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剪纸的创作手法及审美内涵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作为劳动人民表现生命意识、抒发生存感受、寄托人生希望与追求的一种文化形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剪纸作为民间剪纸当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关键词:河南剪纸 创作手法 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河南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河南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遍布河南各地,它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依附于生活,充实于生活,以它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
  河南剪纸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中国艺术的发展史中,文人文化一直占据了长久的统治地位,而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性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文化,它与文人文化一直是一种互补与对立的态势,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它也越来越体现出了深厚的底蕴。
  研究和传承河南剪纸,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的风土民情、习俗礼仪和河南地域文化,有助于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河南文化的厚重与博大。
  一 河南剪纸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作观念
  人是万物的灵魂,这是人高于物的卓越之处,但承认人有卓越的地位,不等于认定人是主体,物是被认识、被征服的客体或物件。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在河南剪纸艺人们的创作观念中,“把人类当成宇宙的中心”,是寄予在作品中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这种愿望从远古遗留下来,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里。剪纸艺人们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自我的感受,他们并不在乎某种造型是否合乎逻辑,是否表现得真实、准确,只要能够反映人们的理解和人们的希望就可以了。
  因此,在他们的审美活动中,在领悟方式上是肯定人、肯定生命、肯定人生的,在情感上是以人为本的。这种审美关系的确立,建立在主体自信心的充分确立的基础上:
  1 以人的形象为主要形象
  在现如今流传着的河南剪纸的纹样中,历经着人类主体意识一步步加强的几个阶段。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产生的全兽形图腾崇拜如《鱼》、《虎》等剪纸纹样,到后来半人半兽形组合剪纸如《人鱼娃娃》、《玉兔寿桃娃娃》等,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不断增强,人的形象也一步步成为剪纸创作的主要形象。而流传甚广的《抓髻娃娃》纹样的创作,则代表了“全人格化神”造型的出现。《抓髻娃娃》中的娃娃(人)形象,以中央正面为主,头部造型比例夸大,面部均有表情,双臂曲张、双腿叉开、头饰双髻(鸡),其中,符号化特征鲜明,呈对称“人”形。“抓髻娃娃”的形象及其变体,已经成为当地民间风俗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了“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的观念,说明人类对自我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亦是“以人为本”的最初体现。
  2 动物的拟人化造型
  动物拟人化的形象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类似的造型手法早已伴随着图腾观念和神话意识在人们的心中扎了根。在这些神话的虚构中,我们可以找到动物拟人虚构的各种理想的形式。
  传统的河南剪纸中有不少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特别是一些猛兽毒虫,被人们用于各种纹样的组合中。其中“虎”的造型最有特点,在河南剪纸中,对老虎的形象经过了艺术处理变形加工,使其完全失去了老虎本来的凶猛面目,而是以一种体态稚拙、大头短足、表情温顺和善的形象出现,俨然一幅天真、逗人、可亲的娃娃形象。在现实中八面威风的虎,在剪纸艺术家的刀下变得憨态可鞠,惹人喜爱,因为他们剪下的虎是“心灵化了的东西”(黑格尔语)。所以,剪纸艺术家在塑造虎的形象时,往往饱含着老百姓的美好祝愿,期待着孩子能像老虎那样健壮成长,虎头虎脑。这些创作思路,反映了创作者们“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纯朴人本观念。
  3 人与物组合的造型手法
  将两种不同的形体组合起来的造型手法,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中可谓源远流长,这种造型手法也称为共生,其造型的目的是按照传统的观念将生活中的动物或植物加以“人性化”,将原有的形态加入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并任其组合,从而创造出合乎主观愿望的艺术形象,加以崇拜。
