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为规范发展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心理工作的开展,需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根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区里的教研资源,尝试将“工作坊”团体辅导模式引入教研活动。开设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工作坊” 心理教研模式 专业发展
一、培训背景
我区教委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定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为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需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006年对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2007年对我区各中小学校任课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研结果反映:
(一)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很有限,并且缺乏工作经验。
我区绝大部分心理教师是兼职教师,占98.2%。专兼职心理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年限都偏短,有25.5%的教师没有工作经验,有58.2%的心理教师从事此项工作在3年以下(包括3年),只有16.3%的心理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在4年以上。
(二)教师专业知识不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接受过长期培训的教师较少,一些教师接受过短期培训。还有14.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绝大部分兼职心理教师希望成为专职心理教师,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兴趣、有信心,但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有87.3%的教师希望获得专业培训的机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知识不系统,工作难度大,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困惑。
(三)教师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绝大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所以应加强教师的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为教师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求
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应提高心理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教育专业技能。根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区里的教研资源,尝试将“工作坊”团体辅导模式引入教研活动。开设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并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需求,逐步提高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一)教研活动新模式是新课改的需求
教研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多项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等多个层面,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等多种性质。“教研活动”这个词语中的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一种微观研究、实践研究,是学校教师经常进行的、对具体课题教学的研究。。教研研究活动的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教学工作。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具体课题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形式。
教研活动,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研活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教研活动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教研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观摩研讨、案例分析、校际交流、学术沙龙式、对比教学式、课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形式。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二)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心理教研的需求
樊富珉教授是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专家,在她的《团体心理咨询》一书中明确指出,“团体咨询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的观察、学习、体验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她还强调:“由于团体心理咨询的独特之处和积极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 “团体心理咨询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实际上就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方法、技巧来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业务提高的培训,它符合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工作。
三、探索与实践
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案例
(一)“工作坊”团体培训目标
昌平区心理健康教师是一个团体,工作中需要彼此间的理解、互助与支持,而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成长显得就尤为重要。通过团体辅导,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使我区的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在和谐团结的气氛中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心理健康一线教师在心理上有所成长,并且对老师们的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工作坊”团体的成员组成
1、团体培训对象:期望个人心理成长、愿意与他人发展合作,建立更深入的联系与情感,并希望更好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所发展的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2、成员特征:男女性别无限制;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3、处理问题的范围:组员相互间的认识、理解最终达到信任与合作。
(三)“工作坊”团体甄选的方法
通过网上发布消息的形式,告知所有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我们的活动;通过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报名者填写报名表及回答简短的问题最终确定组员。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结构式且封闭式的团体。
(四) “工作坊”团体的结构
结构式、封闭式、自愿性
(五)“工作坊”团体的程序计划及具体的内容安排
1、指导教师: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 教研员(参加过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
协助教师: 心理教师(心理学专业毕业、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
2、成立中心备课组:
我区具有心理学专业培训背景、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教师组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共同完成培训活动。中心备课组的任务包括前期的活动方案设计、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的小组指导、摄像、录像;活动结束后的小结、反思,资料收集、档案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共同合作完成。
3、“工作坊”具体活动安排(具体内容示例见附件1)
因为是首次培训,所以主要以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确定本次培训主题“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培训共安排六次(共28课时)。计入“十一五”继教学分。
培训主题:某区“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辅导培训
第一单元:相识与信任(4课时)。通过签订承诺书、拼图分组、打破隔膜等活动,目的使各学校心理教师相互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通过信任之旅、小组契约等活动,使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系列活动正常进行。结束前分享活动感受,填写活动评估表。
第二单元:团结合作(4课时)。 通过心有千千结、搭纸塔等活动促进组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组员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并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引导组员加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第三单元:拓展活动(8课时)。以自愿原则组织教师到专业拓展基地进行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教研员协助专业教练员进行各项拓展活动。通过组建团队、信任背摔、高空断桥、小组竞赛等项目,使团员在活动中再次体验团结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增强相互支持、挑战自我、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识。
