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和后勤的改革,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新形式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加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创新党建进学生社区的工作体制,建立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组织制度,创建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新模式,构筑适应高校改革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0072—019
  
  一、高校学生社区的内涵
  
  高校学生社区这一概念是近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和学分制的逐步推进而出现的。通常是指处于高校之中或高校周边,主要由高校学生组成的,辅以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人员,以学生宿舍为主,包括文体活动场所、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等在内的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区域。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之家”,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理论实践最活跃的场所。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2002年12月,陈至立同志在《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报告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高校要建立、健全机制,做到责任、人员、机构、制度落实。党支部、团支部要进公寓。政治辅导员也要人住学生宿舍,负责学生在公寓内的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引导和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高校学生社区的建立,传统的班级或年级除了上课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会在社区中度过。大学生已开始由“院系人”向“社区人”转变。这种状况将使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职能强大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以及管理力度大大减弱,学生在社区的很多情况,学生管理部门有可能很难掌握,许多工作学生管理部门也难以在社区深入开展,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上出现“盲点”或“空白点”。而且,管理权限的此消彼长使原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社区所取代,党建工作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党组织应当主动适应这种转变,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重心,积极深入学生社区工作,将学生工作重心适时向学生社区倾斜,探索建立与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相适应的、富有特色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察等方面的制度,以拓展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二)学生社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宽松的场所,是信息沟通最不受拘束的渠道。在宿舍,同学之间探讨问题、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班集体相比,同一宿舍同学的关系更密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宿舍也表现得更真实。学生在学生社区里不仅需要休息、娱乐,更需要学习、创作。所以,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可以起到激情励志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减少学生社区内的不文明行为。文明和谐的社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直接地反映校风、校纪的好坏,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这就凸显了学生社区作为党建工作新载体的重要功能,突出了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必要性。
  
  (三)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大学生社区建设的力度,社区内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经调查发现,各高校在学生社区文化和党团建设方面比较薄弱。
  首先,高校学生社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整个社会文化大气候的影响,而当今社会道德多样化、价值多元化以及各种文化的交织,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引导大学生科学地鉴别和认同健康的社区文化、自觉地培植和弘扬高雅的社区文化,急需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同时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其次,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区的组织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不足、社区党团组织建设不完善、社区大学生自我管理缺乏组织和引导,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学生社区不能成为管理和教育的“盲区”。因此,要加快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骨干的在社区思想、文化以及行为示范作用,促进学社社区的文明与和谐。
  
  三、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具体模式探索
  
  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加强学生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在价值判断上,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必须的、要加强的,而在事实判断上,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又是薄弱的,各高校仍在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模式。
  
