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争端频发,顽疾如何破解?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方便易学的广场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每到傍晚时分,从都市广场到小镇公园,跳广场舞的人随处可见。不过,“广场舞”一词从进入大众视野那天起,似乎就与各类冲突相伴,并不断登上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如《大妈清晨大跳广场舞,男子不堪其扰怒砸音响》《男子被广场舞大妈当场气死,一个家庭就这么崩溃了》《13岁小伙球场打球,被十几个广场舞大妈围打》《广场舞大妈霸占停车场,留标语:你敢停车,我敢放气》……网上曾有一项针对广场舞的认可度调查,很多网民的看法偏负面。究其原因,不是广场舞噪声扰民,就是广场舞大妈争夺、抢占公共场地,霸占公共空间。广场舞争端正日渐城为社会顽疾。那么,产生这一顽疾的根源是什么?又该如何破解呢?


“广场舞冲突”渐成公众话题


  近年来,广场舞发展态势迅猛,可谓风靡全国,甚至名扬海外。
  虽然名为广场舞,但它实际占据的地盘远不止广场。人们已经从公园绿地跳到街头巷尾,从居民小区跳到停车场地,从社区跳到车站、机场、码头、列车车厢及旅游景区,甚至跳到堵塞的高速公路上,直至跳出国门“占领”卢浮宫广场、莫斯科红场、纽约布鲁克林公园……与此同时,广场舞屡遭诟病。中老年人不管不顾遍地起舞,过度占用公共资源、噪音扰民,甚至引发各类冲突。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每天晚上七点半,楼下准时响起广场舞神曲,而此时,忙碌一天的保险推销员小杨刚刚转了几趟车回到出租屋。她煮了碗螺蛳粉,滑开手机,准备边刷微信边吃晚餐,享受一下难得的悠闲时光,可楼下的音乐肆无忌惮。她起身关了窗户、拉上窗帘,可音乐声似乎无孔不入:“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想你想你想你想到昏天黑地……”换了一首更闹心的!小杨强忍着烦躁与愤怒,提醒自己要淡定。她妈妈在老家,也喜欢跳广场舞,她能理解这些大妈们。可楼下这些大妈选择的音乐着实让她有种恶俗之感,而且反复播放,音响的效果又差,对她来说简直就是精神摧残!
  文字工作者李先生同样被广场舞噪声困扰。李先生人到中年,因长期用脑患有神经衰弱,去年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特意在一个邻近公园的商品房小区买了一套房,周边环境非常好,远离车水马龙的主干道,相对来说清静。可他万没想到,邻近的公园里,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会准时响起广场舞的音乐,完全打乱了他的生活。他习惯晚上看看书催眠,可公园里的广场舞一般要跳到晚上9点才收场,他根本没法看书。熬到广场舞大妈们散场,他依然需要看书助眠,总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可当他好不容易进入梦乡,似乎只过了一会儿工夫,早晨的广场舞又准时开始了。算下来,自从入住新房以后,李先生每天夜里的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不得已,他只好再次启动换房计划。
  不堪广场舞噪声困扰的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学生。周大爷刚刚退休,在家负责两个孙子的生活起居。上高中的大孙子住校,小孙子每天晚上吃过晚饭都要写家庭作业,也正是楼下广场舞开始的时候。因为音响的声音非常大,孩子根本没法安心写作业,一会儿起身把头伸出窗外,一会儿在作业本上鬼画符。有一次,周大爷检查孙子的作业,发现孙子在作业本上写道:“一群傻×!!!”周大爷多次下楼交涉,但跳舞的大妈根本不当回事,周大爷只好将门窗紧闭,避免噪声影响孙子。可到了大孙子参加高考时,考前一周学校放假,大孙子回家备考。周大爷心想,高考这么重要的当口,广场舞大妈该自觉几天了吧。他再次下楼交涉,几经协商,广场舞大妈才同意把音量调小一点。只是,跳舞的场面太大,离音响太远的人因为听不见,屡屡把音量又调回来。万不得已,周大爷只好每天晚上坐在音响旁边把守着。
  专家指出,声音超过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与学习。而广场舞音乐的音量一般高达60-80分贝,若长期受这种噪声干扰,会出现头晕、视觉疲劳等神经衰弱症状,甚至影响心理健康、罹患心脏病。
  除了噪声扰民,广场舞大妈强占地盘现象也尤为突出。2018年8月,安徽某商城门口原本用来停车的地方被一群大妈当成了跳舞的场地。车位上停的车开不出去,司机提出抗议:“这里是停车场,你们在这儿跳舞算怎么回事?”可一群大妈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当有人提醒大妈们给司机让让路,注意危险时,一位大妈还满不在乎地说:“我们每天晚上都来这儿跳,人多的时候都跳到马路上去了,也没见有危险。我们都是老年人,车得让着我们!”
