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这个故事跟一种疾病有关。你们知道什么是疟疾(nüè ji)吗?它就是爷爷奶奶常说的“打摆子”,发起病来全身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发热,严重时还会要人性命。其实疟疾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已经纠缠人类几千年了,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全世界每年仍有3亿~5亿人感染疟疾,几十万人死亡……
疟疾的元凶是疟原虫,它们非常非常小,属于单个的细胞生物,我们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疟原虫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蚊子吸血的时候,疟原虫会顺着蚊子的嘴进入人体的肝细胞,继而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为了战胜疟原虫,全世界的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具有持久疗效的药物。我国的一位药学家默默地为此研究了一辈子,她带领团队不仅成功研制出抗疟疾药物,还获得了诺贝尔奖呢!
她就是屠呦呦。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她21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医药专业,毕业后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一直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一天,屠呦呦接到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寻找抗疟疾的中草药,当时38岁的她担任这个课题组的组长。
屠呦呦查阅上百份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希望从中获得线索。两千多个关于疟疾的药方需要通过实验一一排查,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当时,美国的医学专家也在研究抗疟疾的药物,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同样没有发现有效结果。1971年,屠呦呦把工作重点放在古代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上面。然而,在反复的实验中,这个古代的特效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青蒿(黄花蒿):
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全境,以及欧洲、亚洲的温带、寒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态环境适应性强。入药,可以清热、解暑,还可用作香料和饲料;含有青蒿素,是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
有一天,她在翻阅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注意到书中记载了用青蒿治疗疟疾的一个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生渍,绞取汁,尽服之。”意思是:一把新鲜青蒿,用二倍的水浸泡它,绞榨取汁,一次全部服下。
屠呦呦眼前一亮!“是不是之前提取青蒿抗疟疾成分的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在加热的过程中,破坏了药物的效果?”屠呦呦想。随后,她改变了传统中药的高温煎煮法,采用在较低的温度下提取。
奇迹出现了!用新方法获得的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达到了100%!随后他们在动物身上做了实验,结果令人震惊——有些动物得到痊愈,有些却中毒了。这么辛苦获得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安全呢?
为了尽快进行临床验证,屠呦呦主动要求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充当“小白鼠”。在医生的观察下,她不断增加剂量,而身体各方面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她的团队成员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都是有效的。实验成功啦!新一代抗疟疾药物终于诞生了,它的名字叫青蒿素。
青蒿素抗疟疾的药价格低廉,深受贫苦地区的人们欢迎,它因此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青蒿素研制成功后的44年里,屠呦呦仍如往常一样,潜心科研,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2015年,84岁的屠呦呦在电视上得知,自己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青蒿素的治疗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疟疾方法,是目前世界成功治疗疟疾的核心。然而,在东南亚和非洲部分疟疾疫区,已经出现了青蒿素抗药性的问题。又经过三年的研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终于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延长用药时间和改变辅助藥物,解决了这一难题。
今年10月22日,屠呦呦又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在治疗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科学研究。
编辑:王旺
我的名字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芩”一句,“芩”就泛指“蒿(hāo)类植物”,父亲为我起了这个名字,没想到,我一生中的事业,也与蒿结了缘。
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著名的医药学家。他才学出众,少年时为官,曾受封为关内侯,后来隐居山林,潜心炼丹。他的《肘后备急方》记录了各种急性病和慢性病的病症及其诊治方法,被称为“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疟疾的元凶是疟原虫,它们非常非常小,属于单个的细胞生物,我们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疟原虫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蚊子吸血的时候,疟原虫会顺着蚊子的嘴进入人体的肝细胞,继而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为了战胜疟原虫,全世界的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具有持久疗效的药物。我国的一位药学家默默地为此研究了一辈子,她带领团队不仅成功研制出抗疟疾药物,还获得了诺贝尔奖呢!
她就是屠呦呦。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她21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医药专业,毕业后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一直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一天,屠呦呦接到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寻找抗疟疾的中草药,当时38岁的她担任这个课题组的组长。
屠呦呦查阅上百份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希望从中获得线索。两千多个关于疟疾的药方需要通过实验一一排查,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当时,美国的医学专家也在研究抗疟疾的药物,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同样没有发现有效结果。1971年,屠呦呦把工作重点放在古代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上面。然而,在反复的实验中,这个古代的特效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青蒿(黄花蒿):
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全境,以及欧洲、亚洲的温带、寒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态环境适应性强。入药,可以清热、解暑,还可用作香料和饲料;含有青蒿素,是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
有一天,她在翻阅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注意到书中记载了用青蒿治疗疟疾的一个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生渍,绞取汁,尽服之。”意思是:一把新鲜青蒿,用二倍的水浸泡它,绞榨取汁,一次全部服下。
屠呦呦眼前一亮!“是不是之前提取青蒿抗疟疾成分的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在加热的过程中,破坏了药物的效果?”屠呦呦想。随后,她改变了传统中药的高温煎煮法,采用在较低的温度下提取。
奇迹出现了!用新方法获得的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达到了100%!随后他们在动物身上做了实验,结果令人震惊——有些动物得到痊愈,有些却中毒了。这么辛苦获得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安全呢?
为了尽快进行临床验证,屠呦呦主动要求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充当“小白鼠”。在医生的观察下,她不断增加剂量,而身体各方面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她的团队成员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都是有效的。实验成功啦!新一代抗疟疾药物终于诞生了,它的名字叫青蒿素。
青蒿素抗疟疾的药价格低廉,深受贫苦地区的人们欢迎,它因此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青蒿素研制成功后的44年里,屠呦呦仍如往常一样,潜心科研,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2015年,84岁的屠呦呦在电视上得知,自己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青蒿素的治疗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疟疾方法,是目前世界成功治疗疟疾的核心。然而,在东南亚和非洲部分疟疾疫区,已经出现了青蒿素抗药性的问题。又经过三年的研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终于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延长用药时间和改变辅助藥物,解决了这一难题。
今年10月22日,屠呦呦又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在治疗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科学研究。
编辑:王旺
我的名字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芩”一句,“芩”就泛指“蒿(hāo)类植物”,父亲为我起了这个名字,没想到,我一生中的事业,也与蒿结了缘。
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著名的医药学家。他才学出众,少年时为官,曾受封为关内侯,后来隐居山林,潜心炼丹。他的《肘后备急方》记录了各种急性病和慢性病的病症及其诊治方法,被称为“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