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只有孩子们了解英雄、热爱英雄并愿意成为英雄,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尤其是在和平年代,一个平凡的人能否成为英雄,在孩子们眼中,哪位英雄的知名度最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进行了一次针对小学生的调查。
截至9月26日,630份调查问卷反馈显示,无论孩子们身处何处(农村或者城市),对调查中列出的英雄都能够百分百分辨出来,其中认知度最高的英雄——雷锋高达620票。究其原因,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不懈宣传与弘扬雷锋精神,时代雷鋒层出不穷,孩子们耳濡目染,选择雷锋是必然的结果。
在抗日英雄的细分选项中,王二小高票当选,这和《王二小放牛》一文入选小学一年级课本显然有重大关系。同时,54%的学生表示是通过老师讲解了解到英雄人物的信息,更有67%的学生表示,关于英雄事迹印象最深的记忆来自于老师的教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是国之根本,如果想把我们的孩子塑造成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的有志一代,那么必须要重视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在课本的编纂以及取材上要倍加慎重,唯有如此,红色基因才能代代传承。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英雄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是否有意义”这样的重大命题,超过98%的孩子选择了意义重大这一选项。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英雄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必将“筋强骨壮”,他们之中也才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英雄,成为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上甘岭,是一个被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朝鲜地名。因为70年前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国人民的儿子黄继光,用他年仅22岁的血肉之驱,筑就了这个无法撼动的堡垒。就在牺牲前,黄继光给他的妈妈寄去一封信,信中留下了这位特级英雄的心愿,就是“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至此,黄继光不再是一个标签,而是人人都可理解的青年人,是一个大孝子,更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作为“70后”,笔者至今仍对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二小等英雄人物心存敬意。无论是为打通前进通道、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还是奋不顾身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抑或为保证部队潜伏安全而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他们都用自己的壮举,宣示着中华民族勇于战胜一切敌人的民族精神。
让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英雄人物,了解英雄事迹,就是让他们记住历史,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他们在还不够硬朗的骨骼中植入钢铁属性,让他们的信仰崇高起来,立场坚定起来,行为坦荡起来;让英雄主义成为青少年的精神“压舱石”。当下,我国正面临着多元社会的转型,中西方价值激烈碰撞,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时不时兴风作浪。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需注重从历史和传统中去汲取营养,自觉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风气影响和错误思潮的侵扰。
前段时间,“不让孩子学刘胡兰”的论调居然在一部分人中拥有市场,这恰恰暴露出当下教育的缺憾:过分溺爱和娇惯,而不愿从灾难和失败中汲取营养;过分注重分数,而忽略了人格和道德完善;强调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而忽略了公共情怀、公共担当。无论是发展格局,还是精神气象,都比较小、比较窄,自然也无法和超拔伟岸的英雄主义对接,使青少年对英雄行为产生了距离感。
《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报告2017》显示,青少年在肯定性道德判断上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在公共责任担当中有“自扫门前雪”的心态。虽然原因是多重的,但与总是用软绵绵的糖化思维去影响和约束孩子不无关系,造成他们精神缺钙、阳刚不足、价值偏失,无法以顶天立地的姿态参与社会发展。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社会和家庭要重视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发展,多些英雄主义教育,让他们从小认识英雄、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进而成为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尤其是在和平年代,一个平凡的人能否成为英雄,在孩子们眼中,哪位英雄的知名度最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进行了一次针对小学生的调查。
截至9月26日,630份调查问卷反馈显示,无论孩子们身处何处(农村或者城市),对调查中列出的英雄都能够百分百分辨出来,其中认知度最高的英雄——雷锋高达620票。究其原因,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不懈宣传与弘扬雷锋精神,时代雷鋒层出不穷,孩子们耳濡目染,选择雷锋是必然的结果。
在抗日英雄的细分选项中,王二小高票当选,这和《王二小放牛》一文入选小学一年级课本显然有重大关系。同时,54%的学生表示是通过老师讲解了解到英雄人物的信息,更有67%的学生表示,关于英雄事迹印象最深的记忆来自于老师的教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是国之根本,如果想把我们的孩子塑造成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的有志一代,那么必须要重视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在课本的编纂以及取材上要倍加慎重,唯有如此,红色基因才能代代传承。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英雄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是否有意义”这样的重大命题,超过98%的孩子选择了意义重大这一选项。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英雄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必将“筋强骨壮”,他们之中也才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英雄,成为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让英雄精神为孩子们“强筋壮骨”
上甘岭,是一个被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朝鲜地名。因为70年前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国人民的儿子黄继光,用他年仅22岁的血肉之驱,筑就了这个无法撼动的堡垒。就在牺牲前,黄继光给他的妈妈寄去一封信,信中留下了这位特级英雄的心愿,就是“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至此,黄继光不再是一个标签,而是人人都可理解的青年人,是一个大孝子,更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作为“70后”,笔者至今仍对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二小等英雄人物心存敬意。无论是为打通前进通道、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还是奋不顾身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抑或为保证部队潜伏安全而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他们都用自己的壮举,宣示着中华民族勇于战胜一切敌人的民族精神。
让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英雄人物,了解英雄事迹,就是让他们记住历史,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他们在还不够硬朗的骨骼中植入钢铁属性,让他们的信仰崇高起来,立场坚定起来,行为坦荡起来;让英雄主义成为青少年的精神“压舱石”。当下,我国正面临着多元社会的转型,中西方价值激烈碰撞,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时不时兴风作浪。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需注重从历史和传统中去汲取营养,自觉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风气影响和错误思潮的侵扰。
前段时间,“不让孩子学刘胡兰”的论调居然在一部分人中拥有市场,这恰恰暴露出当下教育的缺憾:过分溺爱和娇惯,而不愿从灾难和失败中汲取营养;过分注重分数,而忽略了人格和道德完善;强调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而忽略了公共情怀、公共担当。无论是发展格局,还是精神气象,都比较小、比较窄,自然也无法和超拔伟岸的英雄主义对接,使青少年对英雄行为产生了距离感。
《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报告2017》显示,青少年在肯定性道德判断上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在公共责任担当中有“自扫门前雪”的心态。虽然原因是多重的,但与总是用软绵绵的糖化思维去影响和约束孩子不无关系,造成他们精神缺钙、阳刚不足、价值偏失,无法以顶天立地的姿态参与社会发展。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社会和家庭要重视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发展,多些英雄主义教育,让他们从小认识英雄、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进而成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