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在7月份之前,孙宏斌仍未放弃努力来寻找“解救”顺驰的各种可能。在各种替代方案均告失败之后,其12年累积起来的黑马神话瞬间化为乌有。
[人物档案·孙宏斌]
1963年,出生于山西临邑县;
1988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进入联想,两年后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
1999年,正式成立天津顺驰公司;
2003年,顺驰进入北京,并开始了全国扩张战略;
2004年,在胡润百富榜中,以13亿元资产位列第。91位;
2006年9月,将顺驰55%的控股权转手香港路劲基建。
第二次房地产调控周期,几乎与顺驰全国化征程完全重叠,孙宏斌最终为盲目扩张付出了代价。
2006年9月5日,43岁的孙宏斌做出了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将自己创立12年之久的顺驰(中国)55%的控股权转手香港路劲基建。抉择之难,难在12.8亿元的交易价,被外界普遍质疑为“超低价”。
事实上,即便在7月份之前,孙宏斌仍未放弃努力来寻找“解救”顺驰的各种可能。在各种替代方案均告失败之后,12年累积起来的黑马神话瞬间化为乌有。
顺驰资金链出现缺口
就在顺驰易主消息传出的第二天,一直与顺驰“针锋相对”的万科前董事长王石发表了题为《和地产黑马交锋》的文章。
对于顺驰这样的结局,王石说:“如果把握好节奏,顺驰能够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两年过去了,它却要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代价。”
在2002年拉开高调进军全国的序幕后,顺驰在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城市近乎疯狂的“圈地”行为,令包括万科、大华、绿地等在内的国内一线品牌地产开发商“心乱”,同时也打乱了这些企业的拿地节奏。顺驰一下子成了他们最大的竞争敌手,他们不得不重新来审视这位来自天津的“地产骇客”。
2003年,顺驰以9.05亿元天价夺得当年北京“地王”大兴黄村项目。以超过底价一倍、超过对手2亿元的价格,让顺驰立马在北京地产界“扬名立万”。2004年竞得上海宝山、无锡等大量地块,同时在南京,苏州、石家庄、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迅速扩张,则进一步壮大了顺驰的全国声势。
在高成本扩张下,顺驰的全国土地储备迅速膨胀,同时也在不少城市与其他地产巨头“结怨”。一位南方地产商如此描述顺驰“按照当时拿地的价格、成本测算,顺驰的叫价,是没有一个开发商敢承担的,顺驰的做法是拿未来房地产高速增长作为赌注,先期才敢投入,这在其他房企是不敢苟同的。”
王石在当时认真研究顺驰后,同样认为孙宏斌在赌博,“高价拿地的时候就没有准备按时还钱,同政府公信力博弈,属恶意竞争行为”。2004年,王石曾与孙宏斌进行沟通,表示当时“孙先生对顺驰的急速扩张仍充满信心”。
之后顺驰的发展则印证了王石的判断,顺驰一边不断高价拿地,一边在许多城市拖延交付地价款。维系顺驰资金链的信心在于,通过对土地出让金支付的无限延长来获得市场机会,再依靠后期销售回款来弥补之前所欠地款。而被推高了的地价,无疑让土地出让方、贷款银行都能获益。
截至2003年年底,顺驰预交地价在70亿元以上;进入2004年第一季度,预付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王石认为,从资金流上看,除非有强大的财团或银行做后盾,否则顺驰按期交付地款是不可能的。
一位离开顺驰不久的高管向记者透露,顺驰整个资金缺口在30亿元以上,仅目前紧迫性资金需求就近10亿元,全国化项目的资金使用常常处于“十个瓶口、四五个盖子”的状态。就以顺驰在北京开发的蓝调国际公寓项目为例,截至5月,仅赔付业主延迟交房违约金就超过4000万元,现在每月数字还在不断累积,更谈不上项目开发本身。
2003年央行121号文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漫长的第二次房地产调控周期,调控一直延至今日,而这一周期几乎与顺驰开始全国化征程完全重叠。押宝房地产持续高速惯性成长的顺驰,由此开始遭受挫折。
成也天津败也天津
在孙宏斌的“发家史”上,天津是个绕不开的地方。
