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鲜食大豆口感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已经成为人们常备的健康保健食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餐饮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鲜食大豆等健康食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积极开发鲜食大豆的生产和经营,保证鲜食大豆的高效和丰产,已成为加快农业种植的结构调整,快速实现农产品增量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捷径之一。本文将鲜食大豆的高效丰产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和探讨,希望能为鲜食大豆增产增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43
1 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栽培技术的特点
大豆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是集成多项先进的大豆栽培技术,以综合效应来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改变传统粗放耕种方式,在遵循鲜食大豆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密植栽培技术,实施精准的垄三栽培技术模式,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和田间实际保苗株数,来一并提高施肥水平,实现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方施肥;通过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的3项要点作业,提升了技术标准,规范了田间作业,从整体上提高了田间作业的规范及标准;垄三栽培技术与各项配套技术结合应用提升了大豆应对不良生态环境的能力,促进了大豆的健康生长,从而实现高产优质;各项配套技术的综合组装实现了农艺、农技配套,有力推动了大豆栽培水平的提高。
2 当前鲜食大豆栽培技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鲜食大豆栽培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新的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也不断地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鲜食大豆的生产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态势,标准规范的栽培模式占比仍然比较低,这种滞后的种植栽培模式,导致鲜食大豆不仅产量低,而且产量也不稳定,一直在150~220kg左右波动。相对于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来讲,鲜食大豆的价格不高,如果种植规范不够,经济效益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也制约了农民种植鲜食大豆的积极性,不利于鲜食大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概括起来,当前鲜食大豆栽培技术在应用领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度不强,缺少创新精神,丰产栽培技术标准吃得不透,对于标准的细节不够重视,鲜食大豆栽培过程中得过且过,管理粗放是多数豆农的普遍现象。而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鲜食大豆主要生产者仍以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为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大机械的统一精准作业,也不利于鲜食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的深入推广,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比较低;前期推广的鲜食大豆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实施技术到位率低,跑粗走样现象比较严重;老龄化农民逐年增多,其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对新技术标准掌握度不够,鲜食大豆生产仍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产量的高低仍就由天气好坏来决定;生产中使用单项的生产技术,对增产作用不明显,农民不清楚到底哪种技术能增产增收,不清楚综合丰产的真正含义,不懂得如何使技术综合配套的使用;客观上鲜食大豆的价格对比同类作物较低,再加之进口鲜食大豆的冲击,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等原因,引起鲜食大豆生产一致处于低谷,很多农民转种其他作物,即使种植也是为了轮作,不得不为之。政策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动价格及市场走向,而农民对政策及市场脉波的把握缺乏前瞻性,信息传递、接收需要时间等因素,往往出现种植计划与国家产业政策不一致的情况。
