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不同文化彼此间的频繁交流,也使得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也影响到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即由单一唱法的审美需求向多元化的唱法需求的演变。随着音乐潮流的发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由彼此抵触,走向彼此融合。本文通过分析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将两种唱法成功融合的演唱风格及演唱方法等,得出对我国声乐发展的若干启示,对于推动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 莎拉·布莱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不仅仅是使用两种唱法交替演唱的一首歌曲,而是代表两个时代文化思潮的融合。美声唱法强调用最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高亢、深沉、悦耳的声音,达到最完美的演唱效果;而通俗唱法又称流行唱法,它注重的是演唱的激情和感染力,并不强调发声技巧,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轻柔自然,演唱时往往借助灯光、音响等电子设备制造特定的演唱氛围。两种唱法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和演唱群体,演唱方法和风格迥然不同。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对音乐也有了多元化的需求,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水到渠成,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便是两种唱法融合的先驱者。
二 “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
莎拉·布莱曼1960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喜爱音乐,并学习过芭蕾、歌剧、表演等。布莱曼早年曾拜意大利专业的美声唱法教师进行正规、系统的古典声乐训练,而她父母则更热衷于听早期的重摇滚音乐,这自然影响着布莱曼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打造了她日后独树一帜的音乐灵魂。
莎拉·布莱曼是一位伟大的歌手,其唱片销量多次荣膺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的排行榜榜首,更有单曲在全世界销量超过1000万张。她曾两次演唱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而两次奥运会主题曲的演唱经历更让她成为世界家喻户晓的巨星。布莱曼的成功在于她能在美声和通俗两种唱法之间完美地演绎出歌曲的内涵,而多唱法的成功使得她拥有包括歌剧界、舞台界、古典音乐界甚至流行音乐界的众多歌迷。媒体称其为“月光女神”、“明亮纯净的音乐天使”、“音乐圣经”等,更将她与安德烈·波切利称为是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艺人。布莱曼的代表作有古典音乐《安魂曲》、音乐剧《歌剧魅影》、跨界音乐专辑《告别时刻》、《月光女神》和《一千零一夜》。
三莎拉·布莱曼的演唱风格
莎拉·布莱曼的成功源于她独特的演唱风格。由于演唱风格变化多样,她在很多唱法中都有着经典的作品。如果一定要定位莎拉·布莱曼的演唱风格或者演唱特点,无疑就是她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或者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完美融合,音乐界称之为“跨界演唱风格”。
一直以来,音乐界存在着“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之间的审美价值议论。“高雅音乐”是以美声唱法为代表的古典音乐,而“通俗音乐”则是指现代各种形式的流行音乐,它们代表着两个时代文化的两种音乐经常会产生文化的碰撞。而莎拉·布莱曼则发挥了上帝赐予她的歌唱天赋,驰骋在古典与流行交织的音乐殿堂里,她把美声唱法的各种发声技巧和通俗唱法中的气声唱法浑然结合一体,依据不同的作品来选择如何搭配两种不同的唱法——时而美声,时而通俗,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她在演唱《My Heart Will Go On》时,开始用通俗唱法演唱,然后慢慢转化为美声唱法中的女高音,这种融合浑然天成,古典中散发着新时代的精神,流行中焕发出经典的力量,让听者为之沉醉。
再如,莎拉·布莱曼与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老拳王亨利·马斯邀请赛上合作演唱的歌曲《Time To Say Goodbye》,更让我们体验了莎拉·布莱曼特有的演唱风格,即将古典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唱法的完美融合。
《Time To Say Goodbye》分为两部分,且对比鲜明。第一部分的前两个乐句相同,节奏密集而工整,连续八拍的八分音符的使用,表达着在梦境中急切的诉说,而两个二分音符的使用,使得乐句自然、连贯,烘托了这种梦境的色彩。具有扎实美声唱功的莎拉·布莱曼在演唱时完美地融入了通俗唱法的朴实与自然,似述似唱,自然、悦耳,犹如梦里对着情人呢喃细语。而后面的多个乐句节奏自由、多变,时张时弛,没有明显起伏的旋律线,音乐整体平稳、流畅,只是偶尔稍有跳动。莎拉·布莱曼深情、飘逸的歌声配合舒缓的音乐背景,完美表现了歌曲本身缠绵、伤感的意境,更突显了老拳王英雄迟暮的唏嘘。歌曲的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主题和高潮。由两大乐句组成的第二部分音乐从中低音自然过渡到高音区,音域开阔,节奏舒缓。莎拉·布莱曼演唱时以轻微的头声位置加上热情、自由的通俗演唱,把歌曲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却让人听不出一丝拼接的痕迹,浑然天成,让听者体会到了美声和通俗的完美融合。然后,歌曲中引入了由第一部分乐句变化而生的跳动,之后又转回到第二部分。两大乐句后转入A调,并且在这部分加进了和声,将莎拉的歌声衬托得悠扬、激越而又丰满。接着铜管乐力度越来越强,蕴含着张力,将歌曲推向高潮。歌曲的结尾使用纯粹的美声共鸣,把整首曲子在激昂慷慨的气氛中推向了高潮,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灵魂。
