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作用表现;路径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未来应持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正式提出,为有效提高国内群众“四个自信”、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改近代积贫积弱的面貌,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速发展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西方国家的一些抹黑的言论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让国内的一些群众受到误导。在这种国际舆论格局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论断,并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成为了理论界、传播界等关注的焦点,为维护国家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引导国内舆论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
从时间上看,中国故事主要包括古代历史故事、近代革命故事、现代建设故事、当代典型故事和基层故事等四个方面,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的宝贵记忆和精神财富。讲好中国故事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讲好故事,要求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真情实感,既接地气还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讲好故事,要求在故事叙述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媒介,在群众中既要入耳还要入心,在国际间既要发声更要大声。最重要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不是机械地为讲而讲,而是通过故事的呈现,来阐明事实,解释现实,让群众更了解国家的深刻变化,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表现
(一)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当代中国人了解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有利于让青年一代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效果,进而通过不同制度之间的比较,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形成扎实的政治认同。在今天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下,中国故事就是一种隐性的集体主义教育,调动大家为社会奉献的意识,通过情感的共鸣将想法外化于行动。
(二)建立对外交流阵地,发出“中国声音”
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在党的十八之后党和国家建设了一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前,新型智库已经成为继新闻媒体之后又一向外部世界发声的喉舌。一方面,这些新型智库在国际交流中,坚持中国的立场和观点,所提出的论述也带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另一方面,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还培养出了一批具有本土情怀、世界眼光的对外传播人才,他们在媒体和智库中,成为了开展各类国际交往和日常事务的强大支撑力量。
(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外交观与新闻观
马克思认为国家作为统治机器,国家利益必然存在,而国家间的利益会有冲突,但应该加以控制并和睦相处;列宁则提出和平外交的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使用谈判而不是武力来解决争端。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遭到西方国家的抹黑。而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是基于国家利益出发,在国家名誉受损的情况下,主动为国际社会答疑解惑,还中国一个客观公正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中国故事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性格和对大同社会的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此指导下的新闻观关注人民群众,而基层故事正是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基层人民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三、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徑优化
(一)构建讲述的双主体,改进故事叙述的方式方法
在过去一些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主体往往局限于政府机构和官方媒体,要让这些好故事在全社会全世界形成回声,需要社会全体成员以及全世界华人一起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在社交媒体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在社交媒体都拥有自己的账号,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充当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以自己身边的点滴变化来见证中国的发展成就。所以,要发挥官方、民间双主体的作用,形成一股诉说中国故事的“立体声”。在故事的叙事中,首先要讲清故事内容,保证故事的客观与真实。其次要讲活人物的形象,新闻的核心是人,要塑造典型,使其起到代表和模范的作用。最后要讲出情感价值,用真事情来抒真情,用真情来打动人。
(二)营造具有公信力的新闻氛围
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迅速,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多,成本降低,随之而来的会有假消息、假新闻的泛滥。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中介来进行,媒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载体,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营造具有公信力的新闻氛围,在社会的信息传播中,让大家相信自己听到的新闻和消息。首先是对新媒体的管理做出一定的规范,在保证其便捷的特点下,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禁止其发布虚假信息,形成良好的新闻传播大环境。同时,将这些新媒体充分利用起来,与传统媒体组成宣传阵地,将有关中国故事的内容整合其中,构建起一个由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等共同组成的立体宣传体系,为中国故事的传播提供坚实的平台。
(三)推动对外传播的创新
首先,对外传播要更加主动,在面对西方媒体的抹黑时,要及时关注和应对,必要的时候要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为外国读者、观众厘清事实,还原事情的原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次,对外传播中策略要更加灵活,研究世界各地的新闻叙事习惯,因地制宜,用世界各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递中国故事。最后,构建一个对外传播的坚强渠道,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信息传播的旗舰级平台,让对中国有兴趣的外国人士能找到一个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渠道。
四、结语
总之,针对中国故事,要围绕着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等话题进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占忱.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难与破解之策[J].社会主义研究,2014(3):25-31.
[2]李红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6):112-114.
[3]肖贵清,车宗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97-104.
[4]周明伟.以国际眼光讲好中国故事[J].求是,2014(3):52-54.
[5]苏长和.用中国概念讲好中国故事[J].人民论坛,2012(18):5.
[6]黄珞,李明德.“中国故事”的生成逻辑与叙事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1(2):150-154.