3 提升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水平的对策
3.1 良种选择与处理
近几年鲜食大豆高产技术应用经验表明,如果鲜食大豆的种植年限不断增加,鲜食大豆种子的可种性就会逐年降低,导致鲜食大豆不仅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而且单株粒数也会减少、抗病能力下降、品质降低,从而影响鲜食大豆的年产量。基于此种情况,要想实现鲜食大豆高效丰产,就必须要严格禁止对自留种的使用,还要杜绝盲目引种的发生,必须采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优良种子。因为每个地区都存在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区别,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选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相比之下,生育期短的品种在丰产和丰收上更加具备有利条件。选择强抗倒伏能力的种子品种。这是因为鲜食大豆的茎秆往往比较弱,容易倒伏而影响产量。在选种时,要注意比较茎秆的强度,选择强度大的半矮秆和产量大的种子品种,结合科学的施肥,采取合理密植方法种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品种。在很多的地区,鲜食大豆病虫害比较普遍而且种类繁多,如鲜食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等等,因此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品种。
3.2 轮作种植
依据很多农学院的农作物调查,种植鲜食大豆还具备良好的养地作用。假若把鲜食大豆种植在禾谷类作物种植前,将能极大地提高禾谷类的产量。这主要原因是:鲜食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具备发达的根系可以深入土壤深处,可以吸收到富含在土壤深层下的丰富养分。而玉米是虚根系植物,根系生长薄弱而且入土较浅,只能吸取土壤表层营养。这样就可以采取鲜食大豆和玉米的轮作种植,不仅可以均衡利用富含在土壤里不同层次的养分,还能起到增长的效果。经农科院的研究还发现,在鲜食大豆的根系上生长了大量的根瘤,它们能够从空气里吸收到氮素,然后将部分的氮素附着在土壤层中,后茬作物就可以进行吸收和利用。鲜食大豆的根茬还具有落叶多,腐烂快的特点,对肥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作用。以此看来,将鲜食大豆作为前茬作物是非常好的选择。
3.3 适时播种
鲜食大豆的播种时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注意播种时机的选择。如果选择的播种时间太早,土壤的温度太低,非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还会造成粉种、烂种和缺苗等现象出现;如果选择的播种时间过晚,出苗的时间可能很短,出苗会很快,但是由于幼苗及根系的生长太快,就会导致幼苗孱弱等问题产生。我国大部分的北方地区,春季会发生倒春寒现象,有些甚至到了5月份也可能会出现霜冻,播种过晚的话,幼苗就有可能被冻死。鲜食大豆的播种要以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温度、土壤质地等等,一般要符合土壤的5cm耕层温度保持在8~10℃,含水量在20%~22%,最适宜耕种。这样推算,鲜食大豆的播种期在4月末~5月上旬是最佳的播种时期。 3.4 培育壮苗
足墒早播是一种有效提升播种质量的方法,还要同时给幼苗间苗、定苗和除草,来协助幼苗的茁壮成长,植株也能够积攒足够的养分促使花荚的成长,有效降低花荚脱落的数量。夏季播种鲜食大豆只限制在麦收结束后的有限时间段内,时间比较紧迫。一般会选择早播,而且在产量增长上的效果也比较明显,选择的时间一般为4月底~5月中旬。采用机械播种效果较好,种子播种分布均匀,播量一般在45~75 kg/hm2,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5cm。播种方法采取的是宽窄性条播,行距大概为40cm,株距在12~14cm为宜。为了保证幼苗的质量,一般在出苗后会进行1次查苗。一旦发现土壤墒情差和抢墒播种造成的大垫片面积的缺苗,会及时采取补水和补籽的措施补救。鲜食大豆在3叶时开展中耕的灭茬,一般采取2~3次中耕,深度在3cm以上。鲜食大豆在3~5叶时要进行间苗和定苗的工序,一般是人工手动定苗,保证植株可以均匀分布。在间苗工序中,要剔除弱苗、病苗和杂株,保留单株、壮苗,以保证整体的幼苗全、齐、均、壮。一般的留苗密度早熟品种占到22.5~27.0万株/hm2,晚熟品种占到18.0~19.5万株/hm2。
3.5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问题,对于确保鲜食大豆高效丰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利用化肥的作用增加生产和产量,是目前鲜食大豆种植的主要方式。但如果长期使用化肥进行增长会带来很大的负性影响,由于化学作用,土壤的腐殖质会持续的下降,土壤的护水保肥能力也会不断的降低,最终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分期分层施用化肥,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体现有:不会造成因化肥量大造成的烧种和烧苗,从而提高了保苗率。采用化肥分量1/3施于种下的方法,不但不烧苗还能满足幼苗前期生长养分的需求,剩余2/3量施于垄下深处,保证了后期不会出现脱肥,也相对的减少化肥流失,提升化肥利用率;有利于化肥在使用量和时间上的把握,更好的为鲜食大豆成长满足养料需求。由于苗期及花荚期一般采用的是喷施锌肥、硼肥,在花荚期追加施肥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尿素75 kg/hm2,在完熟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3.6 科学管水
