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应部分高中校长之约,笔者先后观察了相关学校高三年级九门学科的复习课教学,并与相关学校高三年级的各学科老师就课堂观察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现结合对其他学校高三教学观察的情况,谈谈新课程下高三复习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任务
高三第一、第二阶段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巩固、整理、提升、应用、变化。
巩固就是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知识内容;整理就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逻辑化、系统化和综合化,实现这“四化”,就实现了书本由厚变薄的目的,而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清单、方法清单的回顾和整理,自己总结归纳、画出“两张图”(知识结构图、方法结构图),并通过小组交流、完善这两张图,非常有利于实现”四化”。提升就是在引导学生画出“两张图”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和方法缺陷,抓住复习的关键,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应用就是根据“方法结构图”,抓住每个单元或专题的关键内容,解决典型问题,并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运用能力。而创造则是指根据关键问题和训练中的错题,结合笔者提出的改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改题编题,进而实现举一反三的目标。
为此,老师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充分思考怎样把这五个词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中,并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坦率地讲,就笔者观察的情况,教师一般把巩固的任务落实得比较好,整理和提升的任务有一定体现,有些学科对画知识结构图有要求,还有些学科对画知识结构图没有要求,对画方法结构图有要求的教师比较少;检索知识,明确学生学习的知识漏洞和关键问题,也是少数学科做到了,多数学科重视不够。应用和变化的任务,特别是变化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改题、编题训练)在教学中落实的学科较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指系统规划各学科的复习内容、任务和计划,包括第一阶段单元复习和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为此,各个备课组要进一步精心设计每节课特别是专题复习的预备知识,以便实现复习教学质量的螺旋上升。从教学观察的情况看,这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作文课教学,要思考高一、高二教学中进行了哪些指导,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三作文教学的系统复习计划,并根据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设计。从教学实践看,作文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些,某种程度上只能说是低水平上的简单循环。
再如,关于解题技巧的教学,不是不可以安排,但整体设计欠缺。有些学生告诉我,综合应用题的解答技巧,老师上了不知多少次,但每次上的内容都差不多一样,效果不是很理想。
还如,有的学科的专题设计过于牵强,专题内容之间似乎缺乏有效关联,只是把相关知识拼凑在一起。缺乏逻辑性、综合性。
又如,有的学科专题复习课上,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到位,上课时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其中,教师灌的成分过多。凡此种种,都需要通过整体设计教学方案来解决。
三、团队协作
整体设计复习课教学方案,需要备课组甚至学科组团队的统筹协作。换句话说,不但复习计划备课组要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而且每周甚至每月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都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统筹规划,有效设计。从课堂观察和与老师们交流的情况看,教学设计的统筹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可行的做法是,备课组要把每周或每月的课时教学设计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年轻教师特别是第一次上高三的老师可以两人分别做一个教学设计,然后研究、修改这个设计;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单独完成教学设计,而备课组长或把关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备课组成员备课设计给出指导意见,二是对教学设计进行把关、审核。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议要集中研究教学设计,并对老师们做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再把每个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资源共享。接着,备课组各位老师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进行二次备课。
這样做,一是发挥了团队的智慧,二是减少了老师们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为了确保备课组的智慧共享,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备课组团队和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的团队评价,淡化对教师的个体评价。
四、强化基础
一些学校进入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不少学科的课堂上都提高了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的要求。但从课堂观察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因此,“眼睛向下再向下,咬定基础不放松”这个要求,对于第二阶段的复习显得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克服复习课教学中好高骛远的毛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眼睛向下,狠抓基础”。“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却容易导致忽视基础,并最终导致学生在复习中的畏难心理,进而失去对复习的信心。即便要开展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学生的基础。
教学要求和难度一定要让学生“跳起来,够得着”,一味地贪多求难,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的。特别是基础班级、学生基础较弱的学科,更应该在强化基础上下足功夫。
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正确对待基础和技巧的关系。没有基础,答题技巧讲得再多、再好,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没有落实好,训练只能在低水平上循坏,答题技巧也派不上用场。
五、狠抓关键
这个关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关键知识和关键内容,这一点毋庸多说。另外一个关键就是,谁是复习课的主角。虽然这句话的答案是明确的,但从教学观察的情况看,学生似乎依然是配角,教师包办代替的情况还相当严重。
