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学习效果测试的内容、方法、目标、结果既要有阶段性要求,又要有整体目标性体现。教师要重视教案的预设与生成,不仅要准备扎实,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有修改和调整,实现再次生成。教师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顾及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辅导,从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活动体验等方面实施精准辅导。辅导的针对性、着力点、关键点如何实施,这是复习课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使用的先后顺序、时间分配等,需要关注和思考。
基于上述思考,我校开展了“以考定教”的高考复习策略研究。
一、 研究在前,教学在后
教学前深入研究,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是对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思想方法、教与学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 研究高考。从类别上对高考题进行梳理,加强提炼思想方法,梳理关键技能技巧,最后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题型。例如,圆锥曲线中弦长公式、最值问题、直线过定点问题等,让学生掌握题型、掌握思想方法和解题的关键技巧。明确高考方向,考什么,教什么。高考题的解题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师应善于对高考题进行类别研究,发现寻找出解题思维的一般规律,并在教学中加强运用,在复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本质结构和整体特征决定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要充分揭示数学本质特征,使学生在运用中自然形成思维方法。
例如,圆锥曲线(以椭圆为例)的弦长公式运用不过关是缺乏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深刻认知。
直线L:=+m与椭圆C:(>>0)相交于A、B两点,求|AB|.
设A(1,1)、B(2,2),
由 得
消去y并整理得:
(2 + 22)2+22m+2m2—22=0
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体验突破:
a. 有两个交点的条件:△=422(2+
22—m2)>0
此步是确保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若有一个参数要求解,有两个暂且不求解,最后再进行处理,但此步必不可少。
b. 方程(2+22)2+22m+2m2—22=0
的特征:
2+22>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422(2+22—m2)的运算是有规律的。
c. 在中,要进一步研究以下问题:
∵A(1,1)、B(2,2)在直线l:=+
m上.
∴1=1+m,2=2+m
∴1—2=(1—2)
而(1—2)2=(1+2)2—412而1+2、12
利用韦达定理可求,避免了直接求1、2,揭示了弦长公式的规律本质,但还是面临运算难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下列问题:
方程2 + + =0(不等于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1、2,求(1—2)2的值.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1、2
又
经过上述探究,得出下列过程:
通过本质结构特征的揭示,弦长公式就变得自然、简洁、易记,而且减少了复杂累赘的运算过程。
(二) 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复习课的学习规律。复习课上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知识体系结构和思想方法,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体验、感悟、理解与运用才能形成的。对高考来说,所有的教学活动和结果都体现在解题上。要从学生作业、试卷上研究学生解题思维方法、解题过程以及解答表达,特别是错源分析、解题思维方法和规范表达要加强研究,根据统计情况,揭示差错、矫正差错,让学生解题能力逐步提高。
(三) 研究资料的编排与整合。复习中要合理科学地把课本、复习资料与高考题进行编排、整合,融入一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复习教学活动。以学习单元板块为周期,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可编制三种类型的学习效果评价试卷:诊断性测试卷,目的是测试学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体验经验);形成性测试卷,题型完全相同的A、B平行卷,目的是单元教学完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评价;终结性测试卷,对高考目标的达标测试卷。
二、 重视复习教学实施过程
(一) 重视课前预习、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基础。结合课本、复习资料及高考的基础要求,列出预习清单,设计预习试卷或资料,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利用基础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时间、内容、模式要符合复习内容要求及高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并对照双向细目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基础,根据高考目标要求,撰写符合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的教案,确保复习的针对性。
(二) 重视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价及矫正提高。每个单元复习完后,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采取措施矫正提高。利用A卷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统计分析,掌握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教师统计分析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了解答题失败的原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征,增进师生感情,磨合师生解题思维。
根据测试结果,把学生分为3—4人一个小组,组内互相讨论,相互促进提高;教师要根据测试结果,从知识、思想方法、运用技能技巧、基本体验活动等方面撰写专题教案,并进行专题讲座。重点放在揭示差错、矫正差错上。
在补救教学结束后,用形成性测试B卷对学生再次测试,重点是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时利用A卷对照,选择A卷中不会做的试题进行作答。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便可以转入下一单元的复习。若大多数学生仍未达到目标,教师应选择再次补救措施,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目标要求,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复习。
对于尚未达到目标的学生,教师要提供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可以指定一名学生帮助,也可以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定期检查指导。
三、 “以考定教”高考复习策略简评
“以考定教”的“考”,重點是评价基础和学习效果的达成,“考”是对学生基础、过程评价、目标达成有效调控和检测的考。笔者研究了2018年贵州省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数学20题(圆锥曲线满分12分)的考试情况。我校理科1138人参考,平均为5.2分,后抽样查阅试卷和访谈学生,解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弦长公式过不了关。我校考前数学复习已进行了两轮,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教学应使学生形成持续的、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虽然“以考定教”的复习策略刚开始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挑战,但随着学习目标、能力、兴趣的改善,特别是对学习个体的关注更加具体明确,越到后期,教学效果会大幅度上升。
通过四次不同类型的测试、评价、及时补救、个性化的辅导,绝大多数学生能看到学习效果和希望,学生实际需求和高考需要也能得到满足。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通过考来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动态的有效调控手段、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可以最大限度缓解学生的压力。
基于上述思考,我校开展了“以考定教”的高考复习策略研究。
一、 研究在前,教学在后
教学前深入研究,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是对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思想方法、教与学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 研究高考。从类别上对高考题进行梳理,加强提炼思想方法,梳理关键技能技巧,最后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题型。例如,圆锥曲线中弦长公式、最值问题、直线过定点问题等,让学生掌握题型、掌握思想方法和解题的关键技巧。明确高考方向,考什么,教什么。高考题的解题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师应善于对高考题进行类别研究,发现寻找出解题思维的一般规律,并在教学中加强运用,在复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本质结构和整体特征决定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要充分揭示数学本质特征,使学生在运用中自然形成思维方法。
例如,圆锥曲线(以椭圆为例)的弦长公式运用不过关是缺乏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深刻认知。
直线L:=+m与椭圆C:(>>0)相交于A、B两点,求|AB|.
