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但最近几年,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就业已经大不如前。其原因有人才市场容量不足的问题,也有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下降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要求。
【关键词】就业现状;人才需求;教学体制改革;职业规划教育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但最近几年,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就业已经大不如前。这里既有行业不景气,人才市场容量不足的问题,也有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从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就业能力来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高校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十年前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过于陈旧,使用的教材很多都是老教材。例如在很多电子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开设PCB的制作软件,即使部分高校开设有这样的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教材都是基于比较陈旧的protel99软件。学生没有接触过高速PCB设计的相关理论,更不用说使用cadence这样的电路板制作软件。
2、教学质量低下
个别教师本身知识结构落后,授课内容过于空洞,遵循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给学生传授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要搞懂所开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影响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外,高校的实践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技术型的课程没有安排课外实习,或者课外实习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学生没有机会通过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3、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对专业课作用不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据调查,很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的服务领域,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正因为缺乏个人的职业目标,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抱着“60分万岁”的思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缺乏动手能力的锻炼,欠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电子类企业的招聘要求逐年提高
根据对多家招聘单位的调查研究,可以明显感受到企业的招聘要求相对较高。很多电子类企业在招聘硬件开发人员时,要求应聘学生独立开发过项目或参加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奖;而对于嵌入式软件开发应聘者,则要求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熟悉LINUX下的编程,熟练掌握汇编语言、C语言等。这些要求相对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5、电子类学生人文素质较差
电子类学生对人文类课程普遍不感兴趣,不重视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在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人文类课程不重要,对个人的发展没有用。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看过一本完整的人文类书籍,翻过的人文类书籍屈指可数。很多电子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缺乏良好的写作能力。
二、增强电子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应对策略
1、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在顺利实现就业及其在就业后的发展应具备的素质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高校应该修改教学计划,尽早为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并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使他们在大学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始终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核心,针对自己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个人与职业之间的适应关系,最后将自己定位在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岗位上。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既要有就业意识的引导还要有就业素质、就业能力、角色转换的培训,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课、选修课。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生哲学的引导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就业大众化的时代,按照社会化的要求塑造自己。
2、加强教学体制改革
做好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可通过选修、辅修等方式尽量为大学生拓宽知识渠道,多给大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开创全新的关注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校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多方宣扬,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推进实践教育的物质(下转第27页)(上接第19页)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载体。学校要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支持。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并长期坚持。适当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学校或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部分课题,给学生更多参与社会调查和实习的机会。
3、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所谓身心素质教育,主要指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身体素质(如体质、耐受力、敏捷性等)和心理素质(如心境、情绪、性格等)等方面的教育,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身心素质教育是人的诸多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决定着其他素质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所以身心素质就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诸多素质当中最重要的一项。身心素质教育也就相应的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吃苦精神,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所以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加强体质锻炼的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适应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等能力的考验,帮助他们冷静地认识社会,接受现实并在现实中苦练内功,为就业后进行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物质(身心)基础。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互相促进,互为前提。帮助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又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严格地约束和鞭策自己,使学生充满自信,喜欢自己,热爱和尊重自己;在择业时做到自信而不自负,热情而不孤僻,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地和招聘人员洽谈,以真诚的心态,与招聘人员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相对于以前的精英教育,现在的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不再是处于绝对就业优势的天之骄子,而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帮助大学生勇于改变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让他们在校期间端正学习态度,甘于吃苦,善于积累,勇于创新;且能够端正心态,乐于从基层做起,从容应对各种艰苦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虽然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自己不能控制别人,但可以把握自己;自己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自己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总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态度,是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成功就业、创业的巨大精神动力。
4、发挥班主任在专业教育中的优势
目前,很多高校针对大一的学生都配备了具备专业知识的班主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励班主任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指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专业不了解,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够胜任何种工作。因此,发挥班主任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刚入学的那天起,就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及时帮他们解决专业领域的疑惑,尽早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专业,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生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鼓励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学生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性的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事硬件、软件开发的工具,掌握项目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导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姚本先,王道阳.大学生生涯辅导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杨宜勇.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9-01/08/content_17076967.htm,2009-1-8.
[4]倪渊.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探索,2008(8):127-128.
[5]李晓敏.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7期.
[6]曹建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认识.科技创新导报,2009:NO.19.
[7]陈小芬,张建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5月.
