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老问题。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我以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教师身上,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学生也不会心灰意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问题,作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它是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的,教师不能就事论事,仅为提高作文水平而挖空心思教学生各种技巧,而且写作文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可以也不能将它硬生生地分离出来。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在于如何引导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写作的殿堂。
一、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下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走到这条路上,再加上写作法度,就能完成这件事了。”然而,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很难写出热情洋溢、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
只有当我们的学生走进真正的生活,他们才能带回五彩缤纷的作文,生活才是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从低年级就开始安排有计划的课外观察活动,让学生真心体验,稍有亮点,就予以表扬,学生对平常生活的兴趣逐渐高涨,写作时自然会引入生活中的资料,内容就有真实感。几年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感觉毫不费力,精彩作文也时有出现。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首先要让他们直接参与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生活,并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常常问个为什么,在对自身了解的基础上,去观察不同人物的行为举止,去思考和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去发现人们的闪光思想。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要针对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写自己的经历,写平常接触到的内容,学生就有机会思考、总结、归纳。
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如学生自己动手参加的实践活动太少,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材料必然也少。因而平时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并有认识和感受的材料记录下来,或周记,或日记,或不定期的摘记。同时,要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春游、秋游等活动。
再次,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不能只局限与直接生活的范围,很重要的还要从间接生活中获得。所以,教师在教授阅读教学时,就要把与写作文联系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从提高写作能力这点来说,针对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平常的生活在这些名家笔下是如何的再现,也知道别人是如何对待、理解平常生活的。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创造作文
前面我们已把学生回归到真实的平常生活中去了,让他们去认识生活、感知生活、体味生活,并教他们如何提高认识能力,这些都是学的一面,但怎样让他们创造作文,把精彩的文章带回来呢?我们常常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写作文也作为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呢?
叶圣陶说:“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而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作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把要说的话变成文字就是写作,说话与写作,是学生生活的本身必需。如生病要写请假条,找人不遇要写留言条,把自己难以说出口的心事告诉好朋友要写信……因此写作就从说话开始,继而写几句话,再把几句话连成一段,几段话搭在一起便成了文章。我们的写作教学正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这个过程不能逾越。而好多人正是在这里出了问题,急不可耐,做些“拔苗助长”之类的事,生活规律如此,写作规律也不例外。强要只会蹒跚学步的学生去快跑,其结果只会弄得教者垂头丧气,学生心灰意冷。
一、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下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走到这条路上,再加上写作法度,就能完成这件事了。”然而,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很难写出热情洋溢、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
只有当我们的学生走进真正的生活,他们才能带回五彩缤纷的作文,生活才是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从低年级就开始安排有计划的课外观察活动,让学生真心体验,稍有亮点,就予以表扬,学生对平常生活的兴趣逐渐高涨,写作时自然会引入生活中的资料,内容就有真实感。几年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感觉毫不费力,精彩作文也时有出现。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首先要让他们直接参与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生活,并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常常问个为什么,在对自身了解的基础上,去观察不同人物的行为举止,去思考和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去发现人们的闪光思想。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要针对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写自己的经历,写平常接触到的内容,学生就有机会思考、总结、归纳。
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如学生自己动手参加的实践活动太少,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材料必然也少。因而平时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并有认识和感受的材料记录下来,或周记,或日记,或不定期的摘记。同时,要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春游、秋游等活动。
再次,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不能只局限与直接生活的范围,很重要的还要从间接生活中获得。所以,教师在教授阅读教学时,就要把与写作文联系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从提高写作能力这点来说,针对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平常的生活在这些名家笔下是如何的再现,也知道别人是如何对待、理解平常生活的。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创造作文
前面我们已把学生回归到真实的平常生活中去了,让他们去认识生活、感知生活、体味生活,并教他们如何提高认识能力,这些都是学的一面,但怎样让他们创造作文,把精彩的文章带回来呢?我们常常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写作文也作为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呢?
叶圣陶说:“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而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作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把要说的话变成文字就是写作,说话与写作,是学生生活的本身必需。如生病要写请假条,找人不遇要写留言条,把自己难以说出口的心事告诉好朋友要写信……因此写作就从说话开始,继而写几句话,再把几句话连成一段,几段话搭在一起便成了文章。我们的写作教学正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这个过程不能逾越。而好多人正是在这里出了问题,急不可耐,做些“拔苗助长”之类的事,生活规律如此,写作规律也不例外。强要只会蹒跚学步的学生去快跑,其结果只会弄得教者垂头丧气,学生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