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诊老年人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一般组(45例,行常规健康管理)和研究组(45例,行中医体质辨识管理),分析两组老年人的知识储备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老年人的健康理论、保健理论、养生理论、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研究组老年人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 将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老年人健康管理中,能给予老年人个性化的护理、治疗方案,对提高老年人的疾病理论知识、养生理论知识储备是有利的,实用性较高。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认;老年人;健康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4-137-02
健康管理是基于健康危险人群设立的系统化管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积极性,在一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据相关调查,2017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已突破2.2亿人,且呈增长的趋势[1]。中医体质辨识是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能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文章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月被我社區医院接纳的老年人90例的健康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体筛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90例,在双盲、随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一般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其中,一般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8.78±4.97)岁;研究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60~78岁,平均(67.99±4.60)岁。两组老人均自愿配合本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严重昏迷、休克、严重肝肾脏器病变的老年人。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价值(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一般组
一般组行常规健康管理措施,对接诊的老年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要求老年人180d进行体检,体检后对老年人随访,完善患者的健康档案。
1.2.2 研究组
研究组行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措施,管理前要求中医医师采用中医诊断方式,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观察老年人的面色、气色等;询问老年人的饮食、睡眠情况;听闻老年人的声音高低;分析老年人进行诊脉,分析其脉象情况,对老年人体征情况进行评估。诊脉过程需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断其是否存在阳虚、阴虚、湿热等症状,给予患者必要的干预治疗[2]。诊断结束将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给予患者个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给予患者饮食、生活方面的建议,如要求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及过油食物的摄入,少盐、少糖,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大豆、牛奶等,以及多食用青菜等维生素较高的食物。要求患者进行适度体育训练,告知老年人及时向医护人员沟通,若存在消极、抑郁等情绪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向老年人宣读健康手册,掌握相关疾病、护理方面的知识,促使老年人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老年人知识储备情况,包括健康理论、保健理论、养生理论、健康教育评分,各项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与知识储备能力正相关。
(2)比较两组老年人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录入入组者的研究数据,各项生化指标经
和t表示检验,当P值在0.05以内时,可判定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人知识储备情况比对
研究组老年人的健康理论、保健理论、养生理论、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老年人护理满意度比对
研究组老年人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病因、影响因素及临床体征情况进行分类,以便做好疾病的诊治和预防。该方法应用中,中医医师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的建议指导,如养生方法、饮食方法等。通过判断患者的体征,要求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引导患者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中医体质辨识中,老年人的大多会出现气虚、阳虚情况,临床表现为腰腿酸痛、起夜频率高等情况。治疗不到位抑或是治疗过度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因此,要求老年人湿度进行体育锻炼,对酸痛部位进行穴位按摩,能缓解老年人的身体疼痛,有利于减小疾病对患者机体的影响[3]。本研究中,研究组老年人的健康理论、保健理论、养生理论、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两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可见该方法的临床效果较好。
总的来讲,将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老年人健康管理中,能给予老年人个性化的护理、治疗方案,对提高老年人的疾病理论知识、养生理论知识储备是有利的,实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明义.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18,000(004):66-67.
[2]房琨,刘永生.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在IGR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005(014):123-125.
[3]任映娟.探析中医体质辩识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r"治未病"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8,024(028):325-326.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认;老年人;健康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4-137-02
健康管理是基于健康危险人群设立的系统化管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积极性,在一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据相关调查,2017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已突破2.2亿人,且呈增长的趋势[1]。中医体质辨识是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能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文章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月被我社區医院接纳的老年人90例的健康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体筛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90例,在双盲、随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一般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其中,一般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8.78±4.97)岁;研究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60~78岁,平均(67.99±4.60)岁。两组老人均自愿配合本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严重昏迷、休克、严重肝肾脏器病变的老年人。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价值(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一般组
一般组行常规健康管理措施,对接诊的老年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要求老年人180d进行体检,体检后对老年人随访,完善患者的健康档案。
1.2.2 研究组
研究组行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措施,管理前要求中医医师采用中医诊断方式,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观察老年人的面色、气色等;询问老年人的饮食、睡眠情况;听闻老年人的声音高低;分析老年人进行诊脉,分析其脉象情况,对老年人体征情况进行评估。诊脉过程需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断其是否存在阳虚、阴虚、湿热等症状,给予患者必要的干预治疗[2]。诊断结束将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给予患者个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给予患者饮食、生活方面的建议,如要求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及过油食物的摄入,少盐、少糖,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大豆、牛奶等,以及多食用青菜等维生素较高的食物。要求患者进行适度体育训练,告知老年人及时向医护人员沟通,若存在消极、抑郁等情绪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向老年人宣读健康手册,掌握相关疾病、护理方面的知识,促使老年人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老年人知识储备情况,包括健康理论、保健理论、养生理论、健康教育评分,各项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与知识储备能力正相关。
(2)比较两组老年人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录入入组者的研究数据,各项生化指标经
和t表示检验,当P值在0.05以内时,可判定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人知识储备情况比对
研究组老年人的健康理论、保健理论、养生理论、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老年人护理满意度比对
研究组老年人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病因、影响因素及临床体征情况进行分类,以便做好疾病的诊治和预防。该方法应用中,中医医师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的建议指导,如养生方法、饮食方法等。通过判断患者的体征,要求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引导患者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中医体质辨识中,老年人的大多会出现气虚、阳虚情况,临床表现为腰腿酸痛、起夜频率高等情况。治疗不到位抑或是治疗过度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因此,要求老年人湿度进行体育锻炼,对酸痛部位进行穴位按摩,能缓解老年人的身体疼痛,有利于减小疾病对患者机体的影响[3]。本研究中,研究组老年人的健康理论、保健理论、养生理论、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两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可见该方法的临床效果较好。
总的来讲,将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老年人健康管理中,能给予老年人个性化的护理、治疗方案,对提高老年人的疾病理论知识、养生理论知识储备是有利的,实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明义.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18,000(004):66-67.
[2]房琨,刘永生.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在IGR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005(014):123-125.
[3]任映娟.探析中医体质辩识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r"治未病"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8,024(028):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