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这本书浓缩了属于图书封面收藏爱好者团体“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许多故事。
1999年12月上句号的(日本)《出版新闻》,刊登了题为“喜欢书,喜欢书店,也喜欢书店制作的封面”的文章,着重介绍了“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现在,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图书封面集”,实际上是又一次回顾图书封面发展历史以及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诸多往事。
发起成立“图书封面友好协会”
当那位在《出版新闻》写文章的作者收集到十几张图书封面的时候,在平常爱读的书之杂志社主办的《书之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请收集图书封面》的文章,作者署名弥撒生玉。文中说到,“请大家多多收集图书封面,准备在某个时候在某个职场的图书室举办展示会”,时机成熟,还打算成立“书店封面之友会”。这位“弥撒生玉”与这位作者素昧平生,却居然和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请收集图书封面》的文章发表一年以后,被命名为“图书封面(日本语:害皮)友好协会”的团体诞生了。该协会开展活动积极,办有“会刊”,每年集中一次,还要召开“全国性大会”。
在首届全国大会上,主要内容是进行“书店封面”的人气投票。得票第一的封面获“图书封面大奖”;在大会举力地的书店中最有人气的封面,获“地方奖”;其他参选的封面获“特别奖”。对获得第一名的书店,大会委托推荐者带着奖状前去拜访,向店主通报其封面获奖的经过。大会还通过会刊报道评奖概况。从那时起,每年有20多人参加大会。白天由协会常务干事领着参观书店或旅游观光,夜晚在宴会上进行“书店封面”的人气投票。就这样,延续到今天。
中、日、韩制作封面(书皮)也有共同之处
要说起来,“書皮”(图书的封面或书皮)这个词源于中国,现在中国怎么做呢?日本人向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打听过,他们告诉日本人,除了从书店买来的图书本身就有封面以外,为了保护图书,一般是用过时的挂历纸,把经常翻阅的词典或参考书包起来。其中,有的留学生还把他(她)们的母亲教的制作封皮的方法,表演给日本人看。那种方法是按照图书的尺寸,把纸的上下对折起来,然后把图书夹在当中。以前,日本的一些书店也使用过这种方法。现在,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没有上下对折部分的书皮增加。上下不对折,既节省时间,又比较醒目,这种方法应当是比较理想的制作书皮的方法。
日本殖民地时代给韩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挥之不去的。因此,作为又一个近邻的韩国,其书店也有独自设计制作封面、书皮的习惯。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掀起了减少垃圾的运动,“书店封面”一下就消失了。韩国书店制作书皮的方法,都是把纸的上下对折,然后把书镶嵌其中。与日本、中国不同的是,对折部分还要用胶布或密封条粘上。总而言之,处在汉字文化圈的3个国家,就连制作封面、书皮也有共同之处。
20张封面,20家书店的脸面
当年,弥撒生玉号召收藏爱好者“多多收集图书封面,准备举办展示会”,作为发起人,他的心愿很快实现了。1988年,在东京神保町的东京堂书店,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书店店主的封面展”,有400种封面(书皮)参展。从1997年以后,通过互联网,也能看到每次举办的封面展了。
在《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中,还收进了图书封面友好协会在20年间评出的获“图书封面大奖”的20张封面(书皮)。这20张封面。是会员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极品。20张封面,就是20家书店的脸面。多彩的封面。珍贵的封面,神奇的封面,每一张都意味深长,潜藏着逸闻趣事。对那些逸闻趣事了解多了,反过来更增加收集、收藏封面(书皮)的乐趣。
图书封面友好协会与“书店封面”长存
尽管是薄薄的“书店封面”,从中却能了解深奥的各种知识。让这群“书店封面迷”遗憾的是,在“出版大崩溃”的背景下,各种书店明显减少。没有了书店,也就没有了封面(书皮),“书店封面”就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他们觉得,如果真是那样,无论如何要保住封面。只要还有一个收藏家,就得把封面当成文物保存下来。多亏有计算机,多亏有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收藏家们、收藏爱好者们的交流异常活跃,一年一度的书店观光之旅也长盛不衰。因为这些缘故,每年都能发现新的“书店封面”极品,每年都能使会员们大喜过望。在全日本,还有许多没能谋面的巧夺天工的“书店封面”,所以,“书店封面迷”们坚信,只要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就还会邂逅能够传达书店个性的“书店封面”。
