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稚嫩的小手举高他们的自信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272206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举手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导致的原因往往是:自我认可的枷锁、不良班风的压抑、陈规陋念的束缚。教师可想法在课堂上设计机智的问题,创造表现的机会,鼓起学生自信的帆,也可以让学生换只手举高他们的自信,要善于利用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久而久之,就可培养起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爱心 恒心 诚心 自信
  
  学生在课堂上大气不敢出,小手不敢举,死气沉沉,是缺乏自信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
  
  一、自我认可的枷锁
  
  一个农夫把一匹高大的白马拴在一截短短细细的木桩上,马却不会跑掉,为什么?原来这匹马在小的时候,就被拴在这截小木桩上了。开始,它极力要从这截小木桩上挣脱出来,可是,它那时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白搭,它就蔫了。长大后,这匹马便被小时的心理定势束缚在了那截小木桩上。许多学生在刚上小学的时候,思维非常活跃,课堂上敢举手,敢发言,“童言无忌”,善于幻想,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不说话了,成了“身子挺挺直,小手放放好,小嘴紧紧闭”了。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所谓的“优等生”,对他们是关爱有加;而对所谓的“差生”、“调皮生”则不管不问甚至冷嘲热讽,“笨蛋”、“不争气”、“朽木不可雕”等一顶顶帽子满天飞来,扣在学生的头上,仿佛一条鞭子时时抽打在学生的稚嫩的心灵上,久而久之,学生就如故事中的马一样逐渐认可了“自己不如别人”、“自己是笨的”,山顶的美景永远属于别人,胜利的花环永远与自己无缘。这种自我认可,把学生的才智紧紧地束缚住,学生在这无形的绳索束缚下变得缩手缩脚,小心翼翼,唯恐说错了话,还谈什么积极思考,举手发言!
  
  二、不良班风的压抑
  
  “一个勇敢的士兵在一支懦弱的军队里待久了也会变成懦夫。”一个班里如果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并以此为荣,就能带动起全班来。如果大多数学生不敢发言,甚至发言就被讥笑为“出风头”,那么所有的学生都会变得缄口不言,整个课堂就会启而不发,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发言,迫于舆论的压力,害怕课下的冷嘲热讽。
  
  三、陈规陋念的束缚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下,教师似乎永远比学生强,学生的发问如果把老师难住了,教师会窘得脸红脖子粗,甚至会大声训斥:“就你能!”其实,“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大千世界,浩渺宇宙,知识无穷无尽,教师决不可能尽能皆知。教师有时不如学生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面红耳赤。孔子不也曾被两个辩日的小孩问住吗?我们为了所谓的面子无端训斥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泯灭了他们率真的天性。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举起稚嫩的小手,找回自信呢?
  首先,鼓起学生自信的帆。这种鼓励要在教学中时时进行,不是一两次就能奏效的。要让学生改变长期自我认可的心理定势,从心灵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并不差,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教师可多起用牛顿、爱因斯坦等名人的故事来鼓励。
  其次,换只手,让学生举高他们的自信。我悄悄地对几个不敢发言的学生说:“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如果你会,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开始,这几个同学举左手的次数少,举右手的次数多。但他们每一次举手我都提问他们,给他们创造机会,并且每一次我都大加鼓励,时间久了,他们举左手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换只手,我让他们找回了自信。
  第三,善用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当整个班的课堂气氛沉闷,都不讲话时,老师千万不要着急,更不可丧失信心,可以找到几个平时学习好一点,思维活跃一点的学生,课前做做工作,暗示暗示,争取让这几个学生课堂上先举起手来并开口说话(当然鼓励要跟上),再慢慢向周围扩展,敢于举手的人会越来越多,当举手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整个课堂气氛就可以带动起来了,这个时候离成功就不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四,设计理智的内容创造表现的机会。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在举手发言中获得成功感,这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力求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同时,设计的内容要“理智”。问题抛出后要有挑战性(但也不能难得谁都不会),要让学生运用智慧,通过分析归纳才能找到答案,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翻翻书就可以水落石出,久而久之会失去兴趣。没有挑战就没有成功感,没有成功感,学生便找不会自信。
  第五,教师要放下架子,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老师在课堂上要民主,要平等,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被学生问住了,就坦然承认自己不懂,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学生上课发言很可能是創新的契机,要善于引导不要随便打断或否定。
  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用恒心去鼓励,用诚心去激发,让稚嫩的小手举高他们的自信!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山东教育.2007,(10).
  [3][瑞士]路德维希著.王宪生译.拿破论传.中国致公出版社.
  [4]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5]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辛兴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师,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始终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要坚定不移的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就针对如何对待差生的教育问题,来谈谈如何从整体上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差生 自信心 素质教育    差生之所以“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自信心。在实际工作
Abstract:Verbs can be divided as “stative”and “dynamic”in relation to whether they admit the aspectual contrast of“progressive”and“non-progressiv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ativ
[摘要]:本课题研究是将兽医药理学与动物毒理学实验课有机重组为一项综合性实验项目,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设计和完成一个实验的平台,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实验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动物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积极推动动物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 动物毒理学 综合性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
【摘要】 本案例对象是一名13岁中功能孤独症学生。目前该生面临的一个性教育问题是会直接在公共场所暴露个人隐私部位(在公共场所脱下湿了的裤子)。在自然情境下,通过使用强化、示范以及口头提示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使其掌握了在遇到需要换裤子时的正确行为(找到屏风挡住),促进学生在公共场所遵守文明礼仪,不在公共场所暴露个人隐私部位。  【关键词】 孤独症 性教育 中功能 隐私部位  【中图分类号】 G635
Abstract:The thesis talk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grammar teaching in the CLT base on the adoption of the CLT in China.  Key words: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Grammar
【摘 要】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深入研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优势,有助于我们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充分發挥网络优势,扬长避短,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天地。  【关键词】网络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飞跃发展,网络已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也像一把双刃剑,给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的目的。和谐社会的创建必须以全民素质的提高作为起点,成人高等教育既是国家的、政府的事业,也是社会性大众化的教育,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可靠的、基本的途径。  [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成人教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确定了我们长时期内经济、政治发展的目标,而且也确定了
[摘要]高校社团是大学校园一个独特的,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信念、观点、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群体。但目前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社团活动收效甚微。本文就此作一些分析,以探求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学生社团 问题 改进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
【摘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用好“尖子生”,发挥“尖子生”的作用来提升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在思考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尖子生”的培养,让其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等方面進行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为建设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差距 尖子生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18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一个规律:阅读、写作是高考的双翼。提高的学生读写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是语文界工作者一直关注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以课本为载体,以写促读,最终达到读写共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读写能力 课本 以写促读 读写共赢    阅读是感悟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对阅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