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对于构建融入农业社会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着重阐述了安徽省“气象为农服务事业单位 龙头企业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村信息服务协会”的“四位一体”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与成效,并对如何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实践;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26-03
“十八大”以来,以“经营规模化、耕作精细化、管理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也为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新常态下,传统的部门主导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及技术支撑已不能满足气象为农服务多元化、个性化及精细化需求。创新气象服务供给方式和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推进气象为农服务部分职能向社会组织有序规范转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方式的融入农业社会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体系,是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业提质增效气象保障服务的有效举措。
1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面临的发展机遇
黨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是农业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2016年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着力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创新[1]。
同时,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也是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及气象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2014年以来,中国气象局针对如何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的规模化、现代化和社会化发展,曾多次强调指出:要培育气象服务市场主体[2];开展气象部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是深化气象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组成部分[3];发挥政府在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4];以有序开放部分气象服务市场、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切入点,推动气象工作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5];发展气象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培育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气象服务[6];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为农服务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积极推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7]。
2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概况
2.1 气象部门为农社会化服务取得实效
为借力社会化力量破解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需求,2015年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8]。浙江、河南等省份将气象为农服务相关内容纳入省政府及基层农业社会化组织“责任清单”;河南、陕西、辽宁、江西等省份依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撑,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接气象为农服务,或依托益农社、农技推广服务乡镇供销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河北省将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组织实体化,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专家协会,培育协会成为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的承载主体,成为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补充。通过试点工作开展,培育出了一批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的队伍和社会力量,已成为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和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有效载体,有效推进了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为实现由社会力量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向购买气象综合服务领域逐步推开打下了基础[9]。
2.2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业务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2.1 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财政预算不稳定,事业单位公益 市场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健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准入、监管、培训、绩效评估、资金管理等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还不成熟[10]。
2.2.2 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支撑能力有待加强。气象数据开放力度与社会化气象为农服务需求还有差距,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指导业务还不成熟;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与不断发展的气象为农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2.2.3 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多元提供主体发展不平衡。承接为农服务的社会化组织以小微企业为主,以气象为农服务为社会使命的龙头及领军企业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农业社会化气象为农服务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 安徽省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实践
为切实推动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安徽省气象局依托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公益 市场”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优势,在健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政策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融入农业社会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业务分工与市场体系经验。
3.1 推动融入发展,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积极营造社会化发展的优良政策环境。2015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开展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建设。4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省气象局牵头负责气象信息进村进社区,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工作,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
3.1.2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月,在省财政厅下发的2015年《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中,首次将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在此基础上,14个市、16个试点县照此指导目录编制了具体购买服务清单、安排相应预算,为社会化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1.3 强化共建共享,融入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与省财政、省农委加强合作,将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纳入安徽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内容,在埇桥等地开展试点。气象部门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深度介入农业部门的“益农社”“311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等工作中,实现了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与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的结合。 3.2 探索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社会化“四位一体”模式
结合安徽省实际,构建以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提供气象为农服务基础产品与技术服务) 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气象部门全额投资,主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服务企业等,重点承担信息传播与服务) 安徽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协会(承担气象为农服务行业自律与管理)“四位一体”的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
3.2.1 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提供基础支撑。安徽农业气象中心以及市、县农网中心作为事业单位依法为社会组织(企业)提供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气象、惠农政策、专家咨询、农业科技、市场行情、供求发布等为农服务初级产品。
