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根据汉滨区的地形地貌以及该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就自身工作经验为切实解决退耕还林、生态治理这一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真做好规划工作,治理好重点区域,提高管理水平,真正把生态治理工程建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y and the areas of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my own views and suggestion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is one difficult problem. Conscientiously do a good job of planning, management of key area,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ccessful in contemporary, benefit is in a thousand years project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Key words: retreat return n cultivated land for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號:
汉滨区地处陕南东部腹地,北依秦岭山麓,南沿巴山余脉,中部是汉水、越河的河谷和冲积盆地,凤凰山延伸其间。形成“三山夹两川”的地貌大势。辖境东临旬阳,南接平利、岚皋,西连汉阴、紫阳,北邻宁陕、镇安。全区介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之间。东西最宽处为110km,南北最长处为310 km。总土地面积3643.5 km2,耕地面积100708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1664公顷,临时耕地59044公顷),林地面积209025公顷,园地面积8170公顷,牧草地12734公顷,其他农用地5245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227公顷,交通用地131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4621公顷,未利用土地10347公顷,其他土地3964公顷。全区现有46个乡镇和办事处,830个村委会,63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5711人,其中农业人口743315人。
全区总面积3643.5km2,林业用地386.6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0.14%。其中:有林地121.87万亩,蔬林地3.51亩,灌木林地65.5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8.43万亩,宜林荒山137.28万亩,苗圃地0.01万亩。
根据全区地形特点,森林覆盖应该达到60~70%才合适,但目前只有22.11%,包括灌木林在内的森林覆盖率也只有34%。南北两山的中、亚高山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森林资源不便开发,覆盖率分别达到73.5%和47.1%;而浅山丘陵人口密度大的茨沟、关庙、张滩等一带,森林覆盖率只有18.4%。
因此,汉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基本实现灭荒,但只是解决了低水平的覆盖问题,要根治水土流失,增加林业收入比重,还必须提高绿化档次;二是从总体上看,汉滨区气候特点十年九旱,林地涵养水源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水土流失还很严重,导致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三是山地开发林特建园的标准质量还有待提高,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问题仍很突出;四是需要退耕还林面积大,涉及面广,要把农民从多年形成的单一靠种粮维持生计的传统中转变过来,大面积退耕还林,以林养人,其工作量大面广,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契机,进行思想再发动,促进认识再提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退耕还林、生态治理作为系统工程、政府工程、脱贫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全体动员,全民动手,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到项目建设上来。为此,笔者就具体工作有如下思考,请同仁斧正。
一、切实搞好规划
退耕还林、生态治理是百年大计,因此必须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以保持水土、建设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退耕还林(草)、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分布实施,全面开发,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强化措施,努力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调动产业结构,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努力把汉滨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生态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切实搞好规划,把目标任务、区域类型划分、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综合考虑,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体现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意图。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规模连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具体说,一是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坚持以流域为单位,以村庄为依托,围绕人均一亩基本农田,搞好基本农田建设规划,以保证人均占有粮食430公斤为基点,做到粮食生产与兴山造林两手抓,林上山,粮下川;二是经济林特园规划:坚持靠城镇、靠村庄、靠公路、靠江河发展长、中、短相结合的经济林特园,达到既要保土,又要美化,还要增加收入的目的;三是规划实施的原则:依据现有资源,切忌零星分散和抛弃传统产业。同时,坚持封、管、造同步,林、果、草同兴。对封育区的搬迁户及早摸底,采取迁移式扶贫办法,予以妥善安置。
二、重点突出
就汉滨区而言,重点区域是“一湖五路”(瀛湖、恒紫路、恒叶路、张坝路、吉田路、五茨路);“一江三河”(汉江、恒河、付家河、黄洋河)。重建有突出,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关键还在于政策扶持,措施得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定要全面贯彻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水保生态治理工作的基本政策,使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个体承包、综合治理落到实处。一是要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的效益当下体现不来,要根据农户意愿,结合迁移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及其它惠农政策相结合,扶持到位,使迁移或退耕后的的农户二次就业落到实处。二是投资机制要灵活。在投入机制上,实行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鼓励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各方投资参与生态建设,鼓励土地流转到能人大户手上,便于集约经营。三是要管理监督要到位。实行产权到户,退耕任务到户,管护责任到户。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实行谁承包、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退耕还林后允许拍卖、租赁、转包、转让、继承、赠予。对农民自行垦荒的非承包地,要无条件的限制退耕,不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三、坚持高标准、推行综合质量管理
