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新课程标准成为了各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在方向、学生教育教学等方面更加准确,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等都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程度决定着学生学习中精气神的投入程度,把握学生心理才能帮助其克服学习的枯燥,发展自己的才能。只有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核核杠杆,才能激励学生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心理效应;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和小学生生活联系很强,学生学习数学能体会数学的魅力。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部门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了内容不同的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思路。而在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着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阶段的心理。只有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把握教育契机,提高教学实效。
一、运用“首因效应”,进行概念及法则的教学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产生的作用。它是指首次感知的材料能在感知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不易改变。教师所输出的信息第一次就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每次教学的材料中,最初讲授的材料,学生记得较好,最后的材料次之,中间的最差。上课一开始时,就应该做到材料生动、鲜明、准确,语言幽默风趣,使学生留下深刻的最初印象。
例如:我设计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拿出课前各自准备的双数支小棒,要求从其中取出1/2的小棒,孩子们饶有兴趣的活动起来,在汇报时,就出现了取出的支数不同,矛盾出现了,也就激起了问题,同样是取1/2的小棒,为什么取的支数不一样呢?接下来让学生比较、讨论分析,发现支数的总量不同。也就让学生明白了单位“1”不但可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在此基础上,要求小组合作,拿出12支小棒的3/4,并说出取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懂得分数是用份儿数来考虑的,看所取份儿数占总份儿数几分之几……
上述案例,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方式开场,以活动的形式加强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学中悟。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加深了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第一印象,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导入课堂教学可以用讲故事、猜谜、竞赛等等,不管用什么方式,导入新知识必须要做到准确、精练、趣味、奇特、巧妙这五个要求。
二、运用“超限效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生乃至教学过程中,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精心的准备是必须的,精确的预设是必定的。我们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要明确活动方向,选准衔接点,精简自主探究的问题。在明确探究的目标后,知识的衔接点往往是学生疑惑不解之处,抓住关键,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为学生探究创造了条件。由于方向明确了,目标清晰,思路就更为顺畅,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会更有条理,思维的体操训练就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是要关注生活体验,选准探究素材,激活思维的空间。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迸发要有厚实的感知做为支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以供其选择最恰当的素材,通过多种方法及途径创造合适的情境问题,提供思维源头,保证学生自主探究不失方向,以便流淌出“新鲜的活水”来。
三、运用“评价增益效应”,唤起自我实现和超越的需要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充分、更合理的教育与发展,学情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评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讲求评价的艺术,从而取得积极的效应。一些学困生,因为被家长、老师和同学否定,成了习惯,长期生活在战战兢兢的害怕中,思想上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一到数学课上,那种异样的眼神和不自在的动作,时刻提醒着我:要接纳和肯定他们,让他们重新找回迷失的方向,激发他们融入数学课堂学习的勇气和决心。于是,我运用“门槛效应”,降低问题的难度,哪怕是1+1=2的问题,叫他们回答,然后再运用“评价增益效应”,要求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作一个公正而诚恳的评价,一来是让他们感到他们在与集体共同进步,二来也感知到老师没有抛弃和小瞧了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受关怀的温暖,从而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
当然,要做到这点,既要注重智力因素,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分散考评,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开放的评价语,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的评价,去除单一的智力导向,尊重个性差异,及时发现闪光点;及时和家长沟通,商讨评价的协调点,一起认识它的作用,争取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和谐统一,让評价增添更大的效益。既要注意运用“评价增益效应”的实效性,又要注重防止过度和滥用“评价增益效应”的“贬值”,引起负面效应。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师应多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然后用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保持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学习他人或者是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心理效应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李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3] 薛红.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J].市场周刊.2015.
[4] 者永涛.巧用心理效应,促进教师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2018.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滇滩镇水城完全小学)
关键词:心理效应;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和小学生生活联系很强,学生学习数学能体会数学的魅力。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部门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了内容不同的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思路。而在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着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阶段的心理。只有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把握教育契机,提高教学实效。
一、运用“首因效应”,进行概念及法则的教学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产生的作用。它是指首次感知的材料能在感知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不易改变。教师所输出的信息第一次就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每次教学的材料中,最初讲授的材料,学生记得较好,最后的材料次之,中间的最差。上课一开始时,就应该做到材料生动、鲜明、准确,语言幽默风趣,使学生留下深刻的最初印象。
例如:我设计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拿出课前各自准备的双数支小棒,要求从其中取出1/2的小棒,孩子们饶有兴趣的活动起来,在汇报时,就出现了取出的支数不同,矛盾出现了,也就激起了问题,同样是取1/2的小棒,为什么取的支数不一样呢?接下来让学生比较、讨论分析,发现支数的总量不同。也就让学生明白了单位“1”不但可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在此基础上,要求小组合作,拿出12支小棒的3/4,并说出取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懂得分数是用份儿数来考虑的,看所取份儿数占总份儿数几分之几……
上述案例,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方式开场,以活动的形式加强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学中悟。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加深了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第一印象,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导入课堂教学可以用讲故事、猜谜、竞赛等等,不管用什么方式,导入新知识必须要做到准确、精练、趣味、奇特、巧妙这五个要求。
二、运用“超限效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生乃至教学过程中,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精心的准备是必须的,精确的预设是必定的。我们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要明确活动方向,选准衔接点,精简自主探究的问题。在明确探究的目标后,知识的衔接点往往是学生疑惑不解之处,抓住关键,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为学生探究创造了条件。由于方向明确了,目标清晰,思路就更为顺畅,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会更有条理,思维的体操训练就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是要关注生活体验,选准探究素材,激活思维的空间。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迸发要有厚实的感知做为支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以供其选择最恰当的素材,通过多种方法及途径创造合适的情境问题,提供思维源头,保证学生自主探究不失方向,以便流淌出“新鲜的活水”来。
三、运用“评价增益效应”,唤起自我实现和超越的需要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充分、更合理的教育与发展,学情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评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讲求评价的艺术,从而取得积极的效应。一些学困生,因为被家长、老师和同学否定,成了习惯,长期生活在战战兢兢的害怕中,思想上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一到数学课上,那种异样的眼神和不自在的动作,时刻提醒着我:要接纳和肯定他们,让他们重新找回迷失的方向,激发他们融入数学课堂学习的勇气和决心。于是,我运用“门槛效应”,降低问题的难度,哪怕是1+1=2的问题,叫他们回答,然后再运用“评价增益效应”,要求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作一个公正而诚恳的评价,一来是让他们感到他们在与集体共同进步,二来也感知到老师没有抛弃和小瞧了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受关怀的温暖,从而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
当然,要做到这点,既要注重智力因素,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分散考评,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开放的评价语,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的评价,去除单一的智力导向,尊重个性差异,及时发现闪光点;及时和家长沟通,商讨评价的协调点,一起认识它的作用,争取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和谐统一,让評价增添更大的效益。既要注意运用“评价增益效应”的实效性,又要注重防止过度和滥用“评价增益效应”的“贬值”,引起负面效应。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师应多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然后用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保持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学习他人或者是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心理效应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李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3] 薛红.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J].市场周刊.2015.
[4] 者永涛.巧用心理效应,促进教师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2018.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滇滩镇水城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