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主要谈了教学中几点体会,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求知欲的增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教学要以教材的逻辑顺序为主导,要尽可能切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顺序的发展,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教材中有关部分的结构产生相应变化,成为教学顺序,并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出来。
例如:根据教材,教师若只向学生说明:齿轮模数为一有理数,取标准值,单位为毫米这三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感到抽象不易懂。我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顺序,在讲课时首先举例提问:“某人想去外地旅游,其途径有:乘汽车、火车、步行。现在火车因故不能通行,应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学生一致回答“乘汽车,步行不现实。”教师不失时机地归纳总结:放弃火车,乘坐汽车,这就像齿轮计算中碰到了无理数,此路不通,只好避开。人为规定模数为一系列有理数,以达到齿轮计算简化的目的。教师接着问:“途径解决了,那么,是否乘什么汽车都可以呢?”教师又总结:显然不行,乘什么车只能按规律行事。同样模数的选取也不能在有理数中任意选取,而必须在国家标准的系列表中选用,使它符合标准值。这时教师可再问:“汽车的量词是什么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归纳:模数也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毫米。经过三次问答,学生就能自然理解掌握了模数的三个重要标准。这是在教学中运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理解的认识顺序的例子。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既紧扣教材,又不是照本宣科,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旧引新,系统地传授知识
“新”与“旧”,相互矛盾,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就象铁轨下的铺路石,而新知识则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是基于铺路石上的铁轨,它们相互依存,又各有差异。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我的体会是:“温故而知新”。这是一个颇为理想的处理方法。即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将新知识引入。如在讲带传动一章时,因在此之前已学习了磨擦轮传动,这在学生脑子里已经有了磨擦轮传动的概念。如果在讲课之前,花几分钟时间复习磨擦轮传动的定义及应用特点,然后,从其应用特点入手,抛砖引玉,把学生的思维从磨擦轮传动中很自然地过渡到带传动方面来,那么,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是前后呼应、相互联系、系统和完整的。
一般地说,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但不是说在学生没有掌握前一段知识的时候,就绝不可以转入后面知识的学习。事实上,有时,学生可跳过前面的一些难点内容。先学后面的其它知识,而后面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加深了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渐进之中有跳跃,条理化之前是紊乱,系统化之前是无序。教学工作正是通过渐进、条理、系统的过程来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和认识顺序的发现的。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教学中若能灵活掌握好二者关系,必定会做到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稳扎稳打
一个人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工作做好、做完,就必须首先花费一定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个熟练工,就是由生疏开始,其操作的速度也是从慢到快的;高楼的建筑,在其跃出地面后,其建筑的速度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地下打基础的速度却是很慢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为保证大楼的平稳性,挖的深而且费时;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地基的强度,让混凝土有足够的固化时间而费时。然而这些“慢”却是为了大楼整体建造的“快”而存在的。对此,我的体会是:“浅”与“深”是相对而言的,“难”与“易”也只是一步之差。这两个矛盾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并存在于《机械基础》教学中。而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都必须花大量时间来准备,要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参考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时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学时分配应倾斜于基础部分,尽量使基础部分讲慢些、透彻些。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浅”“易”知识的前提下再向深度和难度进军,肯定学得实扎,这也为后面阶段的教学铺平了道路。然后,再配合一定的教学手段,使“慢”与“快”之间形成协调、兼顾、相辅相成的格局,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四、要发扬民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既要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要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充分地消化所学知识,能积极地思考问题,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促进。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眼睛看到我了。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要用自己亲切的语言去鼓舞学生,唤起全体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不使一个学生落后。
五、认真做好复习
“温故而知新”,认真地搞好复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认真系统地复习,不仅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检查、纠正自己记忆中的错误;而且还能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是对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它反映了事物与事物间的矛盾与关系,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懂知识、有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世维.:职业教育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
[2]罗日桥 :机械基础教法研究.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求知欲的增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教学要以教材的逻辑顺序为主导,要尽可能切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顺序的发展,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教材中有关部分的结构产生相应变化,成为教学顺序,并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出来。
例如:根据教材,教师若只向学生说明:齿轮模数为一有理数,取标准值,单位为毫米这三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感到抽象不易懂。我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顺序,在讲课时首先举例提问:“某人想去外地旅游,其途径有:乘汽车、火车、步行。现在火车因故不能通行,应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学生一致回答“乘汽车,步行不现实。”教师不失时机地归纳总结:放弃火车,乘坐汽车,这就像齿轮计算中碰到了无理数,此路不通,只好避开。人为规定模数为一系列有理数,以达到齿轮计算简化的目的。教师接着问:“途径解决了,那么,是否乘什么汽车都可以呢?”教师又总结:显然不行,乘什么车只能按规律行事。同样模数的选取也不能在有理数中任意选取,而必须在国家标准的系列表中选用,使它符合标准值。这时教师可再问:“汽车的量词是什么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归纳:模数也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毫米。经过三次问答,学生就能自然理解掌握了模数的三个重要标准。这是在教学中运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理解的认识顺序的例子。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既紧扣教材,又不是照本宣科,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旧引新,系统地传授知识
“新”与“旧”,相互矛盾,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就象铁轨下的铺路石,而新知识则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是基于铺路石上的铁轨,它们相互依存,又各有差异。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我的体会是:“温故而知新”。这是一个颇为理想的处理方法。即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将新知识引入。如在讲带传动一章时,因在此之前已学习了磨擦轮传动,这在学生脑子里已经有了磨擦轮传动的概念。如果在讲课之前,花几分钟时间复习磨擦轮传动的定义及应用特点,然后,从其应用特点入手,抛砖引玉,把学生的思维从磨擦轮传动中很自然地过渡到带传动方面来,那么,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是前后呼应、相互联系、系统和完整的。
一般地说,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但不是说在学生没有掌握前一段知识的时候,就绝不可以转入后面知识的学习。事实上,有时,学生可跳过前面的一些难点内容。先学后面的其它知识,而后面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加深了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渐进之中有跳跃,条理化之前是紊乱,系统化之前是无序。教学工作正是通过渐进、条理、系统的过程来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和认识顺序的发现的。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教学中若能灵活掌握好二者关系,必定会做到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稳扎稳打
一个人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工作做好、做完,就必须首先花费一定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个熟练工,就是由生疏开始,其操作的速度也是从慢到快的;高楼的建筑,在其跃出地面后,其建筑的速度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地下打基础的速度却是很慢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为保证大楼的平稳性,挖的深而且费时;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地基的强度,让混凝土有足够的固化时间而费时。然而这些“慢”却是为了大楼整体建造的“快”而存在的。对此,我的体会是:“浅”与“深”是相对而言的,“难”与“易”也只是一步之差。这两个矛盾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并存在于《机械基础》教学中。而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都必须花大量时间来准备,要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参考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时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学时分配应倾斜于基础部分,尽量使基础部分讲慢些、透彻些。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浅”“易”知识的前提下再向深度和难度进军,肯定学得实扎,这也为后面阶段的教学铺平了道路。然后,再配合一定的教学手段,使“慢”与“快”之间形成协调、兼顾、相辅相成的格局,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四、要发扬民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既要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要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充分地消化所学知识,能积极地思考问题,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促进。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眼睛看到我了。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要用自己亲切的语言去鼓舞学生,唤起全体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不使一个学生落后。
五、认真做好复习
“温故而知新”,认真地搞好复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认真系统地复习,不仅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检查、纠正自己记忆中的错误;而且还能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是对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它反映了事物与事物间的矛盾与关系,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懂知识、有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世维.:职业教育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
[2]罗日桥 :机械基础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