毫无疑问,复习教学更要强调,在有效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复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分享交流进一步完善提高。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小组学生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讲关键内容,并与其他组的同学展开讨论,以便加深印象。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符合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资源,二是观察学生在交流和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大包大揽。
在教学观察中,我还发现,部分学科复习课上一味地追求大容量和高密度,对训练题的每道题目都泛泛而谈地讲一遍,一个题目也不敢落下,而不是着眼于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可行的办法是,抓住30%以上、70%以下出错或不会的题目,让会的同学在小组内容采取一帮一或一帮二的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再让不会的同学进行展讲,并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改编,从而实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标。对于30%以下学生不会的问题,让学生课下请教其他同学。而对于70%以上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鼓励有富余时间的同学或自己琢磨解决或求教其他同学、老师解决。
六、注重学法
这里所说的学法,主要是指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过分夸大刷题的作用。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不要进行适当的训练,而是要竭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机械训练。因此,教师对训练题目的挑选尤为重要。
关于复习方法,一要强调“两张图”的重要作用,二要引导学生两两组成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要引导学生合理搭配,有效选择,即两个同学总的学习基础差不多,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学科,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补短,共同提高。必要的时候,两人可以走出教室,拿着当天所学的某两个学科内容的“两张图”和书本,边走边学,相互提问,相互答疑。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单纯看课本、解习题可能带来的厌烦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同时,换一种复习方法,也可以提高复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讲解,提高记忆的效率,避免遗忘过快等现象发生。
关于刷题,每周除了当堂课的训练(一般每科每天不超过20分钟)外,每周每学科让学生动手完成的套题不超过一套,因为毕竟学生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教师认为,其他套题也要让学生尝试解决,一定要允许学生用“脑”去做(想明白就行了),而不是每套题都必须动手做出来。必须说明的是,教师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复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安排学习任务,做到扬长补短。那种试图把学生的时间全部占满的做法,无异于剥夺学生的复习自主权,实不可取。
七、跨科交流
很多学校的老师们在活动中都观察了别的学科的课程和研讨交流,体现了老师们的学习精神,值得鼓励和欣赏。事后,老师们在用一个关键词分享体会时,畅谈了跨学科交流和分享的价值和意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很多老师以“隔行如隔山”(其实,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不同学科复习课虽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共通性)为由反对跨学科观察和交流,但老师们之后的体会证明,即便不评论不同学科的课,就是观察和旁听其他学科老师的交流,也会对自己的复习教学有所启发。何况,很多学科之间在方法和体系上,可以合并的“同类项”还是不少的。
比如,语文课和英语课的写作教学就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再如,习题课教学的共通性也不少,如何讲题、讲哪些题、谁来讲解、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还如,单元复习课如何引导学生画两张图,如何设计课堂流程,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等都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又如,试卷讲评课怎么组织,怎么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归纳解决方案和思路,也会对自己有很多启发。
至于别人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己也可以当作教训,应当予以尽量避免。同时,换个学科观察课堂,还能避免“近亲繁殖”,陷入自我设限的怪圈,克服教学研究的误区。当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体会学生复习的不易,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深度反思
众所周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深度反思更是如此。复习课教学的深度反思,似乎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反思“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目标是否达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学情,准确设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复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等、靠、要。同时,要在每一节课之后,检验复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目标达成情况,或总结经验,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是要反思如何实现“教学相长”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优秀学生复习过程中好的方法,以及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据此不断调整、改进复习课的内容和流程,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要反思新課教学与复习教学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调研和思考在新课学习时,学生在相关复习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设计。同时,要根据复习课教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总结以后在新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以后新课教学的效果。必要时,可以把这些反思与基础年级的老师进行分享,以促进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要反思“集体备课”的成败得失。集体备课就是要做到“责任分担、各司其职,同伴互助,共同进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落实集体备课的目标。显然,学校和年级的管理、备课组的协调统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但每个教师的自我反思也很重要,比如,在集体备课中,自己从同伴身上学到了什么,自己是否把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及时进行分享,并应用于后续的教学设计中等等。而备课组长则要反思,任务是否合理,研究是否有效,反馈是否及时等等。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一、明确任务