1994年,孙宏斌靠代理二手房销售起家,在天津成立了顺驰销售公司,这是之后顺驰(中国)的前身。对于天津市场敏感的孙宏斌,做销售不久就预测到了天津的巨大市场空间。随后短短数年间,顺驰在天津确立龙头老大的地位。2002年之前,顺驰在天津开发的房地产住宅项目,已占市场的30%~40%。就连目前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其在个别城市的占有率也很难突破3%。
孙宏斌在天津的很多项目运作,仍然具备传统房地产企业运行的痕迹,即前期拿地主要靠沟通,不实质性地付出真金白银,金融系统才是为其保驾护航的得力帮手。尤其是依靠金融支持和资源手段,逐渐成为孙宏斌对房地产市场生存之道的基本认知。
天津的成功给了孙宏斌足够的底气,也为顺驰全国化拓展做足了铺垫。他就这样握着在天津的成功经验,大跨步地进击全国。
在北京“地王”大兴黄村项目竞投过程中,顺驰表现出先拿地、后算账的典型风格。在该项目上,直至开发销售阶段都尚未付清所有地款。随后获取无锡理想城市1720公顷土地和上海宝山罗店50万平方米地块的手法,也如出一辙,最终无锡地块以合作方式半数出售给绿地集团,宝山项目则转让给上海地产集团。
“在取得北京大兴黄村项目上,顺驰更看重的是进入北京这个市场,价格是次要的。”孙宏斌在拿下项目后表示。而另一位顺驰离职高管也透露,顺驰在进入上海市场,竞拿蓝湾、奉贤等地块过程中,前期规划估算、风险评估其实很简单,就几页纸,两三天做出决定,完全以是否拿到土地作为考绩的唯一标准。
但世易时移,仍然固守“看家本领”的孙宏斌,惭惭感觉到吃力了。今年4月,复出担任顺驰董事长的孙宏斌发现,在顺驰全国化扩张的同时,天津本土市场几近失守,原本为顺驰提供滚滚现金流的天津市场,现已没有在售项目,包括太阳城等几个项目也要等注入新的资金才能启动。
目前即使是融创加上顺驰,在天津当地市场的份额也已不足5%。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启动,万科、和黄、合生等国内一线地产商杀人,顺驰在津风光已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在2005年下半年,孙宏斌已明显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有意“掉头”,但如此多的问题深层交织,为时已晚。
—位与顺驰洽谈过项目的地产老总说:“我们不是不想接受顺驰现有的项目,而是这些问题项目很难在短时间1理清。”正是因为无法与其他企业合作,以及部分项目资金面临崩盘,曾经意气风发的“地产骇客”孙宏斌,不得不匆匆完成了被视为“贱卖”的股权交易。
[人物档案·孙宏斌]
1963年,出生于山西临邑县;
1988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进入联想,两年后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
1999年,正式成立天津顺驰公司;
2003年,顺驰进入北京,并开始了全国扩张战略;
2004年,在胡润百富榜中,以13亿元资产位列第。91位;
2006年9月,将顺驰55%的控股权转手香港路劲基建。
第二次房地产调控周期,几乎与顺驰全国化征程完全重叠,孙宏斌最终为盲目扩张付出了代价。
2006年9月5日,43岁的孙宏斌做出了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将自己创立12年之久的顺驰(中国)55%的控股权转手香港路劲基建。抉择之难,难在12.8亿元的交易价,被外界普遍质疑为“超低价”。
事实上,即便在7月份之前,孙宏斌仍未放弃努力来寻找“解救”顺驰的各种可能。在各种替代方案均告失败之后,12年累积起来的黑马神话瞬间化为乌有。
顺驰资金链出现缺口
就在顺驰易主消息传出的第二天,一直与顺驰“针锋相对”的万科前董事长王石发表了题为《和地产黑马交锋》的文章。
对于顺驰这样的结局,王石说:“如果把握好节奏,顺驰能够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两年过去了,它却要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代价。”
在2002年拉开高调进军全国的序幕后,顺驰在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城市近乎疯狂的“圈地”行为,令包括万科、大华、绿地等在内的国内一线品牌地产开发商“心乱”,同时也打乱了这些企业的拿地节奏。顺驰一下子成了他们最大的竞争敌手,他们不得不重新来审视这位来自天津的“地产骇客”。
2003年,顺驰以9.05亿元天价夺得当年北京“地王”大兴黄村项目。以超过底价一倍、超过对手2亿元的价格,让顺驰立马在北京地产界“扬名立万”。2004年竞得上海宝山、无锡等大量地块,同时在南京,苏州、石家庄、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迅速扩张,则进一步壮大了顺驰的全国声势。
