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警察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警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单一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警察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须解决的问题,从而与目前实践状况进行对比,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欠缺之处进行思考和对有益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新形势 “90后”大学生 警校生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71-02
大学是人生中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能否在这一时期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道德品格、职业操守的培养,是决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和测量指标。当前,“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的社会群体逐渐进入大学的校园,并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如何针对“90后”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表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切实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符合职业需求的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成为了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首要课题。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警字立校”的政治性高等职业院校,在承担着普通大学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更承担着为监狱劳教系统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民警察的重责。因而,无论是出自社会大众对警察形象的理解,还是从学校长期教学管理的经验来看,对警校生的培养教育都不可避免地与警察形象、警察意识相联系,都不可避免地与遵守规章、严守纪律相联系,都不可避免地与“忠诚、责任、奉献”的可贵品质相联系。也正是这样一种培养管理模式,使得我院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了更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我院职业化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时俱进是推动事物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内容与模式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的变更为导向,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同时,努力实现管理模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当前,“90后”警校生已经成为警校的主要群体,现有的文化氛围、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因而,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进一步摸清“90后”警校生的思想状况及内在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一条在警务化管理下适应“90后”警校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90后”警校生对大学文化氛围和素质教育环境的需求调查
此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刑事司法系在校学生,调查样本的选择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面对面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一)面对面访谈调研结果
通过从刑事司法系随机抽取3个区队,选取30位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获得的学生需求情况如下:
表1 访谈调查结果统计
对于人文素养的通识课程很感兴趣 80.20%
单一的警务化管理略显单调 15.07%
没有意见 4.73%
在访谈调查结果统计下,我们不难发现,“90后”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竞争压力影响下,在经历具有强烈的应试、片面化色彩的初高中教育后,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阶段接触到更为“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接触到兼具批判、创造和社会关怀的大学精神。这一新的文化需求同当前警务化管理下的警校文化供给存在失衡。因而,在对“90后”警校生培养中,要在坚持原则性、规范性、制度化的前提下,重视学生文化“生动、活泼”的要求,树立既富有警院特色、又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
(二)当前警校“90后”大学生文化需求调查统计表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5份,回收15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55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文化消费情况、文化活动形式、对学院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我院文化氛围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1.文化活动消费情况
调查对象中,每月除吃饭外消费情况为,200元以下的为17人,占10.97%,200—400元为20人,占12.90%,400—600元为12人,占7.74%,600—800元为45人,占29.03%,800元以上为61人,占39.35%。其中该消费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的占32.26%,上网占10.32%,通信费占49.68%,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占65.61%,朋友聚会占51.61%,旅游占20.65%。由此可见,学生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日常用品、朋友聚会和通信上,用于文化活动的消费水平比较低。
2.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
在对日常文化活动形式的调查中,按其喜好程度排序依次是:上网看电视、电影,看报纸、杂志、书籍,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文艺类比赛、活动,体育运动,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由此可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以上网为主。在上网目的上,选择交朋友、联系朋友的为114人,占73.55%,选沟通感情的为62人,占40%,选打发时间的为21人,占13.55%,选找对象以及为刺激好玩的分别为14和3人,各站到9.03%和1.94%,由此可见,學生在日常活动中,文化活动呈现水平较低的特点。
而当问及被调查者对哪些文娱活动感兴趣时,选择文艺演出的为45人,占29.03%,文体竞赛的是63人,占40.65%,选艺术展览为28人,占18.06%,群体性文体活动为79人,占50.97%。可见,学生对群体性的文体活动以及文体竞赛有着极高的热情,而对艺术展览等艺术类活动缺乏兴趣。
总体来说,“90后”警校生的业余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调,对一些高雅艺术缺乏兴趣和热情。
二、“90后”警校生对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的需求特点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受到新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竞争压力影响,“90后”警校生在需求上,呈现出自由独立,自信自主、潮流时尚的特点,他们希望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自我的个性展示,从而获得自我满足。 (一)情感与爱的归属需要
