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最初经历》中的儿童视角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23年发表在《小说月报》14卷4号上的《奥国现代文学》一文,该文提到了“兹威格”及其几部作品的名字之后,茨威格的作品便渐渐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因为他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十分细腻贴切,特别是对于女性的心理探究更是细致入微,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
  对于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剖析,心理描写的分析,心理语言的使用,精神分析的运用等方面,对于他初期的作品的研究并不多。笔者在阅读他出版于1911年的小说集《最初经历》(副标题为《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时,被其中的儿童视角所深深吸引。这种独特的视角在他中后期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也是比较独特的。这种儿童视角体现了儿童的心理路程,表现了作者对成人世界的恐惧,对年少恋情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而采用儿童视角正是作者对年少往事的回忆、好奇心的驱使、对弱者的同情的体现。
  
  一、《最初经历》中的儿童视角叙事
  
  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最初经历》中共有三篇小说采用了儿童视角,从叙事学角度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人称经验自我型的内聚焦型儿童视角文本,以纯粹的儿童眼光来聚焦,以儿童的经验和生活逻辑来理解他所处的时空环境,如《夜色朦胧》《家庭女教师》。另一类是全知叙述模式下混合成人视角的儿童视角文本,如《火烧火燎的秘密》。茨威格并不是利用那种简易的儿童语言来运用在文本中制造出这种独特的视角,他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感受,特别是在成长历程中的经历。
  正如华莱士·马丁所说:“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第一种儿童视角在前两篇中尤为明显,《夜色朦胧》中完全是少年一个人的内聚焦视角,无法读到其他人的任何心理活动,也正是由于这种局限视角使得对于那个白衣少女的寻找过程显得曲折而又动人,表现出年少的恋爱时特有的那种娇羞、专一、固执。还有《家庭女教师》中两个原本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目睹女教师被男友玩弄、抛弃后,“心里又不安又不踏实,对周围所有的人都极端不信任”;而在女教师被母亲赶走后,“她们知道,她们今后对谁也不能信任”,“对于这个陌生世界可能发生的一切,她们感到害怕”。茨威格并非像其他作家一样通过儿童式的语言和纯真可爱的行为来体现儿童与成人的区别,而是通过细腻而富有变化的心理描写来凸现儿童的特殊性。
  其实这几篇作品背后的故事题材是非常陈旧的,《夜色朦胧》其实是讲一个男孩与两个女孩之间的恋爱故事,《家庭女教师》则更为平常,是一个女教师因怀孕而被男友抛弃,并且也失去工作的故事,《灼人的秘密》其实是一个母亲的外遇未成的故事。这些题材应经被诸多的作家写过无数次了,但是放在了茨威格的手中却重新焕发处了光彩。那是因为他选取了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这些在成人世界里很平常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却是疑问重重。作为一个小生命体,他们还没有学会在自己生气的时候要装作若无其事,在自己欣喜若狂的时候要假装毫不在乎,他们还没有被世俗的染缸所浸泡,还没有被险恶的世事所伤害而将自己火热的心包在冰冷的外壳之内,他们会在高兴的时候欢呼雀跃,会在难过的时候泪流满面,会在愤怒的时候睁大双眼,冒出丝丝的火花。他们不会掩饰自己心里的感觉,会实实在在地把他们的感受表现出来。正是这种表里如一使得酷爱做心理刻画描写的茨威格在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时操作不致太繁,可能也是茨威格在创作初期选取这些小孩子作为描写对象的原因之一。
