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第一天,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在全世界的瞩目中,在简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人民”和“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3年3月17日, 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依然是在全世界的瞩目中,习近平掷地有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3年2月3日,李克强同志在内蒙古包头北梁棚户区调研时明确指出,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可以带来很大内需,也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重效应。
2013年3月17日,刚刚当选总理的李克强,面对中外记者庄严承诺:“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民生工程实际上也是发展工程”,新一届中央、政府表现出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也表现出对改善民生的决心和信心。民生,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心,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领导集体执政的出发点就是民生,民生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动力。
改善民生将成为发展新引擎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但同时,全球仍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状态之中,经济低迷成为全球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依靠外需的老路子已经走到了终点。2012年GDP增长7.8%,其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贡献了51.8%、50.4%和-2.2%。事实再次证明,扩大内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基点。
扩大内需靠什么?是发展重化工吗?资源和环境的不能承受之重已经显现;是依赖房地产吗?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使得房地产必须进行调控。
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主动的选择——改善民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什么是民生?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能促进消费,也能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还能进一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进一步扩大就业,能使更多的人有一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而进一步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解决好,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才敢更多地消费。这是增强消费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其次,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促进投资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将在一定程度优化投资结构。国家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近年增长较快。有专家分析,目前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四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要想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财政对民生支出的比例要达到40%左右。投资总量的增加是可预见的。
再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看到蔚蓝的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应该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不妨说是通过改善民生来扩大内需
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发展新引擎的角度来看,我们与其说通过扩大内需来改善民生,不如说是通过改善民生来扩大内需。这不是简单的词序调整,而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提升。
改善民生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有效需求。曾有人在苏南做过一个调查。在10年前的苏南农村,农民想的是如何增加收入;5年前回访,农民想的是如何提高社会保障;而现在再回访,农民想的是文化能否进村。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变化。在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对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不断增长。需求的增长与变化孕育的正是消费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改善民生能凝聚民心从而转化为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才不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同时,做好民生工作,还能够提高人们健康、文化、科技等素质,激发全社会更多的创造活力。
当然,民生的改善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发展了并不一定带来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这是由发展的目的所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发展目的,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让人民富裕起来,让人民幸福,从这个目的出发,就不会把改善民生的投入当成为负担,也不会单纯从追求GDP和增长速度的角度去发展经济。
切实做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就在于对民生的清醒再认识。
数字看报告
物价:CPI涨幅为3.5%
温家宝:我国今年GDP增长目标为7.5%,CPI涨幅为3.5%。
基本医保参保:13亿
温家宝: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形成,参保人超13亿。
耕地红线:18亿亩
温家宝:过去5年守住了耕地面积18亿亩红线。
5年GDP增速:9.3%
温家宝:过去5年物价相对稳定,GDP年均增9.3%。
5年人均收入增幅:8%
温家宝:过去5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超8%。
教育支出GDP占比:4%
温家宝:过去5年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超20%,达GDP4%。
2013年3月17日, 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依然是在全世界的瞩目中,习近平掷地有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3年2月3日,李克强同志在内蒙古包头北梁棚户区调研时明确指出,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可以带来很大内需,也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重效应。
2013年3月17日,刚刚当选总理的李克强,面对中外记者庄严承诺:“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民生工程实际上也是发展工程”,新一届中央、政府表现出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也表现出对改善民生的决心和信心。民生,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心,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领导集体执政的出发点就是民生,民生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动力。
改善民生将成为发展新引擎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但同时,全球仍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状态之中,经济低迷成为全球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依靠外需的老路子已经走到了终点。2012年GDP增长7.8%,其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贡献了51.8%、50.4%和-2.2%。事实再次证明,扩大内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基点。
扩大内需靠什么?是发展重化工吗?资源和环境的不能承受之重已经显现;是依赖房地产吗?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使得房地产必须进行调控。
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主动的选择——改善民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什么是民生?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能促进消费,也能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还能进一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进一步扩大就业,能使更多的人有一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而进一步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解决好,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才敢更多地消费。这是增强消费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其次,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促进投资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将在一定程度优化投资结构。国家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近年增长较快。有专家分析,目前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四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要想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财政对民生支出的比例要达到40%左右。投资总量的增加是可预见的。
再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看到蔚蓝的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应该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不妨说是通过改善民生来扩大内需
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发展新引擎的角度来看,我们与其说通过扩大内需来改善民生,不如说是通过改善民生来扩大内需。这不是简单的词序调整,而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提升。
改善民生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有效需求。曾有人在苏南做过一个调查。在10年前的苏南农村,农民想的是如何增加收入;5年前回访,农民想的是如何提高社会保障;而现在再回访,农民想的是文化能否进村。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变化。在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对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不断增长。需求的增长与变化孕育的正是消费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改善民生能凝聚民心从而转化为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才不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同时,做好民生工作,还能够提高人们健康、文化、科技等素质,激发全社会更多的创造活力。
当然,民生的改善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发展了并不一定带来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这是由发展的目的所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发展目的,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让人民富裕起来,让人民幸福,从这个目的出发,就不会把改善民生的投入当成为负担,也不会单纯从追求GDP和增长速度的角度去发展经济。
切实做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就在于对民生的清醒再认识。
数字看报告
物价:CPI涨幅为3.5%
温家宝:我国今年GDP增长目标为7.5%,CPI涨幅为3.5%。
基本医保参保:13亿
温家宝: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形成,参保人超13亿。
耕地红线:18亿亩
温家宝:过去5年守住了耕地面积18亿亩红线。
5年GDP增速:9.3%
温家宝:过去5年物价相对稳定,GDP年均增9.3%。
5年人均收入增幅:8%
温家宝:过去5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超8%。
教育支出GDP占比:4%
温家宝:过去5年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超20%,达GD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