“90后”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年轻、最有朝气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在情感上表现出极强的敏感化、丰富化、需要化的感情特点,同时还存在着复杂化、不稳定化和易受影响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刚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急需要寻找一份情感与爱的归属与依靠。
(二)休闲娱乐消费的需要
休闲娱乐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90后”大学生精神心理发展的需要。当前,“90后”大学生对于休闲娱乐消费的需求较大,呈现出多元化、流行化、娱乐化的趋势,但在具体内容和质量上反映出休闲娱乐水平较低的现状。主要休闲娱乐需求集中在旅游观光、朋友聚餐、KTV、看电影等方面,而对于高雅文学、高雅艺术等高雅文化却鲜有问津。
(三)多媒体文化的需要
当今社会在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多媒体文化逐渐兴起,而多媒体文化的兴起与“90后”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的“90后”大学生使用多媒体数码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多媒体数码化产品已经成为“90后”大学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90后”学生对多媒体文化的需求是敏锐而迫切的,他们希望在校园文化中接触并获取更多的、更新的、更有用的信息和产品,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便捷。
三、如何走出一条富有警院特色的“90后”人才培养道路
警校生的培养模式区别于一般大学,因而必须将警校的具体特色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将继承警校的优良传统与创新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相结合,将学院的规章制度、纪律作风的落实同学生的个性解放、能力提升相结合,思考、探索、走出一条富有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
(一)坚持庄严厚重与自由开放相结合
一是要严抓学风作风不动摇。一方面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应当结合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特点和需要,不定期开展进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确保校园的纯洁、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扎实的学风,强硬的作风,能够经得住考验吃得起苦,不断磨练自身的品格意志。二是要彰显青春激情不动摇,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展示警校学生的青春激情,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利用好课余时间努力挖掘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积极为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积极营造团结协作、自强自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丰富、繁荣、向上的富有警院特色的文化大舞台,给每位同学以出彩的机会。
(二)坚持专业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
一是坚持把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培养优秀人民警察人才的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放松。针对监狱、戒毒等专业的特点,强化自身定位,在课程中开设一些实用、效用、有用的课程,如《罪犯心理分析》《罪犯教育学》《狱政管理实务》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职业技能和方法,促进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形成。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放松。进一步加强“90后”青年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性能力培养,在确保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开拓视野,激发个性,从而使得校園文化、学科建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思想教育与标杆引导相结合
一是要强化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营造一种充满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不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强化思想教育的理性引导,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明辨是非能力。二是要树立模范标杆。要在学院范围内寻找值得学习、值得提倡的闪光点和美感,通过树典型的方式发挥榜样作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从而达到引导的效果。三是要强化文化宣传平台建设。要利用好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文化传播方式,并将其作为文化宣传的阵地和媒介,帮助同学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学习各种知识,同时表达自己意愿,发表自己观点和学术成果。
四、总结
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人的工作,因而需要我们以真诚、温和、富有感情的态度去对待、去倾听、去探讨、去引导。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语言是生动”。只有牢记学校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创造适度自由的大学环境,鼓励他们探索知识、学习新兴事物、自由交流想法,在遵守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的前提下丰富其自身文化生活,通过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约束其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邓小华.构建人本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0,4(04):71-75.
[2]李忠华,李军.南风效应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02):126-128.
[3]林勇娟,罗艺.决策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5(05):166-168.
[4]刘须群.警务化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毕业生写给母校的一封信引发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2(01):
67-70.
[5]马立骥,周雨臣,曾贇,殷导忠,王新兰,吴新民,叶俊杰,马德东,汪勇.浙江警察职业学院警察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103-109.
[6]唐圣华.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01):130-133.
[7]王庆林.移情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34-235.
[8]王琼.“金鱼缸效应”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1(10):102-104.
[9]杨婧,任美慧.高校辅导员从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的价值转型探索[J].黑河学刊,2013(04):122-124.
