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任务驱动型为导向的新材料作文已然成为高中语文作文的主流,高考亦如是。虽然就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而言,大部分考生都能够确保审题不出错,但多则材料的组合给考生在提炼信息,选择立意角度方面带来一定的困扰。错误解读材料,剥离材料自由发挥,抓不住出题人旨意等这些因审题不当而导致的问题是不少考生正面临的。本文主要围绕多则材料作文自身特点就如何精准审题展开论述,探讨相关方法指导,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则材料 任务驱动 精准审题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2017年来,高考作文以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如2017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2018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2019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2020年全国Ⅱ卷。
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新课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也说明高考在向考生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情境式任务驱动及多则材料有机组合,其由材料和要求组成,一般有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组成,材料主要有文字及图片两种形式呈现,具体有:名言警句、哲理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事迹、社会现象、观点见解、代表性名词、图文漫画等;材料通过有机组合,结合具体情境任务驱动写作,要求考生要有更深的理解能力去吃透材料,把握出题人旨意,此外还要有更综合的能力解决问题,完成情境中的任务。此外,其要求一般是创设特定情境,预设考生特定身份,要求作文完成具体任务,因此,它也可認为是多则材料、任务驱动与应用文的统一。
作文审题立意之前,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与把握,多则材料的有机组合不具有单一材料信息指向集中性这一特点,材料间的联系是考生比较难把握的,这无疑加大了审题的难度;然而,多则材料作文的闪亮之处也不容忽视,材料的有机组合能让解读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它给予了考生更多空间去解读材料,激发更多写作灵感。因此,多则材料作文写作就如同带着镣铐跳舞,虽然考生受限于材料与情境,但仍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尽情展现自身优势。
结合以上对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析,那该如何把好审题这一关,让考生有把握审好题,乃至精准审题,选取最佳角度立意呢?笔者就此有以下建议:
一审材料,细读深悟看整体,提炼核心抓关键。
鉴于材料由多则信息有机组合而成,阅读材料时,应把所有材料看成一个整体,细读深悟以后寻找材料之间的联系,提炼能统领材料的核心要点,以此作为切口立意。同时,材料中的关键店不仅是指出现频率高的关键字词句,还包括反复出现的信息所指,恰恰也是出题人强调之处,通过语言肯定或双重否定的表述呈现。
以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为例,材料一中墨子与约翰·多恩不同的话语背后是相同的含义:人不能自成一体,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要互相关照;材料二则是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支持与鼓励;材料三与材料四相关联,同样是疫情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一道,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互相鼓励,互赠寄语,携手共同抗疫,一同迎接胜利的曙光。
这三则材料应看成是一个整体,若脱离材料二、三去看材料一,极容易出现审题偏差的错误,若材料一是阐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照,那么材料二三则是疫情之下,国与国之间互相关照,共抗疫情,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因而,融合三则材料,得到的信息是疫情背景下,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该如何一同面对、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肆虐的疫情,乃至未来世界共同发展。提炼这一核心,抓住这一关键,立意自然水到渠成。
再审材料,拨开云雾悟本质,游刃有余切肯綮。
在把握材料间联系的基础上,若仍然出现无法精准审题的情况,可考虑回到材料中去挖掘语言背后出题人的倾向与意图,以此为切口立意,自然游刃有余。
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为例,一则材料有两部分组成,可等同于多则材料。第一部分为两个名言及其解析,第一句意在说明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得到幸福,第二句意在说明劳动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保留至今;第二部分为四种不尊重劳动的言行,分别是劳动浪费时间,劳动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劳动可以用花钱叫别人代完成,不尊重劳动。材料用“可是”把整则材料划分为两部分,这一转折暴露出题人的情感取向,即赞同前者,否定后者,因此,“可是”这一词语背后暗藏关键信息,把这一点便实现了审题突破。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语言表达暗示出题人意图,如“却”“可是”等转折性的表达,都应引起注意。
三审要求,情境任务带要求,全面兼顾有保证。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可认为是多则材料,情境任务与应用文的组合,题干第二部分为作文要求,创设比较合理的情境,为考生预设身份或角色,要求在预设的条件中完成相关应用文,创设的情境辅助考生理解材料。例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的情境与要求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而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要求是: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不管是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还是在“复兴中学”发表演讲,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们都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找到与材料相符的关键信息,带着这些信息反复消化材料,自然能实现精准审题,寻找最佳立意。
对于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论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实践过程落实方法,每一次的反思促成每一次的进步,对于日常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图文漫画、寓言故事、哲理故事、名言警句、社会时政热点、思辨性话题等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深入探讨,培养洞察能力、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在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中提高认知高度,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作文材料,做到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揣摩出题人的旨意,实现精准审题,结合自身所学寻找到最佳立意,在作文版块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寇玉菊,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以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为例浅谈作为备考[J].读写教学,2020(6):34-37.
