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战略对策,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科学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治理等,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煤炭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关键词:煤炭形势;新建矿井;应对思考
受内外环境影响,加之煤炭行业长期积累矛盾凸现,当前,煤炭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针对当前的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新矿井区要转变思想、积极应对,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深化改革、科学调控、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快矿区项目的建设发展,确保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一、当前煤炭市场特点
(一)煤炭产能过剩
随着诸多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煤施发展循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收渠道、重视环境保护和炭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导致当前煤炭市场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供大于求已成为当前煤炭销售不畅、煤价严重下滑的主要制约因素。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约37亿吨,产能达42.2亿吨,产能利用率将下降到87.7%。2014年煤炭供应能力将达到40亿吨,前期形成的煤炭产能释放对市场压力依然较大。
(二)进口煤大量涌入的挤压
全球煤炭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有增无减,进口煤与国内煤还有一定的价差,外加汇率变化作用,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煤3590.9万吨,同比增加17.5%,创下单月进口煤数量新高,进口煤大幅增加再度压制国内煤炭价格。
(三)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大,2014年煤炭消费比将由70%降至65%以下。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得到控制,致使煤炭消耗增速放缓。国家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2014年,京津冀鲁将实施联防联控,削减原煤消费1700万吨。全国将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受到环保节能压力加大、清洁能源冲击等因素影响,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煤炭消费情况下,煤炭消费需求量有可能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二、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明显
煤炭需求增幅回落,产能建设超前凸显,进口煤炭大幅增加。受欧美经济下滑、大力发展页岩气等影响,全球煤炭需求下降,国际煤价持续回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
(二)稳增长形势下,行业发展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煤炭企业税费负担沉重。据测算,实施增值税转型后,煤炭企业实际增值税税率大幅度提高。政府行政性收费项目不断增多,全国有13个省区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地方对企业干预过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明显的形势下,有的产煤省区还在要求煤炭企业加大投资,提高产量,“增量保收”。在主要煤化工产品整体开工率不足50%、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有的地方政府还一味要求煤炭资源开发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煤炭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入煤化工等非煤产业。
(三)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
新矿区、新企业与老矿区、老企业发展更加不平衡。一些大型企业发展迅速,而一些老企业,特别是一些东部煤炭企业由于接续资源不足,资源枯竭,矿区和企业转型发展面临很大困难。企业效益分布不均衡,老矿区、老国有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更加突出,企业应对危机面临诸多挑战,长期快速发展的冲动,使多数企业对当前困难形势估计不足,没有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有的还在盲目扩张增产,导致煤炭企业库存超常增长。区域无序竞争初显,投资风险加大,严重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一直都以销售原煤为主,这种传统的消费习惯使得原煤入洗率相对很低,近年来,国有重点煤矿原煤入洗率达不到50%,而且产品类型单一,缺乏深加工,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是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因而能源利用效率低,仅为34%,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不仅浪费了巨大能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三、新矿井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煤炭能源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发展道路,全面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一)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发展
新矿井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开发全局,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确定战略规划,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基本方向,以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坚持以能源开发转化利用为主体,以打造产业基础为重点,以利益连接为纽带,以共建和谐社会和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新建煤炭企业基地建设。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发展能力
有效利用和不断扩大煤炭资源,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做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新井接续工作,促进煤炭工业和煤炭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全时段监督、全过程质量管理。同时,积极推广应用风力、水力选煤等新技术,增强选煤的科技含量,切实提高产品质量。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合作
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完善煤炭经济市场体系,发展现货、长期合约、期货等交易形式。加强企业合作运营,煤炭企业秉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互利合作,丰富和完善合作机制与手段,增加煤炭资源供应,促进供应渠道的多元化。积极与电力、煤化工、设备制造等大型企业寻求合作,扩大煤炭资源服务、延伸利用范围,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发展速度
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集约化、专业化与产业化的建设模式,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多方投资参与的方式建设煤炭、电力及化工产业所需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及专业化服务机构,才能使基础设施得以顺利发展,才能提升企业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实效性。
(五)建立人才机制,奠定发展基础
建立完善的人才考核体系,梳理正确的人才理念,实施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环境凝聚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积极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新建企业、新建煤炭基地的开发建设。
(六)开展科技创新,提升行业能力
建立强大的科技开发中心,培养和吸收具有高科技开发能力的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加大科技信息的研究与交流工作,随时掌握同行业先进企业技术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提高科技对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贡献率,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七)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平衡
完善科学规划,提高开采技术,全面实施发展非煤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收渠道;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先想到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从而逐步达到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报2012.09.
[2]张增凤,丁慧贤,赵艳红.我国煤矿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矿业,2002,
[3]周宏春,王瑞江,称仁义等,中国矿产资源形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王爱萍,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浅析[J],同煤科技,2005.
[4]贾希荣,李林涛,宁建宏等,煤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
[5]徐洪展,王生成,煤矿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洁净煤技术,2002.
[6]宋志敏,崔树军,煤矿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的探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7]田采霞,宋晓梅,郭保华,论我国煤矿环境问题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
[8]李堂军,孙承爱,庞莹,我国煤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
[9]黄彦富,借助能源金三角战略机遇,加快宁东基地建设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2012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高峰论坛,2012.