四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方法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和堆积。人们需要的是两种唱法水乳交融般的融合,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恰恰是将各种唱法自然的衔接、融汇在一起,自始至终保持着连贯性和统一性,让听者觉得自然、和谐,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研究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从唱法上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1把握唱法的共性,做到唱法转换自然、流畅
不同的唱法虽然发音技巧上有差别,但毕竟都使用到了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共性。演唱者要想在两种演唱方法之间形成自然、和谐的过渡就必须把握唱法的共性,这样在运用时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在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中,我们发现她十分注意气息的把握:无论使用哪种唱法,她一定把气息的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良好的气息控制是莎拉·布莱曼在各种唱法之间变换自如的关键。其次,莎拉·布莱曼演唱的音色和状态都十分稳定,这表明她在演唱时喉头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只有喉头位置稳定了,才能保证声音位置的相对稳定从而拨正。虽然不同的唱法对喉头位置有不同的要求,但喉头位置的相对稳定是保证良好音质的主要方法。再次,莎拉·布莱曼准确到位地表现了歌曲的语言美。声乐不同于器乐的一个主要元素在于声乐的语言,莎拉·布莱曼无论采用哪种唱法,都非常好地表现了歌曲的语言美,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她用中文演唱的《我和你》,就充分反映了她对歌曲语言美的重视和把握。
2认真研究歌曲的内涵,让唱法为歌曲服务
我们把演唱称之为对歌曲的“二次创作”,因为演唱和表演一样,是对歌曲的又一次解读和创作,为什么同一首歌有的人唱完听众没有什么反应,而另一个人唱完却成为经典,就是由于演唱者对歌曲的演绎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演唱效果。不管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如何融合,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歌曲本身服务的,即唱法是为歌曲本身服务的。莎拉·布莱曼在演唱前,会对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比如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所表达的情感、所反映的思想内涵等,甚至对作者的研究都会做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样才能把对歌曲的理解深深融化到自己的身上,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使用演唱方法,做到演唱方法和歌曲内容的完美融合,从而将一首经典歌曲多唱法、多角度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莎拉·布莱曼用中文和英文与刘欢完美演唱的《我和你》,正是她认真研究歌曲内涵的最好例证。
五莎拉·布莱曼的成功对我国声乐发展的启示
有人简单地认为莎拉·布莱曼的成功仅仅在于她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在一起,标新立异而已。实际上,莎拉·布莱曼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她将两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于她在音乐方面的博学和勤奋。受世界音乐发展趋势的影响,中国声乐同样在经历着不同唱法互相融合的转变。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使我们无法分清楚其使用的是哪一种唱法,似乎说这种也行,说那种也可以。如谭晶的演唱融合了民美通三种唱法,廖昌永推出美通结合的专辑《情释》等等。然而我国声乐的发展,尤其是多种唱法的融合还局限在国内的个别人,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更大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莎拉·布莱曼的成功经验,而不是简单地人云亦云。总体来说,莎拉·布莱曼的成功可以给我国声乐发展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探索唱法的创新
我国声乐唱法风格多样,既有国外引入的美声唱法,更有我国特有的民族唱法。多年来,各种唱法一直行走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上。而莎拉·布莱曼的成功告诉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寻求创新同样适合于声乐界。我国声乐的发展同样应该积极地进行创新,探求各种唱法的融合。上文提到了我国的一些演唱者已经迈出了良好的一步,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音乐人尝试唱法上的创新,包括对已有唱法的融合和改革。
2重视演唱模式的研究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各自有着独特的舞美布置和服饰包装。而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无疑将代表两种文化的演唱模式完美地融为一体——从舞美设计到演员服装,从伴奏阵容到伴奏乐器,每一个环节无不显示着两种演唱的融合。所以,我们看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会才能体会到古典中蕴含着现代的气息,流行中散发着古典的沉淀。我国在舞美设计和演员包装等模式上,无疑和世界水平相差很大,我们应该同时重视演唱模式的研究,通过多元、丰满的演唱模式,提高演出效果。