作者简介:王恬(1978—),女,山西临汾人,西安邮电学院电信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就业现状;人才需求;教学体制改革;职业规划教育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但最近几年,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就业已经大不如前。这里既有行业不景气,人才市场容量不足的问题,也有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从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就业能力来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高校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十年前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过于陈旧,使用的教材很多都是老教材。例如在很多电子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开设PCB的制作软件,即使部分高校开设有这样的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教材都是基于比较陈旧的protel99软件。学生没有接触过高速PCB设计的相关理论,更不用说使用cadence这样的电路板制作软件。
2、教学质量低下
个别教师本身知识结构落后,授课内容过于空洞,遵循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给学生传授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要搞懂所开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影响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外,高校的实践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技术型的课程没有安排课外实习,或者课外实习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学生没有机会通过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3、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对专业课作用不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据调查,很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的服务领域,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正因为缺乏个人的职业目标,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抱着“60分万岁”的思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缺乏动手能力的锻炼,欠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电子类企业的招聘要求逐年提高
根据对多家招聘单位的调查研究,可以明显感受到企业的招聘要求相对较高。很多电子类企业在招聘硬件开发人员时,要求应聘学生独立开发过项目或参加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奖;而对于嵌入式软件开发应聘者,则要求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熟悉LINUX下的编程,熟练掌握汇编语言、C语言等。这些要求相对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5、电子类学生人文素质较差
电子类学生对人文类课程普遍不感兴趣,不重视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在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人文类课程不重要,对个人的发展没有用。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看过一本完整的人文类书籍,翻过的人文类书籍屈指可数。很多电子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缺乏良好的写作能力。
二、增强电子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应对策略
1、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在顺利实现就业及其在就业后的发展应具备的素质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高校应该修改教学计划,尽早为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并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使他们在大学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始终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核心,针对自己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个人与职业之间的适应关系,最后将自己定位在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岗位上。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既要有就业意识的引导还要有就业素质、就业能力、角色转换的培训,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课、选修课。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生哲学的引导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就业大众化的时代,按照社会化的要求塑造自己。
2、加强教学体制改革
做好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可通过选修、辅修等方式尽量为大学生拓宽知识渠道,多给大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开创全新的关注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校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多方宣扬,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推进实践教育的物质(下转第27页)(上接第19页)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载体。学校要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支持。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并长期坚持。适当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学校或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部分课题,给学生更多参与社会调查和实习的机会。
3、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所谓身心素质教育,主要指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身体素质(如体质、耐受力、敏捷性等)和心理素质(如心境、情绪、性格等)等方面的教育,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身心素质教育是人的诸多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决定着其他素质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所以身心素质就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诸多素质当中最重要的一项。身心素质教育也就相应的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吃苦精神,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所以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加强体质锻炼的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适应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等能力的考验,帮助他们冷静地认识社会,接受现实并在现实中苦练内功,为就业后进行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物质(身心)基础。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互相促进,互为前提。帮助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又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严格地约束和鞭策自己,使学生充满自信,喜欢自己,热爱和尊重自己;在择业时做到自信而不自负,热情而不孤僻,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地和招聘人员洽谈,以真诚的心态,与招聘人员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相对于以前的精英教育,现在的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不再是处于绝对就业优势的天之骄子,而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帮助大学生勇于改变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让他们在校期间端正学习态度,甘于吃苦,善于积累,勇于创新;且能够端正心态,乐于从基层做起,从容应对各种艰苦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虽然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自己不能控制别人,但可以把握自己;自己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自己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总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态度,是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成功就业、创业的巨大精神动力。
4、发挥班主任在专业教育中的优势
目前,很多高校针对大一的学生都配备了具备专业知识的班主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励班主任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指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专业不了解,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够胜任何种工作。因此,发挥班主任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刚入学的那天起,就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及时帮他们解决专业领域的疑惑,尽早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专业,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生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鼓励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学生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性的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事硬件、软件开发的工具,掌握项目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导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姚本先,王道阳.大学生生涯辅导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杨宜勇.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9-01/08/content_17076967.htm,2009-1-8.
[4]倪渊.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探索,2008(8):127-128.
[5]李晓敏.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7期.
[6]曹建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认识.科技创新导报,2009:NO.19.
[7]陈小芬,张建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5月.
作者简介:王恬(1978—),女,山西临汾人,西安邮电学院电信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