  而在这些小说中,儿童作为小说的叙述人,由于他的认知、智力的阈限,限制了他的叙述内容和方式角度。尽管儿童视角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呈现与展示的叙事功能,在这种看似客观的再现中,儿童因无法以理性穿透生存表象,而无力对世界作出深度的阐释以及对个体情形进行有效的表达。这样,世态百象在儿童视角的演绎下似乎只是一种平面化的展示。这种回溯性叙事本身就不可能单纯是孩子的观点,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进去许多成人的观点和看法,儿童视角实质上是成人自己观察、反映和评价世界的视角的隐喻或载体。
  实际上,任何作品都是作家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客观的展示并没有把作者与作品分离出来,恰恰相反,它只不过是作者的一种更为隐蔽的介入方式而已,本质上也是经过作者选择的具有主观色彩的修辞方式而已。”作者操纵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利用他们的眼光与感受去发掘出不一样的成人世界,借助几乎未被社会文化所浸染的儿童单纯的原初生命体验,从他们对发生的事件的困惑与误解中,对儿童视角无力阐释或因认知阈限所留下的“空白”作适当的讲述与深化,从而更为真实、鲜明地反映出世界的本来面目。
  例如在《家庭女教师》中,两个小女孩单独呆在黑洞洞的的寒冷的房间中哭泣时,作者并未仅仅描写两个小女孩的害怕和恐惧,而是添上了这样的话语:“这个人生像座阴森森的树林,矗立在她们的面前,昏暗、逼人,可是她们还是得穿过这座森林。”作者在客观描写小女孩心境的同时,将自己细心体会的那种儿童对于将来成人世界的欺骗、冷漠无情的恐惧和无奈很直观地表达了出来,实质上是他自己对于成人世界的一种看法和理解。
  同时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相互结合也在叙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火烧火燎的秘密》中,开头便是从男爵的视角对事情的发生进行讲述,他在一家旅馆中百无聊赖地度假,极度地渴望得到一次艳遇,遇见了小男孩和他的妈妈,男爵便利用他与小男孩的友谊来接近他的母亲,随后视角便转移到了小男孩的身上,以小男孩的视角叙述了男爵的追求和母亲的妥协的全过程,其中不时掺杂着男爵的心灵独白。这种将儿童单纯的叙述夹杂成年人老练世故的声音,视角的相互位移切转,形成了儿童视角中的“复调诗学”,丰富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描摹。
  
  二、运用儿童视角的原因与意义
  
  1.对年少生活的回忆
  三部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关联到了成人的爱情和成长中的性行为,无疑这是成人世界的产物之一,也是造成两代之间鸿沟的原因之一。尼尔·波茨曼提出:性是成人世界最大的秘密。当这一秘密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被儿童知晓,童年便会消逝。因而,性的出现,是童年世界的大事,是儿童与成人的分水岭,也是儿童自我主体生成的显性标志。儿童对于它们并不了解,他们或认为它是“甜蜜”的,或对它感到“疑惑”,甚至是“恐惧”。其实茨威格在描写时并没有将重心放在对于爱情的甜蜜回忆上,更多的是在描写儿童心理上对于这种事物的接收态度上。
  《家庭女教师》中的男友玩弄并抛弃女友、父母对于女教师的不宽容和冷漠,《火烧火燎的秘密》中母亲的未成的婚外情,成人欺骗、冷漠、不忠等人格特征在儿童视角烛照下对得到了真实的书写,使得原本无暇的童心深深地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正如茨威格本人所说:“老师或父母身上任何虚伪的行为都逃脱不了他们尖锐的眼睛,都会引起他们的不信任感。”成人其实是作为一个榜样伫立在孩童的心中的,但是如此的行为又怎末让孩童对他们有所尊重和敬佩呢?
