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独特魅力。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比较矜贵,需要长期的保养。由此,中药常常被制备成汤药或药丸,其制作过程繁杂,即使这样,中药的保质期也较短。防潮工作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内容,为了保障中药制剂质量的稳定性,笔者对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多方面提出了中药制剂防潮的应对方法,希望促进中药固体制剂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研究
引言:
中药制剂虽然见效慢,但其所含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活性与非活性成分大都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湿后,药物本身会出现颜色加深、变潮变软、粘合结块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出现药物成分的水解,氧化等现象,以至于药物成分发生改变,药物疗效降低乃至出现安全问题。可见,解决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是中药发展的重中之重。
1.药物吸潮原理
1.1吸潮原理
众所周知,水分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的反应物,一定条件下,水分含量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就越快。可见,中药固体制剂的含水量必须要精确控制,否则会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霉变失效,影响药物质量。药物的吸湿性主要与药物的化学成分有关,如多糖、蛋白质、粘液质等成分,中药的霉变与这些成分脱不了干系。吸潮是指物质在一定湿度环境下,空气中水分子由于亲和力作用与物质表面结合,发生物理键结合直至平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分子扩散到药物内部,一旦水分进入药物就会引起氧化,水解等一系列的反应,进而影响药物质量的稳定性。药剂含水量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比如制药过程的配料、混合、千燥、生产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等等。药物含水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让药物过多吸湿成块流动性下降,也不能让药物失去水分导致风化胶囊光破裂。
1.2中药浸骨吸湿的影响因素
中药浸骨吸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域因素,药物自身因素和产品包装因素等等,每一种因素都对中药浸膏的吸湿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环境因素是影响中药总体制剂吸潮性的首要因素。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受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各地的大气环境湿度相差很大。同一季节同一日,有的地区要注意采取防干燥措施,有的就要注意如何有效防潮。就地域方面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我国南北方的空气环境的差异,以长江为分割线,以南的地区,空气比较湿润,空气中的含水量较多,中药浸膏的吸湿性也就相对更强,而长江以北,空气比较干燥,空气中水分少,因此中药浸骨的吸湿性也就相对降低,所以南方的中药固体制剂所采用的防潮措施就比北方的多得多了。中药浸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诸多困难,因为有些重要浸骨成分具有复杂性,严格性,一旦生产过程中相对湿度等因素略有变化,药粉就会因吸湿性对成型工艺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制剂物理特点精心挑选适宜的包装材料,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容易被忽略的是,不同制剂包装材料,抗潮性能不一样,对制剂稳定性影响有所不同。
2.中药固体制剂主要防潮工艺的研究进展
2.1优化中药的提取分离技术
优化提取和精致工艺是避免中药制剂吸湿的不可或缺的方法。精加工既能减少药剂服用量,又能减小药物吸湿性。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水煎煮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传统提取方法常在提取有效成分时也提取出大量无效成分,不仅导致吸湿性增加,还缩短了保质期。而近年来兴起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微波技术和超声技术使目标成分提取率提高,有效解决了中药提取物的吸湿性问题。膜分离技术能有效除去各种杂质、粘液质、胶体等,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中已有广泛应用,此法能够富集产物,滤除杂质效率高。再者就是水提醇沉法,将用水作溶媒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保留了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成分,除去了诸多亲水性成分。高速离心法是指利用提取液所含成分在高速离心机中所受离心力差异而使杂质加速分离的方法。但高速离心法也存在不足,它难以除去糖类等杂质,只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流浸膏的吸湿性。
2.2采用适宜的干燥技术
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烘箱干燥法所得产物,喷雾干燥法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和流动性。将益母草浸膏粉和肾石通浸膏粉等用不同的干燥工艺做实验,对比产物的粘性、吸湿性和流动性。得出的结论是,喷雾干燥所得产物黏性较小,微波干燥产物吸湿性较小,真空干燥产物流动性较好。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性液体包裹干燥粉体颗粒表面,利用载体的不同性质使药物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还可以适当地采用防潮包装防止中药固体制剂吸湿。选用低透湿度的材料或容器将产品密封包装.或在包装容器内装入适量的能吸收从容器内壁渗入潮气的干燥剂可降低中药固体制剂局部环境的水蒸气压.减少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湿。设计防潮包装时,在对产品及贮运环境充分了解后.先确定防潮包装的等级。确定采用的防潮包装方法与种类.并依此类型与等级选择相应的透湿度值的包装材料及容器确定干燥剂的种类与州量。根据选用的包装材料.合理确定防潮包装及密封方法。