高三第一、第二阶段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巩固、整理、提升、应用、变化。
巩固就是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知识内容;整理就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逻辑化、系统化和综合化,实现这“四化”,就实现了书本由厚变薄的目的,而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清单、方法清单的回顾和整理,自己总结归纳、画出“两张图”(知识结构图、方法结构图),并通过小组交流、完善这两张图,非常有利于实现”四化”。提升就是在引导学生画出“两张图”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和方法缺陷,抓住复习的关键,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应用就是根据“方法结构图”,抓住每个单元或专题的关键内容,解决典型问题,并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运用能力。而创造则是指根据关键问题和训练中的错题,结合笔者提出的改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改题编题,进而实现举一反三的目标。
为此,老师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充分思考怎样把这五个词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中,并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坦率地讲,就笔者观察的情况,教师一般把巩固的任务落实得比较好,整理和提升的任务有一定体现,有些学科对画知识结构图有要求,还有些学科对画知识结构图没有要求,对画方法结构图有要求的教师比较少;检索知识,明确学生学习的知识漏洞和关键问题,也是少数学科做到了,多数学科重视不够。应用和变化的任务,特别是变化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改题、编题训练)在教学中落实的学科较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指系统规划各学科的复习内容、任务和计划,包括第一阶段单元复习和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为此,各个备课组要进一步精心设计每节课特别是专题复习的预备知识,以便实现复习教学质量的螺旋上升。从教学观察的情况看,这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作文课教学,要思考高一、高二教学中进行了哪些指导,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三作文教学的系统复习计划,并根据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设计。从教学实践看,作文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些,某种程度上只能说是低水平上的简单循环。
再如,关于解题技巧的教学,不是不可以安排,但整体设计欠缺。有些学生告诉我,综合应用题的解答技巧,老师上了不知多少次,但每次上的内容都差不多一样,效果不是很理想。
还如,有的学科的专题设计过于牵强,专题内容之间似乎缺乏有效关联,只是把相关知识拼凑在一起。缺乏逻辑性、综合性。
又如,有的学科专题复习课上,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到位,上课时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其中,教师灌的成分过多。凡此种种,都需要通过整体设计教学方案来解决。
三、团队协作
整体设计复习课教学方案,需要备课组甚至学科组团队的统筹协作。换句话说,不但复习计划备课组要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而且每周甚至每月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都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统筹规划,有效设计。从课堂观察和与老师们交流的情况看,教学设计的统筹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可行的做法是,备课组要把每周或每月的课时教学设计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年轻教师特别是第一次上高三的老师可以两人分别做一个教学设计,然后研究、修改这个设计;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单独完成教学设计,而备课组长或把关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备课组成员备课设计给出指导意见,二是对教学设计进行把关、审核。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议要集中研究教学设计,并对老师们做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再把每个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资源共享。接着,备课组各位老师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进行二次备课。
這样做,一是发挥了团队的智慧,二是减少了老师们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为了确保备课组的智慧共享,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备课组团队和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的团队评价,淡化对教师的个体评价。
四、强化基础
一些学校进入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不少学科的课堂上都提高了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的要求。但从课堂观察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因此,“眼睛向下再向下,咬定基础不放松”这个要求,对于第二阶段的复习显得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克服复习课教学中好高骛远的毛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眼睛向下,狠抓基础”。“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却容易导致忽视基础,并最终导致学生在复习中的畏难心理,进而失去对复习的信心。即便要开展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学生的基础。
教学要求和难度一定要让学生“跳起来,够得着”,一味地贪多求难,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的。特别是基础班级、学生基础较弱的学科,更应该在强化基础上下足功夫。
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正确对待基础和技巧的关系。没有基础,答题技巧讲得再多、再好,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没有落实好,训练只能在低水平上循坏,答题技巧也派不上用场。
五、狠抓关键
这个关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关键知识和关键内容,这一点毋庸多说。另外一个关键就是,谁是复习课的主角。虽然这句话的答案是明确的,但从教学观察的情况看,学生似乎依然是配角,教师包办代替的情况还相当严重。