3重视多唱法、多风格的培养
莎拉·布莱曼之所以能在两种唱法之间游刃有余地变换演唱并完美演绎每首歌曲,和她自幼学习古典美声唱法、歌剧及现代流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培养自己的歌手时,虽然也会传授多种唱法,但仅限于了解而已,更多强调对一种唱法的精雕细琢。我们应该鼓励歌手接触和学习各种唱法,甚至尝试不同乐器的演奏和表演,这样歌手在演唱时才能够准确根据歌曲的内涵自如地使用不同的唱法和多风格的表现。
4注重对文化内涵的表达
这里所说的表达是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理解,从而更好地演绎。一直以来,国内歌手的文化素养饱受诟病,由很多音乐大赛中歌手在文化测试环节糟糕的答题就可见一斑;国内很多歌手甚至音乐人对国内文化都了解甚少,更不用说国外文化了。而国内的音乐创作中更是鲜有国外文化的引入,偶尔少量的歌曲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包装,并没有真正表达另一种文化思想。但在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中,我们则可以看到更多不同国家文化的内涵思想。因此,我们应该指导更多的音乐人,尤其是歌手多加强不同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更完整地表达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结语
声乐是一门比器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因为它是由人发声的,所以更能触及听众的心灵,引起共鸣。它的一切唱法都在不断地革新和发展,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被融合为一种新的演唱形式出现在听众面前。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声乐艺术也在顺应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潮流进行着多元化的改革,这种改革将促使更多的演唱方式摒弃彼此的成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从而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注: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355);大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KYQN2009-19)。
参考文献:
[1] 罗洪:《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之比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 万黎晖:《风采各异的音乐风格——浅谈关于“跨界音乐”》,《剧影月报》,2007年第3期。
[3] 刘影:《英文歌曲与文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杨晓,女,1980—,云南大理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工作单位: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关键词: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 莎拉·布莱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不仅仅是使用两种唱法交替演唱的一首歌曲,而是代表两个时代文化思潮的融合。美声唱法强调用最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高亢、深沉、悦耳的声音,达到最完美的演唱效果;而通俗唱法又称流行唱法,它注重的是演唱的激情和感染力,并不强调发声技巧,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轻柔自然,演唱时往往借助灯光、音响等电子设备制造特定的演唱氛围。两种唱法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和演唱群体,演唱方法和风格迥然不同。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对音乐也有了多元化的需求,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水到渠成,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便是两种唱法融合的先驱者。
二 “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
莎拉·布莱曼1960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喜爱音乐,并学习过芭蕾、歌剧、表演等。布莱曼早年曾拜意大利专业的美声唱法教师进行正规、系统的古典声乐训练,而她父母则更热衷于听早期的重摇滚音乐,这自然影响着布莱曼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打造了她日后独树一帜的音乐灵魂。
莎拉·布莱曼是一位伟大的歌手,其唱片销量多次荣膺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的排行榜榜首,更有单曲在全世界销量超过1000万张。她曾两次演唱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而两次奥运会主题曲的演唱经历更让她成为世界家喻户晓的巨星。布莱曼的成功在于她能在美声和通俗两种唱法之间完美地演绎出歌曲的内涵,而多唱法的成功使得她拥有包括歌剧界、舞台界、古典音乐界甚至流行音乐界的众多歌迷。媒体称其为“月光女神”、“明亮纯净的音乐天使”、“音乐圣经”等,更将她与安德烈·波切利称为是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艺人。布莱曼的代表作有古典音乐《安魂曲》、音乐剧《歌剧魅影》、跨界音乐专辑《告别时刻》、《月光女神》和《一千零一夜》。
三莎拉·布莱曼的演唱风格