2.3防潮辅料的研究
中药饮片经过提取所得浸膏大多具有吸湿性,加入适宜的辅料能改善其吸湿强度,不同的辅料本身吸湿性不同,防潮的效果不同,对药物物理性质的影响也不同。不同的辅料对药物会产生不同的防潮效果,通常易吸湿的药物原料,应选用不易吸湿的辅料,以减少总吸湿量。选择单一辅料用于制剂防潮,往往得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多种辅料混合用于制剂防潮效果更佳。改变混合辅料的搭配比例也会产生不同的抗湿效果,辅料混合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混合后具有的综合效果,更大范围的改善产物的性质。
2.4采用包衣技术
包衣技术如果运用得当,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炒得火热的薄膜包衣技术,在性能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由此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以及广泛的应用。完整的薄膜包衣材料包括成膜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溶剂等,不同包衣材料和材料配比能产生不同的防潮效果。包衣中药固体制剂用防水聚合物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IV等材料。同时聚合物包衣膜在阻隔湿气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剂的吸湿速度,使中药制剂质量得到保证。
2.5中药制成颗粒方法
相对于混合制粒、摇摆式制粒等而言,一步制粒的操作流程较为方便简单,一台设备就可以解决物料的混合、搅拌、浇筑成型和干燥等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湿法制粒的所得颗粒的质地致密且表面光滑,空气中的水分不易渗入,可减缓颗粒的溶解霉变速度,但其所用辅料通常是糖粉、淀粉、糊精等。众所周知,糖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淀粉对酸碱和温度的敏感性较大,要求也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辅料用量方面,流化床制粒方法可减少辅料加入量,进而灵活的改变吸湿性材料的分布,但其缺点是颗粒较为分散,颗粒内存在较大空隙,且由于制粒的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以至于颗粒形态不统一。
结语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藥要走向世界,发光发亮,还需要适宜的防潮技术来护航。要从根本上解决药物吸潮的问题,达到防潮的目的,就必须要找到突破口,从最初的药材处理开始着手直至最后包装、贮存,把每一个环节都有效地结合起来。理想的防潮效果不仅需要对药物自身物理性质有很好的把控,还需要时刻注意药物周围的环境。相信终有一日,我国中药事业会震慑全球的医药行业。
参考文献:
[1]何华山,刘旭海,陶松等,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4:97-100.
[2]唐雪梅,徐超群,舒光明等,中药喷雾干燥粉末的沸腾制粒工艺[J].华西药学杂志,2005,03:246-248.
关键词: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研究
引言:
中药制剂虽然见效慢,但其所含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活性与非活性成分大都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湿后,药物本身会出现颜色加深、变潮变软、粘合结块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出现药物成分的水解,氧化等现象,以至于药物成分发生改变,药物疗效降低乃至出现安全问题。可见,解决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是中药发展的重中之重。
1.药物吸潮原理
1.1吸潮原理
众所周知,水分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的反应物,一定条件下,水分含量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就越快。可见,中药固体制剂的含水量必须要精确控制,否则会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霉变失效,影响药物质量。药物的吸湿性主要与药物的化学成分有关,如多糖、蛋白质、粘液质等成分,中药的霉变与这些成分脱不了干系。吸潮是指物质在一定湿度环境下,空气中水分子由于亲和力作用与物质表面结合,发生物理键结合直至平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分子扩散到药物内部,一旦水分进入药物就会引起氧化,水解等一系列的反应,进而影响药物质量的稳定性。药剂含水量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比如制药过程的配料、混合、千燥、生产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等等。药物含水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让药物过多吸湿成块流动性下降,也不能让药物失去水分导致风化胶囊光破裂。
1.2中药浸骨吸湿的影响因素
中药浸骨吸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域因素,药物自身因素和产品包装因素等等,每一种因素都对中药浸膏的吸湿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环境因素是影响中药总体制剂吸潮性的首要因素。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受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各地的大气环境湿度相差很大。同一季节同一日,有的地区要注意采取防干燥措施,有的就要注意如何有效防潮。就地域方面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我国南北方的空气环境的差异,以长江为分割线,以南的地区,空气比较湿润,空气中的含水量较多,中药浸膏的吸湿性也就相对更强,而长江以北,空气比较干燥,空气中水分少,因此中药浸骨的吸湿性也就相对降低,所以南方的中药固体制剂所采用的防潮措施就比北方的多得多了。中药浸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诸多困难,因为有些重要浸骨成分具有复杂性,严格性,一旦生产过程中相对湿度等因素略有变化,药粉就会因吸湿性对成型工艺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制剂物理特点精心挑选适宜的包装材料,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容易被忽略的是,不同制剂包装材料,抗潮性能不一样,对制剂稳定性影响有所不同。