1999年12月上句号的(日本)《出版新闻》,刊登了题为“喜欢书,喜欢书店,也喜欢书店制作的封面”的文章,着重介绍了“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现在,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图书封面集”,实际上是又一次回顾图书封面发展历史以及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诸多往事。
发起成立“图书封面友好协会”
当那位在《出版新闻》写文章的作者收集到十几张图书封面的时候,在平常爱读的书之杂志社主办的《书之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请收集图书封面》的文章,作者署名弥撒生玉。文中说到,“请大家多多收集图书封面,准备在某个时候在某个职场的图书室举办展示会”,时机成熟,还打算成立“书店封面之友会”。这位“弥撒生玉”与这位作者素昧平生,却居然和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请收集图书封面》的文章发表一年以后,被命名为“图书封面(日本语:害皮)友好协会”的团体诞生了。该协会开展活动积极,办有“会刊”,每年集中一次,还要召开“全国性大会”。
在首届全国大会上,主要内容是进行“书店封面”的人气投票。得票第一的封面获“图书封面大奖”;在大会举力地的书店中最有人气的封面,获“地方奖”;其他参选的封面获“特别奖”。对获得第一名的书店,大会委托推荐者带着奖状前去拜访,向店主通报其封面获奖的经过。大会还通过会刊报道评奖概况。从那时起,每年有20多人参加大会。白天由协会常务干事领着参观书店或旅游观光,夜晚在宴会上进行“书店封面”的人气投票。就这样,延续到今天。
中、日、韩制作封面(书皮)也有共同之处
要说起来,“書皮”(图书的封面或书皮)这个词源于中国,现在中国怎么做呢?日本人向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打听过,他们告诉日本人,除了从书店买来的图书本身就有封面以外,为了保护图书,一般是用过时的挂历纸,把经常翻阅的词典或参考书包起来。其中,有的留学生还把他(她)们的母亲教的制作封皮的方法,表演给日本人看。那种方法是按照图书的尺寸,把纸的上下对折起来,然后把图书夹在当中。以前,日本的一些书店也使用过这种方法。现在,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没有上下对折部分的书皮增加。上下不对折,既节省时间,又比较醒目,这种方法应当是比较理想的制作书皮的方法。
日本殖民地时代给韩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挥之不去的。因此,作为又一个近邻的韩国,其书店也有独自设计制作封面、书皮的习惯。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掀起了减少垃圾的运动,“书店封面”一下就消失了。韩国书店制作书皮的方法,都是把纸的上下对折,然后把书镶嵌其中。与日本、中国不同的是,对折部分还要用胶布或密封条粘上。总而言之,处在汉字文化圈的3个国家,就连制作封面、书皮也有共同之处。
20张封面,20家书店的脸面
当年,弥撒生玉号召收藏爱好者“多多收集图书封面,准备举办展示会”,作为发起人,他的心愿很快实现了。1988年,在东京神保町的东京堂书店,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书店店主的封面展”,有400种封面(书皮)参展。从1997年以后,通过互联网,也能看到每次举办的封面展了。
在《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中,还收进了图书封面友好协会在20年间评出的获“图书封面大奖”的20张封面(书皮)。这20张封面。是会员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极品。20张封面,就是20家书店的脸面。多彩的封面。珍贵的封面,神奇的封面,每一张都意味深长,潜藏着逸闻趣事。对那些逸闻趣事了解多了,反过来更增加收集、收藏封面(书皮)的乐趣。
图书封面友好协会与“书店封面”长存
尽管是薄薄的“书店封面”,从中却能了解深奥的各种知识。让这群“书店封面迷”遗憾的是,在“出版大崩溃”的背景下,各种书店明显减少。没有了书店,也就没有了封面(书皮),“书店封面”就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他们觉得,如果真是那样,无论如何要保住封面。只要还有一个收藏家,就得把封面当成文物保存下来。多亏有计算机,多亏有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收藏家们、收藏爱好者们的交流异常活跃,一年一度的书店观光之旅也长盛不衰。因为这些缘故,每年都能发现新的“书店封面”极品,每年都能使会员们大喜过望。在全日本,还有许多没能谋面的巧夺天工的“书店封面”,所以,“书店封面迷”们坚信,只要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就还会邂逅能够传达书店个性的“书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