  在成人世界中,儿童处于一种边缘人物和“局外人”的角色,儿童的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儿童作为成人社会“他者”的身份和地位。也正是儿童的这种“他者”地位与“不理解”的认知特性决定了儿童视角在书写成人世界时的非理性化的呈现特点,成人世界的生存真实、世俗百态都悉数在“儿童视角”这一巨大窗口中纷纷呈现。同时也“正因为儿童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才促使儿童视角追求许许多多的‘大’。正因为儿童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弱’,才促使儿童视角追求许许多多的‘强’”。而这种特殊视角的使用,正是用儿童的这种无知和单纯来反衬成人世界的肮脏和卑鄙,这表明作者对于成人的一些行为其实是带有一定的批判意味的。于是在儿童视角建构的文本中,道德化的议论和理性的说教退出了叙事的范畴,“讲述”变成了“显示”,呈现出冷静客观的叙事特征,而这种冷静客观的叙事则更具有讽刺性。
  2.好奇心的驱使
  《家庭女教师》中两姐妹“贴在门上,屏息静气,侧耳细听”,《火烧火燎的秘密》中小男孩在月光下对母亲和男爵的窥视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是与他小时候的经历相关的。当时奥地利的学校一心想要把茨威格他们培养成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顺民,培养成目光短浅、庸碌无为的市侩,但是这却偏偏激起了茨威格那一代人心中的逆反心理,大人越是试图掩饰和隐瞒,就越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余,甚至是上课时间都十分关注自己所喜欢领域的每一个动态:同学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提到的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例如克尔凯郭这个人,他们就冲进图书馆,去把这位早已销声匿迹的丹麦哲学家的著作弄来读一读。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作家来说,“像浇在心田深处的第一层水泥浆……是他最有个性最有价值的‘不动产’,它们会保持一生,并且在作家从事主观创造性活动时便执拗地流淌和复呈出来”。由于儿童的不知引起了他们窥伺,这种窥伺放在任何一个成人身上都是不合适的,而且是不道德的,但是放在儿童身上却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或者说至少是可以被原谅的。而在这种好奇的窥伺中,茨威格有可以将他的心理描写发挥到极致。这种特殊的角色身份可以很大程度的满足他的描写欲望。
  而在好奇心的背后就是儿童的那颗想要成为成人、想要长大的心。“吸引儿童读者的魅力所在,并不在对儿童状态的反映,而恰在于对儿童状态的摆脱”,“写出不想做孩子的孩子,写出渴望摆脱儿童状态而追慕着成年人的儿童表现,往往才达到真正的儿童气”。而这一切也源于当时整个社会对于年轻人“不完全可靠”的不信任感,当他们怀着自己一颗真诚的心向大人请教时,大人总是斥责道“你懂不了那些”,甚至一个人到了30岁也被认为是乳臭未干,40岁时也不能负以重任。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年轻一辈渴望被社会认可,渴望长大融入社会的心理。这一点在《火烧火燎的秘密》中体现最为明显:当埃德加和男爵交上朋友之后,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诅咒过这个孩童岁月”,“从来没有这样殷切地希望自己一觉醒来完全变样”,“长得高大强壮,一个男子汉,一个成年人”——那种渴望长大的心理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3.对弱者处境的关注和同情
  茨威格是一个很有人道精神的作家,他十分同情那些弱者,这里面不仅包括了儿童,还有那些女性。这也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在他年幼的时候,因为母亲对于自身过分的关注而导致他时常要做很多符合母亲要求的事情,例如穿上很紧的绑腿等;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时常感到自己受制于学院学习的死板化和压抑性,加上整个社会对于年长人的过于崇拜而导致年轻人的地位低下不被重视。
  这些或多或少的会让他体会到作为一个小孩子,自身力量的弱小,不得不屈从于很多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这种感受带入作品创作中就会变成了一种声诉:儿童,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社会不久的群体,知道的东西甚微,这种无知可能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无畏,但是同样也会带来恐惧,就像《家庭女教师》中的那两姐妹,这种畏惧足以让两个本来天真浪漫的小女孩变得富有心计,变得狂躁可怕。但是这种弱势地位一定程度上激起了茨威格心中同情的涟漪,在这里没有那些来自成人世界的道德或是人生的说教,而更多的是一种倾诉、一种同情。