[10]张明莉,王立岩,杨健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04):
418-421.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新形势 “90后”大学生 警校生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71-02
大学是人生中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能否在这一时期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道德品格、职业操守的培养,是决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和测量指标。当前,“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的社会群体逐渐进入大学的校园,并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如何针对“90后”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表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切实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符合职业需求的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成为了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首要课题。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警字立校”的政治性高等职业院校,在承担着普通大学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更承担着为监狱劳教系统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民警察的重责。因而,无论是出自社会大众对警察形象的理解,还是从学校长期教学管理的经验来看,对警校生的培养教育都不可避免地与警察形象、警察意识相联系,都不可避免地与遵守规章、严守纪律相联系,都不可避免地与“忠诚、责任、奉献”的可贵品质相联系。也正是这样一种培养管理模式,使得我院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了更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我院职业化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时俱进是推动事物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内容与模式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的变更为导向,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同时,努力实现管理模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当前,“90后”警校生已经成为警校的主要群体,现有的文化氛围、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因而,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进一步摸清“90后”警校生的思想状况及内在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一条在警务化管理下适应“90后”警校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90后”警校生对大学文化氛围和素质教育环境的需求调查
此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刑事司法系在校学生,调查样本的选择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面对面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一)面对面访谈调研结果
通过从刑事司法系随机抽取3个区队,选取30位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获得的学生需求情况如下:
表1 访谈调查结果统计
对于人文素养的通识课程很感兴趣 80.20%
单一的警务化管理略显单调 15.07%
没有意见 4.73%
在访谈调查结果统计下,我们不难发现,“90后”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竞争压力影响下,在经历具有强烈的应试、片面化色彩的初高中教育后,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阶段接触到更为“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接触到兼具批判、创造和社会关怀的大学精神。这一新的文化需求同当前警务化管理下的警校文化供给存在失衡。因而,在对“90后”警校生培养中,要在坚持原则性、规范性、制度化的前提下,重视学生文化“生动、活泼”的要求,树立既富有警院特色、又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
(二)当前警校“90后”大学生文化需求调查统计表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5份,回收15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55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文化消费情况、文化活动形式、对学院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我院文化氛围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1.文化活动消费情况
调查对象中,每月除吃饭外消费情况为,200元以下的为17人,占10.97%,200—400元为20人,占12.90%,400—600元为12人,占7.74%,600—800元为45人,占29.03%,800元以上为61人,占39.35%。其中该消费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的占32.26%,上网占10.32%,通信费占49.68%,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占65.61%,朋友聚会占51.61%,旅游占20.65%。由此可见,学生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日常用品、朋友聚会和通信上,用于文化活动的消费水平比较低。
2.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
在对日常文化活动形式的调查中,按其喜好程度排序依次是:上网看电视、电影,看报纸、杂志、书籍,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文艺类比赛、活动,体育运动,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由此可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以上网为主。在上网目的上,选择交朋友、联系朋友的为114人,占73.55%,选沟通感情的为62人,占40%,选打发时间的为21人,占13.55%,选找对象以及为刺激好玩的分别为14和3人,各站到9.03%和1.94%,由此可见,學生在日常活动中,文化活动呈现水平较低的特点。
而当问及被调查者对哪些文娱活动感兴趣时,选择文艺演出的为45人,占29.03%,文体竞赛的是63人,占40.65%,选艺术展览为28人,占18.06%,群体性文体活动为79人,占50.97%。可见,学生对群体性的文体活动以及文体竞赛有着极高的热情,而对艺术展览等艺术类活动缺乏兴趣。
总体来说,“90后”警校生的业余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调,对一些高雅艺术缺乏兴趣和热情。
二、“90后”警校生对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的需求特点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受到新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竞争压力影响,“90后”警校生在需求上,呈现出自由独立,自信自主、潮流时尚的特点,他们希望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自我的个性展示,从而获得自我满足。 (一)情感与爱的归属需要
