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旱是造成喀斯特地区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以我国西南喀斯特集中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33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PA指数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1960-2016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量有减少趋势,PA指数呈减小趋势,干旱呈增强趋势,2011年PA均值最小;研究区各季干旱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冬旱强度最强、发生干旱年份最多,秋旱次之,春旱和夏旱强度较弱、发生干旱的年份较少;年际干旱频次高发区集中于研究区南部、西北部及中东部地区;仅秋、冬季
【机 构】
: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2017]1409),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776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2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造成喀斯特地区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以我国西南喀斯特集中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33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PA指数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1960-2016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量有减少趋势,PA指数呈减小趋势,干旱呈增强趋势,2011年PA均值最小;研究区各季干旱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冬旱强度最强、发生干旱年份最多,秋旱次之,春旱和夏旱强度较弱、发生干旱的年份较少;年际干旱频次高发区集中于研究区南部、西北部及中东部地区;仅秋、冬季
其他文献
研究白洋淀对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量,对雄安新区生态水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湖水与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主要基于同位素测试以及水位和水温长序列监测等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成本和局限性。以人工甜味剂为示踪剂,在查明安赛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4种典型人工甜味剂在白洋淀和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白洋淀的金龙淀内安赛蜜时序特征,结合淀内补排特征和气象监测数据,厘清金龙淀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结果显示:4种人工甜味剂在地下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1、0.14、0.04、0.05μg/L,在白洋淀内的平
通过对冻融循环劣化后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及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轴向极限抗压强度、轴向峰值应变和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冻融前后钢纤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目的在于探明冻融循环对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寒冷地区钢纤维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导致轴向极限抗压强度下降且100次冻融循环后下降速度明显增大,而轴向峰值应变基本呈线性增大。应变速率的增加导致轴向极限抗压强度增大且轴向峰值应变逐渐减小。冻融循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8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水资源持续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点法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正态云模型对其综合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通过GIS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2010-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水资源可持续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其中阜阳市、六安市已经达到Ⅳ级,其余城市均处于Ⅱ级及以下;响应子系统发展速度较快,压力、状态子系统是制约区域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封河期水面-大气界面热量交换决定了河道内水温变化,是影响河流冰情及冰凌堵塞的主要热力因素。以黄河内蒙古段冰期水面-大气净太阳辐射、有效长波辐射、蒸发及热传导辐射特征为基础,探讨分析现存非线性热力学模型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Shen&Chiang和Ashton非线性热力学模型的黄河内蒙古段封河期水面-大气平均热交换量分别为124.05和114.31 W/(m 2·h),受太阳短波辐射昼夜交替变化及内蒙古高纬度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的影响,日均热量损失规律性明显,水体表面吸收的热量在11:00-
径流量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相互作用使得流域水循环发生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可为流域调控水资源效率、协调农业发展等提供参考.以乌江上游为
为了进一步了解强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的形成过程及地表淹没情况,以西安市新城区为研究对象,设定不同比例的绿地面积,建立了城市洪水的MIKE FLOOD耦合模型,对比了不同情景下城市绿化对地面积水和内涝风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城市绿化面积比例的增加,3、5、10、20年一遇降雨下的积水淹没范围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绿化面积比例为35%时削减效果最为明显。研究区0.05 m以上水深的淹没面积比现状分别减少了20.64%、20.83%、18.42%、18.40%;积水历时20 min以上的淹没面积比现状分别减少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旅行速度及运行效率,分析列车行驶速度的影响因素及线路仿真过程,将列车行驶时间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间模型。以上海临港中运量 T1示范线为例,运用线路仿真软件,对比分析线路某些关键因素优化前后列车在线路上的运行情况。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利用线路条件合理设置信号优先,减少需要列车停车等待的交叉口数量,运行时间优化效果明显。
市域铁路作为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载体,其运作模式不同于一般国铁干线及城轨,市域铁路动车存车、检修设施布置形式与二者也存在一定区别。文章基于现有市域铁路技术标准,从动车段所功能线束、用地规模、车辆选型与编组、停车有效长、建筑限界、道岔型号及其他技术设备革新等角度,研究市域铁路动车段所布局设计要点,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地铁选线设计是一项需多专业协同、规划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传统选线方法过于依赖工程师主观判断,缺乏定量分析,无法满足精细化设计需求。文章针对传统选线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分析理论的地铁选线方法,并以佛山地铁4号线方案研究为例进行分析。该方法从线路条件、车站服务功能、拆迁难度和代价、穿越铁路协调难度4个维度对线路方案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以及优劣排序,从而建立更加全面、精准、有针对性的地铁选线方法。
根据地铁高端客户要求,将以往SY-24B地铁车厢用胶膜的蜂窝滚筒剥离强度指标从30 N·mm/mm提高到45 N·mm/mm,据此要求,胶膜蜂窝滚筒剥离强度合格率仅为74%。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和拟合线图方法分析生产流程,并进行实验室验证,找到影响剥离强度的关键因素。通过控制关键因素,改善流程,提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