  2017年6月,河南洛阳某地的广场舞大妈抢占了某学校的篮球场,并与打篮球的青年发生了冲突。发布在网络上的视频显示,打篮球的青年极力保持克制,试图语言沟通,并提出双方各占一半场地的折中方案,但跳舞者人多势众,咄咄逼人,齐刷刷地伸手指鼻子训斥,其中两名中老年男子更是率先动手殴打年轻人。从场地看,这是一处有围栏封闭、划着标线架着篮筐、设施非常正规的篮球场。青年人认为,作为专门场地,篮球场应该是打篮球用的,况且广场舞哪里都能跳,篮球只能在篮球场打;而跳舞者认为,这是免费公共活动场所,用来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理所当然。双方各执一词,但舆论明显偏向年轻人。篮球场作为公共場所,错时挪作他用自然无可厚非,但篮球运动理应享有优先权。
  类似广场舞侵占公共空间的案例并不鲜见:杭州广场舞大妈占领火车站广场、上海广场舞大妈跳到地铁口、辽宁大妈跟孩子抢占足球场……无论是马路边、停车场还是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只要有空地,就有可能成为广场舞的舞台。

矛盾愈演愈烈成顽疾


  凡事应有度。广场舞作为一项大众健身运动,因过度消费社会公共资源,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不但遭到广泛嘲讽和吐槽,而且时常引发严重恶性对抗及暴力冲突。   武汉某小区曾发生针对广场舞的“高楼泼粪”事件。业主因不满小区广场舞噪声扰民,采用“高楼泼粪”的方式驱赶跳舞者。据报道,业主在交涉多次无果之后,先是从高楼抛下硬币、碎石,然后是泼粪。当时正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多位大妈突然被从天而降的污物泼了个满头满身,反应过来后不禁气急,对着楼上大声叫骂,并将播放器音量开到最大以示“报复”。事件发生后,广场舞组织者熊女士代表大妈们向物业投诉,表达了自己的委屈:“我们都是老年人,就想一起热闹一下,也锻炼锻炼身体,如果不让放音乐,跳着还有什么意思?要我们转移到外面,外面又是人又是车,不安全,环境也不如小区里。我们也是业主,凭什么不能在小区里活动?如今被人恶意泼粪,物业得给我们一个说法。”
  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多种多样,有的已逐渐升级为暴力冲突,甚至伤及人命。
  四川绵阳曾发生广场舞老太被人枪击事件,当事人险些丧命。事发时,69岁的曾老太正在公园跳广场舞,太阳穴附近突然被钢珠击中,被紧急送医抢救。民警赶到后在现场发现几颗直径约为0.5厘米的银色钢珠。据知情人介绍,类似的事在几个月内已经发生了五六起,估计是周围居民不满广场舞噪声而采取的报复行为。事后,曾老太心惊胆战,她头部被击中的位置在左侧太阳穴和眼角中间,若再偏一点击中太阳穴,非要命不可!