第四单元:自我认识(4课时)。以松鼠搬家、自画像、分析自画像、分享感受等活动,使组员体验团体归属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并得到组员间的相互支持,进而接纳自我。
第五单元:生涯发展(4课时)。通过蚂蚁搬家、生涯发展路线图、爱心传递等活动,使组员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发掘自身潜能,相互了解,互相支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六单元:永远是朋友(4课时)。本次活动是最后一次,所以运用“精彩回放”,回味和体验系列团体活动内容,感受自己在团体中的成长过程,分享团队合作的幸福感受。通过“笑迎未来”,了解成员在团体辅导培训后的收获与成长,相互鼓励、祝福,分享成果。“小小结业式”邀请相关领导为团体成员颁发结业证书,分享感受,结束培训活动。
4、考核方式
书面总结与实践工作两种方式相结合。
书面总结包括每次课后作业-----感受与收获和课程结束后的培训总结。
实践工作包括将学到的知识及技能结合本校实际应用到工作中,有一定效果。
四、培训效果:
1、首批34名教师通过连续6次的团体心理培训全部结业。这批教师成为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2、本次培训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增强了心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心。(学员结业感受请见附件2)
3、通过团体培训建立起一支团结、互助、合作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并在我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指导与服务的作用。
4、在“区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培训”的基础上,中心组教师组成团体辅导小组,走进学校,服务教师、学生。先后走进十几所学校,进行了“教师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和“学生快乐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欢迎。
五、“工作坊”应用于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工作坊”教研模式的特点
1、团体目标明确。教研活动设计的培训目标能直接指向教师的具体需求,从我区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难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2、形式灵活多样。“工作坊”教研模式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各种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绘画投射等。摆脱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教师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将所学方法、技巧,及时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
3、团体感染力强。“工作坊”教研模式通过团体多向沟通过程,对每一位成员都有多个影响源,每个成员在接受来自团体其他成员的帮助的同时,也可称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并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适合学校心理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支持。
4、实际效果明显。“工作坊”教研模式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复制品。在充满良好氛围的团体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式,成员可发现和识别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并尝试改变自己,并将这种改变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心理教师在团体中所学到的辅导技能与方法,很快就能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推动学校心理工作的发展。
(二)“工作坊”应用于教研的作用与保障
1、“工作坊”教研培训需要各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
“工作坊”教研培训是系列培训活动,不管是采取每周一次还是集中培训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我区学校心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他们都非常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信心做好此项工作,并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领导不重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培训、活动的开展。在问卷调查和教师的座谈中,提到问题最多的一个就是领导不重视,工作难开展。兼职教师在学校开展工作难度较大,时间没有保证,工作量大,教师角色不好定位,工作开展不能深入。
2、“工作坊”教研培训要注重教学研究与培训相结合
“工作坊” 教研培训既是教师进修、提高的场所,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它体现教师学习与提高的便捷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研究问题统一性。在方案设计中采取室内教学与户外拓展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交流相结合、进修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形式安排中采取教师自学与听课相结合、体验与分享相结合、模仿与创造相结合、观摩与展示相结合。
3、“工作坊” 教研培训需要规范化和系统化
“工作坊” 教研培训作为有计划的团体活动,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有明确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团体组织者要接受过专业的培训,遵循团体的基本原则,使“工作坊” 教研培训规范化。区域教研是长期的工程,因此,根据地区存在的问题与实际特点,设计不同的培训主题,一方面要根据地区的发展目标、教师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不断开发培训主题,编著培训教材;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培训手段,购置培训设施。要逐步使“工作坊”管理规范化、形式多元化、内容模块化、师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坊”教研培训做到长盛不衰、充满生命力,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权利。
结束语:通过“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培训引入教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将教师培训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心理教师的进修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参与式”转变;教研培训由“单一式、封闭式”向“多样式、开放式”转变。符合教研活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心理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总之,“工作坊”教研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实施,为心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心理教师掌握专业技能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提供了有效地的平台。
附学员结业感受
感悟成长
短暂而快乐的“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就要结束了,心里有种不舍的痛感。舍不得离开相识、相知的老师们,舍不得离开刚刚建立起来的和谐大家庭,如果时间再长点该多好啊!
一次活动时间结束,我就会盼着下次活动时间的到来,每次相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一种升华。经过五周工作坊的共同活动,使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本次昌平区成立“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何丽芳老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与心血。活动的内容丰富,目标明确,观念清晰,形式多样,结合实际,便于操作。通过这次活动,我基本上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技能技巧,能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之前,我校已开展了班级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和成长小组,进行了个体咨询和书信咨询等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团体辅导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技能有了更熟练的掌控。把我所学的知识都用在实际工作中,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我相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在“工作坊”中,我结识了许多的朋友,他们中有开展此项工作多年的教师,有刚刚从事本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相伴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道路上。从此,我不再孤单,不再无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有很强势的人脉,有丰厚的共享资源。
“工作坊”的活动结束了,但在一起的画面一次次浮现在脑海中,如同昨日事。我们还能现相聚吗?我期待着!
