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多元文化氛围 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所处的联洋国际社区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区,多元文化并存的社区促成了我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校内营造多元文化的发展,通过教育教学管理的革新、借鉴海外的先进教育元素,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意识,最终成为知晓一定国际规则和惯例的现代“进才人”。
  一、精心设置课程,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
  我们认为多元文化环境(把环境文化赋予有生命的个体就是课程资源)即是课程。我校以上海市初中英语课程计划为主要途径,辅以别具特色的英语校本化课程——《走进西方节庆文化》,通过各年级的主题教学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精髓。
  对于必将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中国来说,在英语学习之外,加强对其他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也更能彰显中国文化的大气与自信。我校目前还开设了法语、德语二外选修课,学校支持学生与法国友好学校交流。我们还举办各类实践活动,“学校英语周”、“科技艺术节”中的英语演讲比赛、科普英语竞赛、英语课本剧比赛等,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优良的国际文化,初步具备国际化生活的经验和能力。
  海外交流活动,带给师生“放眼看世界”的国际视野。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参加主题冬、夏令营。目前,我校学生定期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多明戈分校、澳洲希尔思中学、英国EC剑桥语言学校、加拿大溫歌华的北戴尔塔中学、本斯福中学、桑慈中学、戴尔福中学等四所学校、新加坡北区第三校群的部分学校、日本福岛县部分中学、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学校进行了定期交流。为期十多天的海外游学生活,我们的师生与外国家庭吃住在一起,师生与外国学生在课堂一同学习,感受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比如“魅力英伦”的冬令营活动,师生在英国小镇私立中学的课堂上,感受与中国教师完全不同的授课方式。课余,孩子们还在外国教师的带领下来到莎士比亚小镇、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领略英国的文化。这些学生回校后,学生处组织领队教师利用校班会课对本次主题活动进行介绍,同时利用班级网站发布学生游学活动照片和感受。
  我校与法国巴黎的圣日耳地区的德比西中学结为姊妹学校,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我们对法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比较深的认识。每年一次的互访活动,使两国学生和家庭建立了长期友谊。今年10月份,我校26名学生走访了法国友好学校,游览了当地美景,品尝了法国的传统美食,在音乐课上,我们的学生和法国学生一起学习,跳起了法国优美的民族舞蹈。学生兴致勃勃地将摄相机、照相机对准他们的运动场、教室,对法国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到惊叹。今年4月,法国友好学校师生将回访我校,彼此亲手缔造的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将为进才学子了解世界打开一扇窗。
  每年,学校还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友好学校来访。近三年,学校有80%的学生参与外籍学生交流、学习互动。与国外学生长期以不同方式交流的学生有200多人。艺术、体育、科技是无国界的,而且是相同的,我们在艺体项目上与友好学校达成共识。学生经常与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中学生交流音乐艺术,同台演出,同奏乐曲,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多元文化课程使学生能够平等地对待和欣赏本民族文化以及相异的文化,认同国家的主流文化。课程通过具体的文化内容和事件,传达文化中的价值观,使学生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充分理解文化多元及其各种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我校通过“创设多元文化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国际化课程内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跨文化交流理解的能力。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地球公民意识
  学校在育人目标中提出“一本、二心、三情、四基”,其中的“三情,即民族情结、国家情感、国际情怀”就渗透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我们通过“责任教育”培养学生领袖气质,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公民素养和生活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理解。通过“扬长教育”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领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个体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还设置“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开展“红领巾志愿服务活动”、“大手牵小手活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领袖。这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涵养和社会交往能力。我校协同社会各界精英组成的“成长心连心”团队举办了三期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太极拳、现代剪纸、茶艺、陶艺、篆刻、绳编、十字绣等民间、民俗、民族文化特色社团的开设,更是进一步融合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我校参加了由英领馆文化交流处组织的“梦想和团队”项目,与英国韦斯特伯体育学院结成友好学校,就体育、艺术方面的太极、排球、剪纸、集邮等进行广泛交流。我们还招募了一批具有学生领袖气质的学生参加市局外办组织的培训活动,由这些学生在全校又发起了“我是中华民族一员”的主题活动,一大批学生主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国际社区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群体中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教育活动,或者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和延展课堂教育的实践范围。我们曾邀请外籍家长给学生上英语口语拓展性课堂;邀请留学归国家长、博士生导师给家长上心理辅导课;有艺术专长的家长开设京剧、课本剧、古筝等社团。有一群台湾妈妈,她们自费在台湾学习生命教育课程并义务来给我校学生做生命教育的系列讲座。初一年级的同学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全年级来到张江药谷参观高科技企业,初二年级学生到家长所在单位浦东国际机场开展生动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同学们看着一张张不同国籍面孔的工作人员时,深刻感受到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科技是无国界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是“地球村”每个村民的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一方面,是教育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养成他们的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另一方面,要让我们的孩子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与国家责任。有专家形象化表述:国际理解教育=地球公民意识 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三、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促进教师教育国际化理念的形成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深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提升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学校先后组织30多名英语或其他学科教师赴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学习交流,走访学生家庭,多层面地了解国外教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策略、文化、课程建设等方面开阔了眼界,回来后在各教研组、年级组进行了汇报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上半年,由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与美国某基金会联合在我校启动了WET项目。WET项目是通过老师对广大中小学学生进行有关水资源知识普及的国际性教育项目。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区17所学校的教师接受了WET项目高级副总裁艾根(John Etgen)为期45课时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中国教师和艾根之间热烈的互动讨论,让此次培训更生动,更具感染性。
  去年10月15日,在美驻上海领馆官员、市教委外事办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美国蒙大拿州包克斯参议员一行来我校参观访问,并了解WET项目开展情况,包克斯参议员把课程意义与蒙大拿州学生的对环保的思考与做法向我们做了介绍。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大大提高保护地球水资源的意识。
  2007年以来,20多所外国友好学校到我校交流访问,来访期间,双方就剪纸课、茶艺课、太极拳课等校本特色课程和英语课、体育课、音乐课等基础课程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水平,学生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师生进行对话与交流,令外国友好学校的师生赞叹不已。
  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当今国际化人才,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建校近10年来,依托进才教育集团的师资力量和国际部IB课程元素,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社团活动等方面注重多元文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全体师生的国际理解和多元文化意识逐步形成,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齐欣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