  2018年7月,山东烟台一赌气男子开车驱赶广场舞人群,称“再扰民直接撞死”!这名男子系与妻子争吵,加上对广场舞噪声不满,开着一辆面包车闯入广场,在跳广场舞的人群中转圈行驶,遇到人时急刹车,多次险些撞到人。最终虽没有人员受伤,但其暴力程度足以让人心生恐惧。
  2018年8月,辽宁本溪男子时某某不堪广场舞噪声骚扰,酒后持刀冲进广场舞人群,先挥刀砍坏了音响,又用刀背朝负责放音乐的老人颈部砍了两下。民警赶到时,时某某仍手持菜刀在人群中挥舞,情绪亢奋,拒不听从警察劝告,跟民警对峙,最终被警察制服。被时某某砍了两下脖子的老人,吓得心脏病发作,当即吃了救心丸,后被救护车拉走。当时,除了跳广场舞的,还有大量路人围观,一旦时某某发飙持刀行凶,后果不堪设想。
  2018年9月,湖南省长沙市一名44岁男子因劝阻广场舞而引发心梗去世。当时是晚上,长沙一小区内正在跳广场舞,住在二楼的贺先生家书房正对着楼下的广场,广场舞音乐太吵,影响孩子学习。贺先生的妻子下楼跟跳舞的人商量,希望把音乐声音调小一点。她找到保安一同前去协商,跳舞的大妈同意调低声音。但保安一走,就有人将音乐的音量再次调大。贺妻无奈,只好再次前去理论,没想到却遭到广场舞大妈们语言围攻。贺先生见状也下楼劝说,双方发生了争执。贺先生被大妈们七嘴八舌地指责后,情绪激动,突发心梗倒地,再也没有醒过来。
  除了以上典型案例,其他诸如温州“噪声对决”事件、北京“鸣枪放狗”事件、长春车位地锁事件、百色半岛公园砸車打人事件等广场舞冲突,都曾引发广泛关注。相关专家认为,从这些对抗事件中可以看出,广场舞群体有其自身的活动权利,而其他群体亦有维护自身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的不同导致了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为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破解顽疾需文明、依法


  广场舞简便易学,既能健身又能娱乐,因此一经推广便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热捧。可为什么这样一项有益身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又那么不受待见,以至于成了众矢之的呢?从近些年各地发生的冲突和争端中可将原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主观上,冲突双方缺乏理解与宽容,文明素养有待提升。大妈们往往沉醉于火热的舞蹈中,对周边群众的感受缺乏考虑,有些人甚至倚老卖老,对他人不管不顾,在公共空间越界。而周边受影响的群众往往不注意与大妈们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语言、行为粗暴,甚至以暴制暴,很容易引发剧烈冲突。二是客观上社会资源紧张,且缺乏有效管理,有关部门的管理手段有待丰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尽管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不断增加,但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一些广场舞爱好者不得不见缝插针地找地方跳舞。与此同时,相应的管理依据及管理手段并没有及时跟上,一方面要保障群众的健康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要保障人们对安静生活的合理需求,如何让双方都满意,无疑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有调查表明,在广场舞是否扰民这个问题上,虽然58.57%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但仅有10%的受访者表示反对中老年人跳广场舞,甚至8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家人参与广场舞。由此可见,大家反感的不是广场舞,而是广场舞扰民这一顽疾。如何破解这一顽疾,需要多方合力。
  首先,冲突双方应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相互包容。出现广场舞争端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个人素质欠佳,道德品质不高。提升自身素质,进行道德自律,对争端双方都是非常必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场舞大妈们应做文明的舞者,严守道德底线和做人良知,遵守公共规则,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也设身处地地替他人考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音量跳舞,尽量不让别人反感。周围群众也应做文明劝导者。很多中老年人缺乏精神寄托、文化生活贫乏,跳广场舞健健身、交交友,事关他们的心情甚至生活质量,我们应像包容自己的亲人一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胸襟与情怀包容他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如果感觉受到了影响,也应心平气和地跟对方沟通解决,或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让权威的第三方出面解决。
