个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依据各个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差异很大,就同一专业来说,因各个农业院校所处地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服务面向不同,依托行业不同,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也会有各自的特点,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
2.6与时俱进的原则
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先进性,实践教学也要及时跟踪了解与吸收最新的科学成果,使其内容必须作到及时调整,不断更新,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技术先进性与领先性。
2.7反馈评价的原则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农业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科学而准确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也必然成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中必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然后对筛选的诸多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评价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再依据评价结果信息反馈到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中,最终使该实践教学系统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结语
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具有的七大特征是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的全面剖析,有助于深刻掌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同时,根据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该文提出了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七项基本原则,为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建构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教学“七大特征”与“七项基本原则”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具有积极影响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悦,张海清,陈光辉,等.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77-178.
[2] 张赛男,王伟.农业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149-150.
[3] 汤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信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81.
[4] 朱文碧,刘海学,马文芝. 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7):3854-3856.
[5] 房三虎.协同创新视角下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1):73-75.
[6] 孙京新,冯婷,王宝维,等.国内5所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特色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