[2]秦选峰,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导航[J].新高考试题研究,2020:20-22.
[3]卓玛杰,新高考的作文审题、立意和写作[J].高考论坛,2020(1):13-14.
关键词:多则材料 任务驱动 精准审题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2017年来,高考作文以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如2017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2018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2019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2020年全国Ⅱ卷。
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新课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也说明高考在向考生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情境式任务驱动及多则材料有机组合,其由材料和要求组成,一般有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组成,材料主要有文字及图片两种形式呈现,具体有:名言警句、哲理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事迹、社会现象、观点见解、代表性名词、图文漫画等;材料通过有机组合,结合具体情境任务驱动写作,要求考生要有更深的理解能力去吃透材料,把握出题人旨意,此外还要有更综合的能力解决问题,完成情境中的任务。此外,其要求一般是创设特定情境,预设考生特定身份,要求作文完成具体任务,因此,它也可認为是多则材料、任务驱动与应用文的统一。
作文审题立意之前,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与把握,多则材料的有机组合不具有单一材料信息指向集中性这一特点,材料间的联系是考生比较难把握的,这无疑加大了审题的难度;然而,多则材料作文的闪亮之处也不容忽视,材料的有机组合能让解读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它给予了考生更多空间去解读材料,激发更多写作灵感。因此,多则材料作文写作就如同带着镣铐跳舞,虽然考生受限于材料与情境,但仍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尽情展现自身优势。
结合以上对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析,那该如何把好审题这一关,让考生有把握审好题,乃至精准审题,选取最佳角度立意呢?笔者就此有以下建议:
一审材料,细读深悟看整体,提炼核心抓关键。
鉴于材料由多则信息有机组合而成,阅读材料时,应把所有材料看成一个整体,细读深悟以后寻找材料之间的联系,提炼能统领材料的核心要点,以此作为切口立意。同时,材料中的关键店不仅是指出现频率高的关键字词句,还包括反复出现的信息所指,恰恰也是出题人强调之处,通过语言肯定或双重否定的表述呈现。
以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为例,材料一中墨子与约翰·多恩不同的话语背后是相同的含义:人不能自成一体,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要互相关照;材料二则是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支持与鼓励;材料三与材料四相关联,同样是疫情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一道,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互相鼓励,互赠寄语,携手共同抗疫,一同迎接胜利的曙光。
这三则材料应看成是一个整体,若脱离材料二、三去看材料一,极容易出现审题偏差的错误,若材料一是阐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照,那么材料二三则是疫情之下,国与国之间互相关照,共抗疫情,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因而,融合三则材料,得到的信息是疫情背景下,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该如何一同面对、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肆虐的疫情,乃至未来世界共同发展。提炼这一核心,抓住这一关键,立意自然水到渠成。
再审材料,拨开云雾悟本质,游刃有余切肯綮。
在把握材料间联系的基础上,若仍然出现无法精准审题的情况,可考虑回到材料中去挖掘语言背后出题人的倾向与意图,以此为切口立意,自然游刃有余。
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为例,一则材料有两部分组成,可等同于多则材料。第一部分为两个名言及其解析,第一句意在说明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得到幸福,第二句意在说明劳动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保留至今;第二部分为四种不尊重劳动的言行,分别是劳动浪费时间,劳动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劳动可以用花钱叫别人代完成,不尊重劳动。材料用“可是”把整则材料划分为两部分,这一转折暴露出题人的情感取向,即赞同前者,否定后者,因此,“可是”这一词语背后暗藏关键信息,把这一点便实现了审题突破。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语言表达暗示出题人意图,如“却”“可是”等转折性的表达,都应引起注意。
三审要求,情境任务带要求,全面兼顾有保证。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可认为是多则材料,情境任务与应用文的组合,题干第二部分为作文要求,创设比较合理的情境,为考生预设身份或角色,要求在预设的条件中完成相关应用文,创设的情境辅助考生理解材料。例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的情境与要求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而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要求是: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不管是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还是在“复兴中学”发表演讲,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们都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找到与材料相符的关键信息,带着这些信息反复消化材料,自然能实现精准审题,寻找最佳立意。
对于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论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实践过程落实方法,每一次的反思促成每一次的进步,对于日常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图文漫画、寓言故事、哲理故事、名言警句、社会时政热点、思辨性话题等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深入探讨,培养洞察能力、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在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中提高认知高度,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作文材料,做到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揣摩出题人的旨意,实现精准审题,结合自身所学寻找到最佳立意,在作文版块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寇玉菊,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以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为例浅谈作为备考[J].读写教学,2020(6):34-37.
[2]秦选峰,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导航[J].新高考试题研究,2020:20-22.
[3]卓玛杰,新高考的作文审题、立意和写作[J].高考论坛,202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