关键词:煤炭形势;新建矿井;应对思考
受内外环境影响,加之煤炭行业长期积累矛盾凸现,当前,煤炭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针对当前的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新矿井区要转变思想、积极应对,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深化改革、科学调控、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快矿区项目的建设发展,确保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一、当前煤炭市场特点
(一)煤炭产能过剩
随着诸多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煤施发展循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收渠道、重视环境保护和炭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导致当前煤炭市场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供大于求已成为当前煤炭销售不畅、煤价严重下滑的主要制约因素。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约37亿吨,产能达42.2亿吨,产能利用率将下降到87.7%。2014年煤炭供应能力将达到40亿吨,前期形成的煤炭产能释放对市场压力依然较大。
(二)进口煤大量涌入的挤压
全球煤炭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有增无减,进口煤与国内煤还有一定的价差,外加汇率变化作用,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煤3590.9万吨,同比增加17.5%,创下单月进口煤数量新高,进口煤大幅增加再度压制国内煤炭价格。
(三)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大,2014年煤炭消费比将由70%降至65%以下。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得到控制,致使煤炭消耗增速放缓。国家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2014年,京津冀鲁将实施联防联控,削减原煤消费1700万吨。全国将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受到环保节能压力加大、清洁能源冲击等因素影响,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煤炭消费情况下,煤炭消费需求量有可能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二、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明显
煤炭需求增幅回落,产能建设超前凸显,进口煤炭大幅增加。受欧美经济下滑、大力发展页岩气等影响,全球煤炭需求下降,国际煤价持续回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
(二)稳增长形势下,行业发展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煤炭企业税费负担沉重。据测算,实施增值税转型后,煤炭企业实际增值税税率大幅度提高。政府行政性收费项目不断增多,全国有13个省区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地方对企业干预过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明显的形势下,有的产煤省区还在要求煤炭企业加大投资,提高产量,“增量保收”。在主要煤化工产品整体开工率不足50%、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有的地方政府还一味要求煤炭资源开发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煤炭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入煤化工等非煤产业。
(三)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
新矿区、新企业与老矿区、老企业发展更加不平衡。一些大型企业发展迅速,而一些老企业,特别是一些东部煤炭企业由于接续资源不足,资源枯竭,矿区和企业转型发展面临很大困难。企业效益分布不均衡,老矿区、老国有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更加突出,企业应对危机面临诸多挑战,长期快速发展的冲动,使多数企业对当前困难形势估计不足,没有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有的还在盲目扩张增产,导致煤炭企业库存超常增长。区域无序竞争初显,投资风险加大,严重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一直都以销售原煤为主,这种传统的消费习惯使得原煤入洗率相对很低,近年来,国有重点煤矿原煤入洗率达不到50%,而且产品类型单一,缺乏深加工,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是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因而能源利用效率低,仅为34%,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不仅浪费了巨大能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三、新矿井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煤炭能源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发展道路,全面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一)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发展
新矿井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开发全局,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确定战略规划,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基本方向,以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坚持以能源开发转化利用为主体,以打造产业基础为重点,以利益连接为纽带,以共建和谐社会和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新建煤炭企业基地建设。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发展能力
有效利用和不断扩大煤炭资源,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做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新井接续工作,促进煤炭工业和煤炭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全时段监督、全过程质量管理。同时,积极推广应用风力、水力选煤等新技术,增强选煤的科技含量,切实提高产品质量。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合作
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完善煤炭经济市场体系,发展现货、长期合约、期货等交易形式。加强企业合作运营,煤炭企业秉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互利合作,丰富和完善合作机制与手段,增加煤炭资源供应,促进供应渠道的多元化。积极与电力、煤化工、设备制造等大型企业寻求合作,扩大煤炭资源服务、延伸利用范围,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发展速度
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集约化、专业化与产业化的建设模式,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多方投资参与的方式建设煤炭、电力及化工产业所需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及专业化服务机构,才能使基础设施得以顺利发展,才能提升企业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实效性。
(五)建立人才机制,奠定发展基础
建立完善的人才考核体系,梳理正确的人才理念,实施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环境凝聚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积极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新建企业、新建煤炭基地的开发建设。
(六)开展科技创新,提升行业能力
建立强大的科技开发中心,培养和吸收具有高科技开发能力的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加大科技信息的研究与交流工作,随时掌握同行业先进企业技术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提高科技对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贡献率,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七)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平衡
完善科学规划,提高开采技术,全面实施发展非煤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收渠道;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先想到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从而逐步达到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报2012.09.
[2]张增凤,丁慧贤,赵艳红.我国煤矿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矿业,2002,
[3]周宏春,王瑞江,称仁义等,中国矿产资源形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王爱萍,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浅析[J],同煤科技,2005.
[4]贾希荣,李林涛,宁建宏等,煤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
[5]徐洪展,王生成,煤矿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洁净煤技术,2002.
[6]宋志敏,崔树军,煤矿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的探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7]田采霞,宋晓梅,郭保华,论我国煤矿环境问题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
[8]李堂军,孙承爱,庞莹,我国煤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
[9]黄彦富,借助能源金三角战略机遇,加快宁东基地建设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2012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高峰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