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门轴位置内移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临床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门轴位置内移与术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将68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宽开门组:36例,为常规开门组,门轴位置为侧块内缘;②窄开门组:32例,为门轴内移组,门轴位于椎板外缘1/4处。比较两组患者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影像学的各项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闭合复位髄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34例采用PFNA-Ⅱ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对24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行多道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0~65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均为单侧骨折。
目的探讨骨水泥单侧与双侧分布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单侧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依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