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生活 带回精彩作文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老问题。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我以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教师身上,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学生也不会心灰意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问题,作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它是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的,教师不能就事论事,仅为提高作文水平而挖空心思教学生各种技巧,而且写作文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可以也不能将它硬生生地分离出来。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在于如何引导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写作的殿堂。
  一、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下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走到这条路上,再加上写作法度,就能完成这件事了。”然而,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很难写出热情洋溢、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
  只有当我们的学生走进真正的生活,他们才能带回五彩缤纷的作文,生活才是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从低年级就开始安排有计划的课外观察活动,让学生真心体验,稍有亮点,就予以表扬,学生对平常生活的兴趣逐渐高涨,写作时自然会引入生活中的资料,内容就有真实感。几年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感觉毫不费力,精彩作文也时有出现。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首先要让他们直接参与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生活,并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常常问个为什么,在对自身了解的基础上,去观察不同人物的行为举止,去思考和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去发现人们的闪光思想。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要针对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写自己的经历,写平常接触到的内容,学生就有机会思考、总结、归纳。
  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如学生自己动手参加的实践活动太少,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材料必然也少。因而平时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并有认识和感受的材料记录下来,或周记,或日记,或不定期的摘记。同时,要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春游、秋游等活动。
  再次,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不能只局限与直接生活的范围,很重要的还要从间接生活中获得。所以,教师在教授阅读教学时,就要把与写作文联系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从提高写作能力这点来说,针对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平常的生活在这些名家笔下是如何的再现,也知道别人是如何对待、理解平常生活的。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创造作文
  前面我们已把学生回归到真实的平常生活中去了,让他们去认识生活、感知生活、体味生活,并教他们如何提高认识能力,这些都是学的一面,但怎样让他们创造作文,把精彩的文章带回来呢?我们常常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写作文也作为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呢?
  叶圣陶说:“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而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作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把要说的话变成文字就是写作,说话与写作,是学生生活的本身必需。如生病要写请假条,找人不遇要写留言条,把自己难以说出口的心事告诉好朋友要写信……因此写作就从说话开始,继而写几句话,再把几句话连成一段,几段话搭在一起便成了文章。我们的写作教学正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这个过程不能逾越。而好多人正是在这里出了问题,急不可耐,做些“拔苗助长”之类的事,生活规律如此,写作规律也不例外。强要只会蹒跚学步的学生去快跑,其结果只会弄得教者垂头丧气,学生心灰意冷。
其他文献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并加强动手操作,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列为教改内容之一,突出它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当然,加强实际操作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进而也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
农村生活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火霓虹,但这里的空气更清新,这里的人们更纯朴,这里有着城市所无法拥有的风土人情。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在提高作文能力上到有着城市小学所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如何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为习作积累素材呢?为此,我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一、观赏田园风光,捕捉素材  农村的大自然环境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教师应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创造机会,带领学生
期刊
鲁迅先生在回答“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多种观察方法,引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对庞大事物的观察求整体  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观察位置,对事物的整体轮廓及形体、色彩的进行仔细的观察,注意取其
期刊
一、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给学生设置讨论的话题。注意设置的问题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问题的答案不要单一,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作文中。因此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衡量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作文难教,作文难做,一直困扰着许多老师和学生。纵观学生作文,有以下通病:语言贫乏,苍白无力,缺少感情色彩,且错别字,语句不通的现象很严重。究其原因,首先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不扎实;二是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做基础;
期刊
步入四年级以后,继续延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已经不合时宜,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教学进程。为了能找出更有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更新,寻找最佳的路径。  一、以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基础  要想让学生代替老师来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那新授课字词的预习就特别重要了。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到了四年级,学生完全具备独立预习的能力了,所以,一般我把新课字词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即是:“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在读中欣赏美、感受美  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是可以感知的。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作用。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中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呢?  一、交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  使他们具有一双观察和辨析问题的慧眼。这是因为中学生看问题大多带有片面性和绝对性,分析问题常常抓不住事物的要害和本质。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认识事物的规律去观察、分析、研究、处理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启发和引导学生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意识地把学生在政治课上学到的理论,在作文中加以应用。
期刊
数学新课程倡导: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合。也就是要求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调整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体验感悟,讨论交流上来。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使课堂进入“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境地。我就“和谐教学”谈点个人之见。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意义的构建,即对我们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
期刊
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比之下,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如何以最肯定、最优美的线条,在这片空白之上勾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于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想就切身体会谈自己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科学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