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在职业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识教育是紧紧抓住“识”与“德”来做文章的,这是一个合格人才的根基所在。这也是以“提高和发展精神素质,培养和谐的人”为目的来开展职中的音乐教学可以考虑的教育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师课堂角色的多样化和教师知识结构的多样化三大方面来阐述运用通识教育理念开展职中音乐教学的方法和作用。
  【关键词】通识教育 音乐教育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77-02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其基本含义是:自由教育是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要促进人的身体、道德和智慧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要促进人的理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使人从愚昧和偏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必须以自由学科为核心,应避免狭隘的专门教育。[1]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中提出的,它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2]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3]
  职业教育是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特点是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这就具有过专的工具理性倾向,有较为严重的知识割裂和异化现象,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的轻视和人的片面发展问题。在知识急剧增加和分化的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愈加严重。[4]同时,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外,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
  以“提高和发展精神素质,培养和谐的人”为目的来开展职中的音乐教学,可能是职中音乐教育应该走的一条路子。关键在于,要找好“识”和“德”的结合点,从而使音乐课既有音乐课的特点又起到比思想品德课更好的作用。
  通识教育正是紧紧抓住“识”与“德”来做文章的,因为这是一个合格人才的根基所在。笔者将结合近几年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运用通识教育的理念来进行音乐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凡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相关内容都要不遗余力地“拿来”。
  音乐是一种混生性的艺术活动,它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学内容也应是丰富多彩的,绝不限于课本内容,选择权在“教师的教师”——学生。笔者的教学板块有:“情感体验”、“社会关注”、“音乐常识解答”、“礼仪知识”、“音乐创作”、“演唱PK”、“表演模仿秀”、“主题聚焦”、“精品欣赏”等。
  情感体验,使学生重温美好的情感,接受精神的洗礼;社会关注,使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懂得关注社会也就是关注自己;音乐常识教学,采用有问必答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礼仪知识,使他们学习接人待物的基本礼节,懂得自爱,增强自信;音乐创作,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同时也使他们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从而积极地学习;演唱PK,使他们懂得鉴赏,学会竞争与合作;表演模仿秀,使他们认识到成功的表演背后凝聚着智慧和汗水;主题聚焦,选取一个主题(时事、情感等),围绕该主题展开教学,使他们明白音乐从来都是有感而发;精品欣赏,在他们心中树立鉴赏的高度。
  下面是我的一堂情感体验课的教学案例。学生在感动中重温真情,体验到了音乐的巨大力量。
  [设计感言]音乐是触及人的心灵和本质的东西,那我们就用音乐敲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从而使他们去渴求获得音乐的知识和修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欣赏歌曲、小品和一组主题照片,感受音乐艺术背后的动人故事,领悟“以情带声,用心去舞,用生命去演绎”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欣赏歌曲、小品和一组主题照片,感受、思考和领悟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天亮了》
  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韩红简介、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斯卡布罗集市》
  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之一——阿特•加芬克尔简介、欣赏歌曲
  3.思考、讨论:艺术创作既然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那么怎样才能演绎好一个艺术作品呢?
  4.欣赏小品《前面有棵树》(2007年CCTV小品大赛一等奖作品)
  5.看一组主题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6.有感情地演唱《感恩的心》
  7.作业:以小品《前面有棵树》为题材,借用《天亮了》或《斯卡布罗集市》或你喜欢的歌曲的旋律,自己填词,做一首歌曲,歌名就叫《前面有棵树》。
  
  二、教师课堂角色的多样化
  
  通识教育要求在教学中,着重引导人积极向上,引导人对人生的审视与探究,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与方法。[5]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在上“情感体验”课时,笔者是主持人,让学生跟着笔者的脚步驰骋“情海”。在上“音乐常识解答”这一内容时,笔者是权威发言人和顾问,有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笔者再作评判和解答。上音乐创作课时,笔者扮演创作助理——学生交稿,笔者弹奏,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展现自己,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也能创作!”;有些学生课后还跑到笔者的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把他脑中的旋律哼给笔者听,请老师帮他记下来修改并要拿去发表。在上“山丹丹模仿秀”这一内容时,笔者是表演参与者,其他学生是观众评委,其间其乐融融,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欲望。
  
  三、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
  
  教师在通识教育中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教师可以使学生得到统观的知识和人格的陶冶。[4]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多元,才能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通识教育关注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任何公民,旨在使学生获得作为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和态度,从情感和理智两方面促进人的协调发展。同时,早期的自由教育者认为,真知源自内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对人的启发诱导。[5]
  教师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包容,学会包容,爱学生,这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音乐教育就是让学生能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而音乐教师要努力成为美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涂艳国.试论古典自由教育的含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
  2 万秀兰.国外通识教育的方式及其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3 俞大丽、夏焕堂.谈构建艺术类院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1997(12)
  4 王 晨.职业教育中应有通识教育意识[J].教育与职业,2000(7)
  5 郭三娟.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其他文献
近日,森萨塔科技(宝应)公司老总给扬州检验检疫局送来了一面锦旗,感谢其"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强力助推了该公司全球战略性收购,帮助其在一年之内完成了日本、匈牙利、巴西、墨西哥
摘要:我国目前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想要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就需要为其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所以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不断促进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又为建筑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既是不同的个体,又有更多的共同点,在许多方面都是有相同的观点,在设计内容上,两者之间的关
期刊
针对AutocAD机械绘图技能在中等职技校机械数控专业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教学的创造性,快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本文提出了从
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试行的主任检察官制度,是集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度、任职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多项制度为一体的综合性配套改革,目标在于建立适应检察业务属性要求的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暮春时节,小雨中夹杂着些许凉风,但在绵竹高新技术开发区,却满眼尽是春潮涌。走进中航宝胜(四川)电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轰鸣的机器声交织在一起,电缆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中……  十年间,绵竹市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转型阵痛期,调结构、去产能、兴产业,引智聚资,加快发展战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和结构对策对于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此领域的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着重分析研究了概念设计和结构对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接下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和结构对策
为了加强检察机关组织体系和基本办案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执法办案工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和执法公信力,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8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两大阶段性目标,必须稳步推进城镇化,扎实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协调前进。下面对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中几个问题做一些研究。    一、国际城镇化概况和我国城镇化特色    (一)国际城镇化概况  在19世纪初,全世界约有3亿人口住在城市里,200年后的今天,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已超过30亿。英国、德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