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智慧点亮学生的理想之灯
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期,或者某学期的开始阶段,往往会立下种种誓言,志向远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消磨,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的远大志向就会变得模糊,他们的学期目标就会动摇,等到了学期末,有些学生甚至思想浮躁,盲无目标,得过且过。针对这些情况,如正面的说教效果不大,我们教师不妨向明朝著名画家和文学家唐伯虎的老师学习一下。唐伯虎自小就在画画方面表现得很出众,他也一直梦想着在这方面有所大成,于是就拜画家沈周为师,学习非常勤奋,他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时常受到沈周的表扬。想不到,由于沈周的夸奖,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看到了自身现状与理想目标的差距,从此潜心学画。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善意的“小计谋”,在帮助学生点亮理想之灯、认清自我、明确目标、戒骄戒躁方面,有着惊人的功效。
二、用赞赏开启学生的自信之门
自信也称自信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谈起,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一个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的火花,最终走向成功。而一旦失去自信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自信心特别重要,很多学生学习困难,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很聪明,大脑反应迟钝,害怕遇到困难,长期发展下去,他可能就真的比不上别人了,可能就变得不很聪明了。大量研究可以证明,学生在别人脑海中的印象是聪明或愚钝,多数取决于他对自己认识。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也就不要总指望别人对自己有信心。可见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开启学生的自信之门呢?大家可先看下面这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首次参加幼儿园举行的家长会,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在板凳上坐不住,最多能坐三分钟,他可能患有多动症,我建议您最好把他送医院让医生看看。”在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只因为全班有30名小朋友,只有他表现最不好,老师只有对他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在告诉他的儿子:“今天老师在我面前很好地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连一分钟都坐不了,但是现在可以坐三分钟了。其他小朋友的妈妈都很羡慕我,只因为整个班级只有你进步非常大。”到了那天晚上,她的孩子破天荒地吃完两碗饭,并且没有让她喂饭。等到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我班有50名学生,你儿子的数学成绩排最后一名,我担心他的智力可能存在障碍,你最好把他送医院检查一下。”在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伤心的眼泪。既使这样,当她到家的时候,却对孩子说:“老师对你抱有很大信心。她说你其实不是一个笨孩子,你可以超过你的同桌,前提是你要细心点,你的同桌这次才考21名。”正说着,她发现孩子暗淡的眼神立刻有了灵光。第二天他去学校比平时要早很多。等到上初中的时候,又一次召开家长会。以前每次召开家长会,她儿子的成绩总排在差生行列中。可是这次却出乎意料。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根据现在的成绩,你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可能性不大。”她走出校门,心里很是惊喜,在路上,她拍拍孩子的肩膀说:“现在班主任很喜欢你,她对我说过,你只要努力拼搏考上重点高中的希望很大。”高中顺利毕业。当录取通知书下来时侯,她预感到儿子可能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大学时,她曾经和儿子讲过,她觉得孩子考上清华大学没问题。从学校回到家里,儿子把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一封信交妈妈的手里,他突然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妈妈,虽然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欣赏我的人只有你……”此时,她又悲又喜,禁不住泪流满面,任凭泪珠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故事中的结果可能有点夸张,但这位善良、智慧母亲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她利用善意的谎言,以欣赏的眼光,给自己的孩子贴上了成功的标签,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使他最终走向了成功。假若我们每位教师都像这位母亲这样,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多一点赞赏,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骂,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扼杀,那将会使更多的学生走向自信,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三、教学巧施“小计谋”,学生学习更自主
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彰显了教师的地位,造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以学生为本,如果教师学会巧用“小计谋”,再加上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成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材。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反客为主”等,这一切都是想方设法的导,目的只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当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等适时应用,其目的都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人际交往讲策略,校园生活更和谐
我们是社会中的人,这种属性决定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通过交往来相互依存。通过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人培根曾经说过:因结婚而产生的爱,生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成就一个人。表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程度,而友情只有通过交往才可能产生。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别人的良好关系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沟通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类型的人,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巧施“小计谋”等策略,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小计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合理的运用它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的掌握这门艺术,愿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其利,受其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朱英丽.提升教师智慧达到真正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1.
\[2\]周爱玲.善意的“谎言”\[J\].山东教育,2003.
\[3\]戴红等.浅谈师生关系\[J\].教育艺术,2002.
\[4\]陶诚等.让德育之花结出善果\[J\].湖南教育,2008.
