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访谈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9日晚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在鲁迅先生的故里绍兴大剧院隆重举行。在通往颁奖典礼的红地毯上,走来苏童、方方等30名获奖者,其中有一位戴着眼镜、身材瘦高的中年人,显得从容淡定,他就是浙江的杂文作家陆春祥。
  
  “药味杂文”荣获鲁迅文学奖
  一本《病了的字母》杂文集,让陆春祥摘取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类大奖。陆春祥杂文集的书名就带有“病”字,封面上那26个英文字母病歪歪的甚至有的正在流血,而且边上长着白毛并沾满了黑黑的细菌,还有苍蝇、蚊子爬在上面;全书散发着浓郁的中药气味,内文用了100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篆刻来作为各篇题头的“注解”,读一篇杂文,先识一味中药,其药理、功用都写着,可供品味,寓意“良药苦口”的杂文风格。因为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被读者们誉为“药味杂文”或“中国社会的本草纲目”。
  再细看内容:谈编制,《阿Q被“事业编制”挖走了》,既有初版,更有修订版,说明文章有生命力。
  《病了的字母》,2009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杂文旋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央视读书栏目《子午书简》也重点向全国读者推荐,在上海书展首发式当天,就上了书展榜单第十名,首印6000册很快被销售一空。全国有上百家网站及媒体给予关注,还有鄢烈山等多位学术和杂文界的名家联袂推荐。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葛剑雄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在传媒时代,如果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从社会效果和市场表现来看,《病了的字母》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索。”
  陆春祥这“药味杂文”是怎样写出来的?他有没有从医的经历?带着读者的诸多问题,近日,笔者专访了陆春祥先生。
  
  在富春江边留下的脚印
  沿着富春江自下而上,有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描绘《富春山居图》的小山村,有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故居,有东汉著名高士严子陵隐居的钓鱼台,在江边还有个山清水秀的县城叫桐庐。1961年12月,陆春祥就出生在这里。有趣的是,桐庐的县名与医药还真有关系。据《方舆胜览》记载:“昔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故山名桐君,县名桐庐。”不过据陆春祥自己说,他并没有从过医,在中学读书时,书读得很杂,什么书都翻。
  陆春祥这种对读书的饥渴感在大学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大学4年间,他做的读书卡片就有好几千张。只要喜欢的书就读,中外文学名著差不多都读过,尤其喜欢汉语修辞,“这一类书,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我基本都读过,我的毕业论文《新修辞格辨》就发表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学报上,我们这一届毕业生中,只有我一个”,说起这一段,他很兴奋,而且强调说,“汉语修辞对写作太有用了,写作有时就要做到用字很‘抠’!”
  1984年7月,陆春祥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到桐庐县毕浦中学,做了7年的高中语文教师,这期间当过班主任和教务主任。在教学之余,他与人合著过好几部语文教学类的文集,也写过教育类的杂文。后来,他“高升”到桐庐县委宣传部,先后担任干事和编辑部主任。当他接手内部报纸《桐庐宣传》时,便不安分守己起来,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它变成了《桐庐报》。从一个人到几个人再到几十个人,从半月刊到周报再到周二报、周五报,《桐庐报》办得风生水起。因为他的担纲,这张县报,在省内也小有名气;因为他自己也常常操刀,他的名字也常出现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在《桐庐报》待了十余年,他从副总编辑的任上调任县广电局副局长。
  说起那个时候的写作,陆春祥说,这是一段很好的积累时期,这个时候写得也比较多。虽然工作比较忙,但他却把时间的边边角角都用得很充分。比如,夏天的时候,他会凌晨5点多就起床,到7点多钟一篇稿子就弄好了。有的时候,他会提前走路上班,沿着富春江边走,边走边思考,很多文章都是这样思考出来的。边走边听,边看边想,他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他这时候出的杂文集就叫《用肚皮思考》。
  
  在杂文写作中探索创新
  因为陆春祥热爱写作,2001年10月,他做出了许多人都不可思议的一项决定,抛却好多年为之努力的“官”位,调进《杭州日报》做了一位普通的评论员。问他的动机,他说:“很简单,我想得到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果然,调进《杭州日报》当评论员后,除了当专职评论员外,他还主持“吴山晨话”栏目和创立副刊杂文“蒺藜园”。2002年9月,《每日商报》创办,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陆春祥担任了时事评论部主任和新闻部主任。他设立“声音”时评专栏和“四仙桌”名人专栏,许多刊登的文章次日就会被新浪、搜狐、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转载。
  在业余的写作实践中,陆春祥偏重杂文的探索。他认为,我们所处时代和鲁迅的时代不一样,新时代的杂文不一定是匕首和投枪,也可以表现得很温柔,它的血性,它的张力,可以表现得绵里藏针。
  从1999年底开始,陆春祥在《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开设“实验文体”栏目,主要是想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这个专栏所用的文字,绝大部分不雕琢、不铺排,让人在白描中捧腹喷饭又深思。
  陆春祥的创新有了收获,此后他的一些文章被《杂文选刊》《杂文月刊》《中华文学选刊》选用,仅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杂文就选了4篇。其中,《关于举办“庆祝嫦娥奔月两万零一年”活动的通知》,这篇文章粗看是一个公文体例的活动通知,但细看后却是集各种节庆活动弊病之大成,内容针对性强,语言很幽默,表达形式新,因而在第十二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还获得了金奖。据说,这篇文章在北京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主要是形式。中华新闻报记者在《在思索中寻找出路———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研讨会综述》一文中写道:“体裁创新与体裁界定有矛盾,如陆春祥《通知》这样的作品就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很难界定类别,不过先有创新再来界定才能促使副刊作品不断发展。”
  这些探索创新,让陆春祥更坚定地认为:时代不同了,当下杂文要成为手术刀,给社会做治疗。因此写杂文既要关注各种问题,更要从小处着眼,怎么写很重要,如果杂文在剖析问题时又能带给读者‘悦读感’,那目的就达到了。2006年,他又出版了“笔记杂文”《新世说》,这仍然是他创新和智慧的产物。他巧妙地将许多散作用一根世相的绳子串起来,散珠成串,以世说为形,以机智为意。《新世说》因而获得了2004—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
  如果说“治病救人”、“救死抚伤”是医学之道、医生之道,那么“以爱察今,以心为文”则是陆春祥从医道中悟出来的文道。这些年来,陆春祥的杂文、随笔写作,算算字数估计已经百万余了,他自己感觉是越来越理性,见到那么多的人和事,不会像以前那样突然地横眉冷对了,也不会急急忙忙地奋笔疾书。陆春祥经常和人讲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人与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所以他的写作也全是业余时间,有时是晚上,大部分时间是双休日。他最怕人家说自己不务正业,因为他的正业做得也很优秀。
  “真正的杂文家并不痛恨这个世界,相反对这个世界抱有强烈的热爱和无限的悲悯之心,努力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病灶,并试图开出有用的药方。”陆春祥就是这样从医道中悟出杂文的文道的。□
其他文献
他的第一部戏是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他演青年刘彻;因为出演了《敌营十八年》、《51号兵站》等“红色”剧,被人们称为“红色偶像”;他的演艺之路没有因父亲而一帆风顺,反而起步还很艰难;他,阳光、青春,充满朝气;努力、勤奋,相信付出就有回报。他是杜淳,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新生代演员。    关键词:表演、吃不了这碗饭、认可  “《汉武大帝》对我而言有很多重大意义,最重要的是改变了父亲对我的看法。”   
  运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以47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大学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和自尊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张丽华等编制的大学生自尊量表对455 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①女大
会议