设A(1,1)、B(2,2),
由 得
消去y并整理得:
(2 + 22)2+22m+2m2—22=0
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体验突破:
a. 有两个交点的条件:△=422(2+
22—m2)>0
此步是确保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若有一个参数要求解,有两个暂且不求解,最后再进行处理,但此步必不可少。
b. 方程(2+22)2+22m+2m2—22=0
的特征:
2+22>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422(2+22—m2)的运算是有规律的。
c. 在中,要进一步研究以下问题:
∵A(1,1)、B(2,2)在直线l:=+
m上.
∴1=1+m,2=2+m
∴1—2=(1—2)
而(1—2)2=(1+2)2—412而1+2、12
利用韦达定理可求,避免了直接求1、2,揭示了弦长公式的规律本质,但还是面临运算难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下列问题:
方程2 + + =0(不等于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1、2,求(1—2)2的值.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1、2
又
经过上述探究,得出下列过程:
通过本质结构特征的揭示,弦长公式就变得自然、简洁、易记,而且减少了复杂累赘的运算过程。
(二) 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复习课的学习规律。复习课上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知识体系结构和思想方法,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体验、感悟、理解与运用才能形成的。对高考来说,所有的教学活动和结果都体现在解题上。要从学生作业、试卷上研究学生解题思维方法、解题过程以及解答表达,特别是错源分析、解题思维方法和规范表达要加强研究,根据统计情况,揭示差错、矫正差错,让学生解题能力逐步提高。
(三) 研究资料的编排与整合。复习中要合理科学地把课本、复习资料与高考题进行编排、整合,融入一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复习教学活动。以学习单元板块为周期,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可编制三种类型的学习效果评价试卷:诊断性测试卷,目的是测试学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体验经验);形成性测试卷,题型完全相同的A、B平行卷,目的是单元教学完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评价;终结性测试卷,对高考目标的达标测试卷。
二、 重视复习教学实施过程
(一) 重视课前预习、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基础。结合课本、复习资料及高考的基础要求,列出预习清单,设计预习试卷或资料,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利用基础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时间、内容、模式要符合复习内容要求及高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并对照双向细目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基础,根据高考目标要求,撰写符合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的教案,确保复习的针对性。
(二) 重视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价及矫正提高。每个单元复习完后,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采取措施矫正提高。利用A卷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统计分析,掌握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教师统计分析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了解答题失败的原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征,增进师生感情,磨合师生解题思维。
根据测试结果,把学生分为3—4人一个小组,组内互相讨论,相互促进提高;教师要根据测试结果,从知识、思想方法、运用技能技巧、基本体验活动等方面撰写专题教案,并进行专题讲座。重点放在揭示差错、矫正差错上。
在补救教学结束后,用形成性测试B卷对学生再次测试,重点是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时利用A卷对照,选择A卷中不会做的试题进行作答。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便可以转入下一单元的复习。若大多数学生仍未达到目标,教师应选择再次补救措施,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目标要求,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复习。
对于尚未达到目标的学生,教师要提供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可以指定一名学生帮助,也可以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定期检查指导。
三、 “以考定教”高考复习策略简评
“以考定教”的“考”,重點是评价基础和学习效果的达成,“考”是对学生基础、过程评价、目标达成有效调控和检测的考。笔者研究了2018年贵州省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数学20题(圆锥曲线满分12分)的考试情况。我校理科1138人参考,平均为5.2分,后抽样查阅试卷和访谈学生,解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弦长公式过不了关。我校考前数学复习已进行了两轮,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教学应使学生形成持续的、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虽然“以考定教”的复习策略刚开始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挑战,但随着学习目标、能力、兴趣的改善,特别是对学习个体的关注更加具体明确,越到后期,教学效果会大幅度上升。
通过四次不同类型的测试、评价、及时补救、个性化的辅导,绝大多数学生能看到学习效果和希望,学生实际需求和高考需要也能得到满足。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通过考来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动态的有效调控手段、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可以最大限度缓解学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