2.中药固体制剂主要防潮工艺的研究进展
2.1优化中药的提取分离技术
优化提取和精致工艺是避免中药制剂吸湿的不可或缺的方法。精加工既能减少药剂服用量,又能减小药物吸湿性。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水煎煮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传统提取方法常在提取有效成分时也提取出大量无效成分,不仅导致吸湿性增加,还缩短了保质期。而近年来兴起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微波技术和超声技术使目标成分提取率提高,有效解决了中药提取物的吸湿性问题。膜分离技术能有效除去各种杂质、粘液质、胶体等,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中已有广泛应用,此法能够富集产物,滤除杂质效率高。再者就是水提醇沉法,将用水作溶媒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保留了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成分,除去了诸多亲水性成分。高速离心法是指利用提取液所含成分在高速离心机中所受离心力差异而使杂质加速分离的方法。但高速离心法也存在不足,它难以除去糖类等杂质,只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流浸膏的吸湿性。
2.2采用适宜的干燥技术
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烘箱干燥法所得产物,喷雾干燥法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和流动性。将益母草浸膏粉和肾石通浸膏粉等用不同的干燥工艺做实验,对比产物的粘性、吸湿性和流动性。得出的结论是,喷雾干燥所得产物黏性较小,微波干燥产物吸湿性较小,真空干燥产物流动性较好。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性液体包裹干燥粉体颗粒表面,利用载体的不同性质使药物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还可以适当地采用防潮包装防止中药固体制剂吸湿。选用低透湿度的材料或容器将产品密封包装.或在包装容器内装入适量的能吸收从容器内壁渗入潮气的干燥剂可降低中药固体制剂局部环境的水蒸气压.减少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湿。设计防潮包装时,在对产品及贮运环境充分了解后.先确定防潮包装的等级。确定采用的防潮包装方法与种类.并依此类型与等级选择相应的透湿度值的包装材料及容器确定干燥剂的种类与州量。根据选用的包装材料.合理确定防潮包装及密封方法。
2.3防潮辅料的研究
中药饮片经过提取所得浸膏大多具有吸湿性,加入适宜的辅料能改善其吸湿强度,不同的辅料本身吸湿性不同,防潮的效果不同,对药物物理性质的影响也不同。不同的辅料对药物会产生不同的防潮效果,通常易吸湿的药物原料,应选用不易吸湿的辅料,以减少总吸湿量。选择单一辅料用于制剂防潮,往往得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多种辅料混合用于制剂防潮效果更佳。改变混合辅料的搭配比例也会产生不同的抗湿效果,辅料混合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混合后具有的综合效果,更大范围的改善产物的性质。
2.4采用包衣技术
包衣技术如果运用得当,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炒得火热的薄膜包衣技术,在性能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由此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以及广泛的应用。完整的薄膜包衣材料包括成膜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溶剂等,不同包衣材料和材料配比能产生不同的防潮效果。包衣中药固体制剂用防水聚合物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IV等材料。同时聚合物包衣膜在阻隔湿气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剂的吸湿速度,使中药制剂质量得到保证。
2.5中药制成颗粒方法
相对于混合制粒、摇摆式制粒等而言,一步制粒的操作流程较为方便简单,一台设备就可以解决物料的混合、搅拌、浇筑成型和干燥等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湿法制粒的所得颗粒的质地致密且表面光滑,空气中的水分不易渗入,可减缓颗粒的溶解霉变速度,但其所用辅料通常是糖粉、淀粉、糊精等。众所周知,糖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淀粉对酸碱和温度的敏感性较大,要求也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辅料用量方面,流化床制粒方法可减少辅料加入量,进而灵活的改变吸湿性材料的分布,但其缺点是颗粒较为分散,颗粒内存在较大空隙,且由于制粒的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以至于颗粒形态不统一。
结语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藥要走向世界,发光发亮,还需要适宜的防潮技术来护航。要从根本上解决药物吸潮的问题,达到防潮的目的,就必须要找到突破口,从最初的药材处理开始着手直至最后包装、贮存,把每一个环节都有效地结合起来。理想的防潮效果不仅需要对药物自身物理性质有很好的把控,还需要时刻注意药物周围的环境。相信终有一日,我国中药事业会震慑全球的医药行业。
参考文献:
[1]何华山,刘旭海,陶松等,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4:97-100.
[2]唐雪梅,徐超群,舒光明等,中药喷雾干燥粉末的沸腾制粒工艺[J].华西药学杂志,2005,03: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