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小学语文差异化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纠偏当下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固化等问题,本文以大数据的个体化数据分析为框架,对儿童差异化进行现象透视和评价分解,聚焦课后展评作业。从展评作业的差异化分层设计、差异化分层评价、差异化分层赋能三个方面对差异化评价体系进行深度探索。
  【关键词】大数据;差异化;展评作业;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76-03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渗透,赋予了教育、教育评估诸多新的理念和新的特点。面对这种冲击,如何将量化的教育数据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打破当下“终结性评价”的桎梏,关键在于分析和归纳受教育对象不同维度的学习差异性,这使得“基于学情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分层和教学评价”成为了亟需厘清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大数据,分析个体差异性,并针对当下小学语文课后展评类活动作业评价体系做进一步探讨。
  大数据视域下的儿童差异化现象透视
  1.儿童个体差异的客观性
  教学有规律、有共性,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决定了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而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受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喜好差异、能力差异和思维差异的影响。差异本身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反而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潜在资源。
  2.儿童差异化数据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对学生能力差异的分析和统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为后期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课堂学习中的数据,也包含儿童课前的基础数据和课后的发展数据。这些基本环节的数据监测和统计,为后期儿童差异化教育评价分析提供了基准数据。
  从数据流向可以看出,大数据视域下的教育评价并非单向的终结性评价,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教育评价与教学活动不再是线性关系,而是形成一个迭代更新的循环回路,这也促使教学评价成为一个“自我回环系统”。配合相应的数据算法分析,可以发现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学习,特别是课后展评类活动中,儿童的各项能力指标分布有着明显差异。其中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差异最为明显。
  3.差异化数据模型的建立
  1983年,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包含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认识自然的智能这八种智能。由于个体智能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能又有多种表现程度,在现有评价体系中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评价标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基于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在大数据的视域下,笔者持续观察,构建了多元智能差异化数据模型。
  大数据视域下的儿童差异化评价意义
  1.课后展评作业尊重儿童语文学习的差异
  语文作业的“批量生产”在追求作业“产量”的同时,难免忽视了不同学习者的特殊性。在同质习题、标准答案的长期“压制”下,作业内容不分层级千篇一律,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杨璐在《给予学生个别需求的作业差异化策略》中指出,差异化作业不能只是针对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长进行分化,还要有吸引力和互动感。这就要求作业设计要符合语文学习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特别是重视课后活动类的展评作业,将体验为主、参与为重的展评作业作为常规作业的有效补充。如设置EAI框架下的“云博物馆”走进历史名人、利用“识花君”App辨别大自然的神奇、小组合作“在线欣赏”成果展示等活动作业,借助课后展评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能力指向不同的儿童积极参与其中。
  2.课后展评作业激发儿童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互学与展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互学一般比较常见,多为小组成员就一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而展学则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系列的展示活动将小组内课后完成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展示、评价。由于儿童都有潜在展现自我的内在驱动力,增设展学类的活动作业,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展学作业还涉及小组间的对比、竞争,小组成员在进行本组内学习时会主动增设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达成超越他人,获得赞美的自我成就感,实现真学、樂学的理想效果。
  3.课后展评作业有效整合儿童语文学习的差异能力
  课后展评类的活动作业需要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协助,发挥所长。基于儿童个体的客观差异性,小组内的任务分工需要考虑成员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整合组内优质资源,形成合力,以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在考虑组员特长时,还可以根据其特点增设精彩环节,提高汇报、展示的新颖性和互动性,让每个儿童都能有所收获。
  大数据视域下的儿童差异化评价策略
  1.科学分组—— 标明差异化评价基准线
  多成员的分组活动首先要考虑分组的合理性,大致可以遵循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分组原则。借助大数据框架下的教学数据和多元智能差异化数据模型,可以较为精准地分析和绘制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曲线图,从而为分组建立基准数据库。
  2.细分维度—— 对标差异化评价程度表
  (1)测评儿童参与差异的维度
  参与性是儿童语文学习、自我发展的首要条件,尤其是以展评为主的活动作业能否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对接其相应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考察儿童在相关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维度。依据小学阶段儿童的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喜好差异等有明显倾向的差异因素特点,其参与维度也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参与态度、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参与效果等方面。在对儿童参与状态的分析与评价时,应着重关注儿童在展示过程中的情绪态度、方式程度和最终的自我获得。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为例,设计课后展评作业如下。各小组以课文中的四组材料为基本素材,选择故宫简介、景点概览、珍宝展览、书画传奇或游览导图中的2~3个素材进行学习,并合作完成汇报展示。
  此次小组合作完成的汇报展示让儿童对故宫博物院恢宏大气的建筑风格和奇珍异宝的精湛技艺有了深刻认识,还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根据展评作業参与状态评价表,可以直观、精准地分析各组成员参与维度的差异。
  (2)测算儿童思维辐射差异的程度
  展评类活动最能凸显儿童思维辐射范围和活跃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在对思维状态的探究时可以从展示主题的区域内活跃、边缘化活跃和被动性沉寂等不同方面进行反馈和评价,为儿童语文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积累分析数据和预设新的培养方案。
  (3)描述儿童语言表达差异的限度
  展评类作业的主要呈现方式即儿童语文学习的本质——语言表达。在汇报展示中常常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儿童语言表达的两极差异,因此在对语言状态的剖析中,我们把儿童的语感差异和表述差异分为机械类表达、自然性表达和自洽性表达。在评价时,重点关注小组内是否能根据儿童语言表达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和组员表达能力能否在原有基础上尝试突破。
  (4)呈现儿童合作方式差异的精度
