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懂得感恩是体现一个人高素质的具体形式,感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感恩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缺乏感恩意识,往往将长辈以及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都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作为语文学科,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进感恩教育,让他们明白感恩的意义,学会去感恩,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困难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感恩
来西盟从教已经九年了,从乡村中学慢慢走到县属中学,一路走来,回望过去,心中一直有个结,那就是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缺失了一种品质———感恩。在与他们的交往、交谈中,往往会听到他们无尽的低叹和抱怨:我的爸爸妈妈不给我买什么,不满足我什么,老师不让我怎样怎样……这听似不经意的话语,看似哀怨的眼神却反映出了他们对长辈的不理解。生活中,他们把长辈的爱和关心,都当成了理所当然,长期下来,形成了他们心中只有自我,自私的性格。纵使父母那如涓涓细流般的爱,老师那无声的关心,淹没他们,他们也感受不到。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正是我中华民族深知感恩的表现,感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一种品质,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回报,这个社会才能够更美好。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呢,感恩意识淡薄或者缺乏感恩意识,不知去感恩。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进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的人生美丽幸福。
那么如何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呢?
一.关于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内容丰富多彩,很多文章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其中,不乏体现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恩”的文章,有自然之恩,有社会之恩,有父母之恩,也有祖国之恩。
第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但给我们提供出我们所赖以生存在物质条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出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壮丽美好的山川河流,有美丽迷人的花草树木,清新的空气……这些都不仅能够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能够陶冶我们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认识这些,并引导我们的学生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比如说在《三峡》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看到三峡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教学中结合我们西盟美丽的生活环境,学生就更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恩赐从而产生感恩之心。《观潮》一文也让我们领略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
第二,社会之恩。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对学生个性进行培养,还要使学生能够有博大的胸怀,使学生热爱社会,热爱人类。在《藤野先生》中能够让学生看到师恩。从《驿路梨花》中能够感受到别人给予的恩惠。
第三,父母之恩。俗话说父母之恩大如天。他们不但给我们生命,还尽心尽力地培养我们长大成人。在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背影》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我们也可以从胡适那朴实的文字里,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
第四,祖国之恩。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能够从描写祖国河山的文章中看到祖国的地大物博,还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丰厚文化底蕴,从描写为祖国而献身的英雄事迹中可以看到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感恩。在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古诗词中,我们能够领略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我们能够看到爱国主义。
二.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
1.通过信息筛选让学生知恩
要想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知恩,知恩才能知道感恩,才能报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以文章特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课文信息进行筛选,要先让学生明白应该向谁感恩,感恩的内容是什么。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能够表现出自然之恩的一般都是为写景为主的记叙文或者是散文,要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重点,要让他们从景物特点来入手,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从而感受到大自然之恩。对于写人记事类型的文章,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或者是所记叙的事情的意义,从中感受到父母之恩或者是祖国之恩。
2.利用情感体验让学生知道感恩
若在感恩教育中没有情感体验,它将是十分肤浅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他们对感恩教育能够有十分深刻的记忆。
第一,在朗读中进行情感体验。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一般情况下都是文质兼美,对于通过朗读来体现恩情以及感激之情是比较适宜的。所以,在经过上面的知恩教育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进行感情朗读时要注意抓住重点,一方面是直接抒发出感恩感情的段落;另外是能够对人物特点有突出作用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使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验出人物的崇高与伟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对景物描寫比较细致的段落,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使其能够在文章中对大自然之美进行体验,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激发出来。
第二,通过想象来进行体验,也可以亲身实践体验。对于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深入到其意境中,这样就能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之美;还可以让学生走入大自然亲自去感受,比如在《春》这篇课文中,让学生来想象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春的世界,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我们还可以利用西盟环境优美,四季如春的优势,带领学生亲自去感受大自然,学校旁边的龙潭公园就是一个好的去处,公园里面那四季翠绿的草甸子,苍翠的原始森林,清幽的龙潭湖水……无一透出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对于描写中华儿女英雄事迹的文章,可以通过想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物的高尚品质。
第三,在思考中进行体验。在语文课文中,有些是表现事物意义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让他们通过思考对事物有一个深刻认识体现恩情。比如说对于《敬畏自然》和《喂,出来》这些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地球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有一个深刻认识,体会地球对人类恩情,人类应该怎样感恩。
3.学会报恩
在知恩和感恩之后,就要付诸行动,也就是要报恩,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做出感恩行动。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来写作文,比如说在母亲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给母亲写一些祝福语,或者是写一篇与母爱有关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在周末回家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一些节日里开展一些公共服务的活动……
结语:
由于当前初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将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当做是理所当然,从来不知感恩。所以对初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进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冯秋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
[2]翁亚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初探[J].课外阅读(中下),2012(16)
[3]李改梅.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神州,2012(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感恩
来西盟从教已经九年了,从乡村中学慢慢走到县属中学,一路走来,回望过去,心中一直有个结,那就是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缺失了一种品质———感恩。在与他们的交往、交谈中,往往会听到他们无尽的低叹和抱怨:我的爸爸妈妈不给我买什么,不满足我什么,老师不让我怎样怎样……这听似不经意的话语,看似哀怨的眼神却反映出了他们对长辈的不理解。生活中,他们把长辈的爱和关心,都当成了理所当然,长期下来,形成了他们心中只有自我,自私的性格。纵使父母那如涓涓细流般的爱,老师那无声的关心,淹没他们,他们也感受不到。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正是我中华民族深知感恩的表现,感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一种品质,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回报,这个社会才能够更美好。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呢,感恩意识淡薄或者缺乏感恩意识,不知去感恩。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进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的人生美丽幸福。
那么如何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呢?