生态治理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和解决覆盖问题。要提高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在退耕还林问题上,要坚持适地适树,等高定位,“品”字排列,块石护坎,肥土填栽。一是要注意台田质量。不能搞应付,石坎台田要能保水、保土、保肥、易成活。二是要把好苗木质量关。要搞好苗圃建设,严格坚持“五不准”,即不是良种良穗的不准育苗嫁接,不是一级苗不准出圃调运,不是优质壮苗不准栽移,石坎台田质量不合格不准造林,栽植不合格不准验收兑现。三是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重大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操作,阳光透明。把好各个环节,确保质量一次达标。在工程措施问题上,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管理、高标准实施。要确保建一处、成一处,效益发挥一处,美化环境一处。真正把生态治理工程建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y and the areas of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my own views and suggestion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is one difficult problem. Conscientiously do a good job of planning, management of key area,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ccessful in contemporary, benefit is in a thousand years project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Key words: retreat return n cultivated land for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號:
汉滨区地处陕南东部腹地,北依秦岭山麓,南沿巴山余脉,中部是汉水、越河的河谷和冲积盆地,凤凰山延伸其间。形成“三山夹两川”的地貌大势。辖境东临旬阳,南接平利、岚皋,西连汉阴、紫阳,北邻宁陕、镇安。全区介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之间。东西最宽处为110km,南北最长处为310 km。总土地面积3643.5 km2,耕地面积100708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1664公顷,临时耕地59044公顷),林地面积209025公顷,园地面积8170公顷,牧草地12734公顷,其他农用地5245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227公顷,交通用地131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4621公顷,未利用土地10347公顷,其他土地3964公顷。全区现有46个乡镇和办事处,830个村委会,63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5711人,其中农业人口743315人。
全区总面积3643.5km2,林业用地386.6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0.14%。其中:有林地121.87万亩,蔬林地3.51亩,灌木林地65.5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8.43万亩,宜林荒山137.28万亩,苗圃地0.01万亩。
根据全区地形特点,森林覆盖应该达到60~70%才合适,但目前只有22.11%,包括灌木林在内的森林覆盖率也只有34%。南北两山的中、亚高山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森林资源不便开发,覆盖率分别达到73.5%和47.1%;而浅山丘陵人口密度大的茨沟、关庙、张滩等一带,森林覆盖率只有18.4%。
因此,汉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基本实现灭荒,但只是解决了低水平的覆盖问题,要根治水土流失,增加林业收入比重,还必须提高绿化档次;二是从总体上看,汉滨区气候特点十年九旱,林地涵养水源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水土流失还很严重,导致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三是山地开发林特建园的标准质量还有待提高,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问题仍很突出;四是需要退耕还林面积大,涉及面广,要把农民从多年形成的单一靠种粮维持生计的传统中转变过来,大面积退耕还林,以林养人,其工作量大面广,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契机,进行思想再发动,促进认识再提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退耕还林、生态治理作为系统工程、政府工程、脱贫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全体动员,全民动手,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到项目建设上来。为此,笔者就具体工作有如下思考,请同仁斧正。
一、切实搞好规划
退耕还林、生态治理是百年大计,因此必须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以保持水土、建设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退耕还林(草)、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分布实施,全面开发,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强化措施,努力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调动产业结构,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努力把汉滨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生态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切实搞好规划,把目标任务、区域类型划分、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综合考虑,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体现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意图。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规模连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具体说,一是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坚持以流域为单位,以村庄为依托,围绕人均一亩基本农田,搞好基本农田建设规划,以保证人均占有粮食430公斤为基点,做到粮食生产与兴山造林两手抓,林上山,粮下川;二是经济林特园规划:坚持靠城镇、靠村庄、靠公路、靠江河发展长、中、短相结合的经济林特园,达到既要保土,又要美化,还要增加收入的目的;三是规划实施的原则:依据现有资源,切忌零星分散和抛弃传统产业。同时,坚持封、管、造同步,林、果、草同兴。对封育区的搬迁户及早摸底,采取迁移式扶贫办法,予以妥善安置。
二、重点突出
就汉滨区而言,重点区域是“一湖五路”(瀛湖、恒紫路、恒叶路、张坝路、吉田路、五茨路);“一江三河”(汉江、恒河、付家河、黄洋河)。重建有突出,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关键还在于政策扶持,措施得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定要全面贯彻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水保生态治理工作的基本政策,使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个体承包、综合治理落到实处。一是要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的效益当下体现不来,要根据农户意愿,结合迁移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及其它惠农政策相结合,扶持到位,使迁移或退耕后的的农户二次就业落到实处。二是投资机制要灵活。在投入机制上,实行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鼓励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各方投资参与生态建设,鼓励土地流转到能人大户手上,便于集约经营。三是要管理监督要到位。实行产权到户,退耕任务到户,管护责任到户。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实行谁承包、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退耕还林后允许拍卖、租赁、转包、转让、继承、赠予。对农民自行垦荒的非承包地,要无条件的限制退耕,不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三、坚持高标准、推行综合质量管理
生态治理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和解决覆盖问题。要提高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在退耕还林问题上,要坚持适地适树,等高定位,“品”字排列,块石护坎,肥土填栽。一是要注意台田质量。不能搞应付,石坎台田要能保水、保土、保肥、易成活。二是要把好苗木质量关。要搞好苗圃建设,严格坚持“五不准”,即不是良种良穗的不准育苗嫁接,不是一级苗不准出圃调运,不是优质壮苗不准栽移,石坎台田质量不合格不准造林,栽植不合格不准验收兑现。三是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重大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操作,阳光透明。把好各个环节,确保质量一次达标。在工程措施问题上,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管理、高标准实施。要确保建一处、成一处,效益发挥一处,美化环境一处。真正把生态治理工程建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