  在传统的河南剪纸中,人与物的组合主要有两种有代表性的剪纸纹样,一种是将人与某类有象征意义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共同指代某一意象的造型手法,“抓髻娃娃”纹样:头梳双髻或头顶花冠,手举双鸟(也作双鸡)象征日月阴阳。抓髻娃娃在民俗中主要有繁衍和生育的职能,在民间称为“喜娃娃”。“喜娃娃”一般是结婚时贴在洞房里的,喻多子多孙之意。另一种组合纹样是指人与物合体的造型手法,这种组合纹样在原始彩陶的“人面鱼纹”中被开了先例;又在人头蛇身的伏羲女娲的神话形象中被奠定了造型的基础;在楚汉艺术中,“人兽合一”、“人禽合一”的造型更是不乏其例。另外,在《山海经》中更是出现了那么多非人非兽、非人非禽的形象,可谓光怪陆离不足以喻其奇。在传统河南剪纸纹样中如“人鱼娃娃”,就是典型的人鱼合体,把娃娃上身和鱼型尾嫁接在了一起。远古时期,人类和鱼的关系极为密切,鱼成为人类社会的图腾。所以,“人鱼娃娃”的纹样其实是抓髻娃娃和远古遗留下来的鱼图腾的合体,是半人半兽型的繁衍之神,双鱼相交得子,子孙延续、生命不息的意愿便蕴涵其中。这类带有着人类童年的稚气和神秘意味的组合形象,以其天真古朴的形态,保留着原始文化的遗迹,积淀着古代朦胧淳朴的文化内涵。
  二 河南剪纸创作过程展现和谐理念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主要指对象形态上的协调、相融和恰到好处。而在内在精神上,中国古人认为和谐是宇宙之道的体现,其中反映了天地万物的生命精神。所谓和谐,主要指感性对象阴阳化生的内在节奏的相反相成。这种阴阳五行观念是先民们从现实生活的节律中,日积月累归纳总结出来的。和谐理念尤其体现在传统的河南剪纸艺术中,它鲜明地继承和反映了先人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念:
  1 艺术形式的和谐
  首先,从河南剪纸的色彩体系来说,老百姓们认为“明”为阳,“暗”为阴,在色彩审美上,拒绝黑色在喜庆活动中的使用。河南剪纸在民俗生活中主要用于火热喜庆的氛围中,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愿望,即便个别丧葬用的剪纸也不用黑,所以在河南剪纸的创作过程中,不会有“黑白对比”之类的说法,老百姓们只说阴与阳,这是阴阳和谐的观念在劳动人民思维认识上的反映。其次,从河南剪纸的外在形式上来说,镂刻技术本身就区分了阴阳。在传统的河南剪纸中,凸出为阳,凹下为阴;花样部分为阳,掏空的部分为阴;主体物象为阳,陪衬物象为阴,这是阴阳和谐在劳动人民认识中的又一形态表现。阴阳和谐的观念对于传统河南剪纸的艺术表现产生很大影响。
  2 创作状态的和谐
  优秀的河南剪纸作品,是剪纸艺人们感物动情的结果,所以,在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体现着“物”、“我”间的高度和谐。在剪纸作品中,主观的情感是通过情物交融得以表现的。这种情物交融是一种物我间的自然融会。民谚说:“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所谓冒铰,就是手随心到,意趣天成。传统的河南民间剪纸艺术,从原始艺术中走来,继承了人类最初粗犷豪放、浑厚蛮悍的原始气质。他们的创作不画不描,自然的形态早已转变成心里的花样,拿起剪刀一气呵成。大写意,大风格。以情动剪,以意刻线,心之所至,形之所应。古人认为主体与造化之道是契合一致的。物趣作为天机“道”的表现形态,人情作为主体本性的表现形态,虽然各有纷繁丰富性,但究其本源,实则一体。
  3 剪纸造型内部张力的和谐
  河南剪纸中意象化的组合造型不仅仅是对外部自然形态的模拟,而且在动静相成、虚实相生中实现了内部张力的和谐。从材料上来讲,人们通常认为剪纸属于静态艺术中的一类,只能截取瞬间画面进行二维艺术表现。但是,民间艺人们在创作中却自有妙法克服了材料的局限。我们在一组豫西地区的传统剪纸画面中,就发现了反映人类婚爱繁衍主题的动态画面。我们常见的喜花“和合扣碗”就突出了两性的爱情美满,接着我们又看到了“开花”的扣碗和“结果”的扣碗,生儿育女、子孙绵延的主题非常明显。在民间艺术家的眼中,周围的世界是活跃流动的,静态不足以描摹生活的全貌,也不足以完整表达内心的祈愿,于是,她们在意象化思维的作用之下,很自然地选择了运用连环图案来表达的方式。每一张单页剪纸,都是一个动态的故事,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有形的画面生出无形寓意,从有限生出无限,使有限的形式具有无限的容量,这都是虚实相生的结果。因此,河南剪纸艺术中的动静相成和虚实相生,织成了作品和谐的生命节奏。
  河南民间剪纸艺术体现了典型的原发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天然的未经过专业训练的视知觉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天人合一”、“境生像外”。即不是机械地复制自然对象,而是充满认知与理念性,并含目的性地去把握对象的整体结构式样。
  三 河南剪纸体现的文化精神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像剪纸一样,被如此广泛地用在民俗节日中,从冬剪到夏,再从夏剪到冬,周而复始,几乎中国民间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剪纸的俏丽身影。刚一入冬,在南阳,在南沟,在豫西豫北,大姑娘、小媳妇都“放下锄头上炕头,拿起剪子剪虎头”。其实应该不只是虎头,还有过年时要贴的门花、窗花等;“二十八贴花花”说的就是剪画、贴画的时间;正月十五闹花灯,灯笼上要贴灯花;正月二十三,要剪个金牛来贴;二月二龙抬头,巧妇用黄裱纸剪成葫芦形状祈求丰收;五月五端午节,妇女们剪各式各样叼着蝎子的公鸡来避免蝎子、蜈蚣等的骚扰;六月六鬼哭日,姑娘媳妇们剪花扇插坟头,以尽孝心;十月一鬼会冷,亲人用彩纸剪成带有各种图案的衣服,并塞上棉花以给已逝亲人送去寒衣;朔风起,雪花飘时,又一个新年伊始,而剪纸也开始了新的轮回。可见,剪纸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不可少的民间节日习俗文化,坦率而诚恳地传达了生活气息,体现了一种完整的内在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河南剪纸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延伸。