3.2.2 打造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依托安徽农网多年积累的人才与资源优势,成立智农公司,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和打造。智农公司目前主要承接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有效解决目前社会化组织能力较为薄弱,尚不足以完全担负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任务的问题。同时,希望通过智农公司的发展,形成示范带动效益,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形成產业。
3.2.3 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农资农机公司等涉农企业长期与一线经营主体和大户面对面沟通,他们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最了解、联系最紧密。2015年,在全省16个县(市)选择了96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其进行培训,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对方承接的服务内容、传递方式、时限要求等。
3.2.4 组建行业协会承担行业自律与管理。由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智农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了安徽省农村信息服务协会,并使之成为气象为农服务行业自律与管理的组织。
3.3 强化管理,为社会化深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3.1 对承接主体遴选作出具体要求。制定了《安徽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承接主体认定与遴选标准》,保障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接得住”。
3.3.2 明确了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内容和标准。制定了《安徽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服务标准(试行)》,确保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管得好”,定期组织对各地对承接主体服务情况进行考核。
3.4 强化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社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
3.4.1 联合建设农业气象物联网。选取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建设了农业气象物联网示范点和实景观测点,实现了土壤、作物、气象等农业小气候要素实时智能感知;研发了基于农业气象物联网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开放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众包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3.4.2 研发了农业气象高清移动会商系统。打破了以往会商只能由会议室到会议室的壁垒,为社会组织提供了高效的沟通渠道。社会服务组织可利用安装了移动可视会商APP的智能手机,进行从农田到气象部门会商桌面的移动可视会商,方便、快捷获取气象部门技术指导,同时也便于气象部门快速了解农情、灾情。
3.4.3 构建移动互联众包服务平台。按照开放交流、互动共享的原则,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对象,以安徽农网农业气象官网为母体服务,以惠农气象APP、农业气象微信、微博为主要手段,构建了PC端 移动端的气象为农众包服务平台,实现公益性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社区成员互动交流、社区专家在线释疑、服务需求反馈与众包服务绩效评价等功能。借力“聚农e购”电子商务平台,延伸为农服务链条至供销环节。
3.5 社会化工作取得初步效益
3.5.1 气象部门自身能力得到加强。依托“农村信息协会”,实现了成员资源共享、共赢服务,吸引了众多外部门专家积极参与气象为农服务。联合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建成农业气象物联网示范点25个、农业实景监测点12个、移动互联可视会商终端16个,提升气象为农服务基础探测自动化水平。为符合承接组织对传播渠道的要求,开展“江淮行”气象为农服务活动,自办《气象与农业》视频节目,开发了惠农气象APP,完善安徽农网气象为农服务微博、微信订阅号、公众号。目前,初步形成集农业气象官网、移动APP、微信微博、400语音电话、网络视频,以及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手机报等传统媒介于一体的立体化服务推送网络。
3.5.2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更“接地气”。结合承接主体的需求,制定了农业气象定点调查方案、农业气象移动会商工作流程,梳理出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用天气预报、土壤水分监测、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等6个大类、16个子类社会公益性服务产品。各承接主体在此基础上,修订、传递服务产品,使服务更符合需求。含山县丰华供销社是第一批遴选的承接主体,通过其管辖的15个基层农资农技服务网点的技术人员,对气象部门下发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产品,结合含山实际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建议,大大提高了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其服务对象涉及含山农业种植大户67户,包含6个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服务耕地面积近6 666.7 hm2,占含山县大田作物耕地面积的25%以上。
3.5.3 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充分利用市场的手段,为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同时,通过安徽农网“聚农e购”电商平台,将为农服务链条上从农业生产环节拓展到产、供、销全程化服务,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气象为农服务的积极性。
4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的建议
4.1 明确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的内容与服务标准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首先要明确哪些气象为农服务由气象部门提供、哪些由市场提供,市场提供的服务又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4.2 积极推动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体系 当前,农业生产服务已经实现小规模分散服务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转变,从资源消耗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而气象为农服务从属性、服务对象来看已具备融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如能从国家层面将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建设来推进,必将极大加速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
4.3 渐进式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科学合理地确立阶段性目标,逐步推进。一是培育阶段,主要是通过项目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等,给社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激发社会化组织参与气象为农服务的积极性,培育社会化组织中的领军者,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二是支持阶段,主要通过服务补贴、公益项目等形式给予社会化服务组织财政补贴,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社會化组织协调发展;三是市场化阶段,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推进社会化服务,气象部门仅提供服务基础支撑及标准制定等。
4.4 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技术支撑能力
一是进一步提高资料、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开放度,调动部门内外力量,充分开展多维度、多用途的数据挖掘和应用分析服务,达到数据向服务的转化;二是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科技研发,构建面向农业社会化的“试验—研发—检验示范—推广应用”科技创新体系。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减灾司关于做好2015年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A/OL].(2015-03-24)[2017-02-01].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612/t20161213_349 742.html.
[2]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A/OL].(2014-10-10)[2017-02-01].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4zt/20141028/2014102801/2014 10/t20141029_265419.html.
[3] 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部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通知[A/OL].(2016-01-19)[2017-02-01].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 xxw/2011xjctz/201611/t20161115_341820.html.
[4] 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建设的意见[A/OL].(2016-09-13)[2017-02-01].http://2011.cma.gov.cn/2011xwzx/2011xq xxw/2011xqxyw/201609/t20160927_323580.html.
[5] 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A/OL].(2016-08-23)[2017-02-01].http://www.sdpc.gov.cn/zcfb/zcfbghwb/201609/t20160906_817830.html.
[6] 中国气象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2016—2020年)[A/OL].(2016-04-27)[2017-02-01].http://mt.sohu.com/20160429/n4468 31175.shtml.
[7]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通知[A/OL].(2015-02-15)[2017-02-01].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612/t20161213_349584.html.
[8] 刘佳,聚焦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N].中国气象报,2015-03-25(07).
[9] 敖红斌,谢克勇,邓细华,等.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9):215-216.
