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kafei4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属于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承受着“物质贫困”,在心理上笼罩着阴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以此为初衷,针对高职院校近年来相关的工作经验,从校园文化角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出相关的分析,为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中圖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233-03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首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单位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实践调查,学校领导加强对此的重视,高校和科研部门合作或单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取得良好的成果。其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技术不断改进,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多样,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习方法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以及情绪辅导等多方面,也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测量技术,有一些学校创建了大学生心理档案文件。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广泛,涉及心理健康、人格心理学、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研究,面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跨文化研究,对大学生做出相关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的研究等。第四,对于目前高职院校贫困学生,主要是指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不得不引起学校以及社会等各界人士的关注,高职院校必须对校园心理教育文化建设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二、贫困大学生各式心理问题解析
  1.自尊和自卑之间的矛盾
  自卑和自尊这两种感受一直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存在的冲突,自卑心往往随着自尊感的增强会更强。尽管大多数贫困学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但他们积极、好强,也不甘落后,在学习中满足感很强烈。对社会和他人的态度相当敏感,教师和学生日常言行都会在不经意间对他们的内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某些压力。
  2.学习、沟通上的挫折感
  以前把高考作为唯一目标,朝着目标前进。大学后,面对陌生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包括适应各种人际关系。由于生活上的拮据,贫困学生在人际沟通上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缺乏信心,做事谨慎,这种被动、消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不断地失去信心,人际关系不良使他们逐渐陷入抑郁、焦虑和孤独,变得孤僻,导致在人生目标上迷失方向,给其他同学的印象是古怪、冷漠,不敢接近。
  3.面对竞争时的焦虑心理
  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在未来的更多、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发奋学习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贫困状况和现实命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辛勤工作得到解决,对于贫困学生,每年为了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必须承担很大的压力,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社会不公导致贫困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不平等,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无法端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法正确评估自己,所以很容易产生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焦虑心理。
  4.偏执心理
  对于贫困大学生,家庭贫困给自己带来了与生俱来的挫折感,对他人总是存在着戒备心理,看待问题总是片面,总认为同学和老师觉得自己很差,自我评价总是消极、悲观。这样的错误认识,往往没有正确审视自己,忽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在贫困大学生心理表现出强烈的狭隘、不理智。另外对于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与贫困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冲突加剧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这也是为什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会比普通大学生比率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观念,所以应从多方面考虑,研究开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矫正工作。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低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多以引用外国理论、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改造创新,没有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的深度研究,也很少对本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植根于当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处于模仿学习阶段,没有统一完整自身理论的系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起点低,重复性研究多,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往往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有创新的研究很少;三是在心理教育方面往往是缩小范围和样本,缺乏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第四是相关的干预机制缺乏研究;第五,往往都是横向性研究,缺乏纵向研究、后续研究;六是对心理存在的现状问题做出的研究多,对其研究做出的发展改善少;七是缺乏鲜明、适合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表,现有大多是借鉴国外,往往对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筛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八是缺乏具有科学性的研究的文章,往往研究的文章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归纳起来,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要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研究建设。
  2.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旧体制下形成的办学模式、学校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程。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育工作缺乏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没有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能力。同时,教育管理方面严重缺乏竞争激励因素,没有完善教育投入,教育机制和管理机制没有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保证,不能实现更高的目的。教育工作者没有积极改善教育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以机械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活动,从而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没有注重培养,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几个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往往是由于缺乏教学自主权,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进行很好的改善。缺乏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认识。   另外,有相当大一部分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领导没有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不仅有的人员不重视甚至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偏见,对接受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持不屑态度,没有真正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很多人会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思想教育,对贫困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是其思想和道德问题,在贫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出现不能适应等现象,认为是学生智力因素和学习动机不明确所导致的,由此可见明确心理问题很为关键,不能与思想道德混为一谈。
  3.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对于一些高职院校因为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这一方面的人才匮乏,有的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教师相对专业化程度低,学校没有形成专业队伍。目前,中国的各大高校从事这项工作往往都是由德育教师、心理学教师、医务人员等,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心理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数量缺乏,面对成千上万的教育机构,要实现对每所高职院校进行心理教师的基本配置,这一实施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其次,缺乏心理学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专业化程度要求高,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品德、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任职资格,只有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资格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才有资格被聘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对于我国,目前这项工作只是刚刚开始。
  四、构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加强贫困生悦纳自我与自力更生有机结合
  首先,培养大学生对自身进行了解,接受现实。个人不仅要充分了解自我,而且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我,因为个人所处的家庭条件,是不能被改变的。这包括个人的贫困状况,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势必增加个人的焦虑和痛苦。贫困的学生,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建立符合自己的理想,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努力学习,不能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愤世嫉俗。
  其次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仅要在学习上努力,也应多积极参与工作,学习和社会实践,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心理抑郁和焦虑。积极参加工作,可以让贫困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产生一种成就感,并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此外,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将更加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减少过去由于自卑所带来的孤立,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开朗,对生活、学习充满了希望。
