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转型趋同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对我国经济转型的趋同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经济趋同中的收敛?茁与?滓收敛通过选取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在整体上存在收敛性,尤其是?茁收敛较为明显和我国地区经济的?滓收敛不显著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经济转型;经济趋同;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77-2
  1 我国经济转型趋同的表现
  在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现代经济增长首先是从有限地区出现,然后再向其他地区扩散;二是时间上具有继起性和阶段性。一方面中国由31个省、区、直辖市组成(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随即表现为各个地区经济体的经济转型,显然这31个省级地区在转型问题实质上等同于全球视野下不同国家(地区)的转型问题。远在传统农业经济时期,国内各省级地区就存在非均衡增长的历史差异,1985年邓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我国各个省级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快慢不一,因而也就处于彼此不同的转型阶段。以2013年为例,在31个省级地区中,地区生产总值(即地区GDP)最大者是廣东(62474.79亿元),排在最后两位的是青海(2122.06亿元)、西藏(815.67亿元),大小悬殊80倍,人均地区总产值(即人均GDP)最高是上海,最低是贵州,高低相差8倍多。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由于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地区经济增长将会最终趋同。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以后,我国的生产要素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速度明显加快,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的生产成本上升,使得中西部地区获得能够获得与其有效竞争的条件和机会,这将有助于加快中国整体人均GDP水平的提升。因此,在经济转型的视野下,随着要素的深度转移,我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将趋于收敛,最终将支持整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 经济趋同中的?茁收敛与?滓收敛
  从1978-2013年的回归分析来看,回归系数为负数,因此整体上呈现?茁收敛,收敛系数为0.007,R2为0.114,说明在1978-2013年的这35年间,各省市倾向于每年0.7%的速度收敛,也就是说,落后地区将以每年0.7%的速度弥补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人均产出差距,这意味着落后省市的人均收入有比发达省市更高的增长速度。
  按照中国东、中、西地区的划分方法,本文加入两个虚拟变量D1和D2后,东部地区数为(1,0),西部地区为(0,0),中部地区为(0,1),再次进行回归分析。
  加入虚拟变量后,在1978-2013的35年间,总体上仍然呈现收敛的状况,并且方程的显著性更高,说明我国确实存在?茁收敛,并且较落后的地区正在以每年0.9%的速度追赶发达地区。
  关于各个省份之间的?滓收敛,本文选取了1978-2013年的各个省份未加权的人均收入对数的截面数据,并对此进行?滓收敛的分析。根据截面数据发现各个省份之间并没有出现?滓收敛,从1978-2013年整体上看,各个省份人均GDP对数的标准差没有大幅度的变动,基本维持在0.6左右徘徊。只有在1978-1990年间有小幅度的下降,地区间差距减小。而在1990年后不仅没有下降的态势,反而有小幅上升的趋势。
  3 主要结论
  根据上述收敛性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我国在整体上存在收敛性,尤其是?茁收敛较为明显,说明我国人均GDP存在落后地区拥有较高速度的增长率。这一结论与近20年来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大体相同。因为以1949年开始,中国启动了规模空前的经济转型工程,无论整体经济结构还是地区经济结构仍处于向上转变之中,各地区的人均GDP水平仍然存在悬殊差异,所以国内地区经济还未出现绝对趋同,但存在条件趋同。即各个地区的人均GDP增长与其初始水平的相关系数为负。本文证实,在条件趋同中,全部观察时期内的?茁收敛是显著的,但若划分时段考查,个别子时段出现?茁发散而非收敛。表明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存在“短期发散,长期收敛”的增长趋势。这与国内外学者近期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文证实,我国地区经济的?滓收敛不显著。换言之,在转型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各地区的人均GDP水平的分散程度没有显著改变。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分散程度有地区经济结构的异质性所决定的。这里所讲的“结构异质性”,并非狭义上的地区生产结构抑或产品结构,而是广义上的“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经济”的构成而言。这一结论也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其经济含义是,改造传统农业经济和发展现代经济仍然是我国内陆中、西部地区的长期工程。随着各地区在结构转变中“现代经济”的同质性增强,那么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差异程度将趋于减小。
  4 结束语
  地区人均收入尤其是落后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和地区在现代经济意义上的结构同质性,是影响我国经济转型进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前者经过大量观察已经证实存在条件趋同,?茁收敛显著;后者则表现为?滓发散,这就预示着我国整体性的现代经济建构还是一项长期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03).
  [2]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03).
  [3]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长期收敛性——一个新方法的应用[J].管理世界,2006(09).
其他文献
草原鄂温克族毡帐文化既具有毡帐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殊性。与蒙古族相比较,虽然在类型和结构上与其毡帐文化相同,但是在搭建方法、步骤、室内的分割和分配、聚落的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确保财务信息安全、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以及加强高校、外界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受思想观念、系统软件、人才建设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制
本文在根据青岛某住宅小区建设场地条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各方对小区建筑的地基基础初步方案进行研讨,保证结构安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施工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因素
摘 要:国内的经济下行态势已经持续40多个月了,并且这一态势还将持续下去。由于这一次经济危机本身带有滞胀的特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不会很有效,政府的举措应当更加实际,一方面引导经济在过剩和落后产能淘汰、经济持续性发展方面实现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淘汰落后产能更快更好的结果,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破解困局,增加需求,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拉动经济;拉动出口;经济低迷;应对策略  1
摘 要:科技力量的不断助推,逐渐将我国的路桥施工技术推向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当下,我们在研究路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一些具体的系统工程来确定,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具体方案的优化情况。这篇文章主要将路桥工程作为模板,着重研究了施工的控制重点,将质量作为监测的依据。  关键词:路桥施工;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7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