关键词:“工作坊” 心理教研模式 专业发展
一、培训背景
我区教委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定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为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需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006年对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2007年对我区各中小学校任课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研结果反映:
(一)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很有限,并且缺乏工作经验。
我区绝大部分心理教师是兼职教师,占98.2%。专兼职心理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年限都偏短,有25.5%的教师没有工作经验,有58.2%的心理教师从事此项工作在3年以下(包括3年),只有16.3%的心理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在4年以上。
(二)教师专业知识不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接受过长期培训的教师较少,一些教师接受过短期培训。还有14.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绝大部分兼职心理教师希望成为专职心理教师,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兴趣、有信心,但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有87.3%的教师希望获得专业培训的机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知识不系统,工作难度大,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困惑。
(三)教师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绝大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所以应加强教师的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为教师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求
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应提高心理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教育专业技能。根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区里的教研资源,尝试将“工作坊”团体辅导模式引入教研活动。开设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并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需求,逐步提高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一)教研活动新模式是新课改的需求
教研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多项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等多个层面,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等多种性质。“教研活动”这个词语中的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一种微观研究、实践研究,是学校教师经常进行的、对具体课题教学的研究。。教研研究活动的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教学工作。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具体课题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形式。
教研活动,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研活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教研活动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教研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观摩研讨、案例分析、校际交流、学术沙龙式、对比教学式、课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形式。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二)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心理教研的需求
樊富珉教授是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专家,在她的《团体心理咨询》一书中明确指出,“团体咨询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的观察、学习、体验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她还强调:“由于团体心理咨询的独特之处和积极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 “团体心理咨询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实际上就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方法、技巧来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业务提高的培训,它符合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工作。
三、探索与实践
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案例
(一)“工作坊”团体培训目标
昌平区心理健康教师是一个团体,工作中需要彼此间的理解、互助与支持,而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成长显得就尤为重要。通过团体辅导,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使我区的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在和谐团结的气氛中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心理健康一线教师在心理上有所成长,并且对老师们的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工作坊”团体的成员组成
1、团体培训对象:期望个人心理成长、愿意与他人发展合作,建立更深入的联系与情感,并希望更好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所发展的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2、成员特征:男女性别无限制;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3、处理问题的范围:组员相互间的认识、理解最终达到信任与合作。
(三)“工作坊”团体甄选的方法
通过网上发布消息的形式,告知所有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我们的活动;通过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报名者填写报名表及回答简短的问题最终确定组员。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结构式且封闭式的团体。
(四) “工作坊”团体的结构
结构式、封闭式、自愿性
(五)“工作坊”团体的程序计划及具体的内容安排
1、指导教师: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 教研员(参加过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
协助教师: 心理教师(心理学专业毕业、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
2、成立中心备课组:
我区具有心理学专业培训背景、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教师组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共同完成培训活动。中心备课组的任务包括前期的活动方案设计、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的小组指导、摄像、录像;活动结束后的小结、反思,资料收集、档案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共同合作完成。
3、“工作坊”具体活动安排(具体内容示例见附件1)
因为是首次培训,所以主要以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确定本次培训主题“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培训共安排六次(共28课时)。计入“十一五”继教学分。
培训主题:某区“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辅导培训
第一单元:相识与信任(4课时)。通过签订承诺书、拼图分组、打破隔膜等活动,目的使各学校心理教师相互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通过信任之旅、小组契约等活动,使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系列活动正常进行。结束前分享活动感受,填写活动评估表。
第二单元:团结合作(4课时)。 通过心有千千结、搭纸塔等活动促进组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组员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并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引导组员加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第三单元:拓展活动(8课时)。以自愿原则组织教师到专业拓展基地进行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教研员协助专业教练员进行各项拓展活动。通过组建团队、信任背摔、高空断桥、小组竞赛等项目,使团员在活动中再次体验团结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增强相互支持、挑战自我、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识。