  四 河南剪纸的审美内涵——对理想的追求构成其独特韵味
  河南剪纸作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外在形式所烘托出来的气氛、格调、韵律和趣味,表现出了普通大众对于审美角度的独特情感,并以此来影响人、感染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河南剪纸的寓意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祈福求祥,如龙凤呈祥、一帆风顺、三阳开泰、四季平安等表现吉祥如意;松柏长青、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八仙祝寿、龟年贺寿、南极仙翁等表现延年益寿;连年有余、五谷丰登、招财进宝、招财童子、五路财神、金玉满堂等表现纳福招财;鸳鸯交颈、龙飞凤舞、花好月圆、凤戏牡丹、百年好合等表现婚恋爱情,象征欢悦、和谐、幸福、美满;麒麟送子、连生贵子、童子戏莲、金钟挂蛙、鼠吃葡萄、鼠登烛台等表现祈子继嗣。这些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也是百姓生活中经常见到、听到的事物,都是围绕着祈福求祥、花好月圆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展开创作的,既有鲜明的形象图案,又有深刻的寓意和审美内涵。
  河南剪纸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他们希望亡者的灵魂能够在死后获得幸福,不再为人世间的琐事烦恼,多给他们剪纸钱以求让死者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不管是办喜事时的祈福求祥的剪纸,还是办丧事时的寄情托物的剪纸,都体现了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对理想美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想象。
  河南剪纸因其造型上质朴醇厚,风格上缤纷多彩,审美境界上单纯而稚气,连同其精神寓意上的崇高吉祥,都已化作一种文化养分而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汪耀明、石军良:《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与生存心理分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 薄清江:《论民间剪纸中的生命意识》,《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15期。
  
   作者简介:孙瑞,女,1977—,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以服务于军事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C~4I)为主导设计思想,由意大利先控集团(N.SICON)研制生产的先控牌UPS电源融汇了各家之长和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以其优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CD7
企业成长并不容易,需要经历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当前有利的经济条件下企业做大做强,在这种情况下业务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另外,企业吸纳了更多的员工.党建工作对于企业管理的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会引起新生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并且减少养分利用效率,影响仔猪的长期健康。前人研究已经表明,IUGR会长期损害
会议
近几年来,随着VCD和家庭影院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购置设备,组建家庭影院。而对于已经拥有老式组合音响的工薪族来说,如何利用手中现有的设备,使之既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基于最新的英国基础设施规划、参与英国基建项目资格预审的经验,分析中资企业参与英国基建市场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最后简单分析中资企业进入该国基建市场的对策.
编志书难,要编一部称得上良志、佳志的志书更难。这到不是说编志者没有编写良志、佳志的愿望,谁不想编写象《史记》那样被称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能流传千古的史书呢?人生
本文基于同业业务交易对手方违约渠道、共同行业贷款持有下的流动性渠道和银行挤兑渠道,利用31家样本银行2018年年报数据来对银行间风险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
吃点补血的东西吧,女人会更健美。人体是“血肉之躯”。只有血足,才显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只有肉实,才能有肌肉发达,体型健美。对于女性来说,追求面容艳丽,身材窈窕,应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