  (一)逐步建立健全学生社区党组织机构、理顺关系
  1 学生社区成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各楼层成立党小组
  在学生社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办公室”。学生社区党建办公室的值班教师。可以由社区管理办公室老师或入住学生宿舍的辅导员担任,保证上班时间有老师办公,业余时间有老师轮班办公。其主要职能就是指导各楼层的党小组开展工作、挖掘各党小组在社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此外,“社区党建工作办公室”还要起到“学生党员之家”的作用,可以建立党员活动室、社区党校教室、资料阅览室等,便于学生党员开展工作与学习。落实以鲜明的标志把学生社区党组织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宣传板上墙,保证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有章可循。社区党建办公室需配备齐全的设施,有电视机等音响设备、开通网络供学生上“红色网站”、订有多种党报党刊。
  为了方便学院了解党员发展和培养情况。我们不建议在社区成立党支部,但可以在学生宿舍的不同楼层成立若干个党小组。选定学生社区管理办公室老师、人住学生宿舍的辅导员或楼层中的党员同志担任党小组的负责人。当然,我们还要澄清一个关系,即:党小组与学生党支部并非隶属关系,党小组 是一个跨班级、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的临时组织,流动性大,其主要职能是围绕建设文明社区的目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的影响力。党小组中各党员的组织关系仍归属其所在的党支部,并在该支部过组织生活。楼层党小组的成员包括该楼层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其主要职责就是组织本楼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习、研讨等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推优。
  2 社区党建办公室活动开展丰富的党建活动
  (1)给学生提供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场所。安排各党小组定期组织学习与交流;平时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各类学习小组、研讨会等;鼓励学生自觉学生党的理论知识,定期播放红色电影。课余时间开放电视。便于学生收看新闻和时事等节目。党报党刊阅览室定时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在党课之后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钻研。
  (2)根据社区学生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如:对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制作红色网页、党史党章的课件制作等竞赛活动:文科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历史故事话剧表演、党的理论学习体会论文评比等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一些格调文雅,健康向上的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品味快乐,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充分挖掘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深奥的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等知识做成形象生动的课件、Flash网页,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建设学生党建工作网页,设立信箱、开放论坛,开始党建专栏,及时弘扬个体和团队的优秀事迹,利用网络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
  (4)以党建带团建,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各党小组组织楼层党团员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如到学校附近社区进行党政方针的宣传、普法宣传教育、社会公民道德宣讲、小学生助困、智力扶贫等活动;组织学生社区范围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社区文化生活等。以党建带团建,促进学生社区的和谐、文明。
  3 发挥社区党员的主导作用。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需要人际和谐,更需要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今天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大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存在意志品质不坚定,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社区学习风气淡薄,这是很多高校的普遍性问题。学生党员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成员,是创建文明社区,建设和谐校园的“发动机”。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大学生社区氛围。可通过实施“党员挂牌”、“党员责任区”和“党员联系宿舍”等制度,增强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使广大党员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和模范表现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学生,建立一个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干部和团员共同组成的。能有效了解社区学生思想动态的学生骨干群。形成一支能主导社区思潮和倾向的有生力量,以确保社区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其他文献
Abstract: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is very famous and influential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Through analyzing this novel, this the- sis reveals the conflicts and compromise between mothers and da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采用模块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相应的模块教材尚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基于国内外职教课改经验的分析总结,近几年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组织教师编写符合我校特点的模块化校本教材。现就中职学校模块化校本教材的编写谈谈自已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模块;教材;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6-050-02    1现状分析    1.
期刊
摘要:电视的日益普及,导致了具有中介化、仪式化、被动化、世俗化特征的电视文化的形成。面对受众对电视的过分依赖,文章就关注人的生命如何生成和更有意义的美学视角,回答了美学在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面前应具有的使命:强化生命意义的体验性、创造性、批判性和终极性。  关键词:中餐菜名;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0048—
期刊
Abstract: Wang Guo-wal was a famous Chinese modem scholar, he had some comments on educational purpose, which were concrete and systematical educational ideologies about morality,intelligence, physi
期刊
摘要: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一直被视作翻译文学的典范,许多学者曾撰文从不同角度予以褒奖。本文拟从修辞手段的角度,选取部分译例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杨译在忠实传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讲究形式上的整齐和美感,音韵上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使译文如临画一般,达到神似的境界。  关键词:杨必;名利场;修辞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0036—009  
期刊
摘要: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其核心理论是翻译的“目的论”。本文试图从“目的论”的视角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解读,从而对文化负载中餐菜名的英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餐菜名;翻译日的论;翻译目的;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0045—0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
期刊
摘要:翻译和文化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化的特质和需求影响着翻译活动从产生到结束的全过程,而翻译活动反过来也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发生了交流的两种文化。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译者的任务便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内容,尤其是对出现了文化缺省的情况进行翻译补偿。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缺省;翻译;补偿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
期刊
摘要:我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高等本科教学评估在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立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三化一性”质量保障体系的设想。所谓“三化一性”即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标准多样化,评估过程规范化、评估结果权威性。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质量保障;三化一性“体系”  中图分类号:C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区域金融中心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把南宁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金融中心,最为主要的是加快南宁以及整个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同时不断地完善以南宁为主的金融市场。本文在分析南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南宁;北部湾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
期刊
摘要:思维在化学教学中是一个需要重点培养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本文就从几方面阐释了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此案能让同学们更好地学懂化学。  关键词:思维;学生;问题;推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0114—03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分析、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