【本文系2021年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立德树人第二批项目“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未来应持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正式提出,为有效提高国内群众“四个自信”、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改近代积贫积弱的面貌,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速发展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西方国家的一些抹黑的言论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让国内的一些群众受到误导。在这种国际舆论格局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论断,并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成为了理论界、传播界等关注的焦点,为维护国家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引导国内舆论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
从时间上看,中国故事主要包括古代历史故事、近代革命故事、现代建设故事、当代典型故事和基层故事等四个方面,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的宝贵记忆和精神财富。讲好中国故事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讲好故事,要求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真情实感,既接地气还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讲好故事,要求在故事叙述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媒介,在群众中既要入耳还要入心,在国际间既要发声更要大声。最重要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不是机械地为讲而讲,而是通过故事的呈现,来阐明事实,解释现实,让群众更了解国家的深刻变化,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表现
(一)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当代中国人了解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有利于让青年一代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效果,进而通过不同制度之间的比较,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形成扎实的政治认同。在今天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下,中国故事就是一种隐性的集体主义教育,调动大家为社会奉献的意识,通过情感的共鸣将想法外化于行动。
(二)建立对外交流阵地,发出“中国声音”
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在党的十八之后党和国家建设了一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前,新型智库已经成为继新闻媒体之后又一向外部世界发声的喉舌。一方面,这些新型智库在国际交流中,坚持中国的立场和观点,所提出的论述也带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另一方面,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还培养出了一批具有本土情怀、世界眼光的对外传播人才,他们在媒体和智库中,成为了开展各类国际交往和日常事务的强大支撑力量。
(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外交观与新闻观
马克思认为国家作为统治机器,国家利益必然存在,而国家间的利益会有冲突,但应该加以控制并和睦相处;列宁则提出和平外交的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使用谈判而不是武力来解决争端。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遭到西方国家的抹黑。而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是基于国家利益出发,在国家名誉受损的情况下,主动为国际社会答疑解惑,还中国一个客观公正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中国故事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性格和对大同社会的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此指导下的新闻观关注人民群众,而基层故事正是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基层人民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三、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徑优化
(一)构建讲述的双主体,改进故事叙述的方式方法
在过去一些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主体往往局限于政府机构和官方媒体,要让这些好故事在全社会全世界形成回声,需要社会全体成员以及全世界华人一起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在社交媒体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在社交媒体都拥有自己的账号,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充当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以自己身边的点滴变化来见证中国的发展成就。所以,要发挥官方、民间双主体的作用,形成一股诉说中国故事的“立体声”。在故事的叙事中,首先要讲清故事内容,保证故事的客观与真实。其次要讲活人物的形象,新闻的核心是人,要塑造典型,使其起到代表和模范的作用。最后要讲出情感价值,用真事情来抒真情,用真情来打动人。
(二)营造具有公信力的新闻氛围
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迅速,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多,成本降低,随之而来的会有假消息、假新闻的泛滥。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中介来进行,媒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载体,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营造具有公信力的新闻氛围,在社会的信息传播中,让大家相信自己听到的新闻和消息。首先是对新媒体的管理做出一定的规范,在保证其便捷的特点下,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禁止其发布虚假信息,形成良好的新闻传播大环境。同时,将这些新媒体充分利用起来,与传统媒体组成宣传阵地,将有关中国故事的内容整合其中,构建起一个由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等共同组成的立体宣传体系,为中国故事的传播提供坚实的平台。
(三)推动对外传播的创新
首先,对外传播要更加主动,在面对西方媒体的抹黑时,要及时关注和应对,必要的时候要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为外国读者、观众厘清事实,还原事情的原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次,对外传播中策略要更加灵活,研究世界各地的新闻叙事习惯,因地制宜,用世界各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递中国故事。最后,构建一个对外传播的坚强渠道,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信息传播的旗舰级平台,让对中国有兴趣的外国人士能找到一个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渠道。
四、结语
总之,针对中国故事,要围绕着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等话题进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占忱.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难与破解之策[J].社会主义研究,2014(3):25-31.
[2]李红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6):112-114.
[3]肖贵清,车宗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97-104.
[4]周明伟.以国际眼光讲好中国故事[J].求是,2014(3):52-54.
[5]苏长和.用中国概念讲好中国故事[J].人民论坛,2012(18):5.
[6]黄珞,李明德.“中国故事”的生成逻辑与叙事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1(2):150-154.
【本文系2021年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立德树人第二批项目“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