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力:面板业怎么了
目前,中国面板业的压力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供过于求。据雷曼兄弟统计,2006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增长70%,但市场需求仅增长了58%。再看国内市场,广上广电的液晶面板年产量近500万块,而信产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液晶电视产量最多为700万台。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仅上广电一家液晶面板产量,就能满足国内平板电视产量的一半需求。再往深层看,比产能过剩更可怕的是,国内面板企业都还停留于五代线的生产水平,原材料成本远远高于一线厂商。
二是大厂的打压。2006年,没有亏损的面板企业也有,一个是三星,另一个是夏普。主要原因是三星和夏普本身就控制了下游终端产品,尤其是三星,从PC显示器到笔记本液晶屏,再到平板电视,都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面板的自我消化能力强,而且生产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平板电视销售旺季,开足马力供应大尺寸液晶面板,到了平板电视销售淡季的时候,便转向小尺寸液晶显示器或是笔记本电脑用屏的生产,长短结合,大小兼顾,哪边有销量有利润,就投向哪边,两头占便宜。反过来,对二线面板厂构成了强大的压力。
三是资金不足。面板业是烧钱行业,从根本上说,拼的是投资,谁有足够的资金,谁跑在前面。一条六代线投资需要150至200亿元人民币,二线面板厂都无力进行技术升级。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无不受困于资金压力,本身规模就不大,至今从未盈利,再加上没钱投建下一代生产线,无异于雪上加霜,与一线厂商的距离越来越大,日子越来越难过。
挑战:产业格局大调整
2007年对内地面板企业来讲又是充满困难的一年。从1月份开始,17英寸液晶显示屏的价格跌到了110美元。LG飞利浦在上月表示,预计今年液晶面板将出现更加激烈的降价,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平均销售价格将于2007年第一季度末和第二季度初低于商家的生产成本。液晶面板生产商除了采用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生产线转移中国内地,就地加工,有效压缩成本。迫于成本竞争的压力,液晶面板生产领域将可能出现新的格局:
一是巨头结盟。三星的表现最引人注目,一方面与友达光电结盟,共享平板生产技术专利,以提高竞争力;一方面与索尼联手,计划共同投资20亿美元,扩充LCD面板的产能,以应对面板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是行业并购。近年来,中国台湾“五虎”(友达、华映、奇美、瀚彩、广辉)与韩国“两狼”(LG飞利浦、三星)从正面交锋,到互相结盟,友达收购了广辉电子,国内三家面板企业合并,都标志着面板业将进入新的并购时代。中、日、韩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夏普、LG飞利浦、三星、友达四大集团势均力敌。随着产能的扩充和竞争的加剧,还会有更多的二线厂商选择合并的道路。
三是竞争恶化。从DIY市场的发展趋势看,单独销售的显示器总量增幅已不明显。主要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品牌PC的主流产品“标配”17英寸LCD,二是中低端笔记本电脑快速增长,对DIY台式机构成猛烈冲击,品牌液晶显示器的空间不断萎缩,这将大大压缩面板市场的总体需求。僧多粥少,大鱼吃小鱼,这是不可逆转的局势。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一线厂商纷纷使出“杀手锏”,把价格降到二线品牌的“保护线”,二线厂商的产品销售价格已经低于生产成本,最终只能被淘汰。
对策:中国面板业的出路在哪里?
对策之一:资源整合。“马太效应”已经成为面板业的主要特征,强者愈强,市场越来越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一线厂商。要在面板价格一路下滑的竞争中保持盈利能力,首先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对于国内面板企业而言,壮大规模的捷径便是合并。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为了摆脱困境,最终选择了整合之路,乃是明智之举。三个企业由竞争到合作,一来可把生产线整合成一个平台运营,增强竞争力;二来可以扩大整体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三来可以缓争资金压力,集中财源升级换代。
对策之二:升级换代。作为一个技术密集行业,面板业的更新换代速度超过了集成电路产业。2006年,友达7.5代线开工。三星七代线已经投产。而台湾的奇美、中华映管、广辉电子、瀚宇彩晶纷纷投产六代线。由此可见,大尺寸液晶面板其实供不应求,并且保有较高的利润,产能过剩的主要是32英寸以下面板,亏损的也是五代线的二线企业。京东方也好,上广电也好,亏损不仅在于规模太小,更是因为自身缺乏技术储备,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无论是良品率,还是生产成本,与日韩厂商竞争都没有优势。因此,必须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尽快赶上第六代、第七代液晶面板的发展速度,以免遭受日韩厂商的技术制约。
对策之三:模式变革。三星和索尼合资建厂是比较成功的模式,既可以大量消耗自产屏,又能保持丰厚的利润。夏普、TCL和深圳市政府合资兴建7.5代生产线的面板制造基地,也是跟三星加索尼一样的模式。京东方的市场应变能力也不弱,及时进军下游整机市场,向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京东方增资4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液晶专用显示产品和数字视频项目。创维、TCL、康佳、长虹反其道而行之,进军上游面板业,合资组建聚龙光电公司,有志在平板显示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健全产业链,是我国面板产业充满希望的一条出路。