一.关于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内容丰富多彩,很多文章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其中,不乏体现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恩”的文章,有自然之恩,有社会之恩,有父母之恩,也有祖国之恩。
第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但给我们提供出我们所赖以生存在物质条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出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壮丽美好的山川河流,有美丽迷人的花草树木,清新的空气……这些都不仅能够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能够陶冶我们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认识这些,并引导我们的学生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比如说在《三峡》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看到三峡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教学中结合我们西盟美丽的生活环境,学生就更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恩赐从而产生感恩之心。《观潮》一文也让我们领略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
第二,社会之恩。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对学生个性进行培养,还要使学生能够有博大的胸怀,使学生热爱社会,热爱人类。在《藤野先生》中能够让学生看到师恩。从《驿路梨花》中能够感受到别人给予的恩惠。
第三,父母之恩。俗话说父母之恩大如天。他们不但给我们生命,还尽心尽力地培养我们长大成人。在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背影》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我们也可以从胡适那朴实的文字里,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
第四,祖国之恩。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能够从描写祖国河山的文章中看到祖国的地大物博,还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丰厚文化底蕴,从描写为祖国而献身的英雄事迹中可以看到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感恩。在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古诗词中,我们能够领略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我们能够看到爱国主义。
二.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
1.通过信息筛选让学生知恩
要想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知恩,知恩才能知道感恩,才能报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以文章特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课文信息进行筛选,要先让学生明白应该向谁感恩,感恩的内容是什么。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能够表现出自然之恩的一般都是为写景为主的记叙文或者是散文,要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重点,要让他们从景物特点来入手,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从而感受到大自然之恩。对于写人记事类型的文章,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或者是所记叙的事情的意义,从中感受到父母之恩或者是祖国之恩。
2.利用情感体验让学生知道感恩
若在感恩教育中没有情感体验,它将是十分肤浅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他们对感恩教育能够有十分深刻的记忆。
第一,在朗读中进行情感体验。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一般情况下都是文质兼美,对于通过朗读来体现恩情以及感激之情是比较适宜的。所以,在经过上面的知恩教育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进行感情朗读时要注意抓住重点,一方面是直接抒发出感恩感情的段落;另外是能够对人物特点有突出作用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使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验出人物的崇高与伟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对景物描寫比较细致的段落,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使其能够在文章中对大自然之美进行体验,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激发出来。
第二,通过想象来进行体验,也可以亲身实践体验。对于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深入到其意境中,这样就能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之美;还可以让学生走入大自然亲自去感受,比如在《春》这篇课文中,让学生来想象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春的世界,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我们还可以利用西盟环境优美,四季如春的优势,带领学生亲自去感受大自然,学校旁边的龙潭公园就是一个好的去处,公园里面那四季翠绿的草甸子,苍翠的原始森林,清幽的龙潭湖水……无一透出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对于描写中华儿女英雄事迹的文章,可以通过想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物的高尚品质。
第三,在思考中进行体验。在语文课文中,有些是表现事物意义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让他们通过思考对事物有一个深刻认识体现恩情。比如说对于《敬畏自然》和《喂,出来》这些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地球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有一个深刻认识,体会地球对人类恩情,人类应该怎样感恩。
3.学会报恩
在知恩和感恩之后,就要付诸行动,也就是要报恩,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做出感恩行动。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来写作文,比如说在母亲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给母亲写一些祝福语,或者是写一篇与母爱有关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在周末回家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一些节日里开展一些公共服务的活动……
结语:
由于当前初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将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当做是理所当然,从来不知感恩。所以对初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进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冯秋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
[2]翁亚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初探[J].课外阅读(中下),2012(16)
[3]李改梅.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神州,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