鲜食大豆对于旱涝灾害都比较敏感,因此,在灌水方面要注意科学性。鲜食大豆在花荚生长期时,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旱灌涝排。花荚鼓粒期是鲜食大豆整个生育中的最关键时期,此时的生长最旺盛,营养和生殖生长开始交错进行,这时的植株对水的需求是非常敏感和强烈的,如果这时出现灌水不足的情况,就很容易造成花荚的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来说,在花荚期田间的持水量要保持在80%以上,到了鼓粒期,田间的持水量也不能低于70%,如出现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水,才可以保证高产。防旱和排涝也要及时注意,尤其是在大雨过后,要立即采取田间积水的排除,以防止积水造成的伤根现象。
3.7 病虫害防治
鲜食大豆的病虫害较多,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将会直接造成产量的减产,所以在种植中,要将病虫害的防止工作作为重点。鲜食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有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猝倒病、霜霉病、根潜蝇和蚜虫等。鲜食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等可以通过甄选品种和轮作种植进行避免。对于有些病虫的防治,一定要对症下药还要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来推迟侵染期,一般选用的药剂都含有多菌灵、福美双;或使用适乐时加阿普隆参照一定的比例拌种;再或者使用宁南霉素水剂拌种。对于常见病种害-鲜食大豆立枯病,可以选用排水较好的高燥地块种植配合使用药剂拌种和轮作法或者在低洼地种植配合垄作、高畦深沟种植发进行防治。
3.8 适时收获
鲜食大豆需要在黄熟至完熟期进行收货,此时,鲜食大豆的茎和杆都已经变黄,叶子落掉2/3,种子也变的很硬,开始与荚脱离,豆荚颜色变为褐或黑,摇动植株可以听到里面有种子转动的响声,用手压很容易就可以让豆荚易炸裂。豆荚收获后的晾晒,需要带棵,防止豆粒出现炸腰和褪色的情况。等到种子的水分降至12%以下就可以脱粒,进行稍微的晾晒就可以入库保存了。
参考文献
[1] 高松.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3.
[2] 张伯岩,王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3.
[3] 计算机模型帮助大豆种植者获得高产[J].安徽农业,2011(02):45-48.
关键词: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43
1 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栽培技术的特点
大豆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是集成多项先进的大豆栽培技术,以综合效应来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改变传统粗放耕种方式,在遵循鲜食大豆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密植栽培技术,实施精准的垄三栽培技术模式,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和田间实际保苗株数,来一并提高施肥水平,实现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方施肥;通过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的3项要点作业,提升了技术标准,规范了田间作业,从整体上提高了田间作业的规范及标准;垄三栽培技术与各项配套技术结合应用提升了大豆应对不良生态环境的能力,促进了大豆的健康生长,从而实现高产优质;各项配套技术的综合组装实现了农艺、农技配套,有力推动了大豆栽培水平的提高。
2 当前鲜食大豆栽培技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鲜食大豆栽培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新的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也不断地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鲜食大豆的生产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态势,标准规范的栽培模式占比仍然比较低,这种滞后的种植栽培模式,导致鲜食大豆不仅产量低,而且产量也不稳定,一直在150~220kg左右波动。