莎拉·布莱曼的成功源于她独特的演唱风格。由于演唱风格变化多样,她在很多唱法中都有着经典的作品。如果一定要定位莎拉·布莱曼的演唱风格或者演唱特点,无疑就是她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或者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完美融合,音乐界称之为“跨界演唱风格”。
一直以来,音乐界存在着“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之间的审美价值议论。“高雅音乐”是以美声唱法为代表的古典音乐,而“通俗音乐”则是指现代各种形式的流行音乐,它们代表着两个时代文化的两种音乐经常会产生文化的碰撞。而莎拉·布莱曼则发挥了上帝赐予她的歌唱天赋,驰骋在古典与流行交织的音乐殿堂里,她把美声唱法的各种发声技巧和通俗唱法中的气声唱法浑然结合一体,依据不同的作品来选择如何搭配两种不同的唱法——时而美声,时而通俗,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她在演唱《My Heart Will Go On》时,开始用通俗唱法演唱,然后慢慢转化为美声唱法中的女高音,这种融合浑然天成,古典中散发着新时代的精神,流行中焕发出经典的力量,让听者为之沉醉。
再如,莎拉·布莱曼与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老拳王亨利·马斯邀请赛上合作演唱的歌曲《Time To Say Goodbye》,更让我们体验了莎拉·布莱曼特有的演唱风格,即将古典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唱法的完美融合。
《Time To Say Goodbye》分为两部分,且对比鲜明。第一部分的前两个乐句相同,节奏密集而工整,连续八拍的八分音符的使用,表达着在梦境中急切的诉说,而两个二分音符的使用,使得乐句自然、连贯,烘托了这种梦境的色彩。具有扎实美声唱功的莎拉·布莱曼在演唱时完美地融入了通俗唱法的朴实与自然,似述似唱,自然、悦耳,犹如梦里对着情人呢喃细语。而后面的多个乐句节奏自由、多变,时张时弛,没有明显起伏的旋律线,音乐整体平稳、流畅,只是偶尔稍有跳动。莎拉·布莱曼深情、飘逸的歌声配合舒缓的音乐背景,完美表现了歌曲本身缠绵、伤感的意境,更突显了老拳王英雄迟暮的唏嘘。歌曲的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主题和高潮。由两大乐句组成的第二部分音乐从中低音自然过渡到高音区,音域开阔,节奏舒缓。莎拉·布莱曼演唱时以轻微的头声位置加上热情、自由的通俗演唱,把歌曲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却让人听不出一丝拼接的痕迹,浑然天成,让听者体会到了美声和通俗的完美融合。然后,歌曲中引入了由第一部分乐句变化而生的跳动,之后又转回到第二部分。两大乐句后转入A调,并且在这部分加进了和声,将莎拉的歌声衬托得悠扬、激越而又丰满。接着铜管乐力度越来越强,蕴含着张力,将歌曲推向高潮。歌曲的结尾使用纯粹的美声共鸣,把整首曲子在激昂慷慨的气氛中推向了高潮,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灵魂。
四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方法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和堆积。人们需要的是两种唱法水乳交融般的融合,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恰恰是将各种唱法自然的衔接、融汇在一起,自始至终保持着连贯性和统一性,让听者觉得自然、和谐,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研究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从唱法上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1把握唱法的共性,做到唱法转换自然、流畅
不同的唱法虽然发音技巧上有差别,但毕竟都使用到了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共性。演唱者要想在两种演唱方法之间形成自然、和谐的过渡就必须把握唱法的共性,这样在运用时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在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中,我们发现她十分注意气息的把握:无论使用哪种唱法,她一定把气息的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良好的气息控制是莎拉·布莱曼在各种唱法之间变换自如的关键。其次,莎拉·布莱曼演唱的音色和状态都十分稳定,这表明她在演唱时喉头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只有喉头位置稳定了,才能保证声音位置的相对稳定从而拨正。虽然不同的唱法对喉头位置有不同的要求,但喉头位置的相对稳定是保证良好音质的主要方法。再次,莎拉·布莱曼准确到位地表现了歌曲的语言美。声乐不同于器乐的一个主要元素在于声乐的语言,莎拉·布莱曼无论采用哪种唱法,都非常好地表现了歌曲的语言美,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她用中文演唱的《我和你》,就充分反映了她对歌曲语言美的重视和把握。
2认真研究歌曲的内涵,让唱法为歌曲服务
我们把演唱称之为对歌曲的“二次创作”,因为演唱和表演一样,是对歌曲的又一次解读和创作,为什么同一首歌有的人唱完听众没有什么反应,而另一个人唱完却成为经典,就是由于演唱者对歌曲的演绎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演唱效果。不管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如何融合,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歌曲本身服务的,即唱法是为歌曲本身服务的。莎拉·布莱曼在演唱前,会对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比如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所表达的情感、所反映的思想内涵等,甚至对作者的研究都会做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样才能把对歌曲的理解深深融化到自己的身上,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使用演唱方法,做到演唱方法和歌曲内容的完美融合,从而将一首经典歌曲多唱法、多角度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莎拉·布莱曼用中文和英文与刘欢完美演唱的《我和你》,正是她认真研究歌曲内涵的最好例证。