  其次,政府应创新方法,加强对广场舞的管理。当冲突双方通过沟通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政府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实事求是地说,近些年各地兴起的公共广场建设热和广场舞大赛热足以表明,政府对广场舞是大力支持的,但仅有支持还不够,要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创新方法,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在场地上,应摒弃大而全,力争经济适用就地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场舞与周边群众的场地之争问题。在噪声扰民上,既要科学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让老百姓知道出了问题该找谁管,不致遭遇“踢皮球”;更要依法管理,给广场舞立个规矩,规定地点、时间、音响分贝等事项,以及违者应受到的处罚等相关条款,使广场舞管理有章可循,不致出现不知该怎么管的尴尬;同时还要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理念,增强公民的公共空间意识和法律意识,用外力约束矛盾双方的个人行为。
  其实早在2015年8月,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对广场舞噪声扰民、活动场地缺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解决举措,为解决广场舞引发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争,提供了指引。但要让规章制度真正落地,还需各地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近年来,为破解广场舞噪声扰民难题,各地纷纷出招,控制时间打造“防声墙”,选好地点开设“便捷区”,建设队伍掀起“文明潮”,制订公约,不断朝着文明解决广场矛盾的方向迈进。比如北京市施行了《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建立分工明确、相互衔接、运行有效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和机制;陕西省实施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及附近街道、广场、公园,晚9时至次日晨7时进行宣传庆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不得产生噪声影响居民正常休息,对违规拒不改正的予以罚款等处罚;成都市温江区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固定广场舞场地和临时性场地;等等。
  还有一些地方不断探索创新之举。比如合肥市南七街道文化站,于2016年6月在辖区开展了广场舞队伍实名登记制,接受居民投诉,并成立督察巡视小组,不时对各个广场舞场地进行巡查,不定期派街道文化辅导员到现场教授舞蹈。2018年4月起,上海浦东公安分局康桥派出所通过110报警电话、12345市民热线、社区民警微信警务室等渠道接处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投诉,主动牵头居委会、镇文化中心,对矛盾双方进行法律教育,以“讲法、宣法、守法”化解广场舞噪声扰民纠纷。2017年12月,苏州某园区广场安装全国首个智慧舞场系统,运用技术手段将声音定向投射到特定区域,创造出独立的音频空间,避免噪声影响到其他人……
  各地的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体现了社会各界“依法管理,以文明方式化解争端,借助科技力量控制噪声,共同用智慧破解广场舞顽疾”的共识。在此我们衷心希望,广场舞这一全民文化活动健康良性发展,给广大百姓带来身心健康的同时,引发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少。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大发现:非富即贵的萌宠圈  2017年7月,28岁的宁慧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为突破自己的人生瓶颈,找到如意郎君,她豁出去了,重金包装自己和爱犬“葡萄”,杀进萌宠圈。  宁慧出生在西安,父母都是工厂普通职工。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当地一家小公司做会计。此前,她谈过两次恋爱,但都因对方父母嫌她家境一般而分手。她愤而发誓,努力改变自己的阶层。  随着年龄增长,宁慧被父母无数次催婚,不得不辗转相亲场。可她悲哀地
期刊
我和老夏二十年前进城务工,一直踏踏实实在同一家工厂干到现在。刚进城那年,我们的儿子才两岁,由公公婆婆照顾。我们夫妻俩铆足了劲挣钱攒钱,后来连借带凑,在城里买了一套小房子,把儿子接到了身边。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我们也即将退休。可儿子要娶媳妇,我们还得盘算着给他买房子。这么多年,我对生活最深刻的体会就俩字,干和省——工作上拼命干,生活中使劲省。  老夏长得瘦小,我皮肤黑,相貌甚至有点对不起观众,可其