“90后”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年轻、最有朝气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在情感上表现出极强的敏感化、丰富化、需要化的感情特点,同时还存在着复杂化、不稳定化和易受影响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刚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急需要寻找一份情感与爱的归属与依靠。
(二)休闲娱乐消费的需要
休闲娱乐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90后”大学生精神心理发展的需要。当前,“90后”大学生对于休闲娱乐消费的需求较大,呈现出多元化、流行化、娱乐化的趋势,但在具体内容和质量上反映出休闲娱乐水平较低的现状。主要休闲娱乐需求集中在旅游观光、朋友聚餐、KTV、看电影等方面,而对于高雅文学、高雅艺术等高雅文化却鲜有问津。
(三)多媒体文化的需要
当今社会在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多媒体文化逐渐兴起,而多媒体文化的兴起与“90后”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的“90后”大学生使用多媒体数码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多媒体数码化产品已经成为“90后”大学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90后”学生对多媒体文化的需求是敏锐而迫切的,他们希望在校园文化中接触并获取更多的、更新的、更有用的信息和产品,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便捷。
三、如何走出一条富有警院特色的“90后”人才培养道路
警校生的培养模式区别于一般大学,因而必须将警校的具体特色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将继承警校的优良传统与创新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相结合,将学院的规章制度、纪律作风的落实同学生的个性解放、能力提升相结合,思考、探索、走出一条富有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
(一)坚持庄严厚重与自由开放相结合
一是要严抓学风作风不动摇。一方面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应当结合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特点和需要,不定期开展进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确保校园的纯洁、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扎实的学风,强硬的作风,能够经得住考验吃得起苦,不断磨练自身的品格意志。二是要彰显青春激情不动摇,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展示警校学生的青春激情,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利用好课余时间努力挖掘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积极为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积极营造团结协作、自强自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丰富、繁荣、向上的富有警院特色的文化大舞台,给每位同学以出彩的机会。
(二)坚持专业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
一是坚持把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培养优秀人民警察人才的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放松。针对监狱、戒毒等专业的特点,强化自身定位,在课程中开设一些实用、效用、有用的课程,如《罪犯心理分析》《罪犯教育学》《狱政管理实务》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职业技能和方法,促进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形成。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放松。进一步加强“90后”青年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性能力培养,在确保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开拓视野,激发个性,从而使得校園文化、学科建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思想教育与标杆引导相结合
一是要强化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营造一种充满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不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强化思想教育的理性引导,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明辨是非能力。二是要树立模范标杆。要在学院范围内寻找值得学习、值得提倡的闪光点和美感,通过树典型的方式发挥榜样作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从而达到引导的效果。三是要强化文化宣传平台建设。要利用好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文化传播方式,并将其作为文化宣传的阵地和媒介,帮助同学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学习各种知识,同时表达自己意愿,发表自己观点和学术成果。
四、总结
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人的工作,因而需要我们以真诚、温和、富有感情的态度去对待、去倾听、去探讨、去引导。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语言是生动”。只有牢记学校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创造适度自由的大学环境,鼓励他们探索知识、学习新兴事物、自由交流想法,在遵守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的前提下丰富其自身文化生活,通过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约束其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邓小华.构建人本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0,4(04):71-75.
[2]李忠华,李军.南风效应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02):126-128.
[3]林勇娟,罗艺.决策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5(05):166-168.
[4]刘须群.警务化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毕业生写给母校的一封信引发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2(01):
67-70.
[5]马立骥,周雨臣,曾贇,殷导忠,王新兰,吴新民,叶俊杰,马德东,汪勇.浙江警察职业学院警察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103-109.
[6]唐圣华.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01):130-133.
[7]王庆林.移情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34-235.
[8]王琼.“金鱼缸效应”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1(10):102-104.
[9]杨婧,任美慧.高校辅导员从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的价值转型探索[J].黑河学刊,2013(04):122-124.
[10]张明莉,王立岩,杨健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04):
418-42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