五莎拉·布莱曼的成功对我国声乐发展的启示
有人简单地认为莎拉·布莱曼的成功仅仅在于她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在一起,标新立异而已。实际上,莎拉·布莱曼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她将两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于她在音乐方面的博学和勤奋。受世界音乐发展趋势的影响,中国声乐同样在经历着不同唱法互相融合的转变。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使我们无法分清楚其使用的是哪一种唱法,似乎说这种也行,说那种也可以。如谭晶的演唱融合了民美通三种唱法,廖昌永推出美通结合的专辑《情释》等等。然而我国声乐的发展,尤其是多种唱法的融合还局限在国内的个别人,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更大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莎拉·布莱曼的成功经验,而不是简单地人云亦云。总体来说,莎拉·布莱曼的成功可以给我国声乐发展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探索唱法的创新
我国声乐唱法风格多样,既有国外引入的美声唱法,更有我国特有的民族唱法。多年来,各种唱法一直行走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上。而莎拉·布莱曼的成功告诉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寻求创新同样适合于声乐界。我国声乐的发展同样应该积极地进行创新,探求各种唱法的融合。上文提到了我国的一些演唱者已经迈出了良好的一步,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音乐人尝试唱法上的创新,包括对已有唱法的融合和改革。
2重视演唱模式的研究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各自有着独特的舞美布置和服饰包装。而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无疑将代表两种文化的演唱模式完美地融为一体——从舞美设计到演员服装,从伴奏阵容到伴奏乐器,每一个环节无不显示着两种演唱的融合。所以,我们看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会才能体会到古典中蕴含着现代的气息,流行中散发着古典的沉淀。我国在舞美设计和演员包装等模式上,无疑和世界水平相差很大,我们应该同时重视演唱模式的研究,通过多元、丰满的演唱模式,提高演出效果。
3重视多唱法、多风格的培养
莎拉·布莱曼之所以能在两种唱法之间游刃有余地变换演唱并完美演绎每首歌曲,和她自幼学习古典美声唱法、歌剧及现代流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培养自己的歌手时,虽然也会传授多种唱法,但仅限于了解而已,更多强调对一种唱法的精雕细琢。我们应该鼓励歌手接触和学习各种唱法,甚至尝试不同乐器的演奏和表演,这样歌手在演唱时才能够准确根据歌曲的内涵自如地使用不同的唱法和多风格的表现。
4注重对文化内涵的表达
这里所说的表达是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理解,从而更好地演绎。一直以来,国内歌手的文化素养饱受诟病,由很多音乐大赛中歌手在文化测试环节糟糕的答题就可见一斑;国内很多歌手甚至音乐人对国内文化都了解甚少,更不用说国外文化了。而国内的音乐创作中更是鲜有国外文化的引入,偶尔少量的歌曲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包装,并没有真正表达另一种文化思想。但在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中,我们则可以看到更多不同国家文化的内涵思想。因此,我们应该指导更多的音乐人,尤其是歌手多加强不同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更完整地表达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结语
声乐是一门比器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因为它是由人发声的,所以更能触及听众的心灵,引起共鸣。它的一切唱法都在不断地革新和发展,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被融合为一种新的演唱形式出现在听众面前。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声乐艺术也在顺应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潮流进行着多元化的改革,这种改革将促使更多的演唱方式摒弃彼此的成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从而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注: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355);大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KYQN2009-19)。
参考文献:
[1] 罗洪:《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之比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 万黎晖:《风采各异的音乐风格——浅谈关于“跨界音乐”》,《剧影月报》,2007年第3期。
[3] 刘影:《英文歌曲与文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杨晓,女,1980—,云南大理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工作单位:大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