目前,中国面板业的压力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供过于求。据雷曼兄弟统计,2006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增长70%,但市场需求仅增长了58%。再看国内市场,广上广电的液晶面板年产量近500万块,而信产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液晶电视产量最多为700万台。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仅上广电一家液晶面板产量,就能满足国内平板电视产量的一半需求。再往深层看,比产能过剩更可怕的是,国内面板企业都还停留于五代线的生产水平,原材料成本远远高于一线厂商。
二是大厂的打压。2006年,没有亏损的面板企业也有,一个是三星,另一个是夏普。主要原因是三星和夏普本身就控制了下游终端产品,尤其是三星,从PC显示器到笔记本液晶屏,再到平板电视,都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面板的自我消化能力强,而且生产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平板电视销售旺季,开足马力供应大尺寸液晶面板,到了平板电视销售淡季的时候,便转向小尺寸液晶显示器或是笔记本电脑用屏的生产,长短结合,大小兼顾,哪边有销量有利润,就投向哪边,两头占便宜。反过来,对二线面板厂构成了强大的压力。
三是资金不足。面板业是烧钱行业,从根本上说,拼的是投资,谁有足够的资金,谁跑在前面。一条六代线投资需要150至200亿元人民币,二线面板厂都无力进行技术升级。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无不受困于资金压力,本身规模就不大,至今从未盈利,再加上没钱投建下一代生产线,无异于雪上加霜,与一线厂商的距离越来越大,日子越来越难过。
挑战:产业格局大调整
2007年对内地面板企业来讲又是充满困难的一年。从1月份开始,17英寸液晶显示屏的价格跌到了110美元。LG飞利浦在上月表示,预计今年液晶面板将出现更加激烈的降价,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平均销售价格将于2007年第一季度末和第二季度初低于商家的生产成本。液晶面板生产商除了采用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生产线转移中国内地,就地加工,有效压缩成本。迫于成本竞争的压力,液晶面板生产领域将可能出现新的格局:
一是巨头结盟。三星的表现最引人注目,一方面与友达光电结盟,共享平板生产技术专利,以提高竞争力;一方面与索尼联手,计划共同投资20亿美元,扩充LCD面板的产能,以应对面板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是行业并购。近年来,中国台湾“五虎”(友达、华映、奇美、瀚彩、广辉)与韩国“两狼”(LG飞利浦、三星)从正面交锋,到互相结盟,友达收购了广辉电子,国内三家面板企业合并,都标志着面板业将进入新的并购时代。中、日、韩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夏普、LG飞利浦、三星、友达四大集团势均力敌。随着产能的扩充和竞争的加剧,还会有更多的二线厂商选择合并的道路。
三是竞争恶化。从DIY市场的发展趋势看,单独销售的显示器总量增幅已不明显。主要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品牌PC的主流产品“标配”17英寸LCD,二是中低端笔记本电脑快速增长,对DIY台式机构成猛烈冲击,品牌液晶显示器的空间不断萎缩,这将大大压缩面板市场的总体需求。僧多粥少,大鱼吃小鱼,这是不可逆转的局势。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一线厂商纷纷使出“杀手锏”,把价格降到二线品牌的“保护线”,二线厂商的产品销售价格已经低于生产成本,最终只能被淘汰。
对策:中国面板业的出路在哪里?
对策之一:资源整合。“马太效应”已经成为面板业的主要特征,强者愈强,市场越来越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一线厂商。要在面板价格一路下滑的竞争中保持盈利能力,首先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对于国内面板企业而言,壮大规模的捷径便是合并。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为了摆脱困境,最终选择了整合之路,乃是明智之举。三个企业由竞争到合作,一来可把生产线整合成一个平台运营,增强竞争力;二来可以扩大整体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三来可以缓争资金压力,集中财源升级换代。
对策之二:升级换代。作为一个技术密集行业,面板业的更新换代速度超过了集成电路产业。2006年,友达7.5代线开工。三星七代线已经投产。而台湾的奇美、中华映管、广辉电子、瀚宇彩晶纷纷投产六代线。由此可见,大尺寸液晶面板其实供不应求,并且保有较高的利润,产能过剩的主要是32英寸以下面板,亏损的也是五代线的二线企业。京东方也好,上广电也好,亏损不仅在于规模太小,更是因为自身缺乏技术储备,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无论是良品率,还是生产成本,与日韩厂商竞争都没有优势。因此,必须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尽快赶上第六代、第七代液晶面板的发展速度,以免遭受日韩厂商的技术制约。
对策之三:模式变革。三星和索尼合资建厂是比较成功的模式,既可以大量消耗自产屏,又能保持丰厚的利润。夏普、TCL和深圳市政府合资兴建7.5代生产线的面板制造基地,也是跟三星加索尼一样的模式。京东方的市场应变能力也不弱,及时进军下游整机市场,向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京东方增资4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液晶专用显示产品和数字视频项目。创维、TCL、康佳、长虹反其道而行之,进军上游面板业,合资组建聚龙光电公司,有志在平板显示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健全产业链,是我国面板产业充满希望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