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期,或者某学期的开始阶段,往往会立下种种誓言,志向远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消磨,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的远大志向就会变得模糊,他们的学期目标就会动摇,等到了学期末,有些学生甚至思想浮躁,盲无目标,得过且过。针对这些情况,如正面的说教效果不大,我们教师不妨向明朝著名画家和文学家唐伯虎的老师学习一下。唐伯虎自小就在画画方面表现得很出众,他也一直梦想着在这方面有所大成,于是就拜画家沈周为师,学习非常勤奋,他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时常受到沈周的表扬。想不到,由于沈周的夸奖,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看到了自身现状与理想目标的差距,从此潜心学画。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善意的“小计谋”,在帮助学生点亮理想之灯、认清自我、明确目标、戒骄戒躁方面,有着惊人的功效。
二、用赞赏开启学生的自信之门
自信也称自信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谈起,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一个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的火花,最终走向成功。而一旦失去自信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自信心特别重要,很多学生学习困难,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很聪明,大脑反应迟钝,害怕遇到困难,长期发展下去,他可能就真的比不上别人了,可能就变得不很聪明了。大量研究可以证明,学生在别人脑海中的印象是聪明或愚钝,多数取决于他对自己认识。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也就不要总指望别人对自己有信心。可见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开启学生的自信之门呢?大家可先看下面这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首次参加幼儿园举行的家长会,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在板凳上坐不住,最多能坐三分钟,他可能患有多动症,我建议您最好把他送医院让医生看看。”在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只因为全班有30名小朋友,只有他表现最不好,老师只有对他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在告诉他的儿子:“今天老师在我面前很好地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连一分钟都坐不了,但是现在可以坐三分钟了。其他小朋友的妈妈都很羡慕我,只因为整个班级只有你进步非常大。”到了那天晚上,她的孩子破天荒地吃完两碗饭,并且没有让她喂饭。等到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我班有50名学生,你儿子的数学成绩排最后一名,我担心他的智力可能存在障碍,你最好把他送医院检查一下。”在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伤心的眼泪。既使这样,当她到家的时候,却对孩子说:“老师对你抱有很大信心。她说你其实不是一个笨孩子,你可以超过你的同桌,前提是你要细心点,你的同桌这次才考21名。”正说着,她发现孩子暗淡的眼神立刻有了灵光。第二天他去学校比平时要早很多。等到上初中的时候,又一次召开家长会。以前每次召开家长会,她儿子的成绩总排在差生行列中。可是这次却出乎意料。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根据现在的成绩,你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可能性不大。”她走出校门,心里很是惊喜,在路上,她拍拍孩子的肩膀说:“现在班主任很喜欢你,她对我说过,你只要努力拼搏考上重点高中的希望很大。”高中顺利毕业。当录取通知书下来时侯,她预感到儿子可能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大学时,她曾经和儿子讲过,她觉得孩子考上清华大学没问题。从学校回到家里,儿子把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一封信交妈妈的手里,他突然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妈妈,虽然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欣赏我的人只有你……”此时,她又悲又喜,禁不住泪流满面,任凭泪珠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故事中的结果可能有点夸张,但这位善良、智慧母亲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她利用善意的谎言,以欣赏的眼光,给自己的孩子贴上了成功的标签,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使他最终走向了成功。假若我们每位教师都像这位母亲这样,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多一点赞赏,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骂,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扼杀,那将会使更多的学生走向自信,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三、教学巧施“小计谋”,学生学习更自主
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彰显了教师的地位,造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以学生为本,如果教师学会巧用“小计谋”,再加上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成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材。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反客为主”等,这一切都是想方设法的导,目的只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当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等适时应用,其目的都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人际交往讲策略,校园生活更和谐
我们是社会中的人,这种属性决定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通过交往来相互依存。通过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人培根曾经说过:因结婚而产生的爱,生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成就一个人。表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程度,而友情只有通过交往才可能产生。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别人的良好关系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沟通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类型的人,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巧施“小计谋”等策略,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小计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合理的运用它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的掌握这门艺术,愿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其利,受其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朱英丽.提升教师智慧达到真正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1.
\[2\]周爱玲.善意的“谎言”\[J\].山东教育,2003.
\[3\]戴红等.浅谈师生关系\[J\].教育艺术,2002.
\[4\]陶诚等.让德育之花结出善果\[J\].湖南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