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的儿子在澳大利亚留学,他放下手头的工作过去陪读,一去就是好几年。
回国后,朋友第一件事就是招呼几个不错的朋友,聚在一起大吃一顿。饭桌上,他不停地吐槽:“在国外,我一直都吃得不习惯,快得厌食症了!再这么下去,对不起自己的胃啊。后来我终于发现,在国外也能做出有中国味道的饭。自己动手吧!那次我买了一大兜菜回去,收拾得干干净净,炖上一大锅。煮得‘咕嘟咕嘟’的,闻着香味儿从大锅里飘出来,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儿子回家后,吸着鼻子说,真香啊,是中国味道!”
我明白朋友的感受,远在异国他乡,对故乡味道的渴望是迫切的,就像我们到达陌生的地方急于寻找安身之地一般。故乡是生命的起点,故乡的味道滋养了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习惯搜寻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在异乡,我们的嗅觉异常敏锐,或许是因为味蕾上的记忆太过深刻,总是能够与故乡的味道重逢。
记得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我跟一个天津的同学走在街上。街道两旁各色店铺林立,让人眼花缭乱。同学突然停下来,若有所思地吸吸鼻子说:“这附近肯定有个包子铺,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这味道太熟悉了!”我环顾四周,没有发现包子铺。他无比肯定地说:“肯定有,或许就在前面!”我跟着他又跑了几步,果然发现一家“狗不理”包子铺。我佩服他的“神预言”,很惊奇地问:“天下的包子不都一个味儿吗,你怎么闻出来的?”他嘿嘿一笑说:“感觉,有一种感觉很神奇。”我觉得他说的“感觉”就是舌尖上的记忆,记忆藏在内心深处,能够突然之间被唤醒。那天中午,我们就是在那家“狗不理”包子铺吃的。店主是天津人,在家乡就开包子铺,后来他老婆因为一些原因必须回娘家生活,他也就跟來了,依旧经营旧业。
今年上半年,我去北京某地生活了好几个月,其间未曾回家。同是北方,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习惯。只是那次去市区,到了午饭时间,我忽然发现有家驴肉火烧店,而且店家的牌匾上还很醒目地写着“正宗保定驴肉火烧”。看到家乡的特色食物,我觉得无比亲切。不过说实话,在家乡的时候我并不爱吃驴肉火烧,可不知为什么到了异乡就觉得故乡的味道特别美。那家店的驴肉火烧做得并不太好,可我却吃得那么香!
想起《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话:“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所以,我们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这话说得太贴切了!
回国后,朋友第一件事就是招呼几个不错的朋友,聚在一起大吃一顿。饭桌上,他不停地吐槽:“在国外,我一直都吃得不习惯,快得厌食症了!再这么下去,对不起自己的胃啊。后来我终于发现,在国外也能做出有中国味道的饭。自己动手吧!那次我买了一大兜菜回去,收拾得干干净净,炖上一大锅。煮得‘咕嘟咕嘟’的,闻着香味儿从大锅里飘出来,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儿子回家后,吸着鼻子说,真香啊,是中国味道!”
我明白朋友的感受,远在异国他乡,对故乡味道的渴望是迫切的,就像我们到达陌生的地方急于寻找安身之地一般。故乡是生命的起点,故乡的味道滋养了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习惯搜寻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在异乡,我们的嗅觉异常敏锐,或许是因为味蕾上的记忆太过深刻,总是能够与故乡的味道重逢。
记得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我跟一个天津的同学走在街上。街道两旁各色店铺林立,让人眼花缭乱。同学突然停下来,若有所思地吸吸鼻子说:“这附近肯定有个包子铺,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这味道太熟悉了!”我环顾四周,没有发现包子铺。他无比肯定地说:“肯定有,或许就在前面!”我跟着他又跑了几步,果然发现一家“狗不理”包子铺。我佩服他的“神预言”,很惊奇地问:“天下的包子不都一个味儿吗,你怎么闻出来的?”他嘿嘿一笑说:“感觉,有一种感觉很神奇。”我觉得他说的“感觉”就是舌尖上的记忆,记忆藏在内心深处,能够突然之间被唤醒。那天中午,我们就是在那家“狗不理”包子铺吃的。店主是天津人,在家乡就开包子铺,后来他老婆因为一些原因必须回娘家生活,他也就跟來了,依旧经营旧业。
今年上半年,我去北京某地生活了好几个月,其间未曾回家。同是北方,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习惯。只是那次去市区,到了午饭时间,我忽然发现有家驴肉火烧店,而且店家的牌匾上还很醒目地写着“正宗保定驴肉火烧”。看到家乡的特色食物,我觉得无比亲切。不过说实话,在家乡的时候我并不爱吃驴肉火烧,可不知为什么到了异乡就觉得故乡的味道特别美。那家店的驴肉火烧做得并不太好,可我却吃得那么香!
想起《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话:“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所以,我们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这话说得太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