期刊
半年前,老公戴维就职的公司人事大调整,他做得不顺心,纠结了一段时间后,下定决心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没想到,新入职的公司职位不理想,他再次陷入事业低谷。也许从那时候开始,戴维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  我和戴维是大龄晚婚,只有一个女儿,刚刚12岁。二孩政策放开后,婆婆曾劝我再要一个,诚恳地对我说:“你们年轻人忙事业,我理解。随着年龄渐长,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职位和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可惜
期刊
婆婆喜欢捡废品  去年5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婆婆去幼儿园接我女儿佳佳还没回来。我到厨房做饭,发现盛糖的盒子换成了罐头瓶。我们一家从不吃罐头类食品,哪来的罐头瓶?这肯定是婆婆捡来的,我心里一阵恶心。  20分钟后,婆婆领着佳佳回来了。她左手拎着佳佳的书包,右手拿着几个矿泉水瓶,不用说,又是从外面捡来的。我不满地对婆婆说:“妈,求您以后别再捡东西了,我们家不缺那点钱,说多少次您才能记住呢?”听着我
期刊
追求马川,是延雯这辈子做过的最有心机的事。  2011年,延雯还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她在表姐的婚礼上认识了马川。当时,他是伴郎,穿一身西装,笔挺地站在那里,风头简直盖过了新郎,也吸引了全场女孩的目光。可惜,他面无表情,高冷得像块拒绝融化的坚冰。  延雯跟表姐夫打听后得知,马川刚刚遭遇前女友背叛,正处在痛苦得要死要活,甚至开始怀疑人生的阶段,对任何示好的女生都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  延雯从没有如此喜欢
期刊
戒手机,从用心陪聊开始  (苏女士,34岁,全职妈妈)  我家大宝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留守儿童”。我和老公在城里打工,他从2岁起就由爷爷奶奶带養。我们不在身边,老人就把手机当“哄娃神器”。孩子哭了就给手机玩;孩子不好好吃饭,就一边喂饭一边让孩子玩手机游戏。因此儿子对手机特别依赖。我多次跟公婆说不能让孩子毫无节制地玩手机,公婆不以为然:“玩玩手机怎么了?小孩儿哪有不爱玩的?”因为对智能手机不了解,老人
期刊
她不畏艰难,苦心钻研,设计出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在乙烯压缩机领域走了100年的路,实现了我国乙烯压缩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在这个代表石化工业装备最高水平的领域,她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不断刷新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设计神话,开启了中国石化装备跳动“中国心”的时代。她叫姜妍,是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那么,被业内称作工匠女神的她,是怎样实现人生目标的呢?小女
期刊
集团公司的一个项目进展顺利,融资结束之后,按计划举行一次VIP客户答谢会。由于计划提前,准备工作都是加班加点完成,而在主持人邀约方面,大家的意见却达不成一致。一方建议邀请知名电视台主持人,一方建议安排集团熟悉这个项目的同事来主持。  在争论不休的情况下,项目经理交给集团副总裁决定。  在了解了项目的特性之后,副总裁倾向于后一种:用我们自己的主持人会比较好,一是熟悉项目,主持起来更有利于项目介绍;二
期刊
因为爱情,她迷上了导弹这个庞然大物。与导弹多年的“耳鬓厮磨”,让她从普通军人变为导弹专家。每次导弹发射前,她都要陪导弹坐一会儿,围着它转几圈,拍拍它,跟它说说话。她说,导弹就是她的另一个“恋人”。她叫王雪梅,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导弹专家,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201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让我们走近这位可敬的女军人,去领略她和导弹那些有趣的故事……工作中的王雪梅追随爱情迷
期刊
当年,一则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匮乏的新闻,把身为大学退休教师的她从大城市“召唤”到了边疆。她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孩子,并发动退休的丈夫和朋友一起加入爱心支教行列,为新疆的孩子募集爱心物资、建立捐助平台。7年来,她与新疆少数民族孩子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支教路上留下一串串感人的故事……退休女教师新疆支教遭质疑郑晓屏与新疆的孩子们  “郑晓屏真是疯了,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得去新疆支教!”“好日子过腻了,她就可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