相对于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来讲,鲜食大豆的价格不高,如果种植规范不够,经济效益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也制约了农民种植鲜食大豆的积极性,不利于鲜食大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概括起来,当前鲜食大豆栽培技术在应用领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度不强,缺少创新精神,丰产栽培技术标准吃得不透,对于标准的细节不够重视,鲜食大豆栽培过程中得过且过,管理粗放是多数豆农的普遍现象。而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鲜食大豆主要生产者仍以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为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大机械的统一精准作业,也不利于鲜食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的深入推广,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比较低;前期推广的鲜食大豆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实施技术到位率低,跑粗走样现象比较严重;老龄化农民逐年增多,其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对新技术标准掌握度不够,鲜食大豆生产仍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产量的高低仍就由天气好坏来决定;生产中使用单项的生产技术,对增产作用不明显,农民不清楚到底哪种技术能增产增收,不清楚综合丰产的真正含义,不懂得如何使技术综合配套的使用;客观上鲜食大豆的价格对比同类作物较低,再加之进口鲜食大豆的冲击,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等原因,引起鲜食大豆生产一致处于低谷,很多农民转种其他作物,即使种植也是为了轮作,不得不为之。政策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动价格及市场走向,而农民对政策及市场脉波的把握缺乏前瞻性,信息传递、接收需要时间等因素,往往出现种植计划与国家产业政策不一致的情况。
3 提升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水平的对策
3.1 良种选择与处理
近几年鲜食大豆高产技术应用经验表明,如果鲜食大豆的种植年限不断增加,鲜食大豆种子的可种性就会逐年降低,导致鲜食大豆不仅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而且单株粒数也会减少、抗病能力下降、品质降低,从而影响鲜食大豆的年产量。基于此种情况,要想实现鲜食大豆高效丰产,就必须要严格禁止对自留种的使用,还要杜绝盲目引种的发生,必须采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优良种子。因为每个地区都存在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区别,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选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相比之下,生育期短的品种在丰产和丰收上更加具备有利条件。选择强抗倒伏能力的种子品种。这是因为鲜食大豆的茎秆往往比较弱,容易倒伏而影响产量。在选种时,要注意比较茎秆的强度,选择强度大的半矮秆和产量大的种子品种,结合科学的施肥,采取合理密植方法种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品种。在很多的地区,鲜食大豆病虫害比较普遍而且种类繁多,如鲜食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等等,因此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品种。
3.2 轮作种植
依据很多农学院的农作物调查,种植鲜食大豆还具备良好的养地作用。假若把鲜食大豆种植在禾谷类作物种植前,将能极大地提高禾谷类的产量。这主要原因是:鲜食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具备发达的根系可以深入土壤深处,可以吸收到富含在土壤深层下的丰富养分。而玉米是虚根系植物,根系生长薄弱而且入土较浅,只能吸取土壤表层营养。这样就可以采取鲜食大豆和玉米的轮作种植,不仅可以均衡利用富含在土壤里不同层次的养分,还能起到增长的效果。经农科院的研究还发现,在鲜食大豆的根系上生长了大量的根瘤,它们能够从空气里吸收到氮素,然后将部分的氮素附着在土壤层中,后茬作物就可以进行吸收和利用。鲜食大豆的根茬还具有落叶多,腐烂快的特点,对肥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作用。以此看来,将鲜食大豆作为前茬作物是非常好的选择。
3.3 适时播种
鲜食大豆的播种时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注意播种时机的选择。如果选择的播种时间太早,土壤的温度太低,非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还会造成粉种、烂种和缺苗等现象出现;如果选择的播种时间过晚,出苗的时间可能很短,出苗会很快,但是由于幼苗及根系的生长太快,就会导致幼苗孱弱等问题产生。我国大部分的北方地区,春季会发生倒春寒现象,有些甚至到了5月份也可能会出现霜冻,播种过晚的话,幼苗就有可能被冻死。鲜食大豆的播种要以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温度、土壤质地等等,一般要符合土壤的5cm耕层温度保持在8~10℃,含水量在20%~22%,最适宜耕种。这样推算,鲜食大豆的播种期在4月末~5月上旬是最佳的播种时期。 3.4 培育壮苗