在高成本扩张下,顺驰的全国土地储备迅速膨胀,同时也在不少城市与其他地产巨头“结怨”。一位南方地产商如此描述顺驰“按照当时拿地的价格、成本测算,顺驰的叫价,是没有一个开发商敢承担的,顺驰的做法是拿未来房地产高速增长作为赌注,先期才敢投入,这在其他房企是不敢苟同的。”
王石在当时认真研究顺驰后,同样认为孙宏斌在赌博,“高价拿地的时候就没有准备按时还钱,同政府公信力博弈,属恶意竞争行为”。2004年,王石曾与孙宏斌进行沟通,表示当时“孙先生对顺驰的急速扩张仍充满信心”。
之后顺驰的发展则印证了王石的判断,顺驰一边不断高价拿地,一边在许多城市拖延交付地价款。维系顺驰资金链的信心在于,通过对土地出让金支付的无限延长来获得市场机会,再依靠后期销售回款来弥补之前所欠地款。而被推高了的地价,无疑让土地出让方、贷款银行都能获益。
截至2003年年底,顺驰预交地价在70亿元以上;进入2004年第一季度,预付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王石认为,从资金流上看,除非有强大的财团或银行做后盾,否则顺驰按期交付地款是不可能的。
一位离开顺驰不久的高管向记者透露,顺驰整个资金缺口在30亿元以上,仅目前紧迫性资金需求就近10亿元,全国化项目的资金使用常常处于“十个瓶口、四五个盖子”的状态。就以顺驰在北京开发的蓝调国际公寓项目为例,截至5月,仅赔付业主延迟交房违约金就超过4000万元,现在每月数字还在不断累积,更谈不上项目开发本身。
2003年央行121号文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漫长的第二次房地产调控周期,调控一直延至今日,而这一周期几乎与顺驰开始全国化征程完全重叠。押宝房地产持续高速惯性成长的顺驰,由此开始遭受挫折。
成也天津败也天津
在孙宏斌的“发家史”上,天津是个绕不开的地方。
1994年,孙宏斌靠代理二手房销售起家,在天津成立了顺驰销售公司,这是之后顺驰(中国)的前身。对于天津市场敏感的孙宏斌,做销售不久就预测到了天津的巨大市场空间。随后短短数年间,顺驰在天津确立龙头老大的地位。2002年之前,顺驰在天津开发的房地产住宅项目,已占市场的30%~40%。就连目前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其在个别城市的占有率也很难突破3%。
孙宏斌在天津的很多项目运作,仍然具备传统房地产企业运行的痕迹,即前期拿地主要靠沟通,不实质性地付出真金白银,金融系统才是为其保驾护航的得力帮手。尤其是依靠金融支持和资源手段,逐渐成为孙宏斌对房地产市场生存之道的基本认知。
天津的成功给了孙宏斌足够的底气,也为顺驰全国化拓展做足了铺垫。他就这样握着在天津的成功经验,大跨步地进击全国。
在北京“地王”大兴黄村项目竞投过程中,顺驰表现出先拿地、后算账的典型风格。在该项目上,直至开发销售阶段都尚未付清所有地款。随后获取无锡理想城市1720公顷土地和上海宝山罗店50万平方米地块的手法,也如出一辙,最终无锡地块以合作方式半数出售给绿地集团,宝山项目则转让给上海地产集团。
“在取得北京大兴黄村项目上,顺驰更看重的是进入北京这个市场,价格是次要的。”孙宏斌在拿下项目后表示。而另一位顺驰离职高管也透露,顺驰在进入上海市场,竞拿蓝湾、奉贤等地块过程中,前期规划估算、风险评估其实很简单,就几页纸,两三天做出决定,完全以是否拿到土地作为考绩的唯一标准。
但世易时移,仍然固守“看家本领”的孙宏斌,惭惭感觉到吃力了。今年4月,复出担任顺驰董事长的孙宏斌发现,在顺驰全国化扩张的同时,天津本土市场几近失守,原本为顺驰提供滚滚现金流的天津市场,现已没有在售项目,包括太阳城等几个项目也要等注入新的资金才能启动。
目前即使是融创加上顺驰,在天津当地市场的份额也已不足5%。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启动,万科、和黄、合生等国内一线地产商杀人,顺驰在津风光已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在2005年下半年,孙宏斌已明显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有意“掉头”,但如此多的问题深层交织,为时已晚。
—位与顺驰洽谈过项目的地产老总说:“我们不是不想接受顺驰现有的项目,而是这些问题项目很难在短时间1理清。”正是因为无法与其他企业合作,以及部分项目资金面临崩盘,曾经意气风发的“地产骇客”孙宏斌,不得不匆匆完成了被视为“贱卖”的股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