也许茨威格就是把自己在童年时亲身感受写了出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四部作品几乎都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所写人物的年龄,《夏日小故事》中的少女大约16岁,《家庭女教师》中的两姐妹分别为12和11岁,《夜色朦胧》中的少年15岁,《火烧火燎的秘密》中的小男孩12岁。弗洛伊德曾经提出过:“青春期,约从11、12 岁开始,青春萌发,生殖器发育,变得能够发挥性机能作用,同时,性带敏感性再次出现,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在正常进程中会有家庭外的异性朋友选择和随后的婚配,有从与父母的从属关系中分离出来的独立性倾向,但在情感上是痛苦的。”也就是说这里的少年少女们发生的故事都是青春期里的事情,但是作者并没有强化这一理念,而是认为“有时候其实仅仅只有一道薄薄的木板,把儿童和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世界分开,只要偶然吹来一阵微风,就能为他们把门打开”。他认为成人的世界与儿童世界的距离并非那么遥远,尽管在青春期中儿童心中与父母有着怎样剧烈的冲突和对立,他们最终还是会成为成人世界中的一员。
  当时整个社会不仅对于年轻人有桎梏,对于女性更是如此。对于女人的要求是不仅要在身体上不受到污染,在心灵上也要保持绝对的“纯洁”,这种不合理的禁欲主义使得女人为了家族荣誉到40岁还保持贞洁也成为很平常的事情。当时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学校、家里及公共场合都不要提这件令人不愉快的事,而且一切引起肉欲的念头都要摒弃。如那个因未婚先孕而被辞退的女教师,那个热情如火却只能在黑夜中和所爱人见面的伊丽莎白,那个已婚的母亲的婚外情想法,如果私下发生是不会有什么,但是一旦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接受范围,“一个虚伪且触犯了自然的社会,总用最残忍的方法对待泄露和揭露它秘密的人”。但是这种现象又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禁止显然成为道貌岸然的一纸空文,只是在处罚那些公开触犯者时才会成为默认的法文。整个社会的虚伪从这里可见一斑。
  继《银弦》的诗集之后,《最初经历》是茨威格发表的第一部被世人所认可并称赞的小说集,它奠定了茨威格作为小说家的身份,而且它开创了茨威格使用特殊人物视角描写的先河。同时《最初经历》又是茨威格计划中链条小说集的第一部,以人的儿童期为描写对象,后面两部《热带癫狂症》《情感的迷惘》分别以成年期和老年期为对象和题材,这三部共同构成了他的人生系列,体现了人的成长历程。我们无疑可以看出,在《最初经历》中他的创作倾向于淡化小说情节,通过丰富复杂、层次深刻的心理活动剖析人物的性格,这为他后期出色的人物视角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华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其他文献
详细介绍了用洛阳铲挖槽后建造薄壁砼连续防渗墙技术的施工工艺 ,以及该工艺在武陟沁河堤防防渗加固过程中 ,在锯槽机、射水法开槽成孔遇到砖石、树根、木桩等杂物无法施工和
在对山东黄河涵闸工程老化病害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 ,对其中钢筋砼结构老化病害问题的产生机理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
小妍,一个极为普通的女孩,矮矮胖胖的身材,圆圆红红的脸蛋,细细弯弯的眼睛,在众多学艺术的漂亮女孩中她实在太不起眼了.rn我注意并记住她是因为她的微笑,浅淡而真诚的微笑.rn
期刊
Those familiar with Roman mythology may remember Janus, the god for whom the month of January is named. The god, believed to have the power to look into the pas
期刊
随着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我国电视行业也在进一步提高.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同时,对新闻媒体的要求也在逐渐增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视台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资金不充
高师钢琴教学在中国发展迅速,近年来高师钢琴教学竞争激烈。文章重点从五个方面解析了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指出高师钢琴教学的重点是实现钢琴演奏技术到实际能力运用的转化,
Neglext is the act of not texting back when in the midst of a text ex-change. It can be intentional or inad-vertent.rnFor example:rnI am so sorry I neglexted yo
期刊
瓜,提起便满心欢喜,骨子里有无法割舍的情愫在,且日益浓烈.一次探访农家,着实为他家屋里、院里堆摞了一地的南瓜激动不已,大的小的、圆的弯的、黄的绿的、老的嫩的,色彩鲜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