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各种管理控制的核心,关系到资产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资料对单位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关系到单位政策执行和事业、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本文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提炼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目标的解读
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财务控制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事业单位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前所述,财务控制的对象是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机构的财务行为。应该说,事业单位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与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促使其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结构;依法、科学地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督促事业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财务、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健全。我国实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以来,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但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建立健全,这使得单位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同时,已形成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前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导致制度法规严重滞后于会计事项新问题的出现。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可能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出人,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预算编制存在诸多不足。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本年度事业计划对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地分析,而只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并不适应。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没有严格地执行收支两条线,甚至坐收坐支。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很了解,不懂得对财务状况应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分析,难以在经营运作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算账、报报销、发发工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致使两者严重脱节,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知识落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补充新的财务以及会计知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资产流失严重。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事業单位的薄弱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资产闲置浪费、处置不规范等不良现象,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的问题,实际已经报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却长期挂帐未作任何处理,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帐外资产没有入账,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还有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的公开透明度较差,更易出现侵吞国有资产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分析。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缺位。国资委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管理经营其资产,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措施。国家投资之后,没有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和相关财务控制措施,导致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低,国有资产浪费与流失的现象严重。
2.内部因素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人员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潜在风险缺乏预期。面对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等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更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一旦内部环境恶化,整个财务控制体系就会崩溃,丧失对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力。
四、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措施
1.完善财务制度,规范单位经济秩序。单位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包括:经济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单位各级财务机构的设置及岗位责任制、规范单位经济行为的管理办法等。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把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规范运行。制定出最佳的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最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利用各种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健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
2.细化预算编制并严格预算控制。预算编制一是要实行“大收入”、“大支出”。即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各项支出全部纳入支出预算。二是要量人为出、收支平衡,不搞赤字预算。三是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与节约。在编制收入预算时,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又要尽量核实收入,避免赤字隐患;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切忌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乱铺摊子、上项目,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浪费。根据预算计划合理安排费用,控制费用支出。把费用分成相对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理清费用属性,分门别类的按预算、按计划进行控制,做到事前计划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总结。使预算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3.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录用标准,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同时还需加强其岗前培训及在职人员继续再教育,使他们熟悉法规、掌握技能,完全胜任财务工作。此外,也不能忽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危害,强化其对财务控制制度自觉执行的力度,形成自上而下全面重视单位财务控制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财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4.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防范资产流失。建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固定资产验收和使用管理。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分类明细账,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台帐、卡片,确保固定资产帐账、帐实相符。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分口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权属统一归于财务部门管理,实物管理权属及责任为资产管理机构或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在价值管理的同时有权监督实物管理部门的实物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的购进、拍卖、转让,原则上应先经单位办公会议及资产管理机构评估讨论,财务部门审核无误报批核准后方可进行。加强国有资产的财务审计监督。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不流失。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定期组织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单位资产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进行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账、帐实相符。加强产权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保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目标的解读
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财务控制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事业单位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前所述,财务控制的对象是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机构的财务行为。应该说,事业单位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与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促使其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结构;依法、科学地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督促事业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财务、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健全。我国实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以来,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但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建立健全,这使得单位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同时,已形成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前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导致制度法规严重滞后于会计事项新问题的出现。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可能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出人,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预算编制存在诸多不足。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本年度事业计划对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地分析,而只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并不适应。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没有严格地执行收支两条线,甚至坐收坐支。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很了解,不懂得对财务状况应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分析,难以在经营运作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算账、报报销、发发工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致使两者严重脱节,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知识落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补充新的财务以及会计知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资产流失严重。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事業单位的薄弱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资产闲置浪费、处置不规范等不良现象,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的问题,实际已经报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却长期挂帐未作任何处理,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帐外资产没有入账,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还有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的公开透明度较差,更易出现侵吞国有资产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分析。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缺位。国资委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管理经营其资产,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措施。国家投资之后,没有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和相关财务控制措施,导致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低,国有资产浪费与流失的现象严重。
2.内部因素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人员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潜在风险缺乏预期。面对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等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更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一旦内部环境恶化,整个财务控制体系就会崩溃,丧失对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力。
四、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措施
1.完善财务制度,规范单位经济秩序。单位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包括:经济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单位各级财务机构的设置及岗位责任制、规范单位经济行为的管理办法等。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把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规范运行。制定出最佳的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最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利用各种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健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
2.细化预算编制并严格预算控制。预算编制一是要实行“大收入”、“大支出”。即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各项支出全部纳入支出预算。二是要量人为出、收支平衡,不搞赤字预算。三是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与节约。在编制收入预算时,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又要尽量核实收入,避免赤字隐患;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切忌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乱铺摊子、上项目,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浪费。根据预算计划合理安排费用,控制费用支出。把费用分成相对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理清费用属性,分门别类的按预算、按计划进行控制,做到事前计划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总结。使预算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3.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录用标准,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同时还需加强其岗前培训及在职人员继续再教育,使他们熟悉法规、掌握技能,完全胜任财务工作。此外,也不能忽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危害,强化其对财务控制制度自觉执行的力度,形成自上而下全面重视单位财务控制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财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4.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防范资产流失。建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固定资产验收和使用管理。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分类明细账,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台帐、卡片,确保固定资产帐账、帐实相符。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分口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权属统一归于财务部门管理,实物管理权属及责任为资产管理机构或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在价值管理的同时有权监督实物管理部门的实物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的购进、拍卖、转让,原则上应先经单位办公会议及资产管理机构评估讨论,财务部门审核无误报批核准后方可进行。加强国有资产的财务审计监督。对单位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不流失。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定期组织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单位资产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进行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账、帐实相符。加强产权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保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