  2.学校应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首先,学校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不要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感受,要充分尊重贫困学生的尊严和人格,不能让他们觉得物质上的支持是一种他人的施舍,在物质方面的支持而摒弃个人尊严,因此,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为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接受别人的帮助,应该更加注重精神援助,必须让他们在心理上彻底改变过去自卑、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要不断加以自我完善。切实做好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各方面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引导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行为,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很多大学生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往往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形成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感染、模仿发挥了显著作用。贫困大学生本身在现实中存在一种对比,学校在解决贫困生物质困难时,也应该对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其学习拼搏,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推崇简朴节约的舆论环境,制止一些奢侈豪华的消费行为,构造校园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减少贫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贫困生的理性思维和自律,规范个人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五、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展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教育工作,它涉及的方面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心理健康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开创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心理健康,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开发大学生智力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解决心理异常,使学生了解心理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的常见状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最初的形式。面对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建设体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是一种先进、高效、实用的科学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承认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潜力,而不是以学习、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经济地位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测量,并及时帮助学生自我调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并成为评价高职院校教育成效和教师素质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有所扩大
  随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呈现高职院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全体教师相结合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势。首先,培育具有专业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并逐渐扩大,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将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制定从业资格制度,逐步实现证书、编制和实施工作分类,规范化管理,并已采取措施。预计在政策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每所学校都会成立具有以专职人员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团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将规范高职院校每位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和自觉行动。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也应该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所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不断提升自己教育实践能力,并自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平时教学工作中。   3.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核心将从补救性转变为发展性
  我国高校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此来解决心理障碍,这样的基本模式尤为突出,这对于当前大学生解决一些现有的心理混乱、精神失常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心理健康教育显然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够有效地解决所有的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全体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重在建设、立足教育,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做心理方面的指导,注重贫困学生咨询与自助,对一些贫困学生存在的严重心理行进治疗与行为的矯正,在大学生共同的成长成才过程给予全面性的指导。
  4.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将从大学生扩展到教师、管理人员
  在以往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学生为主,但是,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教师,都没有得到改善,一些外在因素还是存在着影响这大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对于学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也要进行评估,他们都直接或间接性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服务于大学生,也要注重服务于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教师,从而完善学校人文环境建设。
  从多方面的实践看来,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起着直接性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也关系到学校能否完成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人才,从而为我国未来的发展造就栋梁之材。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初建阶段,不能满足于当前形势发展所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要认真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借鉴和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同时,要重视自身的创新,注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2011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R].2012-02-11.
  [3]宋志英.黄警钟.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王坚.浅析高校辅导员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1).
  [5]吉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6]徐华平.汪行舟.试论大学生心理空虚症及其应对策略[J].华章,2010,(17).
  [7]陈锴.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探究与管理对策的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8,(11).
  [8]李夏妍.论大学生心理创伤的辅导[J].教育探索,2012,(8).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围绕晚明杭州地区的两个民间慈善组织:■宏大师组织的放生会和杭州基督教徒杨延筠所办武林仁会展开。通过考辩放生会和武林仁会现有的文献,在对比中发现这两类民间慈善组织的施济对象和侧重都不同,所具有的伦理意义也并不一致。通过放生会和武林仁会可以管窥晚明杭州民间慈善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关键词:放生会;仁会;古代民间慈善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当前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认识不足、底蕴贫乏、建设趋同等。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对用湖湘文化教育资源促进湖南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路径探讨。  关键词:湖湘文化;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18-03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氛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大力开发乡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途径,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改变教师在教室讲授枯燥理论的现状,将乡土资源场所作为实践教学的情境,提高学生自愿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在情境和环境中构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关键词:乡士资源;思想政治理
期刊
摘 要:凡教育都有一个实效性问题,实效性的必备要素是接受。没有接受,一切教学活动都变成无效劳动而失去意义。以接受理论为研究视角,关注高职生的主体需要、建构其认知结构、引导高职生的情感体验来反观高职德育课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而找到提高高职德育课接受效果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课;实效性;接受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
期刊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就更需要我们勤于学习、努力地去发现和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累、学生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为充满趣味性、挑战性和艺术性的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者“善教”、学者“乐学”,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公共艺术各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应顺应各方面形势的变化,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坚持人本主义理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发展权利,理清关系,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28-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规
期刊
摘 要: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晚,规模小。以会计硕士为例,探讨了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在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会计硕士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00-02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
期刊
摘 要:自伤行为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研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自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095-02  前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构建了新型的外语学习环境。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外语后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外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笔者以辽宁五所师范院校为调研对象,着重探讨了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师范院校的大学外语后续教学的开展情况,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开展大学外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七大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和军队院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工作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认真梳理普通高校的新思路新举措,研判军队院校“三进入”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有助于军队院校“三进入”工作再上台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25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