足墒早播是一种有效提升播种质量的方法,还要同时给幼苗间苗、定苗和除草,来协助幼苗的茁壮成长,植株也能够积攒足够的养分促使花荚的成长,有效降低花荚脱落的数量。夏季播种鲜食大豆只限制在麦收结束后的有限时间段内,时间比较紧迫。一般会选择早播,而且在产量增长上的效果也比较明显,选择的时间一般为4月底~5月中旬。采用机械播种效果较好,种子播种分布均匀,播量一般在45~75 kg/hm2,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5cm。播种方法采取的是宽窄性条播,行距大概为40cm,株距在12~14cm为宜。为了保证幼苗的质量,一般在出苗后会进行1次查苗。一旦发现土壤墒情差和抢墒播种造成的大垫片面积的缺苗,会及时采取补水和补籽的措施补救。鲜食大豆在3叶时开展中耕的灭茬,一般采取2~3次中耕,深度在3cm以上。鲜食大豆在3~5叶时要进行间苗和定苗的工序,一般是人工手动定苗,保证植株可以均匀分布。在间苗工序中,要剔除弱苗、病苗和杂株,保留单株、壮苗,以保证整体的幼苗全、齐、均、壮。一般的留苗密度早熟品种占到22.5~27.0万株/hm2,晚熟品种占到18.0~19.5万株/hm2。
3.5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问题,对于确保鲜食大豆高效丰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利用化肥的作用增加生产和产量,是目前鲜食大豆种植的主要方式。但如果长期使用化肥进行增长会带来很大的负性影响,由于化学作用,土壤的腐殖质会持续的下降,土壤的护水保肥能力也会不断的降低,最终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分期分层施用化肥,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体现有:不会造成因化肥量大造成的烧种和烧苗,从而提高了保苗率。采用化肥分量1/3施于种下的方法,不但不烧苗还能满足幼苗前期生长养分的需求,剩余2/3量施于垄下深处,保证了后期不会出现脱肥,也相对的减少化肥流失,提升化肥利用率;有利于化肥在使用量和时间上的把握,更好的为鲜食大豆成长满足养料需求。由于苗期及花荚期一般采用的是喷施锌肥、硼肥,在花荚期追加施肥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尿素75 kg/hm2,在完熟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3.6 科学管水
鲜食大豆对于旱涝灾害都比较敏感,因此,在灌水方面要注意科学性。鲜食大豆在花荚生长期时,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旱灌涝排。花荚鼓粒期是鲜食大豆整个生育中的最关键时期,此时的生长最旺盛,营养和生殖生长开始交错进行,这时的植株对水的需求是非常敏感和强烈的,如果这时出现灌水不足的情况,就很容易造成花荚的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来说,在花荚期田间的持水量要保持在80%以上,到了鼓粒期,田间的持水量也不能低于70%,如出现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水,才可以保证高产。防旱和排涝也要及时注意,尤其是在大雨过后,要立即采取田间积水的排除,以防止积水造成的伤根现象。
3.7 病虫害防治
鲜食大豆的病虫害较多,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将会直接造成产量的减产,所以在种植中,要将病虫害的防止工作作为重点。鲜食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有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猝倒病、霜霉病、根潜蝇和蚜虫等。鲜食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等可以通过甄选品种和轮作种植进行避免。对于有些病虫的防治,一定要对症下药还要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来推迟侵染期,一般选用的药剂都含有多菌灵、福美双;或使用适乐时加阿普隆参照一定的比例拌种;再或者使用宁南霉素水剂拌种。对于常见病种害-鲜食大豆立枯病,可以选用排水较好的高燥地块种植配合使用药剂拌种和轮作法或者在低洼地种植配合垄作、高畦深沟种植发进行防治。
3.8 适时收获
鲜食大豆需要在黄熟至完熟期进行收货,此时,鲜食大豆的茎和杆都已经变黄,叶子落掉2/3,种子也变的很硬,开始与荚脱离,豆荚颜色变为褐或黑,摇动植株可以听到里面有种子转动的响声,用手压很容易就可以让豆荚易炸裂。豆荚收获后的晾晒,需要带棵,防止豆粒出现炸腰和褪色的情况。等到种子的水分降至12%以下就可以脱粒,进行稍微的晾晒就可以入库保存了。
参考文献
[1] 高松.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3.
[2] 张伯岩,王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3.
[3] 计算机模型帮助大豆种植者获得高产[J].安徽农业,2011(0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