[10] 罗剑飞.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89-291.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实践;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26-03
“十八大”以来,以“经营规模化、耕作精细化、管理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也为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新常态下,传统的部门主导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及技术支撑已不能满足气象为农服务多元化、个性化及精细化需求。创新气象服务供给方式和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推进气象为农服务部分职能向社会组织有序规范转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方式的融入农业社会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体系,是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业提质增效气象保障服务的有效举措。
1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面临的发展机遇
黨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是农业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2016年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着力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创新[1]。
同时,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也是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及气象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2014年以来,中国气象局针对如何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的规模化、现代化和社会化发展,曾多次强调指出:要培育气象服务市场主体[2];开展气象部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是深化气象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组成部分[3];发挥政府在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4];以有序开放部分气象服务市场、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切入点,推动气象工作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5];发展气象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培育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气象服务[6];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为农服务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积极推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7]。
2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概况
2.1 气象部门为农社会化服务取得实效
为借力社会化力量破解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需求,2015年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8]。浙江、河南等省份将气象为农服务相关内容纳入省政府及基层农业社会化组织“责任清单”;河南、陕西、辽宁、江西等省份依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撑,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接气象为农服务,或依托益农社、农技推广服务乡镇供销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河北省将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组织实体化,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专家协会,培育协会成为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的承载主体,成为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补充。通过试点工作开展,培育出了一批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的队伍和社会力量,已成为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和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有效载体,有效推进了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为实现由社会力量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向购买气象综合服务领域逐步推开打下了基础[9]。
2.2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业务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2.1 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财政预算不稳定,事业单位公益 市场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健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准入、监管、培训、绩效评估、资金管理等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还不成熟[10]。
2.2.2 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支撑能力有待加强。气象数据开放力度与社会化气象为农服务需求还有差距,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指导业务还不成熟;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与不断发展的气象为农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2.2.3 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多元提供主体发展不平衡。承接为农服务的社会化组织以小微企业为主,以气象为农服务为社会使命的龙头及领军企业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农业社会化气象为农服务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 安徽省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实践
为切实推动气象为农社会化服务,安徽省气象局依托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公益 市场”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优势,在健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政策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融入农业社会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业务分工与市场体系经验。
3.1 推动融入发展,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积极营造社会化发展的优良政策环境。2015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开展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建设。4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省气象局牵头负责气象信息进村进社区,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工作,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
3.1.2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月,在省财政厅下发的2015年《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中,首次将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在此基础上,14个市、16个试点县照此指导目录编制了具体购买服务清单、安排相应预算,为社会化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1.3 强化共建共享,融入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与省财政、省农委加强合作,将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纳入安徽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内容,在埇桥等地开展试点。气象部门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深度介入农业部门的“益农社”“311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等工作中,实现了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与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的结合。 3.2 探索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社会化“四位一体”模式
结合安徽省实际,构建以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提供气象为农服务基础产品与技术服务) 安徽智农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气象部门全额投资,主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服务企业等,重点承担信息传播与服务) 安徽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协会(承担气象为农服务行业自律与管理)“四位一体”的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
3.2.1 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提供基础支撑。安徽农业气象中心以及市、县农网中心作为事业单位依法为社会组织(企业)提供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气象、惠农政策、专家咨询、农业科技、市场行情、供求发布等为农服务初级产品。
3.2.2 打造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依托安徽农网多年积累的人才与资源优势,成立智农公司,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和打造。智农公司目前主要承接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有效解决目前社会化组织能力较为薄弱,尚不足以完全担负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任务的问题。同时,希望通过智农公司的发展,形成示范带动效益,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形成產业。
