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儿童中药制剂的造粒掩味关键技术研究概况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儿童用药剂型多样,总体分为口服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固体剂型中微片、微丸、分散片、细颗粒剂等成为当下儿科用药的发展趋势。液体剂型主要包括糖浆剂、混悬液、口服液、滴剂。中药不良口感的形成、药物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的处置过程是影响儿科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及顺应性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引起的风险性以及提高儿科用药的口服顺应性,发展改善不良味感固体制剂的造粒掩味新技术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具有不良口感液体制剂,则需应用矫味技术。该文对造粒掩味制药新技术进行总结,发现缓控释颗粒剂、细颗粒剂、咀嚼固体迷你片剂成为儿童口服固体剂型的主流,这些剂型普遍涉及到多微粒制剂、包衣、微囊化等造粒技术。造粒与掩味密不可分,属于协同关系。掩味技术从四种不同的角度掩盖中药苦味,包括混淆大脑味觉掩盖苦味、改变化合物本身消除苦味、减少苦味分子与口腔苦味受体接触、麻痹味觉细胞提高苦味感受阈值。目前市面上的儿童药物主要以抑制苦味药物口腔释放为主。
其他文献
矿物药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组成,蕴含独特的科学内涵。朱砂为中药制剂中的特色药味,尤以传统儿科用中药制剂为甚。因其含有汞导致不良反应,朱砂的安全性和应用备受关注。为了探讨含朱砂儿科制剂的应用规律与价值,该研究系统统计分析了《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的32种含朱砂的儿科制剂及《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下册)中105首含朱砂的儿科方剂的应用特点及方剂的配伍关联规则,统计结果显示含朱砂儿科制剂及方剂对小
复课第一天,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精心筹备了“开学第一课”,紧紧抓住“大疫情”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广大学生树牢家国情怀,培育崇尚科学、崇尚英雄、诚实守信、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担当责任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养成锻炼体魄、科学用眼、讲究卫生、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期刊
目的 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以下简称《药典》)中含土鳖虫的成方制剂,以期为土鳖虫制剂的临床应用、深度开发及剂型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药典》,搜集其中含有土鳖虫的成方制剂,整理分析中药味数及剂量、药物剂型、制备方法、药物配伍、临床主治及注意事项等。结果 《药典》中收载含土鳖虫的成方制剂共34种,除参松养心胶囊外,其余33种制剂均列出味数,出现频率最多的含11~15味中药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草药种植历史,现代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中药材行业逐渐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增加,农业得到更好发展。为解决目前中草药种植产业化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文章从中草药种植产业化发展现状、意义以及对策3个方面对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
海外药用植物需求强劲,而中草药在海外的种植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发展面临资源不足的情况,开发海外中草药种植产业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通过加强国家与政府间合作、建立跨国公司联盟,借鉴发达国家药用植物种植优势等措施扩大中草药种植在海外的推广、输出中医药文化、保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促进传统医药的开发利用、推进“一带一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目录,并对其各项内容进行整理。结果 共收载中药外用制剂122种,功效以止痛、活血/化瘀/通络、清热解毒、除湿、去腐敛疮生肌、散寒、止痒、止血为主,剂型以散剂、膏剂、栓剂、搽剂为主,给药途径以经皮给药为主,明确记载具体用量的有32种,明确记载注意事项的有87种。结论 2020
2019年年底至今,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全世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至少两大方面的问题急需中国学界从历史经验和学术视角出发,予以解答和展望。其一,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其二,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本书从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学科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的走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受疫情冲击的产业链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全球治理与大国关系等被广泛关注与争论的核心议题。
期刊
在都市圈轨道交通蓬勃发展、TOD模式成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大趋势的背景下,文章以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为例,在阐述都市圈轨道交通特征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厘清TOD模式下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规划要求,结合郑州都市圈规划与发展情况,提出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及线路沿线TOD开发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珍稀濒危动物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严重急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资源限制、枯竭和需求量增加,珍稀濒危药用动物资源急剧减少甚至灭绝,严重威胁着中医药的传承、临床用药的完整性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人工替代品应运而生。目前,对于人工替代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能否在临床中完全代替药材原品入药,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该文聚焦珍稀濒危动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