毫无疑问,复习教学更要强调,在有效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复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分享交流进一步完善提高。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小组学生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讲关键内容,并与其他组的同学展开讨论,以便加深印象。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符合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资源,二是观察学生在交流和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大包大揽。
在教学观察中,我还发现,部分学科复习课上一味地追求大容量和高密度,对训练题的每道题目都泛泛而谈地讲一遍,一个题目也不敢落下,而不是着眼于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可行的办法是,抓住30%以上、70%以下出错或不会的题目,让会的同学在小组内容采取一帮一或一帮二的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再让不会的同学进行展讲,并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改编,从而实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标。对于30%以下学生不会的问题,让学生课下请教其他同学。而对于70%以上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鼓励有富余时间的同学或自己琢磨解决或求教其他同学、老师解决。
六、注重学法
这里所说的学法,主要是指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过分夸大刷题的作用。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不要进行适当的训练,而是要竭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机械训练。因此,教师对训练题目的挑选尤为重要。
关于复习方法,一要强调“两张图”的重要作用,二要引导学生两两组成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要引导学生合理搭配,有效选择,即两个同学总的学习基础差不多,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学科,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补短,共同提高。必要的时候,两人可以走出教室,拿着当天所学的某两个学科内容的“两张图”和书本,边走边学,相互提问,相互答疑。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单纯看课本、解习题可能带来的厌烦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同时,换一种复习方法,也可以提高复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讲解,提高记忆的效率,避免遗忘过快等现象发生。
关于刷题,每周除了当堂课的训练(一般每科每天不超过20分钟)外,每周每学科让学生动手完成的套题不超过一套,因为毕竟学生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教师认为,其他套题也要让学生尝试解决,一定要允许学生用“脑”去做(想明白就行了),而不是每套题都必须动手做出来。必须说明的是,教师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复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安排学习任务,做到扬长补短。那种试图把学生的时间全部占满的做法,无异于剥夺学生的复习自主权,实不可取。
七、跨科交流
很多学校的老师们在活动中都观察了别的学科的课程和研讨交流,体现了老师们的学习精神,值得鼓励和欣赏。事后,老师们在用一个关键词分享体会时,畅谈了跨学科交流和分享的价值和意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很多老师以“隔行如隔山”(其实,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不同学科复习课虽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共通性)为由反对跨学科观察和交流,但老师们之后的体会证明,即便不评论不同学科的课,就是观察和旁听其他学科老师的交流,也会对自己的复习教学有所启发。何况,很多学科之间在方法和体系上,可以合并的“同类项”还是不少的。
比如,语文课和英语课的写作教学就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再如,习题课教学的共通性也不少,如何讲题、讲哪些题、谁来讲解、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还如,单元复习课如何引导学生画两张图,如何设计课堂流程,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等都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又如,试卷讲评课怎么组织,怎么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归纳解决方案和思路,也会对自己有很多启发。
至于别人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己也可以当作教训,应当予以尽量避免。同时,换个学科观察课堂,还能避免“近亲繁殖”,陷入自我设限的怪圈,克服教学研究的误区。当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体会学生复习的不易,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深度反思
众所周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深度反思更是如此。复习课教学的深度反思,似乎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反思“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目标是否达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学情,准确设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复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等、靠、要。同时,要在每一节课之后,检验复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目标达成情况,或总结经验,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是要反思如何实现“教学相长”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优秀学生复习过程中好的方法,以及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据此不断调整、改进复习课的内容和流程,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要反思新課教学与复习教学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调研和思考在新课学习时,学生在相关复习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设计。同时,要根据复习课教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总结以后在新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以后新课教学的效果。必要时,可以把这些反思与基础年级的老师进行分享,以促进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要反思“集体备课”的成败得失。集体备课就是要做到“责任分担、各司其职,同伴互助,共同进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落实集体备课的目标。显然,学校和年级的管理、备课组的协调统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但每个教师的自我反思也很重要,比如,在集体备课中,自己从同伴身上学到了什么,自己是否把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及时进行分享,并应用于后续的教学设计中等等。而备课组长则要反思,任务是否合理,研究是否有效,反馈是否及时等等。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