3.2.3 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农资农机公司等涉农企业长期与一线经营主体和大户面对面沟通,他们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最了解、联系最紧密。2015年,在全省16个县(市)选择了96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其进行培训,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对方承接的服务内容、传递方式、时限要求等。
3.2.4 组建行业协会承担行业自律与管理。由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智农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了安徽省农村信息服务协会,并使之成为气象为农服务行业自律与管理的组织。
3.3 强化管理,为社会化深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3.1 对承接主体遴选作出具体要求。制定了《安徽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承接主体认定与遴选标准》,保障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接得住”。
3.3.2 明确了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内容和标准。制定了《安徽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服务标准(试行)》,确保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管得好”,定期组织对各地对承接主体服务情况进行考核。
3.4 强化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社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
3.4.1 联合建设农业气象物联网。选取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建设了农业气象物联网示范点和实景观测点,实现了土壤、作物、气象等农业小气候要素实时智能感知;研发了基于农业气象物联网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开放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众包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3.4.2 研发了农业气象高清移动会商系统。打破了以往会商只能由会议室到会议室的壁垒,为社会组织提供了高效的沟通渠道。社会服务组织可利用安装了移动可视会商APP的智能手机,进行从农田到气象部门会商桌面的移动可视会商,方便、快捷获取气象部门技术指导,同时也便于气象部门快速了解农情、灾情。
3.4.3 构建移动互联众包服务平台。按照开放交流、互动共享的原则,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对象,以安徽农网农业气象官网为母体服务,以惠农气象APP、农业气象微信、微博为主要手段,构建了PC端 移动端的气象为农众包服务平台,实现公益性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社区成员互动交流、社区专家在线释疑、服务需求反馈与众包服务绩效评价等功能。借力“聚农e购”电子商务平台,延伸为农服务链条至供销环节。
3.5 社会化工作取得初步效益
3.5.1 气象部门自身能力得到加强。依托“农村信息协会”,实现了成员资源共享、共赢服务,吸引了众多外部门专家积极参与气象为农服务。联合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建成农业气象物联网示范点25个、农业实景监测点12个、移动互联可视会商终端16个,提升气象为农服务基础探测自动化水平。为符合承接组织对传播渠道的要求,开展“江淮行”气象为农服务活动,自办《气象与农业》视频节目,开发了惠农气象APP,完善安徽农网气象为农服务微博、微信订阅号、公众号。目前,初步形成集农业气象官网、移动APP、微信微博、400语音电话、网络视频,以及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手机报等传统媒介于一体的立体化服务推送网络。
3.5.2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更“接地气”。结合承接主体的需求,制定了农业气象定点调查方案、农业气象移动会商工作流程,梳理出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用天气预报、土壤水分监测、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等6个大类、16个子类社会公益性服务产品。各承接主体在此基础上,修订、传递服务产品,使服务更符合需求。含山县丰华供销社是第一批遴选的承接主体,通过其管辖的15个基层农资农技服务网点的技术人员,对气象部门下发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产品,结合含山实际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建议,大大提高了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其服务对象涉及含山农业种植大户67户,包含6个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服务耕地面积近6 666.7 hm2,占含山县大田作物耕地面积的25%以上。
3.5.3 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充分利用市场的手段,为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同时,通过安徽农网“聚农e购”电商平台,将为农服务链条上从农业生产环节拓展到产、供、销全程化服务,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气象为农服务的积极性。
4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的建议
4.1 明确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的内容与服务标准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首先要明确哪些气象为农服务由气象部门提供、哪些由市场提供,市场提供的服务又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4.2 积极推动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体系 当前,农业生产服务已经实现小规模分散服务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转变,从资源消耗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而气象为农服务从属性、服务对象来看已具备融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如能从国家层面将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建设来推进,必将极大加速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
4.3 渐进式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科学合理地确立阶段性目标,逐步推进。一是培育阶段,主要是通过项目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等,给社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激发社会化组织参与气象为农服务的积极性,培育社会化组织中的领军者,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二是支持阶段,主要通过服务补贴、公益项目等形式给予社会化服务组织财政补贴,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社會化组织协调发展;三是市场化阶段,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推进社会化服务,气象部门仅提供服务基础支撑及标准制定等。
4.4 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技术支撑能力
一是进一步提高资料、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开放度,调动部门内外力量,充分开展多维度、多用途的数据挖掘和应用分析服务,达到数据向服务的转化;二是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科技研发,构建面向农业社会化的“试验—研发—检验示范—推广应用”科技创新体系。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减灾司关于做好2015年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A/OL].(2015-03-24)[2017-02-01].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612/t20161213_349 742.html.
[2]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A/OL].(2014-10-10)[2017-02-01].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4zt/20141028/2014102801/2014 10/t20141029_265419.html.
[3] 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部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通知[A/OL].(2016-01-19)[2017-02-01].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 xxw/2011xjctz/201611/t20161115_341820.html.
[4] 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建设的意见[A/OL].(2016-09-13)[2017-02-01].http://2011.cma.gov.cn/2011xwzx/2011xq xxw/2011xqxyw/201609/t20160927_323580.html.
[5] 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A/OL].(2016-08-23)[2017-02-01].http://www.sdpc.gov.cn/zcfb/zcfbghwb/201609/t20160906_817830.html.
[6] 中国气象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2016—2020年)[A/OL].(2016-04-27)[2017-02-01].http://mt.sohu.com/20160429/n4468 31175.shtml.
[7]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通知[A/OL].(2015-02-15)[2017-02-01].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612/t20161213_349584.html.
[8] 刘佳,聚焦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N].中国气象报,2015-03-25(07).
[9] 敖红斌,谢克勇,邓细华,等.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9):215-216.
[10] 罗剑飞.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