第四单元:自我认识(4课时)。以松鼠搬家、自画像、分析自画像、分享感受等活动,使组员体验团体归属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并得到组员间的相互支持,进而接纳自我。
第五单元:生涯发展(4课时)。通过蚂蚁搬家、生涯发展路线图、爱心传递等活动,使组员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发掘自身潜能,相互了解,互相支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六单元:永远是朋友(4课时)。本次活动是最后一次,所以运用“精彩回放”,回味和体验系列团体活动内容,感受自己在团体中的成长过程,分享团队合作的幸福感受。通过“笑迎未来”,了解成员在团体辅导培训后的收获与成长,相互鼓励、祝福,分享成果。“小小结业式”邀请相关领导为团体成员颁发结业证书,分享感受,结束培训活动。
4、考核方式
书面总结与实践工作两种方式相结合。
书面总结包括每次课后作业-----感受与收获和课程结束后的培训总结。
实践工作包括将学到的知识及技能结合本校实际应用到工作中,有一定效果。
四、培训效果:
1、首批34名教师通过连续6次的团体心理培训全部结业。这批教师成为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2、本次培训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增强了心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心。(学员结业感受请见附件2)
3、通过团体培训建立起一支团结、互助、合作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并在我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指导与服务的作用。
4、在“区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培训”的基础上,中心组教师组成团体辅导小组,走进学校,服务教师、学生。先后走进十几所学校,进行了“教师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和“学生快乐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欢迎。
五、“工作坊”应用于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工作坊”教研模式的特点
1、团体目标明确。教研活动设计的培训目标能直接指向教师的具体需求,从我区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难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2、形式灵活多样。“工作坊”教研模式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各种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绘画投射等。摆脱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教师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将所学方法、技巧,及时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
3、团体感染力强。“工作坊”教研模式通过团体多向沟通过程,对每一位成员都有多个影响源,每个成员在接受来自团体其他成员的帮助的同时,也可称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并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适合学校心理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支持。
4、实际效果明显。“工作坊”教研模式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复制品。在充满良好氛围的团体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式,成员可发现和识别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并尝试改变自己,并将这种改变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心理教师在团体中所学到的辅导技能与方法,很快就能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推动学校心理工作的发展。
(二)“工作坊”应用于教研的作用与保障
1、“工作坊”教研培训需要各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
“工作坊”教研培训是系列培训活动,不管是采取每周一次还是集中培训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我区学校心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他们都非常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信心做好此项工作,并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领导不重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培训、活动的开展。在问卷调查和教师的座谈中,提到问题最多的一个就是领导不重视,工作难开展。兼职教师在学校开展工作难度较大,时间没有保证,工作量大,教师角色不好定位,工作开展不能深入。
2、“工作坊”教研培训要注重教学研究与培训相结合
“工作坊” 教研培训既是教师进修、提高的场所,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它体现教师学习与提高的便捷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研究问题统一性。在方案设计中采取室内教学与户外拓展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交流相结合、进修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形式安排中采取教师自学与听课相结合、体验与分享相结合、模仿与创造相结合、观摩与展示相结合。
3、“工作坊” 教研培训需要规范化和系统化
“工作坊” 教研培训作为有计划的团体活动,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有明确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团体组织者要接受过专业的培训,遵循团体的基本原则,使“工作坊” 教研培训规范化。区域教研是长期的工程,因此,根据地区存在的问题与实际特点,设计不同的培训主题,一方面要根据地区的发展目标、教师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不断开发培训主题,编著培训教材;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培训手段,购置培训设施。要逐步使“工作坊”管理规范化、形式多元化、内容模块化、师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坊”教研培训做到长盛不衰、充满生命力,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权利。
结束语:通过“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培训引入教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将教师培训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心理教师的进修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参与式”转变;教研培训由“单一式、封闭式”向“多样式、开放式”转变。符合教研活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心理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总之,“工作坊”教研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实施,为心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心理教师掌握专业技能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提供了有效地的平台。
附学员结业感受
感悟成长
短暂而快乐的“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就要结束了,心里有种不舍的痛感。舍不得离开相识、相知的老师们,舍不得离开刚刚建立起来的和谐大家庭,如果时间再长点该多好啊!
一次活动时间结束,我就会盼着下次活动时间的到来,每次相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一种升华。经过五周工作坊的共同活动,使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本次昌平区成立“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何丽芳老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与心血。活动的内容丰富,目标明确,观念清晰,形式多样,结合实际,便于操作。通过这次活动,我基本上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技能技巧,能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之前,我校已开展了班级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和成长小组,进行了个体咨询和书信咨询等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团体辅导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技能有了更熟练的掌控。把我所学的知识都用在实际工作中,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我相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在“工作坊”中,我结识了许多的朋友,他们中有开展此项工作多年的教师,有刚刚从事本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相伴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道路上。从此,我不再孤单,不再无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有很强势的人脉,有丰厚的共享资源。
“工作坊”的活动结束了,但在一起的画面一次次浮现在脑海中,如同昨日事。我们还能现相聚吗?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