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推广,部编版教材也在不断升级与改进,展现出更完善的教学功能与更优质的体系设计。尤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其对于单元内容的设置展现出重要的引导与协同作用,不仅通过语文要素强调了单元课程的核心目标,而且将阅读与习作板块建立起良好的关联性,发挥出了以语文要素为诱导的读写同步教育功能。本文即在此背景下探析语文要素落实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读写结合
在小学阶段,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板块,而习作则是相对应的关键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吸收的过程,是建立语言认知、积累语言知识与文化的环节,而写作则是输出的过程,是将学生的思维与想法借助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情境引导猜想,以乐趣续写故事
在部编版教材的单元设计中,强调以语文要素引导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境为学生带来的情感体验效果,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并从中获取深厚的阅读感受与直观体验,以此为其文字习作与表达提供更突出的动力,用情境将语文要素中的阅读板块与习作板块进行有效连接。
在三年级上半学期中,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有三点,前两点针对阅读板块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在阅读的同时预测文章和情节走向,进而由此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最后一点则为习作板块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对已知故事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时,首先,要引起学生的猜想基础,笔者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提出问题: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被施了魔法吗?在这一问题之下,学生立刻就产生了阅读文本内容的兴趣。其次,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笔者还会结合课文内容,播放由动画制作的情境,随着学生的阅读进度,动画中的老屋也在不断帮助着路过的小动物。而在每一个阶段,笔者都会暂停动画,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小猫求助时,笔者就会提问:你们猜老屋会答应吗?在老母鸡求助时,笔者就会问:老屋会不会生气呢?在老屋屡次要倒下的时候,笔者还会问:同学们觉得这次老屋可以倒下吗?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发散想象,并结合故事表达的结构,进而猜出正确的答案。最后,笔者则根据故事的结尾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小蜘蛛离开了,老屋会倒下吗?在这样的问题之下,学生便散发出更开放的想象,有的学生认为他不再需要帮助别人,选择了倒下休息;有的学生则认为还会有人来寻求帮助,比如小鸡、小鸭、小老鼠等,而在这样的思维发散之后,笔者便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猜想续写故事,从而实现读与写的综合学习效果。
二、以故事明晰道理,以文字表现图画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能够读懂故事文本所讲述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收获生活启发或人生启迪。同样在习作练习中,学生则要具备看图写话的能力,能够看懂图片中描述的内容,进而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表达。
在三年级下半学期时,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分为两点,阅读板块要引导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习作板块则要“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重点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时,其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却具有深刻的内涵与意义,笔者在教学时就为学生提供了更自主的思考空间。首先,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并标注文中的生字词,并引导学生对文言内容进行逐句翻译,由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而后笔者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在理清文章大意后,笔者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提出本文表达的道理内涵。比如有学生认为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楚事情真相,不要因为偶然事件而影响其他。有的学生则认为做人不能投机取巧,否则就会被他人嘲笑。通过学生不同的想法碰撞,可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与个性化思维得到发散。最后,笔者以本课的阅读链接为基础,为学生展示了“南辕北辙”的四格漫画,通过漫画的方式展现两个人的对话,并要求学生根据漫画进行寓言写作。学生们根据理解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有的学生注重事实,将二人的对话写成一个小故事;有的學生想象力丰富,还描写了两个人的动作与神态等。写作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对比课文中讲述的故事,分析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故事顺序结构的表现、人物对话的关联性、故事潜藏的寓意与内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辅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出教学方法的优势,用情境、合作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又要发挥出教材单元设计的系统性优势,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芳.落实语文要素 提升读写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107.
[2]李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20(30):108-10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读写结合
在小学阶段,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板块,而习作则是相对应的关键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吸收的过程,是建立语言认知、积累语言知识与文化的环节,而写作则是输出的过程,是将学生的思维与想法借助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情境引导猜想,以乐趣续写故事
在部编版教材的单元设计中,强调以语文要素引导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境为学生带来的情感体验效果,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并从中获取深厚的阅读感受与直观体验,以此为其文字习作与表达提供更突出的动力,用情境将语文要素中的阅读板块与习作板块进行有效连接。
在三年级上半学期中,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有三点,前两点针对阅读板块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在阅读的同时预测文章和情节走向,进而由此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最后一点则为习作板块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对已知故事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时,首先,要引起学生的猜想基础,笔者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提出问题: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被施了魔法吗?在这一问题之下,学生立刻就产生了阅读文本内容的兴趣。其次,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笔者还会结合课文内容,播放由动画制作的情境,随着学生的阅读进度,动画中的老屋也在不断帮助着路过的小动物。而在每一个阶段,笔者都会暂停动画,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小猫求助时,笔者就会提问:你们猜老屋会答应吗?在老母鸡求助时,笔者就会问:老屋会不会生气呢?在老屋屡次要倒下的时候,笔者还会问:同学们觉得这次老屋可以倒下吗?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发散想象,并结合故事表达的结构,进而猜出正确的答案。最后,笔者则根据故事的结尾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小蜘蛛离开了,老屋会倒下吗?在这样的问题之下,学生便散发出更开放的想象,有的学生认为他不再需要帮助别人,选择了倒下休息;有的学生则认为还会有人来寻求帮助,比如小鸡、小鸭、小老鼠等,而在这样的思维发散之后,笔者便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猜想续写故事,从而实现读与写的综合学习效果。
二、以故事明晰道理,以文字表现图画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能够读懂故事文本所讲述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收获生活启发或人生启迪。同样在习作练习中,学生则要具备看图写话的能力,能够看懂图片中描述的内容,进而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表达。
在三年级下半学期时,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分为两点,阅读板块要引导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习作板块则要“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重点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时,其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却具有深刻的内涵与意义,笔者在教学时就为学生提供了更自主的思考空间。首先,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并标注文中的生字词,并引导学生对文言内容进行逐句翻译,由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而后笔者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在理清文章大意后,笔者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提出本文表达的道理内涵。比如有学生认为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楚事情真相,不要因为偶然事件而影响其他。有的学生则认为做人不能投机取巧,否则就会被他人嘲笑。通过学生不同的想法碰撞,可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与个性化思维得到发散。最后,笔者以本课的阅读链接为基础,为学生展示了“南辕北辙”的四格漫画,通过漫画的方式展现两个人的对话,并要求学生根据漫画进行寓言写作。学生们根据理解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有的学生注重事实,将二人的对话写成一个小故事;有的學生想象力丰富,还描写了两个人的动作与神态等。写作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对比课文中讲述的故事,分析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故事顺序结构的表现、人物对话的关联性、故事潜藏的寓意与内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辅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出教学方法的优势,用情境、合作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又要发挥出教材单元设计的系统性优势,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芳.落实语文要素 提升读写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107.
[2]李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20(3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