  关于展示汇报中的合作状态,儿童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无声道具人、完成任务型和积极组织者这三个类别。对此,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小组内成员的责任意识、配合程度、分享精神、组织能力、沟通效率等方面;注重关照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想法,争论后是否能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组内互动。
  3.分层赋能—— 体现差异化评价附加值
  (1)为儿童语文实践差异赋能
  儿童语文学习的实践操作能力直指语文核心素养,对标语文关键能力。因此,展评作业中的信息收集、资料转换、语言表达、审美倾向等能力的整合调动,不仅体现为能力结构的差异表现,也为不同个体调整教学、提升素养赋能。
  (2)为儿童认知思维差异赋能
  展评活动作为高强度的思维训练,从前期的分工准备、整合资料到组员协作、有效配合和最后的效果呈现、自我提升都时刻体现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和活跃性。在汇报展示中的组内互动、现场互动也考验儿童的思维反应能力和现场把控能力。对这些能力差异化的有效评价,是逐步提升儿童语文学习认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持的差异化评价,是实现评价数据共建共享、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后展评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差异化评价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赵兴龙.“互联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7.
  陈红,刘芹.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王凤肆等. 教育大数据——考核评价数据分析、挖掘与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0.
  王小根,单必英.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框架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20,41(2): 60-67.
  过珺,曹路舟,潘新征.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课堂大数据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9): 130-131+140.
  马玉春. 增值评价: 儿童语文素养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 基础教育课程,2020(21): 65-72.
其他文献
教育塑造每一个人,关乎每个家庭,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校长追求的教育理想、秉持的人才观、实施的教学策略,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基。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8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
期刊
【摘 要】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教学逆向设计,通过确立多元评估证据,学、评、教三位一体,支撑单元目标的有效达成;用真实的表现型任务,促进“理解”的深度发生;课堂上的即时评估,促进思维反刍、迁移;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自我评估需求。学生在问题中成长,通过解释、阐明、洞察等多角度的习得,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最终获得“带得走”的能力。  【关键词】理解;多元评估证据;表现型任务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境外研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提高全球素养的重要手段。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境外研学课程整合了全校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整体博雅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成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研学旅行;全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
期刊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而深度学习则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鲁教版小学第6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我的创意设计秀”为例,分析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学习,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64-04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的要求,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基础教育考试评价进行设计和实施,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精准评价。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SOLO理论;思维能力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38-03  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1](以下简称高考評价体系)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6E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以“解救小鲸鱼”为主题情境的环境教育课程。教师通过引入、探究、解释、工程、丰富与评估6E教学模式步骤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们意识到维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并利用工程思维搭建海洋垃圾打捞设备,避免小鲸鱼被人类产生的垃圾所困住,达到解救小鲸鱼的目的,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该课程也为小学STEM环境教育的落实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6E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为网络教学提供重要契机,网络教学为翻转课堂提供基础条件。翻转课堂既有利于高效率地将学生生活感知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强化重点知识的落实,又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适合高中旅游地理模块教学。本文以中图版旅游地理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观赏”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期实现旅游资源的观赏教学目标,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疫情;翻转课堂;旅游地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期刊
【摘 要】数据是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数据处理分析是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数据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为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了解这些前沿知识,掌握数据分析的新方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文本数据挖掘为例,从教学设计的主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据分析;文本数据挖掘;词频统计分析;问题链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强化行动导向学习、强化团队合作学习、强化多元全面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标指引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幼儿保育专业有效结合的方式方法,为培养学生未来幼儿园岗位所需的信息能力及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幼儿保育专业;教学融合;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89-02  信息技术作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场所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各方协同,发挥各自优势,构造“学校制作中心+区域超算中心+校外体验中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场所体系。并详细阐述这个体系中,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机构所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实验场所;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